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来呢?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通常说来也就是作文中创设情景教学,那什么又是情景教学法呢?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 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二、 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三、 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教学时,根据课文的每一处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如《秋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这幅图的景象是:一只仙鹤在蔚蓝色的天空上直冲云霄,诗人引发了无尽的诗情。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晴空白鹤景色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教完讲文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诗意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看投影幻灯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就可以形成情感的深化。
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么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有那些呢?下面总结一两点个人经验,如下: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2)开放文体。学生所爱,即是作文之内容;学生所欲,即是作文之机缘;生活所需,即是学生之所须学。教师指导学生不必拘泥于文体,儿童诗歌、小寓言、新闻报道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得就大胆,文章也充满个性。
(3)开放内容。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会,快乐的双休日„„去寻找春的气息,,去体验第一次的际遇„„这些都是情景作文的好素材,当学生思绪涌动、灵感来临的时候,握着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精彩的文字就刷刷地“喷涌”而出了。
2、求新的教学策略
(1)教学的手段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如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去上课,学生们左等右等不见老师来,教室里就表现出“芸芸众生相”。这时,让学生以《老师乍么迟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事此景犹在眼前,学生们既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2)想象的空间新。学生的文章要有可读性,那么就少不了想象。一篇好的文章是结合我们人生多处的经验才能成为好的文章,作文中想象是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用图片给学让创设想像的空间。如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图片出现一条清清的小河,让学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河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3)表达的语言新。作文语言力求平中出奇,常中出新。文章有了新奇别致的语言,才有刺激读者大脑皮层之功效,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谈,有时或众口一词,或抄作文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求异上做文章,如记叙同一件事,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环境衬托、开门见山等不同的方法来开头,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
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有些学生的语言特色已初显端倪,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细腻等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
四、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情景作文教学似一缕清新的风,在学生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但要让学生真正会写、乐写,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意识。
1、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孩子毕竟是单纯的、稚嫩的。他们可能触摸到了,甚至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悄然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静静地溜走,这种写作的信息他们无法捕捉到。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从好似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觉察出新意、亮点。
2、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读者常常是教师,教师应当以真诚的朋友的身份乐当这一角色。尊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一个个学生的世界。教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态度,作真诚的欣赏。并以自己的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一唯一的“这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勇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思哀乐表现出来,每一个感悟都将是一篇有光彩的习作。
3、做朋友,和学生“商量”。教师应唤回自己久违的童心,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沟通,要知道,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你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就能写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心灵下水文”。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所得所感尽情地叙述出来,把有所感融而领悟到的东西交流于同伴。能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就在这思维的碰撞,语言的切磋中,教师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他一起商量、点评、修改,这样,在学生的眼里,作文课堂恰恰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
4、做教练,给学生指导。在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当教练,当好教练的诀窍“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情景作文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它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景作文教学减轻了学生由于单一的命题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枯燥感受,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情景作文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真正的作文能力得以内化,学生的作文面貌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在情景中让学生写作更有感受更有收获更有快乐。
情景创设与作文教学
青峰中学程剑峰
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当堂布置作文题目,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抄”的现象在作文中司空见惯。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在作文教学的前奏中下功夫,那就是要精心设计,努力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记忆说写的愿望。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说写愿望来呢?作为师者的我们先要了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情景来感染学生。通常说来也就是作文中创设情景教学,那什么又是情景教学法呢?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 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
二、 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
三、 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
教学时,根据课文的每一处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如《秋词》中有这样的一句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这幅图的景象是:一只仙鹤在蔚蓝色的天空上直冲云霄,诗人引发了无尽的诗情。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晴空白鹤景色的印象,体会诗人的情怀。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教完讲文后,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诗意来;这时,教师让学生看投影幻灯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就可以形成情感的深化。
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二、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
情境作文教学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性情陶冶、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变单一封闭式教学为多元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那么情景作文的教学模式有那些呢?下面总结一两点个人经验,如下:
一、活动展现情境,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目前,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言之无物”的通病,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负担”过重、生活面狭窄所致;另一方面,恐怕是教师忽视了学生间接经验的指导。因此,学生自然会材料枯竭,无话可写了。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其基本思路之一是" 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为此,我们应根据作文教学的目的来创造活动、展现情境,调动他们的感官去含英咀华,捅捉写作素材,触发写作灵感。
1、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蕴合着字富的作文内容,加之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社会,贴进生活的活动。如踏青、春游、等等,让学生在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更多地吸收感性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2、表演活动体验情境。
运用“角色表演法”让学生扮演写作题材中的人物,通过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栩栩如生地创演或重演事情经过,让扮演者亲自体验事件中的人和事,让观看者素眼目睹事件的全过程,从而大家都能在写作中形象生动地反映出所见所闻所感,写出真切感人的文章来。如上海浦东师范附小贾校长在全国情境作文教学研讨课中,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据词造句,据句构段,据段扩篇。在处理据段扩篇这一教学重难点时,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情节,登台表演。表演者和欣赏者都入情入境,体察细微,表演者的创造性反映出文章的新颖性,表演者的多样性反映出情节内容的丰富性。
(2)开放文体。学生所爱,即是作文之内容;学生所欲,即是作文之机缘;生活所需,即是学生之所须学。教师指导学生不必拘泥于文体,儿童诗歌、小寓言、新闻报道等方式都可以尝试,教师一放手,学生写得就大胆,文章也充满个性。
(3)开放内容。课堂虽小,但是它可以演绎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轻松的课余,悠闲的午会,快乐的双休日„„去寻找春的气息,,去体验第一次的际遇„„这些都是情景作文的好素材,当学生思绪涌动、灵感来临的时候,握着一支富有生命活力的笔,精彩的文字就刷刷地“喷涌”而出了。
2、求新的教学策略
(1)教学的手段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索然无味,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体验,常常是在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心理驱动下进行的。他们喜欢新鲜和富于变化的事物,如老师故意迟到几分钟去上课,学生们左等右等不见老师来,教室里就表现出“芸芸众生相”。这时,让学生以《老师乍么迟到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此事此景犹在眼前,学生们既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写作中去,又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2)想象的空间新。学生的文章要有可读性,那么就少不了想象。一篇好的文章是结合我们人生多处的经验才能成为好的文章,作文中想象是重要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用图片给学让创设想像的空间。如写《一次难忘的回忆》在图片出现一条清清的小河,让学想再发挥自己的想象——河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3)表达的语言新。作文语言力求平中出奇,常中出新。文章有了新奇别致的语言,才有刺激读者大脑皮层之功效,引出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写的作文语言平谈,有时或众口一词,或抄作文选。老师要鼓励学生在求异上做文章,如记叙同一件事,可以用引用名言、设置悬念、环境衬托、开门见山等不同的方法来开头,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有
自己的写作风格,但有些学生的语言特色已初显端倪,有的质朴,有的华美,有的幽默,有的含蓄,有的细腻等等,个性化的语言也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内涵的体现。
四、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情景作文教学似一缕清新的风,在学生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涟漪,但要让学生真正会写、乐写,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作文,转变自己的态度和“角色”意识。
1、做向导,给学生指路。孩子毕竟是单纯的、稚嫩的。他们可能触摸到了,甚至创造出了一个个光怪陆离、精彩纷呈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悄然地在他们的眼皮底下静静地溜走,这种写作的信息他们无法捕捉到。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搜集写作素材,教师就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从好似一成不变、周而复始的生活中觉察出新意、亮点。
2、做读者,去欣赏学生。学生作文的第一位读者常常是教师,教师应当以真诚的朋友的身份乐当这一角色。尊重学生的每一份写作劳动。当读者要专心致志,从读者的角度批阅作文,感受文中的叙述,你便进入一个个学生的世界。教师以一个忠实读者的态度,作真诚的欣赏。并以自己的身教告诉学生:你是世一唯一的“这一个”,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你写的东西就像你这个人。勇敢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喜思哀乐表现出来,每一个感悟都将是一篇有光彩的习作。
3、做朋友,和学生“商量”。教师应唤回自己久违的童心,俯下身子和孩子们平等交流、沟通,要知道,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童心,你就和孩子有了共同语言,就能写出符合儿童实际的“心灵下水文”。学生将自己观察的所得所感尽情地叙述出来,把有所感融而领悟到的东西交流于同伴。能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就在这思维的碰撞,语言的切磋中,教师像一个大朋友一样和他一起商量、点评、修改,这样,在学生的眼里,作文课堂恰恰是一个充满欢乐的小世界。
4、做教练,给学生指导。在情景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当教练,当好教练的诀窍“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传统的作文指导比较侧重字词句章方面的知识技能的训练与培养,而忽视作文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西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与其说是让学生积累知识,不如说是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心理能力。”情景作文教学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它变单向讲授性指导为互动交际性指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启发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景作文教学减轻了学生由于单一的命题作文所造成的沉重负担和枯燥感受,还学生一个民主、活跃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了作文的全过程、情景作文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其真正的作文能力得以内化,学生的作文面貌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作为教师我们将更进一步深入钻研,在情景中让学生写作更有感受更有收获更有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