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意嘉 新加坡作文三篇
夜间动物园
落下的太阳掩映着月亮的升起,在一明一暗之中,夜幕渐渐降临。我们开始了在夜间动物园的游览。
夜间动物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夜间活动的动物而建造的动物园,园内130种动物出没在草木丛生的40公顷次生雨林之中。我首次游览这样神秘的动物园,迫不及待地坐上观光车,期待着动物的出现。
在朦胧的灯光中,老虎的身影时隐时现,那黄色的眼睛却分外清晰。“是老虎! ”我们小声说着。老虎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它的美餐。它似乎已对人们的议论司空见惯了,对我们置之不理,始终悠闲而自在地享用着它的晚餐,如同一位绅士一般。
当我们欣赏着老虎的时候,却忽略了狮子的出现。它如同一位女性科学家,甩着它长长的、蓬松的头发,细致地观察着我们的举动。没过一会儿,它便对我们千篇一律的坐姿不耐烦了,慢悠悠地晃到附近观察边的东西去了。
远远地,我们看见了一个庞大的轮廓,毋庸置疑,肯定是大象,只有大象才拥有那样的身躯。果然不出我所料,那神秘的动物就是大象。它如同一位不停扇风的老婆婆,摇着那巨扇般的耳朵,不停地扑扇着驱赶蚊蝇。
忽然,成群的梅花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们深红色的皮肤中带着的白点,使他们愈加显得美丽非常。它们仅离我们咫尺远。所
以我们看得十分清晰。梅花鹿如同一位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它们矗立着,凝视着远方;又如同一位位资深的老者,展望着未来。
······
夜间动物园的游览,使我体会到了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更让我明白了:人类和动物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的,我们没有理由去伤害它们,而应该去爱护他们,如同对待我们的亲人一样。
鱼尾狮
新加坡的鱼尾狮一向都是新加坡旅游的标志。第一天,我们便去了鱼尾狮公园参观了这举世闻名的狮身鱼尾像。
鱼尾狮是在1964年有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而设计灵感便是来自于新加坡历史的一个传说。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时一位来自“三佛齐王国”,名叫圣尼罗乌达玛的王子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船漂流到这个岛上。他一登陆就看见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新加坡命名“新加坡拉”,梵文中意思即“狮子城”。至于鱼尾狮塑像的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即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着当年漂洋过海,南来谋生求存的祖祖辈辈们。
鱼尾狮公园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景点。白天,鱼尾狮在极具现代特色的雄伟建筑物的烘托下,展现迷人的喷水英姿;到了夜间,公园又能摇身一变,成为闹市中人们寻找悠闲浪漫的宁静公园。
我和朋友歇坐在鱼尾狮旁边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这雄伟壮观
的鱼尾狮。从别人口中得知,在2009年2月底,鱼尾狮遭受了雷击却依然挺立于风雨之中。它的头部和底座受损,即便如此,也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美好的体现出了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永立而不倒,也使鱼尾狮在我们心中变得更加高大。
我坐在台阶上,远望新加坡,仿佛看见了新加坡的跌宕历史,仿佛望见了新加坡的辉煌未来!
聊景
来到新加坡的第二天早晨,乘上大巴,还未开始旅行,新加坡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我靠窗而坐,望着窗外如画的景色,在心旷神怡的同时,不仅带有许多惊讶。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我惊叹的对象。它们如同动画上呈现的一般,这个比喻没有丝毫的夸张。马路的四周,人行道旁边,都种植着整齐划一的草坪,躺在草坪上,酷暑荡然无存,只觉清风拂过,使人神清气爽;生长着沧桑的雨树,它巨大的树冠如同一把巨伞,它们棵棵相邻,树冠连成一片,仿佛是一座空中花园;在灌木丛中隐藏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如同浩瀚长空中的繁星点点,为新加坡增添了许多色彩。新加坡古老与新奇并存,严谨与自由同在,它英伦的风格感染了每一个来到新加坡的人,让人们不知不觉地爱上这个城市。
我痴迷地望着,不禁想起了中国,中国的马路旁和人行道附近尽管栽着树,培着草,却被人们破坏得凌乱不堪:草坪上到处都是垃圾,
塑料瓶、电池等各种都有;大树本来挺拔的身躯在人为的拉拽后摇摇欲坠;夜前放在路旁的盆栽,一夜之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都看在眼里,但是每一个人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举动来制止这一切,相反,这样的事情日益增多,愈加猖狂。
我回忆着中国,想着,又看看窗外,一尘不染的大街和绿草如茵的草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美丽动人,与如今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思考着,在惊讶的同时,又有几分无奈。中国对人们“保护环境”的呼吁比新加坡多很多,可是却无济于事,有人甚至装出保护环境的样子,实际上对环境是不闻不问;而在新加坡,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清洁工,国家的美容师。为何新加坡和中国的差距如此之大?在这背后,是政府的懦弱,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我静静地想着。或许,三者兼而有之吧。
付意嘉
致孙老师
付意嘉 新加坡作文三篇
夜间动物园
落下的太阳掩映着月亮的升起,在一明一暗之中,夜幕渐渐降临。我们开始了在夜间动物园的游览。
夜间动物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为夜间活动的动物而建造的动物园,园内130种动物出没在草木丛生的40公顷次生雨林之中。我首次游览这样神秘的动物园,迫不及待地坐上观光车,期待着动物的出现。
在朦胧的灯光中,老虎的身影时隐时现,那黄色的眼睛却分外清晰。“是老虎! ”我们小声说着。老虎正津津有味地享受着它的美餐。它似乎已对人们的议论司空见惯了,对我们置之不理,始终悠闲而自在地享用着它的晚餐,如同一位绅士一般。
当我们欣赏着老虎的时候,却忽略了狮子的出现。它如同一位女性科学家,甩着它长长的、蓬松的头发,细致地观察着我们的举动。没过一会儿,它便对我们千篇一律的坐姿不耐烦了,慢悠悠地晃到附近观察边的东西去了。
远远地,我们看见了一个庞大的轮廓,毋庸置疑,肯定是大象,只有大象才拥有那样的身躯。果然不出我所料,那神秘的动物就是大象。它如同一位不停扇风的老婆婆,摇着那巨扇般的耳朵,不停地扑扇着驱赶蚊蝇。
忽然,成群的梅花鹿,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它们深红色的皮肤中带着的白点,使他们愈加显得美丽非常。它们仅离我们咫尺远。所
以我们看得十分清晰。梅花鹿如同一位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它们矗立着,凝视着远方;又如同一位位资深的老者,展望着未来。
······
夜间动物园的游览,使我体会到了动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更让我明白了:人类和动物是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里的,我们没有理由去伤害它们,而应该去爱护他们,如同对待我们的亲人一样。
鱼尾狮
新加坡的鱼尾狮一向都是新加坡旅游的标志。第一天,我们便去了鱼尾狮公园参观了这举世闻名的狮身鱼尾像。
鱼尾狮是在1964年有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的,而设计灵感便是来自于新加坡历史的一个传说。根据《马来纪年》的记载,公元14世纪时一位来自“三佛齐王国”,名叫圣尼罗乌达玛的王子在海上航行时遇到风暴,船漂流到这个岛上。他一登陆就看见一只神奇的野兽,随从告诉他那是一只狮子。他于是为新加坡命名“新加坡拉”,梵文中意思即“狮子城”。至于鱼尾狮塑像的鱼尾造型,浮泳于层层海浪间,即代表新加坡从渔港变成商港的特性,同时也象征着当年漂洋过海,南来谋生求存的祖祖辈辈们。
鱼尾狮公园真是一个绝佳的旅游景点。白天,鱼尾狮在极具现代特色的雄伟建筑物的烘托下,展现迷人的喷水英姿;到了夜间,公园又能摇身一变,成为闹市中人们寻找悠闲浪漫的宁静公园。
我和朋友歇坐在鱼尾狮旁边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这雄伟壮观
的鱼尾狮。从别人口中得知,在2009年2月底,鱼尾狮遭受了雷击却依然挺立于风雨之中。它的头部和底座受损,即便如此,也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美好的体现出了新加坡在国际上的永立而不倒,也使鱼尾狮在我们心中变得更加高大。
我坐在台阶上,远望新加坡,仿佛看见了新加坡的跌宕历史,仿佛望见了新加坡的辉煌未来!
聊景
来到新加坡的第二天早晨,乘上大巴,还未开始旅行,新加坡就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我靠窗而坐,望着窗外如画的景色,在心旷神怡的同时,不仅带有许多惊讶。这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是我惊叹的对象。它们如同动画上呈现的一般,这个比喻没有丝毫的夸张。马路的四周,人行道旁边,都种植着整齐划一的草坪,躺在草坪上,酷暑荡然无存,只觉清风拂过,使人神清气爽;生长着沧桑的雨树,它巨大的树冠如同一把巨伞,它们棵棵相邻,树冠连成一片,仿佛是一座空中花园;在灌木丛中隐藏着星星点点的小花,如同浩瀚长空中的繁星点点,为新加坡增添了许多色彩。新加坡古老与新奇并存,严谨与自由同在,它英伦的风格感染了每一个来到新加坡的人,让人们不知不觉地爱上这个城市。
我痴迷地望着,不禁想起了中国,中国的马路旁和人行道附近尽管栽着树,培着草,却被人们破坏得凌乱不堪:草坪上到处都是垃圾,
塑料瓶、电池等各种都有;大树本来挺拔的身躯在人为的拉拽后摇摇欲坠;夜前放在路旁的盆栽,一夜之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都看在眼里,但是每一个人都没有作出实质性的举动来制止这一切,相反,这样的事情日益增多,愈加猖狂。
我回忆着中国,想着,又看看窗外,一尘不染的大街和绿草如茵的草坪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美丽动人,与如今的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思考着,在惊讶的同时,又有几分无奈。中国对人们“保护环境”的呼吁比新加坡多很多,可是却无济于事,有人甚至装出保护环境的样子,实际上对环境是不闻不问;而在新加坡,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清洁工,国家的美容师。为何新加坡和中国的差距如此之大?在这背后,是政府的懦弱,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我静静地想着。或许,三者兼而有之吧。
付意嘉
致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