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基于一个真实的个案而创作出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也就是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俄国发生了这样的一起盗窃案:一个叫罗扎丽·奥尼的妓女,被指控偷了醉酒的嫖客的一百卢布,并因此被判四个月监禁。上帝总是爱制造巧合的,在陪审人员中有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发现了罗扎丽原来是他亲戚家的养女。几年前,在他到他亲戚家做客时,他诱奸了这个姑娘。姑娘怀孕了,并因此被青年的亲戚赶出门。后来姑娘生了孩子,把孩子送进了育婴堂,而她自己就沦落为妓女。见到这个姑娘的悲惨状况后,那青年良心发现,于是他想方设法同女犯会面,到处为她求情,更加愿意同哪个姑娘结婚以赎罪。但是不幸的是,那个姑娘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听了这个故事后震动万分。他决定在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复活》由此而诞生。
在历时近10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参观了许多监狱,到了许多法庭旁听,接触了不少囚犯,法官,狱吏。他更加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并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在这段时期,根据自己对现实的亲身体验,托尔斯泰不断地进行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也思考自己。《复》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的思想,他的感情,其实都源自托尔斯泰本身,实质就是托尔斯泰的代言者。
《复活》写 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而主要的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人的复活。作品通过对聂赫留朵夫内心世界斗争的描写,一步步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思想境界的提升,其精神慢慢地苏醒,最终复活了。
当聂赫留朵夫的精神一旦复活,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以前他习以为常的贵族的奢侈生活,现在却使他觉得羞耻。他为自己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感到悔恨万分,并主动愿意做出补偿。更重要的是聂赫留朵夫对社会制度的态度和阶级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认为土地是供大家共同耕作的工具而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并有实际的行动去实践自己的观点。
这一切一切的改变,其实都是托尔斯泰本身的体会和变化。
在反叛和唾弃贵族阶级方面,聂赫留朵夫的一举一动都是托尔斯泰的缩影。托尔斯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成为了一个贵族阶级的背叛者。他离开了阔绰的家,不要仆人,以82岁的高龄出走,就是要表达自己和肮脏,卑劣的贵族的彻底决裂,即使是后来突患肺炎死在阿斯塔波茨小站也不后悔。
在对待封建官僚制度方面,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到处奔波求情的时候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其实就是托尔斯泰为创作而到各地走访所遇到的官僚的真实描写。这些封建官僚残暴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贪婪无耻,玩弄权术。这些人的出现,都是封建官僚制度的产物!托尔斯泰深深
体会到这种吃人的制度是官场邪恶的根源,所以,在作品中,他的替身表达了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极度厌恶。
在对待法律和监狱的态度上,托尔斯泰也通过聂赫留朵夫为他表明立场。在走访过程中,托尔斯泰接触了许多监狱和囚犯,就像聂赫留朵夫所接触的一样。聂赫留朵夫发现一部分罪犯根本是无罪的,是错判把他们打进监狱;有一部分政治犯,却是由于他们的精神的高尚而不能被邪恶的封建制度所容,所以监狱成为社会给他们的归宿;更有一部分罪犯,他们确实是违反了法律,但是社会对他们犯的罪更大!《复活》里的无名老头子的话道破天机——“法律哩!他们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的土地,所有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定下法律,不准抢劫,不准杀人。要是他们先定出法律就好了。”
在其他很多方面,托尔斯泰也通过聂赫留朵夫表现出他思想的先进性,包括对待革命者的问题等等。
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的过程,每进一步,都代表着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进一层和更远离贵族阶级一步,直到他成为贵族阶级的彻底背叛。托尔斯泰正是通过聂赫留朵夫来揭露和批判丑陋的封建贵族社会的。
我认为,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其实就是托尔斯泰精神完全复活的象征!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原来也是贵族社会的一份子,但是随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入了解,同聂赫留朵夫一样,他内心的精神的人慢慢复活,促使他大胆地对贵族阶级进行反叛,揭露和指责。虽然后来因为这部不朽的伟大作品,托尔斯泰受到了贵族社会阶层的压迫和打击。但是他已经是贵族阶级的一个彻底的背叛者了,崇高的精神已经融入他的灵魂。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但深刻揭露俄国当时的丑陋的社会,更表现和宣扬了真正的人性。这是一部充满感情的作品,里面有愤怒,有怜悯,有憎恨,有同情。它不但影响了俄国人民,也传播到世界。时代纵使已经改变,但是这不朽的文学巨著还是会继续流传下去,使一代一代的读者感动,帮助他们改造自己人性的丑陋,使他们精神的人复活。
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托尔斯泰基于一个真实的个案而创作出来的。在十九世纪后期,也就是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俄国发生了这样的一起盗窃案:一个叫罗扎丽·奥尼的妓女,被指控偷了醉酒的嫖客的一百卢布,并因此被判四个月监禁。上帝总是爱制造巧合的,在陪审人员中有一个上流社会的青年,发现了罗扎丽原来是他亲戚家的养女。几年前,在他到他亲戚家做客时,他诱奸了这个姑娘。姑娘怀孕了,并因此被青年的亲戚赶出门。后来姑娘生了孩子,把孩子送进了育婴堂,而她自己就沦落为妓女。见到这个姑娘的悲惨状况后,那青年良心发现,于是他想方设法同女犯会面,到处为她求情,更加愿意同哪个姑娘结婚以赎罪。但是不幸的是,那个姑娘在狱中死于斑疹伤寒。
托尔斯泰听了这个故事后震动万分。他决定在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复活》由此而诞生。
在历时近10年的创作过程中,托尔斯泰参观了许多监狱,到了许多法庭旁听,接触了不少囚犯,法官,狱吏。他更加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并翻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在这段时期,根据自己对现实的亲身体验,托尔斯泰不断地进行思考,思考社会,思考人生,也思考自己。《复》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他的思想,他的感情,其实都源自托尔斯泰本身,实质就是托尔斯泰的代言者。
《复活》写 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精神的复活,而主要的是聂赫留朵夫精神的人的复活。作品通过对聂赫留朵夫内心世界斗争的描写,一步步地表现出聂赫留朵夫思想境界的提升,其精神慢慢地苏醒,最终复活了。
当聂赫留朵夫的精神一旦复活,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以前他习以为常的贵族的奢侈生活,现在却使他觉得羞耻。他为自己对玛丝洛娃犯下的罪感到悔恨万分,并主动愿意做出补偿。更重要的是聂赫留朵夫对社会制度的态度和阶级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认为土地是供大家共同耕作的工具而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并有实际的行动去实践自己的观点。
这一切一切的改变,其实都是托尔斯泰本身的体会和变化。
在反叛和唾弃贵族阶级方面,聂赫留朵夫的一举一动都是托尔斯泰的缩影。托尔斯泰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成为了一个贵族阶级的背叛者。他离开了阔绰的家,不要仆人,以82岁的高龄出走,就是要表达自己和肮脏,卑劣的贵族的彻底决裂,即使是后来突患肺炎死在阿斯塔波茨小站也不后悔。
在对待封建官僚制度方面,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的案件到处奔波求情的时候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封建官僚的丑恶嘴脸,其实就是托尔斯泰为创作而到各地走访所遇到的官僚的真实描写。这些封建官僚残暴成性,背信弃义,口蜜腹剑,贪婪无耻,玩弄权术。这些人的出现,都是封建官僚制度的产物!托尔斯泰深深
体会到这种吃人的制度是官场邪恶的根源,所以,在作品中,他的替身表达了对封建官僚制度的极度厌恶。
在对待法律和监狱的态度上,托尔斯泰也通过聂赫留朵夫为他表明立场。在走访过程中,托尔斯泰接触了许多监狱和囚犯,就像聂赫留朵夫所接触的一样。聂赫留朵夫发现一部分罪犯根本是无罪的,是错判把他们打进监狱;有一部分政治犯,却是由于他们的精神的高尚而不能被邪恶的封建制度所容,所以监狱成为社会给他们的归宿;更有一部分罪犯,他们确实是违反了法律,但是社会对他们犯的罪更大!《复活》里的无名老头子的话道破天机——“法律哩!他们先把所有的人抢得光光的,把人家的土地,所有财产都夺过去,算成自己的,把反对他们的人统统杀死,然后再定下法律,不准抢劫,不准杀人。要是他们先定出法律就好了。”
在其他很多方面,托尔斯泰也通过聂赫留朵夫表现出他思想的先进性,包括对待革命者的问题等等。
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的过程,每进一步,都代表着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更进一层和更远离贵族阶级一步,直到他成为贵族阶级的彻底背叛。托尔斯泰正是通过聂赫留朵夫来揭露和批判丑陋的封建贵族社会的。
我认为,聂赫留朵夫精神的复活,其实就是托尔斯泰精神完全复活的象征!托尔斯泰出身于贵族家庭,原来也是贵族社会的一份子,但是随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入了解,同聂赫留朵夫一样,他内心的精神的人慢慢复活,促使他大胆地对贵族阶级进行反叛,揭露和指责。虽然后来因为这部不朽的伟大作品,托尔斯泰受到了贵族社会阶层的压迫和打击。但是他已经是贵族阶级的一个彻底的背叛者了,崇高的精神已经融入他的灵魂。这部伟大的作品,不但深刻揭露俄国当时的丑陋的社会,更表现和宣扬了真正的人性。这是一部充满感情的作品,里面有愤怒,有怜悯,有憎恨,有同情。它不但影响了俄国人民,也传播到世界。时代纵使已经改变,但是这不朽的文学巨著还是会继续流传下去,使一代一代的读者感动,帮助他们改造自己人性的丑陋,使他们精神的人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