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导: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有那么多人赞赏梅花,那是因为她有( )的品格,不过,无论怎样,它终究是一种植物而已。板书‚梅花魂‛,引导质疑探究:梅花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写了‚我‛的外祖父爱梅花的事。)
3、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围绕‚外祖父爱梅‛的几件事?(讨论归纳板书:读诗词流泪、珍爱墨梅图、回不了国而哭、送我墨梅图、临别赠手绢)
活动3【活动】合作交流,直奔重点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
C 、‚茑儿,...... 你要好好保存它!‛
①外祖父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②这里第三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学到这里,你对‚魂‛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寄托着外祖父对下一辈发扬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 (设计意图: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紧扣‚魂‛字层层推进,以达到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的目的。)
2、过渡:在外祖父心中,梅花不仅具有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品格,它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与刚正不阿气节的象征,难怪外祖父是如此珍爱梅花。
3、感悟外祖父的爱梅之情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句子边写写批注。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A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1)找出句子中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不甚在意——分外爱惜)
(2)古玩与墨梅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B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想想这是什么问句,改成陈述句读一读,比一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强调了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2)用‚· ‛标出描写外祖父的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4、激疑探究: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珍爱,为什么还要把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赠给茑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表达了外祖父的一片爱国之心、赤子之情)
活动2【活动】品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3)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4)引导带着浓浓思乡情读诗句。
3、探究 ‚二哭‛,体会无法归乡之情。
(1)教师范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4、再探 ‚三哭‛,体会外祖父的恋乡之情。
(1)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2)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2、品读 ‚一哭‛,体会思乡之情。
(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2)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活动3【活动】首尾呼应,升华情感 1、深情导入: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3、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4、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活动4【练习】引导积累,延伸拓展
1、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
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魂‛字马上想到了什么? 生:灵魂,鬼魂
师;那《梅花魂》中的‚魂‛指的又是什么呢?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几处写到外祖父的哭?(三处)谁来说说,外祖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哭? 生:因为外祖父思念祖国。 生:他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一位久居异国他乡,日夜思念自己家乡,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梅花)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学生自由说
(1)‚外祖父家中……碰不得‛ 师:谁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 师:外祖父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分外爱惜的又是什么呢?
师:古玩与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五岁那年……抹净‛(课件)
师:抹在这里读mǒ,抹净,它还有一个读音是mā,抹布的抹。请同学们在抹字上面注好音,自己就不会读错了。
师:请大家用‚·‛标出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师:谁来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指名读。
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刚才你读这句话时,心情怎样?
生:我很气愤,生气 。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生气,气愤呢?
生:外祖父珍爱的墨梅图被弄脏了,所以他很生气。 师:自己珍爱的东西被弄脏了,当然会生气,气愤,更多的是痛惜。你觉得怎样读这一句话最能反映外祖父的心情?
学生说各自的理解,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练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怎样改为陈述句?在这里,外祖父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语气?
生:这样的语气更能强调梅花是清白的。
生:这样更能说明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生:这样更能表现他的心情是十分痛心的。 师:反问有强调的作用,语气更重。现在,老师就想来考考你们,我说一个陈述句,请你用反问的语气来说。
师生练说反问句。
师:大家以后在说话,写文章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反问的语气,这样有时可以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当时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对外祖父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我们大家写作文时,就要学会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文章才生动。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墨梅图吧!(课件:墨梅图) 师:大家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没有) 师:这是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用毛笔醮着墨汁在宣纸上画的画。它就是一幅普通的水墨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它图上画的是梅花,外祖父才会格外爱惜。 师:世界上的花有千千万万种,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到底欣赏梅花的什么?
生:他欣赏梅花的品格。
生:梅花的精神。
生:梅花的秉性。
师:梅花的秉性到底有哪里与众不同呢?谁能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3) ‚这梅花……愈秀气‛。 (课件)
师: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你发现这几句话中哪能个字用得最多?(愈) 师:愈字相当于我们平时所用的越,越来越怎么样。那么这四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该怎样读呢?
指两个学生读,师生评议。 师:前两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表现的是梅花开放时,所处的环境很恶劣,要读得慢点,低点;后两个则表现了梅花面对寒冷,毫不畏惧的精神,语气要坚定,语调要高点儿。 师;最后一句是三个排比短语,哪个字要重读?(最)要读出气势。请同学们把刚才大家的理解,读进你们的朗读中。学生自由读。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呢? 教师范读。教师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给老师鼓掌?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我都有点感动了。 师:认真地听比自己读得好的老师和同学的朗读,对自己的朗读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刚才的朗读,齐读这一段话。 师:此时此刻,在你心目中,你觉得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学生自由说。(板书: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 师:(课件:风雪梅花图)看,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梅花却凌寒独自开,多么令人敬佩的花儿啊!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课件) 师;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一句话了吗?请你们把它前后几句话连起来默读一次。 师:在这里,‚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师:(课件:象征)梅花在狂风中,在大雪中,凌寒独自开。他们在磨难中,在欺凌中,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梅花的品格象征着他们这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这只是几个中国人的精神吗?(不)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外祖父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就是假借某种事物来赞美人的某种品格和精神。在本文中,外祖父借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明白课题为什么叫‚梅花魂‛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生:梅花的品格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的精神。 师:在我们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学生自由说。(林则徐,岳飞,于谦,共产党员,李小龙……) 师: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我们身边依然有不少这样有骨气,有气节的人。谁来说说,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解放军,洪占辉,残疾人,地震中的人们,体育健儿……) 师: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像外祖父一样,把他说的这番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为之一振,让我们都像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中国人。大家有信心吗?(有)
师:外祖父既然这么喜爱梅花,他为什么要送我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呢?是他不再思念祖国了吗?(不)
师;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送我这两件物品的?
生:他得知‚我‛和妈妈要回国的前一天早上,送给我墨梅图。
生:在船要开的时候,他又送给我那块手绢。 师:常年身居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就像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多么渴望能叶落归根呀!可是,他的年纪太大了,他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回去了。儿孙要回国了,可自己却不能回去,外祖父的心情怎样?
生:为自己不能回国而伤心,难过。
师;儿孙能回国,他又感到——(高兴,兴奋) 师;些时外祖父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俱全,酸甜苦辣全都有。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随身珍藏了多年的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了我。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亲人临别赠送的礼物一定不一般,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外祖父送给我这两件物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希望怎样?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幅墨梅图和一块普普通通的手绢吗?(不,不是的)那这上面包含了什么样,代表了什么? 师: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魂,当然也是外祖父这样一位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表现了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他希望借我的手,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祖国,魂归故里呀!
师:载着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我们仿佛听到了外祖父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在呼唤什么样?
生:祖国,我回来了!
生:祖国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 师:相信此时些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憾着。震憾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板书:爱国心)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重温张明敏那首老歌《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那颗中国心吧!
(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
全班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跟着歌曲唱,很多人眼眶里都满含着泪水。 师:外祖父借我的手,终于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了祖国,慰藉了他常年的思乡之苦,了却了他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
三、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师: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外祖父非常爱自己的祖国,我要向他学习。
生:我要像外祖父一样,做一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们无论在何时,在何地,都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自助餐(课件)
1 摘抄令人感动或难忘的句子。
2 搜集思乡怀亲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3 仿用本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身边的事物。
五、结束语:
同学们,冬天已经来临了。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希望你能把梅花精神带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活得精彩而充实,充实而精彩!!!
(获娄星区一等奖)
1、师导:有人说,一个爱花的人是一个懂得欣赏的人,一个有着高雅情趣的人。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花‛、‚一枝独秀‛的梅。 (配《梅花三弄》曲梅花组画面)在乐曲中娓娓而述: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2、有那么多人赞赏梅花,那是因为她有( )的品格,不过,无论怎样,它终究是一种植物而已。板书‚梅花魂‛,引导质疑探究:梅花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活动2【活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教师重点指导‚缕、葬、腮、甚、眷、飕、衰‛的读音,指导‚幽、衰、葬‛的字形。
3、讨论: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关于他的什么事?(写了‚我‛的外祖父爱梅花的事。)
3、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围绕‚外祖父爱梅‛的几件事?(讨论归纳板书:读诗词流泪、珍爱墨梅图、回不了国而哭、送我墨梅图、临别赠手绢)
活动3【活动】合作交流,直奔重点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
C 、‚茑儿,...... 你要好好保存它!‛
①外祖父嘱咐莺儿好好保存墨梅图,用意何在?
②这里第三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学到这里,你对‚魂‛字又有什么新的理解?(寄托着外祖父对下一辈发扬梅花精神的殷切期望。) (设计意图:以三个感叹号为抓手,紧扣‚魂‛字层层推进,以达到启迪学生感悟‚魂‛的深刻含义的目的。)
2、过渡:在外祖父心中,梅花不仅具有不畏严寒、傲骨凛凛、坚忍不拔、顶天立地的品格,它还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斗争精神与刚正不阿气节的象征,难怪外祖父是如此珍爱梅花。
3、感悟外祖父的爱梅之情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外祖父非常喜欢梅花的句子,读一读,并在句子边写写批注。
重点品读以下句子:
A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惟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珍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1)找出句子中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不甚在意——分外爱惜)
(2)古玩与墨梅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B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1)读读外祖父训斥我的话,想想这是什么问句,改成陈述句读一读,比一比,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强调了梅花高洁、清白的秉性。)
(2)用‚· ‛标出描写外祖父的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外祖父把梅花看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4、激疑探究:既然外祖父对墨梅图那么珍爱,为什么还要把墨梅图和绣着梅花的手绢赠给茑儿带回祖国去呢?你能从中悟出‚魂‛的真正含义吗? (表达了外祖父的一片爱国之心、赤子之情)
活动2【活动】品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3)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情,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4)引导带着浓浓思乡情读诗句。
3、探究 ‚二哭‛,体会无法归乡之情。
(1)教师范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4、再探 ‚三哭‛,体会外祖父的恋乡之情。
(1)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2)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2、品读 ‚一哭‛,体会思乡之情。
(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2)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活动3【活动】首尾呼应,升华情感 1、深情导入: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读读外祖父的话和外祖父为我们送行的有关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3、教师导语: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4、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活动4【练习】引导积累,延伸拓展
1、从文中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教师导语:‚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
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魂‛字马上想到了什么? 生:灵魂,鬼魂
师;那《梅花魂》中的‚魂‛指的又是什么呢?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几处写到外祖父的哭?(三处)谁来说说,外祖父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哭? 生:因为外祖父思念祖国。 生:他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师:一位久居异国他乡,日夜思念自己家乡,思念祖国的华侨老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梅花)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在课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学生自由说
(1)‚外祖父家中……碰不得‛ 师:谁能在这几句话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生: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 师:外祖父不甚在意的是什么?分外爱惜的又是什么呢?
师:古玩与一幅画哪个更值钱,从这对反义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2)‚五岁那年……抹净‛(课件)
师:抹在这里读mǒ,抹净,它还有一个读音是mā,抹布的抹。请同学们在抹字上面注好音,自己就不会读错了。
师:请大家用‚·‛标出描写外祖父动作的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
师:谁来读读外祖父训斥我妈的话?指名读。
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刚才你读这句话时,心情怎样?
生:我很气愤,生气 。
师:外祖父为什么会生气,气愤呢?
生:外祖父珍爱的墨梅图被弄脏了,所以他很生气。 师:自己珍爱的东西被弄脏了,当然会生气,气愤,更多的是痛惜。你觉得怎样读这一句话最能反映外祖父的心情?
学生说各自的理解,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学生练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怎样改为陈述句?在这里,外祖父为什么要用反问的语气?
生:这样的语气更能强调梅花是清白的。
生:这样更能说明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生:这样更能表现他的心情是十分痛心的。 师:反问有强调的作用,语气更重。现在,老师就想来考考你们,我说一个陈述句,请你用反问的语气来说。
师生练说反问句。
师:大家以后在说话,写文章时可以适当地运用反问的语气,这样有时可以更好地表达你的心情。
师: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当时的心情。
学生自由读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对外祖父的动作和语言进行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我们大家写作文时,就要学会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文章才生动。
师:让我们一起看看外祖父分外爱惜的墨梅图吧!(课件:墨梅图) 师:大家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没有) 师:这是一幅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画,用毛笔醮着墨汁在宣纸上画的画。它就是一幅普通的水墨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不过它图上画的是梅花,外祖父才会格外爱惜。 师:世界上的花有千千万万种,在众多的花儿中,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衷?他到底欣赏梅花的什么?
生:他欣赏梅花的品格。
生:梅花的精神。
生:梅花的秉性。
师:梅花的秉性到底有哪里与众不同呢?谁能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读。
(3) ‚这梅花……愈秀气‛。 (课件)
师: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你发现这几句话中哪能个字用得最多?(愈) 师:愈字相当于我们平时所用的越,越来越怎么样。那么这四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该怎样读呢?
指两个学生读,师生评议。 师:前两个愈字所带的短语表现的是梅花开放时,所处的环境很恶劣,要读得慢点,低点;后两个则表现了梅花面对寒冷,毫不畏惧的精神,语气要坚定,语调要高点儿。 师;最后一句是三个排比短语,哪个字要重读?(最)要读出气势。请同学们把刚才大家的理解,读进你们的朗读中。学生自由读。
师:看到大家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了,能不能给老师一个机会呢? 教师范读。教师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你们为什么给老师鼓掌?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很好,我都有点感动了。 师:认真地听比自己读得好的老师和同学的朗读,对自己的朗读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模仿老师刚才的朗读,齐读这一段话。 师:此时此刻,在你心目中,你觉得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学生自由说。(板书: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 师:(课件:风雪梅花图)看,狂风怒号,大雪纷飞,梅花却凌寒独自开,多么令人敬佩的花儿啊!
(4)‚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课件) 师;你们在课文中找到了这一句话了吗?请你们把它前后几句话连起来默读一次。 师:在这里,‚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这梅花‛?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师:(课件:象征)梅花在狂风中,在大雪中,凌寒独自开。他们在磨难中,在欺凌中,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梅花的品格象征着他们这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精神。这只是几个中国人的精神吗?(不)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师:外祖父在这里运用的是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板书:借物喻人) 师:借物喻人就是假借某种事物来赞美人的某种品格和精神。在本文中,外祖父借梅花来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魂。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明白课题为什么叫‚梅花魂‛了吗?
生: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生:梅花的品格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毫不畏惧,顽强不屈,顶天立地的精神。 师:在我们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许许多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物。此时,你想到了谁?
学生自由说。(林则徐,岳飞,于谦,共产党员,李小龙……) 师: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和平年代,我们身边依然有不少这样有骨气,有气节的人。谁来说说,你知道有哪些?
学生自由说。(解放军,洪占辉,残疾人,地震中的人们,体育健儿……) 师:他们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值得我们学习。请大家像外祖父一样,把他说的这番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全班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为之一振,让我们都像梅花学习,做一个有气节,有骨气的中国人。大家有信心吗?(有)
师:外祖父既然这么喜爱梅花,他为什么要送我墨梅图和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呢?是他不再思念祖国了吗?(不)
师;外祖父是在什么情况下送我这两件物品的?
生:他得知‚我‛和妈妈要回国的前一天早上,送给我墨梅图。
生:在船要开的时候,他又送给我那块手绢。 师:常年身居异国他乡的外祖父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祖国。他就像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叶子,多么渴望能叶落归根呀!可是,他的年纪太大了,他无法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甚至永远也不可能回去了。儿孙要回国了,可自己却不能回去,外祖父的心情怎样?
生:为自己不能回国而伤心,难过。
师;儿孙能回国,他又感到——(高兴,兴奋) 师;些时外祖父的心情可以说是五味俱全,酸甜苦辣全都有。万般无奈之下,他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和随身珍藏了多年的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送给了我。 师:同学们,你们想想,亲人临别赠送的礼物一定不一般,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外祖父送给我这两件物品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希望怎样?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一幅墨梅图和一块普普通通的手绢吗?(不,不是的)那这上面包含了什么样,代表了什么? 师: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就是千千万万的华夏子孙的魂,当然也是外祖父这样一位身居异国他乡的游子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表现了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他希望借我的手,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祖国,魂归故里呀!
师:载着思念的船儿越飘越远,我们仿佛听到了外祖父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在呼唤什么样?
生:祖国,我回来了!
生:祖国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 师:相信此时些刻,我们的心都被一种真情深深地震憾着。震憾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板书:爱国心)
师: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让我们一起重温张明敏那首老歌《我的中国心》,来感受外祖父那颗中国心吧!
(课件:歌曲《我的中国心》
全班学生和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跟着歌曲唱,很多人眼眶里都满含着泪水。 师:外祖父借我的手,终于把他那颗眷念祖国的心带回了祖国,慰藉了他常年的思乡之苦,了却了他心中由来已久的心愿。
三、课外拓展,内化积累:
师:面对这样一位老人,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外祖父非常爱自己的祖国,我要向他学习。
生:我要像外祖父一样,做一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们无论在何时,在何地,都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自助餐(课件)
1 摘抄令人感动或难忘的句子。
2 搜集思乡怀亲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3 仿用本文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个身边的事物。
五、结束语:
同学们,冬天已经来临了。我相信,今天我们学了《梅花魂》,一定会在严冬里给你添一份信念,添一缕阳光。希望你能把梅花精神带入你的生活,感染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你的人生一定会活得精彩而充实,充实而精彩!!!
(获娄星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