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过程论文作文3200字

初一作文

液-液萃取

姓 名:武 玉 凤

班 级:应化0802

学 号:080370214

液-液萃取

(武玉凤 应化0802班 080370214)

【摘要】:液液萃取即两相溶剂提取,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方法,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萃取 分离 溶解度 方法 优点 应用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 渗沥" 或" 浸沥" 。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

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 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 是一个常数,称为" 分配系数" 。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 盐析效应" 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 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n 为萃取n 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 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 ,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经n 次提取后:

wn=w0 (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 越大,wn 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仪器:分液漏斗

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

要求: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溶易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溶易于极性溶剂,反之亦然

沿革

1842年 E.-M. 佩利若研究了用乙醚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1903年L. 埃迪兰努用液态二氧化硫从煤油中萃取芳烃,这是萃取的第一次工业应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生产核燃料的需要促进了萃取的研究开发。现今萃取已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铀、钍、钚的提取和纯化,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的提取和分离,抗菌素、有机酸、生物碱的提取,以及废水处理等。

方法

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

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 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K ,即:

K=yB/xB

式中yB 和xB 分别为B 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浓度的表示方法需考虑组分的各种存在形式,按同一化学式计算。

若料液中另一组分D 也被萃取,则组分B 的分配系数对组分D 的分配系数的比值,即B 对D 的分离因子,称为选择性系数α,即:

α=KB·KD=yB·xD/(xB·yD)

α>1时,组分B 被优先萃取; α=1表明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相同,不能用此萃取剂实现此两组分的分离。

单级萃取对给定组分所能达到的萃取率(被萃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与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萃取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①多级错流萃取。料液和各级萃余液都与新鲜的萃取剂接触,可达较高萃取率。但萃取剂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浓度低。②多级逆流萃取。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级联(或板式塔)的两端加入,在级间作逆向流动,最后成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从另一端离去。料液和萃取剂各自经过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较高,萃取液中被萃组分的浓度也较高,这是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③连续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触式萃取塔中,料液与萃取剂在逆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接触传质,也是常用的工业萃取方法。料液与萃取剂之中,密度大的称为重相,密度小的称为轻相。轻相自塔底进入,从塔顶溢出;重相自塔顶加入,从塔底导出。萃取塔操作时,一种充满全塔的液相,称连续相; 另一液相通常以液滴形式分散于其中,称分散相。分散相液体进塔时即行分散,在离塔前凝聚分层后导出。料液和萃取剂两者之中以何者为分散相,须兼顾塔的操作和工艺要求来选定。此外,还有能达到更高分离程度的回流萃取和分部萃取。

优点

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①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应用及前景

如用苯为溶剂从煤焦油中分离酚,用异丙醚为溶剂从稀乙酸溶液中回收乙酸等。实验室中用分液漏斗等仪器进行。工业上在填料塔、筛板塔、离心式萃取器、喷洒式萃取器等中进行。应用于有机化学、石油、食品、制药、稀有元素、原子能等工业方面

萃取的应用,目前仍在发展中。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液-液萃取

姓 名:武 玉 凤

班 级:应化0802

学 号:080370214

液-液萃取

(武玉凤 应化0802班 080370214)

【摘要】:液液萃取即两相溶剂提取,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方法,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萃取 分离 溶解度 方法 优点 应用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以区别于固液萃取,即浸取),亦称抽提(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是一种用液态的萃取剂处理与之不互溶的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实现组分分离的传质分离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利用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有两种方式: 液-液萃取,用选定的溶剂分离液体混合物中某种组分,溶剂必须与被萃取的混合物液体不相溶,具有选择性的溶解能力,而且必须有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有小的毒性和腐蚀性。如用苯分离煤焦油中的酚;用有机溶剂分离石油馏分中的烯烃; 用CCl4萃取水中的Br2。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 渗沥" 或" 浸沥" 。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化合物。这里介绍常用的液-液萃取。

原理

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 分配定律是萃取方法理论的主要依据,物质对不同的溶剂有着不同的溶解度。同时,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加入某种可溶性的物质时,它能分别溶解于两种溶剂中,实验证明,在一定温度下,该化合物与此两种溶剂不发生分解、电解、缔合和溶剂化等作用时,此化合物在两液层中之比是一个定值。不论所加物质的量是多少,都是如此。属于物理变化。用公式表示。

CA/CB=K

CA.CB 分别表示一种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地溶剂中的量浓度。K 是一个常数,称为" 分配系数" 。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 盐析效应" 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要把所需要的化合物从溶液中完全萃取出来,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萃取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设:V 为原溶液的体积

w0为萃取前化合物的总量

w1为萃取一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2为萃取二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wn 为萃取n 次后化合物的剩余量

S 为萃取溶液的体积

经一次萃取,原溶液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1/V;而萃取溶剂中该化合物的浓度为(w0-w1)/S;两者之比等于K ,即:

w1/V =K w1=w0 KV

(w0-w1)/S KV+S

同理,经二次萃取后,则有

w2/V =K 即

(w1-w2)/S

w2=w1 KV =w0 KV

KV+S KV+S

因此,经n 次提取后:

wn=w0 ( KV )

KV+S

当用一定量溶剂时,希望在水中的剩余量越少越好。而上式KV/(KV+S)总是小于1,所以n 越大,wn 就越小。也就是说把溶剂分成数次作多次萃取比用全部量的溶剂作一次萃取为好。但应该注意,上面的公式适用于几乎和水不相溶地溶剂,例如苯,四氯化碳等。而与水有少量互溶地溶剂乙醚等,上面公式只是近似的。但还是可以定性地指出预期的结果。 仪器:分液漏斗

常见萃取剂:水, 苯 ,四氯化碳

要求: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混溶

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

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相关规律:有机溶剂溶易于有机溶剂,极性溶剂溶易于极性溶剂,反之亦然

沿革

1842年 E.-M. 佩利若研究了用乙醚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1903年L. 埃迪兰努用液态二氧化硫从煤油中萃取芳烃,这是萃取的第一次工业应用。20世纪40年代后期,生产核燃料的需要促进了萃取的研究开发。现今萃取已应用于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铀、钍、钚的提取和纯化,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重金属的提取和分离,抗菌素、有机酸、生物碱的提取,以及废水处理等。

方法

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

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 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K ,即:

K=yB/xB

式中yB 和xB 分别为B 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浓度的表示方法需考虑组分的各种存在形式,按同一化学式计算。

若料液中另一组分D 也被萃取,则组分B 的分配系数对组分D 的分配系数的比值,即B 对D 的分离因子,称为选择性系数α,即:

α=KB·KD=yB·xD/(xB·yD)

α>1时,组分B 被优先萃取; α=1表明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相同,不能用此萃取剂实现此两组分的分离。

单级萃取对给定组分所能达到的萃取率(被萃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与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萃取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①多级错流萃取。料液和各级萃余液都与新鲜的萃取剂接触,可达较高萃取率。但萃取剂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浓度低。②多级逆流萃取。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级联(或板式塔)的两端加入,在级间作逆向流动,最后成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从另一端离去。料液和萃取剂各自经过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较高,萃取液中被萃组分的浓度也较高,这是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③连续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触式萃取塔中,料液与萃取剂在逆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接触传质,也是常用的工业萃取方法。料液与萃取剂之中,密度大的称为重相,密度小的称为轻相。轻相自塔底进入,从塔顶溢出;重相自塔顶加入,从塔底导出。萃取塔操作时,一种充满全塔的液相,称连续相; 另一液相通常以液滴形式分散于其中,称分散相。分散相液体进塔时即行分散,在离塔前凝聚分层后导出。料液和萃取剂两者之中以何者为分散相,须兼顾塔的操作和工艺要求来选定。此外,还有能达到更高分离程度的回流萃取和分部萃取。

优点

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①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应用及前景

如用苯为溶剂从煤焦油中分离酚,用异丙醚为溶剂从稀乙酸溶液中回收乙酸等。实验室中用分液漏斗等仪器进行。工业上在填料塔、筛板塔、离心式萃取器、喷洒式萃取器等中进行。应用于有机化学、石油、食品、制药、稀有元素、原子能等工业方面

萃取的应用,目前仍在发展中。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相关作文

  • 化工分离过程论文作文3200字
  • 液-液萃取 姓名:武玉凤 班级:应化0802 学号:080370214 液-液萃取 (武玉凤应化0802班 080370214) [摘要]:液液萃取即两相溶剂提取,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方法,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萃取分离溶解度方法优点应 ...

  • 环保设备论文作文5200字
  • 环保设备的综述性 班级:00000000 姓名:000 学号:0000000000 0000年0月00日 环保设备的综述性 摘要:环境工程是一门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环保设备大多始于对化工.水处理.矿业等行业设备的演变.主要有水污染处理设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其中水污染处理设备 ...

  • 让青春,在寻梦的路上绽放作文18800字
  • 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1 序言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担负着"两个百年"伟大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将社会实践作为广大学生党员成长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引导 ...

  • 科技论文作文3200字
  • 酸碱溶液的滴定及过程中仪器的使用 中文摘要 酸碱滴定是一种使用酸碱滴定管.移液管和分析天平等仪器进行溶液标定的应用于医学.环境处理.化工.科学实验等邻域易于操作有经济价值的操作 关键词:酸碱滴定:酸碱滴定管:移液管:分析天平:应用:操作 The acid-base solution titratio ...

  • 干部自传范文作文0字
  • 自传,是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历史及思想演变过程的书面材料.它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全面汇报自己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组织全面地.历史地了解申请人的重要材料. 自传的内容 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标题."自传"第一行居中写:以下正文另起一行: 1.个人的 ...

  • 干部自传范文作文0字
  • 自传,是系统.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历史及思想演变过程的书面材料.它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全面汇报自己情况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党组织全面地.历史地了解申请人的重要材料. 自传的内容 根据各人不同情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标题."自传"第一行居中写:以下正文另起一行: 1.个人的 ...

  • 闵恩泽:中国科学的催化剂作文700字
  •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闵恩泽,男,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24年2月8日生于四川成都.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站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中央,他看起 ...

  • plc控制红绿灯毕业论文作文3700字
  • 题目: PLC 控制红绿灯运行 姓 名: 身份证号 : 等 级: 准考证号 : 日 期: 摘 要 传统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大多是由数字电路来实现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稳定性可靠性与抗干扰能力较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数字电路交通灯越来越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来取代这种复杂而工作 ...

  • 科技论文作文4900字
  • 谷氨酰胺在人体机理中的作用 摘要: 谷氨酰胺是人体血浆和骨骼肌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 是免疫细胞增殖的能量和物质来源,与人体运动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谷氨酰胺对运动.免疫的影响作用分析, 探讨谷氨酰胺对运动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国内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运动;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