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教材特点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教参P3-5
1.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 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 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本册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中,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得到的启发。一个安排在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 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
什么,该怎么做;
2.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
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
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3. 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P6-7
• 进入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本册不再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
式,精读课文中取消了提示语。
•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 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 “语文园地”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是“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供教师教
学参考。
特别注意:
本册精读课文课后思考题一般安排四道:
1. 引导学生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2. 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入理解;
3. 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4. 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积累要求。
(四)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
系 P8
2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
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
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
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增设“课外书屋”新栏目,引导学生读课外书,
读整本的书。
三、教学进度
新学期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月13日,共19周零2天 一(9.1--9.2) 第1课
二(9.5―9.9)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三(9.13--9.16)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5课
四(9.19—9.23)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五(9.26—9.30)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9课
六(10.1—10.7) 休息
七(10.8--10.14)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八(10.17-10.21)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13课
九(10.24-10.28)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十(10.31-11.4) 口语交际习作
十一(11.7--11.11) 综合性学习
十二(11.14-11.18)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十三(11.21-11.25)第20课 单元测试
十四(11.28-12.2)第21课 第22课 第23课
十五(12.5--12.9) 第24课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验
十六(12.12--12.16)第25课 第26课 第27课
十七(12.19--12.23)第28课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验
十八(12.26—12.30) 复习
十九(1.3——1.6)复习 考试
单元测验、复习、期中考试
一、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内容标准
1. 整体感知
• 能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 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初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 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获取信息
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
3. 形成解释
3
4
5
6
7
8
9 赞美教师诗歌朗诵稿-青春无悔、生命无憾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
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
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
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
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而今,时光的脚步又把46个年头送到我们面前,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
甚至来不及把心口焐热的诗句仔细推敲,斟酌长短;
真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倾吐不尽的情感,汹涌澎湃向外喷溅; 让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美好的祝福捧到各位面前。
我不曾读书破万卷,
也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
更没有鬼怪神佛赋予我创作的灵感。
我只是千万教师中的一名新兵,
就像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
初登讲台的我,
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
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
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慨叹万千,
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披肝沥胆。
传道、授业、解惑是厅堂上孔夫子的画像,
文明因此而前进,
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月夜推敲、清晨诵念。
而今,发扬传统,在务实中前进;
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发展。
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
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宇宙无边,人生有限。
今生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何志何愿?
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后,
能够多有一点欣慰,少有一些遗憾。
青春不悔,生命无憾!
总有一天,我也会两鬓斑白、迷朦了双眼,
就让清辉不老的月亮刻下这第二十一个教师节的誓言! 我要教会学生:
学真理,不欺、不瞒、不骗;
用真情,不腐、不烂、不酸;
似真金,不熔、不化、不软;
10 做真人,不疯、不癫、不懒。
理想如歌,创造如泉,身教胜于言传。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做到:
不浮、不虚、不假,用真诚;
不媚、不谀、不谄,讲真言;
不炫、不妄、不夸,有真学;
不骄、不躁、不馁,是真干。
为了中国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一往无前!
1 二、教材特点
(一)专题组元,整合教材 教参P3-5
1. 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在本册八个单元导语中,提示学习内容,点明专题,布置学习的任务。在内容上,力求启发阅读兴趣,引导单元学习;在语言叙述上,体现文学色彩,强调感染力。
2. 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为了体现单元整合,加强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中间的联系。本册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安排有“连接语”,这段文字承上启下,内容突出,过渡自然,明确地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体现由精读到略读的阅读训练过程,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的整体感更强。
3. 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单元整合不仅在课文内容上,还体现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学习活动上。本册教材继续加强专题内学习活动的整合,力求设计的各项活动贯通、严密。本册继续在每组课文后安排“词语盘点”,就本组课文所学生词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学生自查自测、复习巩固之用。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本册教材安排两次综合性学习,一个安排在“第一单元——我爱阅读”专题中,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的学习,进行一些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得到的启发。一个安排在第五组“遨游汉字王国”,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
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
1. 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
什么,该怎么做;
2. 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
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
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
3. 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P6-7
• 进入高年段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本册不再采用第一人称“我”的语言叙述方
式,精读课文中取消了提示语。
• 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突出重点,兼顾理解和表达。
• 将“口语交际·习作”单列。
• “语文园地”在“回顾·拓展”中新设“交流平台”是“我的发现”的进一步发展,供教师教
学参考。
特别注意:
本册精读课文课后思考题一般安排四道:
1. 引导学生读书,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2. 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入理解;
3. 从表达方式上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4. 从抄写、背诵方面提出积累要求。
(四)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
系 P8
2
根据课程标准精神,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
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
机会”。本册课后继续安排“资料袋”,在课文背
景或相关知识上,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增设“课外书屋”新栏目,引导学生读课外书,
读整本的书。
三、教学进度
新学期从2011年9月1日至2012年1月13日,共19周零2天 一(9.1--9.2) 第1课
二(9.5―9.9)第2课 第3课 第4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三(9.13--9.16)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5课
四(9.19—9.23)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五(9.26—9.30)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9课
六(10.1—10.7) 休息
七(10.8--10.14)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八(10.17-10.21)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试 第13课
九(10.24-10.28)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口语交际习作(2课时)
十(10.31-11.4) 口语交际习作
十一(11.7--11.11) 综合性学习
十二(11.14-11.18)第17课 第18课 第19课
十三(11.21-11.25)第20课 单元测试
十四(11.28-12.2)第21课 第22课 第23课
十五(12.5--12.9) 第24课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验
十六(12.12--12.16)第25课 第26课 第27课
十七(12.19--12.23)第28课 口语交际习作 单元测验
十八(12.26—12.30) 复习
十九(1.3——1.6)复习 考试
单元测验、复习、期中考试
一、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内容标准
1. 整体感知
• 能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 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 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能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初步理清说明的顺序
• 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获取信息
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
3. 形成解释
3
4
5
6
7
8
9 赞美教师诗歌朗诵稿-青春无悔、生命无憾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
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
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
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
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而今,时光的脚步又把46个年头送到我们面前,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
甚至来不及把心口焐热的诗句仔细推敲,斟酌长短;
真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倾吐不尽的情感,汹涌澎湃向外喷溅; 让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美好的祝福捧到各位面前。
我不曾读书破万卷,
也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
更没有鬼怪神佛赋予我创作的灵感。
我只是千万教师中的一名新兵,
就像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
初登讲台的我,
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
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
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慨叹万千,
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披肝沥胆。
传道、授业、解惑是厅堂上孔夫子的画像,
文明因此而前进,
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月夜推敲、清晨诵念。
而今,发扬传统,在务实中前进;
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发展。
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
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宇宙无边,人生有限。
今生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何志何愿?
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后,
能够多有一点欣慰,少有一些遗憾。
青春不悔,生命无憾!
总有一天,我也会两鬓斑白、迷朦了双眼,
就让清辉不老的月亮刻下这第二十一个教师节的誓言! 我要教会学生:
学真理,不欺、不瞒、不骗;
用真情,不腐、不烂、不酸;
似真金,不熔、不化、不软;
10 做真人,不疯、不癫、不懒。
理想如歌,创造如泉,身教胜于言传。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做到:
不浮、不虚、不假,用真诚;
不媚、不谀、不谄,讲真言;
不炫、不妄、不夸,有真学;
不骄、不躁、不馁,是真干。
为了中国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