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读后感10篇作文16200字

初一作文

论语心得读后感(一):

《于丹论语心得》透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忙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透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快乐地、幸福地生活。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必须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必须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礼貌上的发达生活,他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其实,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在中国,以前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官员贪污腐败、政府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信仰的缺失。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务必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正如于丹所说,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持续一致格调,构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这个人要么无所追求,残喘于世,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如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我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到这么一段话,是一个英国心理学的一个女博士写的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

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分离得越早,你就越成功。于丹对此解读,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论语》里面的仁爱之心也正是教给大家应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看了这段话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孩子的培养问题。前面女博士讲的话虽然是典型的西方家长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但我个人十分认同。近几年我爸是l ǐg āng 、我爸是某某等拼爹闹剧的上演正是中国温室花朵式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拼爹两字足以体现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庇护、溺爱、纵容。还有一句俗话说富但是三代,为什么说富但是三代因为富人家庭往往以溺爱代替了对孩子独立精神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拼爹的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无法立足,随时都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尤其是今后我们的社会将会处于421时代,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孩子,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问题十分必要,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将会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要摒弃将来孩子靠拼爹的思想,而是要有一种有种拼孩子的思想,从小培养孩子不靠给、不靠等、不靠帮的思想,让孩子学会物质上独立,精神上独立。

有句话说参差百态方为美,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坚持独立观察和发现,社会就会拥有更多健全的人格,社会才更加充满活力。作为一个单位人,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独立工作的潜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懂得向内审视。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无限广阔地向外看,拓宽视野,猎取知识;另一种功能则是无限深刻地向内看,反思自我,整装待发。培养独立思想需要我们用好第二种功能,懂得看清自己,既要找到自我的闪光之处,也要找到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贤思齐,见庸自省,才能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懂得各司其职。孔子说过不在其为,不谋其政,于丹给这句话的注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工作中,每个人都就应各司其职,承担职责,不能寄期望于上级领导或同事帮忙,正如马云说的小鬼也要学会当家,职务再小,分工再少,也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学会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不仅仅有助于培养个人工作潜力,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各司其职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两码事,有些工作仍然需要理解、沟通与互助。医院两个实习生的故事。第三要懂得博采众长。人格独立不代表固步自封,唯我独优,独断专行。我们既

要坚持自我的观点,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做到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这样更有助于独立精神的提升与完善。

论语心得读后感(二):

《论语心得》读后感

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这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就应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能够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务必应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持续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持续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就应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就应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能够了。

于丹教授告诉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便可欺的人。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这样长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负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长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负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原谅、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负,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负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负你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经验。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带给了一个最好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

对别人要持续沉默的关爱。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可责之。当人家不喜欢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险,让我们以欢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个人的万幸。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

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一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潜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三):

《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 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这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好处,做一个真正好处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好处,做一个有好处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用心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 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

对自己负职责,又要对他人负职责。《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能够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

(四) 理想之道。一个人就应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潜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潜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透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明白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 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能够透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必须是有效率、有好处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透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论语心得读后感(四):

于丹,我向大家对这个四处演讲的人不陌生。她,写了一篇读后感,而这篇读后感,便是论语心得。她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的写了进去,有处世之道,有交友之道。有天地人之道这当中,时不时地引用了一些论语的话与一些故事,让忍不住地点头称是,豁然开朗。

在看了他的心得后,只见他引用了一句论语的话,这句话,只短短六个字,但我却十分喜欢。这就是:心安之,则为之。只要你能心安理得,那你就去做吧。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一件件事,但这些事的情势,几乎都是由于受鸡毛蒜皮般委屈,大吵大嚷。在这之前,我觉得这样很没必要,因为有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其次,也损失了时间。但此刻,我并不否认这种行为。我觉得,只要问心无愧,别人怎样想使他们的事。有人说:难道一群疯狗要了你,你要去咬这群疯狗吗但是,如果你愿意让一步,我也并不会怎样样,因为这样也没什么,只要你愿意。

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人生不必有任何约束,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论语心得读后感(五):

《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在《论语》心灵之道中推介了好多个小故事,用来说明心灵的强大力量。浓缩于丹心灵之道的主题就是,心灵中至为完美的一面是用心的心态、自信和勇敢。当然,似乎有人以为这是在励志,因为在世界知名的励志学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还有安东尼; 罗宾斯的书中,充满对这三种力量的唤醒和训练。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就应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完美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话说回来,于丹老师还是一个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达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说过,

各人读历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师此篇中较为美丽的文字。

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必须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的于丹老师。

我以前看到过铃木大拙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日本江户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着主人去京城里办事。碰上了一个浪人挑衅身着武士服防身的茶师比剑。这茶师只好老老实实地说我就是个茶师,我不懂武功。这个浪人就得寸进尺,说你既不是一个武士,你穿着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严,那我就更就应跟你比,你就更就应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一想,就说你容我几小时时间,这天下午我跟你还约在这个池塘边见。那个浪人想想就答应了,说那你必须来。这个茶师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求大武师教给他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武馆的主人当时就惊诧了,他说来我这儿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你是为什么?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这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茶师想了想,很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很从容地把茶叶放在里面,洗茶、滤茶、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这个武馆的主人。这主人就这么一向看着他这个过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说:这是我一

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这个时刻,我能够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吗?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你用泡茶的心去应对那个浪人,我就告诉你这一句。这茶师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见那个浪人已经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出剑来,说:你回来了,那我们来开始比武吧。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应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向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明白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来。等到这个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来,欻,就挥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明白再往下该怎样用了。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六):

最初明白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后有机会读到《论语》,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更对那些个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我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时间静

心阅读了这本书,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孔子的儒家思想,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也一向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透过这个故事,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 主动用心、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 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情绪拥抱生活,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当然,要到达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务必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断地修身养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能够让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应对这样浮躁、竞争又这么激烈的当今时代,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就应向内寻求心灵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缺憾与苦难,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情绪和态度、既然生死、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帆风顺,总会遇上种种沟沟坎坎,有如行驶在海上的船,必须会遇到风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确应对,学会理解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应是以一种用心的、乐观的心态去弥补、去看待。没完没了地纠缠其中,一遍遍地呼天号地,一股脑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无补。该放下时且放下,就像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换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应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宽容,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论语》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凡人,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齐,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虽然对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淡然微笑,还让人掩卷而思,浮想联翩,真可谓服了一剂心

灵鸡汤。

最后借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为结束语:人的一生但是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貌,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论语心得读后感(七):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以前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此刻细想起来,但是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立刻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那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盼的心,期盼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思考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明白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理解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下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个性是我的学生。但是,我个性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潜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齐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忙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一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但是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能够给你带来很多帮忙,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样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取朋友没有个性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状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能够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搞笑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 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此刻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简单;忙碌时的疲惫;简单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

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持续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但是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貌,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明白。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资料,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明白,和家人一齐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好处,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好处,和朋友一齐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好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情绪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从人生的好处,我觉得受益真的匪浅,人生以淡泊名义,享受生活,平淡中豁然开朗!

论语心得读后感(八):

《论语》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它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们爱好。《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然而其中蕴涵的情理却很深远,细心品之,总会从中挖掘出良多实用,通用的道理,六肖,它以深刻浅出的情势告知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前一段时间,北师大教学于丹用它感性的脑筋和独到的思考,把《论语》加以剖析,把其中的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接洽起来,在百家讲坛进行讲授并书写《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对这本惊动一时的畅销书,开端时我并不认为然,由于时下出书的作家如车载斗量,多不胜数,再加上一些作家常常用炒作的办法出书,波,闻名,所以素来没有自动去读此书的愿望。但是当学校要求读这本书时,我被那淡黄色的封面以及封面上那幅优美的丹青吸引,那幅山水田园画给了我难以相信的平静,于是急不可待铺卷读来,当一行行清爽的小字擦过我的视线,当一个个故事扫过我的头脑,我立觉茅塞顿开,通篇读后,播种颇多,受益匪浅,现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说明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天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一般的老师,我们的协调是什么我想最基本的就应是先生与学生的和谐。我感到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峙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就应寻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立场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心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应对的是一个个性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请求我们在教导我们的学生的时候可能心态温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念。能够发自心坎的确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恕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逼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兴许已经遇到过相似的事情,我们怎样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过错的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此刻看到这样的一个恕字。我不仅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认为不该。这是没有正确懂得教师这个名词的成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那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懂得每一个学生吗我当真的审视并认真检查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夺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实现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惟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光内接收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补充遗憾。因而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感沾染给学生。镇静自己焦躁的心境,于丹是这写到的当可怜来临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尽快的从前,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件,你才会活得更有效力,更有善意情。

不仅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布出去教育学生在这天这么一个竞争剧烈的时代,持续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更加主要。要使学生清楚在这个时期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襟怀。

三、处世之道

当初咱们生涯的环境是绝对独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跟本人四周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友人仍是对引导,都要坚持必定的距离,控制好亲疏的分寸。间隔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敬即便在最亲热的人旁边也应当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准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斟酌一下自己是否有资历去评估别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就应时时刻刻要遵守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尽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踊跃,说话要谨严。在碰到问题和处置问题时谈话要用头脑,做事要思考成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束缚自己要求自己。并贯串到教养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点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当前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正人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以为做一个仁慈的人不仅仅是君子应存在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尺度。可能我们无奈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性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渡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埋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须要这种苛责。其次是第二种境界,我认为这句话很好理解是说没有永远的物质,永恒的是自己的追求。天天繁忙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是我们得到的物资还是自己心中的信念在读完论语心得后我们就应弄明白自己只有在一向的追求自己的幻想才会得到永远的快活。

每个人读一本书,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论语》心得这本书,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污染和升华,让我在安静中从新审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师的我能够潜下心来品出自己工作的无尽源泉。

论语心得读后感(九):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应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此刻想来,是十分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期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以前夸奖他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持续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先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悲哀哭泣; 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悲哀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 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就应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论语心得读后感(十):

最近一向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透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明白了孔夫子的伟大,也明白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这天,仍然能够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心得读后感(一):

《于丹论语心得》透过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六个篇章,以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以此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读这一本书,进一步增加了对《论语》的了解,同时也很好地启发了心灵,帮忙我们冲破世俗的、利益的、外在的束缚,找到人生本该追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所在,透过心灵的释放,让我们智慧地、快乐地、幸福地生活。下面我就讲两点体会。

一、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书中讲到对子贡问政一段的解读,子贡问政原文是这样的,子贡问孔子一个国家安定平稳需要什么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够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人民对国家的信仰。子贡又问:必须要从三者中去掉两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于丹对此的解读是没有粮食,无非就是一死,自古而今谁不死,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没有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什么是政治政治并不必须让大家都过上一种物质礼貌上的发达生活,他仅仅是一个标志,真正来自于内心的那种安定和对于一种政权的认可,这些都是来源于信仰,信仰的力量足矣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其实,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之无限之大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在中国,以前因为有共产党人信仰,才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在美国,因为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信仰,让我们看到了美国人以其独立、理性成就了世界第一大国;在日本,撇开爱国主义情怀,武士道精神不得不令人佩服。然而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官员贪污腐败、政府执法不严、商人金钱至上等等社会风气的背后体现的都是信仰的缺失。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民众务必有一致的、向上的信仰。正如于丹所说,成功的政治来自民众内心对政权的认可,民众信仰的树立需要政府威信的树立。在我看来,政府威信的树立最核心的是从执政党队伍抓起,也就是我们的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只有这两支队伍在思想上、行动上高度纯洁了,民众才会对党、对政府产生敬畏之心,进而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与政府持续一致格调,构成一股力量,实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乃至整个国力的提升。从小的方面来讲,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这个人要么无所追求,残喘于世,要么无所畏惧,无恶不作。因此,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于己于社会都十分必要。如何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们要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我和别人以及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二、做一个独立的人

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中写到这么一段话,是一个英国心理学的一个女博士写的一本书中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

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分离得越早,你就越成功。于丹对此解读,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论语》里面的仁爱之心也正是教给大家应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

看了这段话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孩子的培养问题。前面女博士讲的话虽然是典型的西方家长教育理念,与我们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但我个人十分认同。近几年我爸是l ǐg āng 、我爸是某某等拼爹闹剧的上演正是中国温室花朵式教育最好的反面教材,拼爹两字足以体现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庇护、溺爱、纵容。还有一句俗话说富但是三代,为什么说富但是三代因为富人家庭往往以溺爱代替了对孩子独立精神的教育。从长远来看,拼爹的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无法立足,随时都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尤其是今后我们的社会将会处于421时代,四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一个孩子,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问题十分必要,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将会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要摒弃将来孩子靠拼爹的思想,而是要有一种有种拼孩子的思想,从小培养孩子不靠给、不靠等、不靠帮的思想,让孩子学会物质上独立,精神上独立。

有句话说参差百态方为美,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坚持独立观察和发现,社会就会拥有更多健全的人格,社会才更加充满活力。作为一个单位人,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决定,独立工作的潜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懂得向内审视。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无限广阔地向外看,拓宽视野,猎取知识;另一种功能则是无限深刻地向内看,反思自我,整装待发。培养独立思想需要我们用好第二种功能,懂得看清自己,既要找到自我的闪光之处,也要找到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见贤思齐,见庸自省,才能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懂得各司其职。孔子说过不在其为,不谋其政,于丹给这句话的注解是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工作中,每个人都就应各司其职,承担职责,不能寄期望于上级领导或同事帮忙,正如马云说的小鬼也要学会当家,职务再小,分工再少,也要做好本职岗位工作,学会独立完成任务,这样不仅仅有助于培养个人工作潜力,更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当然,各司其职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两码事,有些工作仍然需要理解、沟通与互助。医院两个实习生的故事。第三要懂得博采众长。人格独立不代表固步自封,唯我独优,独断专行。我们既

要坚持自我的观点,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做到放眼世界,博采众长,扬长避短,这样更有助于独立精神的提升与完善。

论语心得读后感(二):

《论语心得》读后感

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于丹教授说:《论语》教给我们很多处世的办法,做人的规矩,这些道理有时候很朴素。《论语》不是板着面孔的一部书,它教给我们的办法有时候透着一些变通,它告诉我们一种做事的原则和把握原则的分寸。其实我们这天总在说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不该做的,什么事情是好是坏,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的判定不简单是好坏之分,只是你是什么时间做这件事,或者把这件事做到什么程度。其实有很多事情就应是有尺度的,孔夫子不是一个提倡一味丧失原则,一味要以一种仁爱之心去宽宥一切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能够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务必应对的问题。孔老夫子说:过犹不及。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头了,和没有做到位是一样的效果,那么,在现代生活里,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事的分寸?当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我们该持续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自己亲近的人,我们又该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怎样才能持续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

于丹教授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做过了头,不是你就应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否则得到的不是很好的下场。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把握分寸做事,是一个明智的人就应做到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做不该你做的事情,只要有分寸地把握住自己的过失也就能够了。

于丹教授告诉大家,要是有人对不起你了,你不要以德抱怨。要以直抱怨,要以你的耿直和公正来对待他,不要让他感到你是可欺的,要让他对你刮目相看,觉得你不是随便可欺的人。以前我们总认为,即使人家对不起你了,你还是对他好。这样长久下去,那个人总觉得你是可欺负的人,于是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欺负你,让你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这样长久下去,只能增长了那个人嚣张的气度,反而更加欺负你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人和事情,如果我们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原谅、宽容,即使他到你的头上来欺负,你还是忍受,还是对欺负你的人恭敬不已,那么就加深了那个人欺负你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都会遇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如果我们有一个为人处世的好方法。能有一个教会你做人处世的经验。对我们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论语就是为我们带给了一个最好的为人初始的好方法。

对别人要持续沉默的关爱。孔子说:忠告而善告之,不可责之。当人家不喜欢听的时候,要赶快停下来,好朋友不要做过分的事情,好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远离危险,让我们以欢乐对待生活的人人在不同的一生中,能结交到好朋友是一个人的万幸。

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

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她告诉我们:先修炼好自己,戒之在斗,不要听信他人对你的鼓动,要结交有平常心的朋友,结交到淡淡的平和的朋友,她就是你最好的朋友。为人处世是有哲学道理的,只要你能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过早地下结论,要多听,多看,多闻,把人家走过的路,间接地警示自己。那么你的人生路就会走得很好,也会走得很顺畅。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一些,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少苛刻别人,君子不抱怨别人,对自己每一天都要检点,那样的人,才会做到慎言之一个人尊从学问的人,才会让自己成为有知识有教养,有潜力,有抱负的人,才是最明智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三):

《论语心得》读后感1500字

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

《论语》是一本记录着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的语录。记得读中学时,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的眼光进行系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出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于丹〈论语〉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运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哲理。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谈谈《于丹〈论语〉心得》诠释的为人处事:

(一) 为人之道。在物质生活丰富的这天,因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等问题,人们显得越来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虚,很多人心态不平衡,怨声载道。其实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有好处,做一个真正好处上的人?《于丹〈论语〉心得》告诉我们,要想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有好处,做一个有好处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用心生活、和他人和睦相处,爱岗敬业、安于本职,献于社会。

(二) 处世之道。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

对自己负职责,又要对他人负职责。《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够说人与人是近了,但也能够说人与人更远了。因为通讯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在钢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对门的邻居却往往成了陌路人。

(四) 理想之道。一个人就应有理想。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潜力完善,懂得变通,与时俱进,内在心灵完美、富足。因为只有内心修为提升了,自身潜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处事。透过《于丹〈论语〉心得》,我们明白了这是孔子对人生理想的总结,这也被后人奉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 人生之道。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轨迹,却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标和价值体系。它就像一面镜子,人们能够透过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轨迹。当然,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但如果我们能在二三十岁时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岁的境界,并在内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价值体系,做到淡定从容,那这样的生命必须是有效率、有好处的生命。从《于丹〈论语〉心得》中,我读到了这份人生的价值体系。

于丹教授对《论语》的感悟是快乐的、丰富的、给人启发的。透过读《于丹〈论语〉心得》,我学会了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并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状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内心的那份安宁,也才能如孔子教导我们的那样:快乐地生活!

论语心得读后感(四):

于丹,我向大家对这个四处演讲的人不陌生。她,写了一篇读后感,而这篇读后感,便是论语心得。她将自己的感受,淋漓尽致的写了进去,有处世之道,有交友之道。有天地人之道这当中,时不时地引用了一些论语的话与一些故事,让忍不住地点头称是,豁然开朗。

在看了他的心得后,只见他引用了一句论语的话,这句话,只短短六个字,但我却十分喜欢。这就是:心安之,则为之。只要你能心安理得,那你就去做吧。这句话,让我不禁想起一件件事,但这些事的情势,几乎都是由于受鸡毛蒜皮般委屈,大吵大嚷。在这之前,我觉得这样很没必要,因为有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其次,也损失了时间。但此刻,我并不否认这种行为。我觉得,只要问心无愧,别人怎样想使他们的事。有人说:难道一群疯狗要了你,你要去咬这群疯狗吗但是,如果你愿意让一步,我也并不会怎样样,因为这样也没什么,只要你愿意。

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人生不必有任何约束,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论语心得读后感(五):

《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在《论语》心灵之道中推介了好多个小故事,用来说明心灵的强大力量。浓缩于丹心灵之道的主题就是,心灵中至为完美的一面是用心的心态、自信和勇敢。当然,似乎有人以为这是在励志,因为在世界知名的励志学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还有安东尼; 罗宾斯的书中,充满对这三种力量的唤醒和训练。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就应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完美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话说回来,于丹老师还是一个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达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说过,

各人读历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师此篇中较为美丽的文字。

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必须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的于丹老师。

我以前看到过铃木大拙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日本江户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着主人去京城里办事。碰上了一个浪人挑衅身着武士服防身的茶师比剑。这茶师只好老老实实地说我就是个茶师,我不懂武功。这个浪人就得寸进尺,说你既不是一个武士,你穿着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严,那我就更就应跟你比,你就更就应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一想,就说你容我几小时时间,这天下午我跟你还约在这个池塘边见。那个浪人想想就答应了,说那你必须来。这个茶师就走了,他直奔京城里面最著名的大武馆,求大武师教给他一种作为武士最体面的死法。武馆的主人当时就惊诧了,他说来我这儿所有的人都是为了求生,你是第一个求死的,你是为什么?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这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茶师想了想,很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很从容地把茶叶放在里面,洗茶、滤茶、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这个武馆的主人。这主人就这么一向看着他这个过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说:这是我一

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这个时刻,我能够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吗?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你用泡茶的心去应对那个浪人,我就告诉你这一句。这茶师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见那个浪人已经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出剑来,说:你回来了,那我们来开始比武吧。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应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向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明白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来。等到这个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来,欻,就挥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明白再往下该怎样用了。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

论语心得读后感(六):

最初明白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后有机会读到《论语》,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更对那些个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我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时间静

心阅读了这本书,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孔子的儒家思想,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也一向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透过这个故事,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 主动用心、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 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情绪拥抱生活,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当然,要到达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务必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断地修身养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能够让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应对这样浮躁、竞争又这么激烈的当今时代,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就应向内寻求心灵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缺憾与苦难,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情绪和态度、既然生死、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帆风顺,总会遇上种种沟沟坎坎,有如行驶在海上的船,必须会遇到风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确应对,学会理解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理解,就应是以一种用心的、乐观的心态去弥补、去看待。没完没了地纠缠其中,一遍遍地呼天号地,一股脑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无补。该放下时且放下,就像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换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应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宽容,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论语》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凡人,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齐,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虽然对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淡然微笑,还让人掩卷而思,浮想联翩,真可谓服了一剂心

灵鸡汤。

最后借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为结束语:人的一生但是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貌,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论语心得读后感(七):

我从来没有读过论语,仅仅是上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到过几则,感觉孔子是用很简练的话说一些很深刻的人生道理,显得很有学问。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喜欢用一两句话来阐述一种人生法则,似乎这样就和圣人有些相同之处,人也显得成熟些,结果却因为这样被同学们评论为大尾巴狼(比喻喜欢装深沉的人) 。

孟老师说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他是语文老师,熟读论文,颇有发言权。他说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读过她的论语心得,感觉孔子就像是邻家的长者,完全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运用生动地故事,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我也喜欢这样的哲理故事,不仅仅喜欢读,而且喜欢应用于政治课一些哲学原理的讲解,她引用的故事之中,就有我以前讲给学生听过的,但是她从另一种视角对故事进行了剖析,让我仿佛从自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株珍稀植物一般惊喜。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现仅按照于丹心得的顺序,谈谈个人读后的所感所想。

二、心灵之道。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本人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却在很小的时候因为在一个动画片里听到一个魔法师说过凡事有因必有果一句话,而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重要座右铭。这一观点并不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此刻细想起来,但是是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我还清晰地记得动画片里的情景:一个男孩学会了魔法,立刻施展在平地上开了一眼泉水,以解口渴之急。却被魔法师制止了,他告诉男孩:凡事有因必有果,你在那里开一眼泉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就会有泉水枯竭的。我坚信魔法师的话,并把这句话化成自己心态的一部分,每当我遇到让人沮丧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怀着一颗期盼的心,期盼着塞翁失马之后的福;而每当我有福可享的时候,也会提防着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失马之祸。这种心态让我变得超脱了,不会喜极也不会大悲,心态平和。

三、处世之道。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思考后果,这是为人处世很重要的一点。于丹讲述了一个孩子钉钉子的故事,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做事要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道理。尽管我明白她立意的角度,还是不能理解她最后对篱笆不会复原的强调,自认为会让人放下对已经造成的伤害的挽回。也许是我这个人就是容易冲动,会无意间对他人造成伤害,个性是我的学生。但是,我个性自豪的是我懂得道歉(是我自作多情也说不定)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每次与亲人或朋友发生争执,无论错误处在谁身上我都会道歉;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每次误解学生或是对他有不公正待遇,我也有勇气向学生道歉,那是我认为挽回遗憾的最有效方式。篱笆不会复原的道理我懂,但至少把篱笆上的钉子都拔除掉,避免走近篱笆的人被钉子挂伤,不是更加辩证的处世之道吗

四、君子之道。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我很同意这句话,工作是做给别人看的,也是做给自己看的。我在学校里算不上什么先进,而我对先进这种东西看得也很淡,我总觉得人追逐太多东西,必定会因为失败而感到沮丧,而且这种沮丧的情绪会蒙蔽人的双眼,让人失去发现美的潜力,看不到生活之美的人会获得很辛苦。我想我是幸运的,因为我能从事我喜爱的工作,成为教师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真正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被这种感觉深深吸引了。我为能和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一齐而感到快乐,为能帮忙他们战胜自我、体验成长而感到满足,为能传授他们丰富的知识而感到自豪。在校园里的每一天我都收获着成就感,孩子们每一个笑脸、每一个问候都是我的兴奋剂,能让我上8节课之后仍能对他们笑脸相迎。我爱我的工作,用爱这个词并但是分,所以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为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为学生辉煌的将来,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也许在某些领导那里我不能获得公正的评价,问心无愧是我的工作准则。

五、交友之道。朋友有好坏之分。良朋益友能够给你带来很多帮忙,恶朋佞友却会给你带来许多麻烦,甚至引你走上邪路。我不明白那些会引人走上邪路的人怎样会成为朋友我很同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本人刚正不阿就不可能与那些献媚的人成为朋友,倘若与这类人能相处的,也必然是同道中人。我的朋友不多,却都是真诚的挚友。我选取朋友没有个性的标准,脾气秉性大多与我相同,至少我们的价值观主线是一致的,否则,我决不会与之称为朋友。大多数状况下,我交友都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初次见面互相了解决定是成为朋友还是仅仅是认识。朋友是你主观确立的关系,他与同事、同学这种客观环境确立的关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能够和同事、同学友好相处,但我们不是朋友。

六、理想之道。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理想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我没有多么宏大的理想,就像一个成不了大器的市井小人物。记得第一年作班主任,班里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我都送他一份小礼物,同时会让班级里所有的同学送他一句祝福的话。结果到我过生日的时候,他们也如法炮制,最搞笑的是有个学生祝福道:祝您从班主任升到年级组长主任校长! 哈哈,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笑,此刻想来,那不是我的理想。我的人生理想很中庸,就是能认真的快乐的体会我的人生。我珍惜:作课前的紧张;作课后的简单;忙碌时的疲惫;简单时的畅然;感动时的泪水;愉快时的欢笑;亲人的关怀;朋友的调侃。我生

活中每一个点滴都是我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每一天的生活中,我都持续着一颗欣赏生活、享受生活、珍藏生活的心,这就是我微不足道的理想,是我内心的声音。

七、人生之道。人生但是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一个样貌,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我的人生究竟有多长,我不明白。二十多年的成长历程,让我对人生的看法变得很平淡。我不在乎我的墓志铭上究竟镌刻些什么资料,我只关心在我的有生之年,有没有充分感受这个空间。三十能不能立起来,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是我明白,和家人一齐努力创造的温馨生活是我人生的好处,和学生共度的愉快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的好处,和朋友一齐携手的温情时光是我人生的好处。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我乐在其中。

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与其说是观后感,倒不如说是自我情绪的梳理,这篇文章更像是我的一篇日记。虽然我并不完全赞同于丹的观点,但还是感谢她让我从几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了一下自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我算是给自己做了一次简单的精神分析,而分析的结果是,我更加热爱生活! 从人生的好处,我觉得受益真的匪浅,人生以淡泊名义,享受生活,平淡中豁然开朗!

论语心得读后感(八):

《论语》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本书,它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们爱好。《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然而其中蕴涵的情理却很深远,细心品之,总会从中挖掘出良多实用,通用的道理,六肖,它以深刻浅出的情势告知我们怎样工作,学习和生活,怎样做人,交友和处世。前一段时间,北师大教学于丹用它感性的脑筋和独到的思考,把《论语》加以剖析,把其中的真理和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接洽起来,在百家讲坛进行讲授并书写《于丹〈论语心得〉》一书。对这本惊动一时的畅销书,开端时我并不认为然,由于时下出书的作家如车载斗量,多不胜数,再加上一些作家常常用炒作的办法出书,波,闻名,所以素来没有自动去读此书的愿望。但是当学校要求读这本书时,我被那淡黄色的封面以及封面上那幅优美的丹青吸引,那幅山水田园画给了我难以相信的平静,于是急不可待铺卷读来,当一行行清爽的小字擦过我的视线,当一个个故事扫过我的头脑,我立觉茅塞顿开,通篇读后,播种颇多,受益匪浅,现我就从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角度就《于丹〈论语心得〉》谈谈自己的感触。

一、天地人之道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说明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天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一般的老师,我们的协调是什么我想最基本的就应是先生与学生的和谐。我感到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峙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后,我们就应寻求的和谐。

孔子教育学生时立场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心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应对的是一个个性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请求我们在教导我们的学生的时候可能心态温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念。能够发自心坎的确定我们的学生。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恕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恕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逼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兴许已经遇到过相似的事情,我们怎样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过错的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此刻看到这样的一个恕字。我不仅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认为不该。这是没有正确懂得教师这个名词的成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那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懂得每一个学生吗我当真的审视并认真检查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夺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实现教育教学工作。

二、心灵之道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一个老师的心灵思想直接影响一批学生的思惟观念。于丹在心灵之道中这样说道: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光内接收下来,而且要用内心的淡定与坦然补充遗憾。因而我们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先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感沾染给学生。镇静自己焦躁的心境,于丹是这写到的当可怜来临了,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尽快的从前,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件,你才会活得更有效力,更有善意情。

不仅仅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态,还要把这种好的心态传布出去教育学生在这天这么一个竞争剧烈的时代,持续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更加主要。要使学生清楚在这个时期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个坦荡荡的襟怀。

三、处世之道

当初咱们生涯的环境是绝对独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们如何跟本人四周的人相处呢如何适应这样的社会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是这样说的:无论对友人仍是对引导,都要坚持必定的距离,控制好亲疏的分寸。间隔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敬即便在最亲热的人旁边也应当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准确的交际观点,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还要自我做起。在与别人交谈或评价他人时要先斟酌一下自己是否有资历去评估别人。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上就应时时刻刻要遵守于丹论语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在工作中尽力做到少说多做,做事要踊跃,说话要谨严。在碰到问题和处置问题时谈话要用头脑,做事要思考成果。用这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处世心态要束缚自己要求自己。并贯串到教养中去,使学生能从自己的观点中提前适应社会。无论当前在社会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

四、正人之道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首先是第一种境界,我以为做一个仁慈的人不仅仅是君子应存在的境界。而且还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做人的尺度。可能我们无奈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让我们的有限性命在苛责外在的世界中渡过。另外不要只一味的埋怨外界的环境,我们自己的身上也须要这种苛责。其次是第二种境界,我认为这句话很好理解是说没有永远的物质,永恒的是自己的追求。天天繁忙在这个环境中我们追求的是什么是我们得到的物资还是自己心中的信念在读完论语心得后我们就应弄明白自己只有在一向的追求自己的幻想才会得到永远的快活。

每个人读一本书,老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论语》心得这本书,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污染和升华,让我在安静中从新审阅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师的我能够潜下心来品出自己工作的无尽源泉。

论语心得读后感(九):

我要跟大家品谈的是一道心灵鸡汤。读过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的朋友们,或许都有一种触动心灵的感觉,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认真工作着,应对繁忙的工作,更多的时候,早已

把烦躁变成无奈,把无奈变成习惯,总是多了几分负重,少了几分快乐,因而也经常把郁闷当作自己的口头禅。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一本《于丹论语心得》,竟然让我感觉自己豁然开朗,虽不能说是大彻大悟,但也深深触动心灵。我的心似乎能更柔和些,平静些,包容些,仁爱些。

我原本是不喜欢《论语》的,更准确地说是我不喜欢那咿咿呀呀的之乎者也。还记得上中学那会儿,老师给我们讲解论语的开篇学而第一时,我就表现了厌烦情绪。那时,我就在想,孔圣人早已死了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前的人类,别说区区几句话,即使再精华的东西,也会被几千年的历史车轮碾的灰飞烟灭,我就不信他还能在几千年前指导影响现代的人类社会于此刻想来,是十分羞愧的,缘于我对文化的理解,对个人的修养,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她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她带我们超越时空,把这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她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就像易中天老师在该书序言中所写实际上,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是只适用于一时一地一人,它们总是具有普遍性。我想这也就是孔老夫子为什么能在几千年后仍然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原因吧!

书中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励志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人人都期望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于丹教授认为,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孔夫子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您内心的安宁。

书中谈到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以前夸奖他说: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艰苦的生活对于别人来说难以忍受,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于丹老师说,颜回真正令人佩服的,并不是它能忍受贫困,而是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生活所累,才能始终持续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贫而乐,富而好礼者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老师品位的另一心语。这让我想起了前几天在家看《济公新传》,济公在途中遇到一位晴天、雨天,天天都哭哭啼啼的老婆婆,便上前搭问原因。原先老婆婆有两个女婿,一个是卖雨伞的,一个是卖鞋的,晴天时,老婆婆担心卖雨伞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悲哀哭泣; 雨天时,老婆婆又担心卖鞋的女婿没了生意,赚不到钱,也悲哀哭泣。道济师傅开导她说:你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一想呢如果你想晴天的时候,卖鞋的女婿来了生意,赚到了钱; 雨天的时候,卖伞的女婿又来了生意,赚到了钱,你是不是就应为他们高兴才对呀一个简单的换位思考,让老婆婆喜笑颜开。快乐如此简单,活佛如此渡人,让我释然之后想到了更多。

工作中,把个人的无名火撒向无数人,把上班的无名火带到下班,把单位的无名火带给老公,这是我常干的事儿,我想也是大多数人常有的事。我们颠倒了生活的本质,之所以工作,正是为了更快乐的生活。有人问佛主:什么是佛佛主说无忧是佛。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的目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上班时尽心,下班时开心,我们就会在平衡中快乐地生活。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那份安宁。

如果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那么于丹的《论语心得》,章章都会散发浓香。读罢之后所感悟到的,绝不仅仅仅是写下的这些,写下的也好,未写的也罢,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愿我们都能为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一个出路,我想,这也是作者的初衷吧!

论语心得读后感(十):

最近一向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十分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上初中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透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明白了孔夫子的伟大,也明白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这天,仍然能够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相关作文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作文0字
  •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早就在报纸.电视中了解到于丹的<论语心得>如何如何了得,于是一直盼望能读到这本书.拿到书,便迫不及待地读,一口气就将它读完了. 事实上,那天我读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前,因为种种原因我心里有些不爽,然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如同一碗心 ...

  • [论语心得]之读后感作文1000字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诉我一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如果有这么个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个儿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一辈子做到这点就够了. 在现实生 ...

  •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作文1900字
  • 在电视上看百家讲坛,看于丹讲论语更是偶然,看过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这个美女教授讲得太有水平了.正好校长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于丹<论语>心得作为新年礼物,作为一校之长,赵校长太了解我们的需要了,拿到这本书,便顿时觉得爱不释手. 假期中,有闲暇时便捧起书来读,读后有一下几点体会: 一.于丹 ...

  • [论语]读后感作文作文600字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 ...

  • [论语]读后感作文1800字
  • <论语>读后感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 ...

  • 论语读后感作文0字
  •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与其他的语录没什么差别.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有关修身(内圣).治国(外王)的思想流连于语录的字里行间.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 ...

  • 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作文800字
  • 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 ...

  • 快乐在哪里--读于丹[论语心得]有感作文800字
  • 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论语心得>主要讲述的,就是于丹对于孔子的<论语>的感悟.内容分别有: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 ...

  • [论语]读后感作文4900字
  • 管理学院 2012年度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阅读书目:<论语> 研讨组成员: 组长: 王智明 组员:杨爽 彭春兰 王戬 徐通 马文静 余若杰 <论语>读后感 想必大家从小时候起就知道<论语>了,对其中很多篇章也是耳熟能详.所以这学期的思想理论政治课我们小组选的书便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