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作文0字

初三作文

1 读 《 论 语 》 有 感

暑假里本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捧起丢在案头已近乎遗忘的《论语》,最初总觉得上学时已经学过多篇关于《论语》的文章,感觉自己已经读得很透了。可是今天当我再以教师的身份去拜读它的时候,却有了另外一番的收获。或许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习惯,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十而立„„”

我都《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豁达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读完之后,虽然不能完全体会里面的精髓,但给我的感触还是很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孔子的粗略认知吧。

一、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二、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自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学校吧。在这个近70人的集

2 体里,就有教学上的名师、绘画巧匠、书法好手、篮球上的猛将等等。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教学方法;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大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总之,孔子的这种治学精神,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就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做一个善于学习、虚心请教、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人。

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治学严谨,还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许多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缺乏耐心。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耐地去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如,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而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论语》中孔子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因材施教”。作为教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肯定会让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下来,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快乐。《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论语》中孔子还提到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温故”,“为师”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能为师?

五、快乐的为师之道

教师的工作是一件繁琐、劳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种清贫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快乐,在清贫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追求自我的完美。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通过学习《论语》,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要热心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二要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讲究教育教学方法;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论语》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勤于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教育好学生。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吧!

1 读 《 论 语 》 有 感

暑假里本是为了应付检查才捧起丢在案头已近乎遗忘的《论语》,最初总觉得上学时已经学过多篇关于《论语》的文章,感觉自己已经读得很透了。可是今天当我再以教师的身份去拜读它的时候,却有了另外一番的收获。或许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业习惯,我对孔子的教育思想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被孔子的言行深深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所折服。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三十而立„„”

我都《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豁达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读完之后,虽然不能完全体会里面的精髓,但给我的感触还是很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孔子的粗略认知吧。

一、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为人之本。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二、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自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学校吧。在这个近70人的集

2 体里,就有教学上的名师、绘画巧匠、书法好手、篮球上的猛将等等。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教学方法;有的能歌善舞,多才多艺……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大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总之,孔子的这种治学精神,对我们依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就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做一个善于学习、虚心请教、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电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人。

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治学严谨,还要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许多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缺乏耐心。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应该耐地去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比如,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而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论语》中孔子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因材施教”。作为教师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肯定会让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面对学生的差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下来,十个手指伸出来还有长有短,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学生能体会到不同的快乐。《论语》中孔子的学生之所以各有所长,也正是他因材施教的结果。《论语》中孔子还提到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知新”的前提是 “温故”,“为师”的前提是“知新”,不能知新,又怎能为师?

五、快乐的为师之道

教师的工作是一件繁琐、劳心的工作,如何在一种清贫的生活世界中寻找快乐,在清贫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追求自我的完美。在《论语》中,孔夫子告诉他的学生应该如何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子曰:“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通过学习《论语》,感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要热心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二要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讲究教育教学方法;三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论语》中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勤于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行动,教育好学生。让我们一起在这份职业中寻找我们的快乐吧!


相关作文

  • 品[论语],悟精华--读[论语]有感作文600字
  • <论语>,乃中华之精髓.孔子居春秋战国之际,社稷之动荡,增其感,与其弟子记言行.仁.义.礼.志.信之道尽现于此.博大精深却又通俗易懂,屹立千年而不倒,可谓律己做人之标杆也. 又以<论语>距今千年有余,千年之变化,非人可料,科技及社会之异,非前人可想也.余感而慨曰:" ...

  • 读[论语]有感 李懿作文500字
  • 读<论语>有感 怀着一丝心灵的愉悦与感悟,品读<论语>,只觉馨香书气沁人,实在幸福. 初读<论语>,时值六岁.它不是一幅色彩缤纷,线条优美的画,并没有带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但它如美酒,愈久弥香,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复咀嚼品味<论语>,这才品的些许滋味,如 ...

  • 读[不读论语枉少年]有感作文600字
  • 读<不读论语枉少年>有感 "少年",这个词令我想到了无忧无虑,令我想到教室里一张张可爱的笑,更让我想到在操场上追赶太阳的身影.在我眼中,一切的一切,都充满着灿烂与活力. "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读论语枉少年>中记载的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 ...

  • 读[论语]有感作文1000字
  • <论语>的力量 --读<论语>有感 姓名:刘小丽 班级:九年级二班 学校: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指导教师:宋雪芹 5231907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近 2000年.<论语>当然也就稳坐了2000年的宝座.直至2 ...

  • 小学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
  • 小学生读论语有感 小学生读论语有感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自我的脑海中还似曾回荡起全班同学一起背诵课文<论语>三则时的情形,其中的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大意是, 孔子说:"仲由呀,教 ...

  • 读[论语]有感作文600字
  • 读论语有感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 ...

  • 读[论语]有感作文1300字
  • 读<论语>有感 曲阜市实验中学 董猛 读<论语>有感 作为一名曲阜人,如果不读论语,可以说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当你忙碌了一整天之后,吃完晚饭,在家里泡上一杯热茶,拿起论语细细品味,真是一种享受啊!上学时,看着人家背<论语>也跟着背了不少,通过资料书浅显的弄懂了意思, ...

  • 亲子共读[论语]有感作文1200字
  • 亲子共读<论语>有感 儿子三年级以后就较少与他一起共读了.今年暑假借着学校要求亲子共读的契机,与儿子一起认真学习了<论语>第一篇<学而>的一些思想内容.对于<论语>这一著作,我们并不陌生,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

  • 读论语有感(1)作文1000字
  • 读<论语>有感 <<论语>集治国.修身.齐家.平天下于一身,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所在.宋人赵普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一书的用处之大了.作为一名教师,读了<论语>后,受益匪浅.我感想到: 1.热爱.尊重.关注每一 ...

  • 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作文400字
  •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