记忆不会被时光风化作文2500字

初一作文

记忆不会被时光风化

——浅谈农村语文教学对情感体验的发掘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注重开发教学现实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生活及自然,体验生活细节,感受亲情,积累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追忆往事中,解读生命意义,将语文教学回归纯朴、自然与本真。

【关键词】农村 语文 情感 发掘

从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到这样的认识:农村学生在接触真实自然生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当地特有的人土风情、自然纯净的山川河流、艰苦的农村生活和快乐的童年体验等。农村学生拥有比城市学生更加广阔而丰富多彩的空间,从小就体验山间田野劳动,能真切感受到农村生活和劳动的艰辛,土地的意义和粮食的不易。就其眼中世界而言,有着比城市更加明净的天空,绿色的田野,清冽的山泉...... ,这些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优势,是不可复制的资源。这些农村学生独一无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创作、审美能力培养、思想品格的锻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就语文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突显“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笔者就此认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自然、亲情和生命三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时对农村学生情感体验的发掘: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及自然,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大多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给学生讲作文的规范、作文的要求、作文的修改等这些常规的技巧,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且无所得。这样“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式的作文教学决定了教学效果好不到哪里,也在主观上形成了对农村教育优势的放弃。

基于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直以来,我的作文教学都不以教室为限,根据不同的时节领着学生去观察教室外面的世界:走近田野、山川、溪流……夕阳西下,领着学生走到山野,欣赏夕阳下的村庄,山野,河流,看流云成霞,看牧羊归晚,看炊烟袅袅,看飞鸟回林......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勤劳。通过这些观察、欣赏、体悟,而后内心有所得,把所得记录下来,组织合理的写作顺序和材料,然后再作文。

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可亲可近可感可知的具象之中,从最本质和纯真的人和物,感受到这些自然之美和民风之美,在认识、审视、体验中获得内心的感悟,引导学生把这些认知情感加以表达到作文中,基本上就可以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有思想内涵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细节,感受亲情

“亲情”这样的感性话题应该最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但现实的问题是:学生往往限于“三点式”的生活空间,忽略了亲人间真诚的“情”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择机开展类似“亲情”这样的话题。比如

在农忙时节,领着学生到田野之间,去观察农民的劳动,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来组织学生观察,边观察边记录:自己先切身体会一下烈日炙烤的感觉,描绘一下田间地头某个农民劳动时的形态动作,他是光着脚板还是穿着鞋劳动等等。然后深入引导:他为什么要弯着腰?长年累月这样会怎么样?烈日当头他为什么不歇一歇呢?...... 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个农民像自己的父亲吗?想一想,此时的父亲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像他一样的在劳动?父亲劳动的情形和眼前的这位农民一样吗?父亲的背是不是弯了?父亲的脸色为什么是青褐色的?...... 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被激活,那些平时被学生忽略的生活细节和经历就会被激发出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然而然的从诗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会自然而然的将对父母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情境,我们农村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只是学生平时缺少用心去观察与体味。我们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细节中会发现“亲情”的无声传递与真挚体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作文情感和作文题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追忆往事,解读生命意义

农村学生亲眼见过羊羔跪乳,见过蛇的蜕皮,见过蚕的吐丝,见过三年地下成蛹才有一夏的蝉,见过苍天大树倒于蚁穴,见过涓涓细流汇集成河,...... ;农村学生经历过光着脚丫在故乡的山野上疯跑,从杨梅树上摔下来,摸螃蟹被螃蟹夹住手指痛得大哭,偷喝父亲的烧酒而醉倒在田边的草垛里酣睡不醒,偷邻家李子时被大黄狗追着咬...... 。农村生活是一体无字书,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

老师引导学生将书读活,那么我们教育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人生正是在一次次的蜕皮中成长,教育学生生命是一个奉献的历程,教育学生人生的灿烂需历经挫折的考验等生命意义时就不会是生硬的说教。

这些是我们农村学生生命历程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追忆铭刻在记忆深处的真切见闻,把这些成长记忆结合学生的学习来触动内心,引导学生认识成长中的问题:成长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为成长中有了无奈和艰辛,就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失望心理,这是不必要的,我们只有经历了这些生活,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才能正确认识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与挫折。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强调,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笔者上述的教育教学方法、心得和体会,仅把那些真实而可贵的农村学生生活作为“校本教材”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记得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自然,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生活,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感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主编:朱幕菊 北师大出

版社 2002.3

2、《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的新功能》 主编:

宋乃庆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开展求异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大理下关一中教师 李

龙秀 课程教材教学 2004年23、24期

记忆不会被时光风化

——浅谈农村语文教学对情感体验的发掘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教学优势,注重开发教学现实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生活及自然,体验生活细节,感受亲情,积累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追忆往事中,解读生命意义,将语文教学回归纯朴、自然与本真。

【关键词】农村 语文 情感 发掘

从事农村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得到这样的认识:农村学生在接触真实自然生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当地特有的人土风情、自然纯净的山川河流、艰苦的农村生活和快乐的童年体验等。农村学生拥有比城市学生更加广阔而丰富多彩的空间,从小就体验山间田野劳动,能真切感受到农村生活和劳动的艰辛,土地的意义和粮食的不易。就其眼中世界而言,有着比城市更加明净的天空,绿色的田野,清冽的山泉...... ,这些是我们农村语文教学的优势,是不可复制的资源。这些农村学生独一无二的生活素材为学生的作文创作、审美能力培养、思想品格的锻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同时,就语文教育的社会功能而言,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突显“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笔者就此认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自然、亲情和生命三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时对农村学生情感体验的发掘: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及自然,积累写作素材

传统的作文教学,我们教师大多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给学生讲作文的规范、作文的要求、作文的修改等这些常规的技巧,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听得无味且无所得。这样“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式的作文教学决定了教学效果好不到哪里,也在主观上形成了对农村教育优势的放弃。

基于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直以来,我的作文教学都不以教室为限,根据不同的时节领着学生去观察教室外面的世界:走近田野、山川、溪流……夕阳西下,领着学生走到山野,欣赏夕阳下的村庄,山野,河流,看流云成霞,看牧羊归晚,看炊烟袅袅,看飞鸟回林...... ,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勤劳。通过这些观察、欣赏、体悟,而后内心有所得,把所得记录下来,组织合理的写作顺序和材料,然后再作文。

通过这样的活动教学方式,把学生置于可亲可近可感可知的具象之中,从最本质和纯真的人和物,感受到这些自然之美和民风之美,在认识、审视、体验中获得内心的感悟,引导学生把这些认知情感加以表达到作文中,基本上就可以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有思想内涵的文章。

二、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细节,感受亲情

“亲情”这样的感性话题应该最能诱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但现实的问题是:学生往往限于“三点式”的生活空间,忽略了亲人间真诚的“情”的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择机开展类似“亲情”这样的话题。比如

在农忙时节,领着学生到田野之间,去观察农民的劳动,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来组织学生观察,边观察边记录:自己先切身体会一下烈日炙烤的感觉,描绘一下田间地头某个农民劳动时的形态动作,他是光着脚板还是穿着鞋劳动等等。然后深入引导:他为什么要弯着腰?长年累月这样会怎么样?烈日当头他为什么不歇一歇呢?...... 再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这个农民像自己的父亲吗?想一想,此时的父亲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像他一样的在劳动?父亲劳动的情形和眼前的这位农民一样吗?父亲的背是不是弯了?父亲的脸色为什么是青褐色的?...... 通过这种方式的引导,学生的思想情感就会被激活,那些平时被学生忽略的生活细节和经历就会被激发出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自然而然的从诗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也会自然而然的将对父母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情境,我们农村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只是学生平时缺少用心去观察与体味。我们教师只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加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细节中会发现“亲情”的无声传递与真挚体现,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作文情感和作文题材,而且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建立健全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追忆往事,解读生命意义

农村学生亲眼见过羊羔跪乳,见过蛇的蜕皮,见过蚕的吐丝,见过三年地下成蛹才有一夏的蝉,见过苍天大树倒于蚁穴,见过涓涓细流汇集成河,...... ;农村学生经历过光着脚丫在故乡的山野上疯跑,从杨梅树上摔下来,摸螃蟹被螃蟹夹住手指痛得大哭,偷喝父亲的烧酒而醉倒在田边的草垛里酣睡不醒,偷邻家李子时被大黄狗追着咬...... 。农村生活是一体无字书,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

老师引导学生将书读活,那么我们教育学生要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学生人生正是在一次次的蜕皮中成长,教育学生生命是一个奉献的历程,教育学生人生的灿烂需历经挫折的考验等生命意义时就不会是生硬的说教。

这些是我们农村学生生命历程中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语文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追忆铭刻在记忆深处的真切见闻,把这些成长记忆结合学生的学习来触动内心,引导学生认识成长中的问题:成长是必然的,我们不能因为成长中有了无奈和艰辛,就对生活和学习产生失望心理,这是不必要的,我们只有经历了这些生活,我们才能真正长大,才能正确认识这些成长中的烦恼与挫折。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强调,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笔者上述的教育教学方法、心得和体会,仅把那些真实而可贵的农村学生生活作为“校本教材”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记得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自然,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生活,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真实感动。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主编:朱幕菊 北师大出

版社 2002.3

2、《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的新功能》 主编:

宋乃庆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3、《开展求异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大理下关一中教师 李

龙秀 课程教材教学 2004年23、24期


相关作文

  • 时间不使记忆风化作文700字
  • 时间不使记忆风化 记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味道,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的忧伤. 对于一件事情的熟悉,由于长期的远离,淡化,人为等因素的干扰作用,事件结构和组成事件的概括点受到事件的消逝,或出现转折点,虽时间是具体与抽象的结合,但记忆却是抽象的事物.一词抓不着,看 ...

  • 时间不使记忆风化作文700字
  • 记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味道,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快乐,甜而惆怅,像忘却的忧伤. 对于一件事情的熟悉,由于长期的远离,淡化,人为等因素的干扰作用,事件结构和组成事件的概括点受到事件的消逝,或出现折点,虽时间是具体与抽象的结合,但记忆却是抽象的事物.一词抓不着,看不见,摸不透亦足以概 ...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沧海桑田转瞬间作文600字
  • 时忆间不会使记风化 沧海桑田转瞬间, 万 事 更 迭 淡 如 烟 (佚名) 可是时间真的能冲淡一切吗?包括那些尘封的记忆, 都能随着时间的流转而风化吗? 独自轻叩自己的心扉,聆听自己的心声.在千丝万绪中游戈,你终于会发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无论时光怎样变幻,那些记忆总会以某种姿态存留下来,任我们在某 ...

  • 记忆的风化作文1100字
  • 记忆的风化 依然记着小学一.二年级时的天真,记着三.四年级时的友谊,记着五.六年级时的快乐,记着初一时点点滴滴的温暖.是的,记忆不会被时间风化,会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花开花谢 一直不敢触碰这一段记忆,不愿意再揭起这一层伤口.可是那一天,发现自己一直在刻意忘记的东西就这样忘记了,又害怕它真的会在记 ...

  • 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作文0字
  • 记忆永远不会风化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思念的云彩.----题记. 我以兴奋的心情飞回了以久的家乡,啊,故乡,我回来了.久别的家乡啊!我飞回来了.弯弯的小河在流动着:大树在小树的呼唤下茁壮成长. 外婆 "摇啊摇,摇啊摇,外婆请我吃年糕."外婆一见到我笑开 ...

  • 时间不同的记忆(600字)作文作文10600字
  • 精选作文:时间不同的记忆(600字) 作文 时间,愿你再慢一点,请不要在我迷惘时刻将我拉回你的视线,因为我们真的离得太远,太远..风已经吹起了我的记忆,而记忆中的我还是那个站在原地,等待,等待&&我在等待风,你多久才来,你来了,我才能安心去寻觅时间,因为我怕时间会挽留不回来,但我更担 ...

  • 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作文1500字
  •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 ...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优秀作文作文19300字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最好良药.时间抹平了伤痛的沟渠,风化干了伤痛的记忆.可我想说,历史上那壮怀激烈的一幕幕是永远不会被时间风化,因为那承载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 楚大夫沉吟泽畔,若有所思.怀王外欺张仪,内惑郑袖,蒙蔽视听,听信谗言.国将不国,坚贞的楚大夫心急如焚.怎奈 ...

  • 高一优秀作文作文8000字
  • 1 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 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