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村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落叶乔木,根部和枝叶都较发达,树冠圆锥形,成熟后逐渐变为圆形。树高一般为10-20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果,又称野板栗,香脆可口,是野猪、熊等冬眠前储存脂肪的主要来源,人也能吃。橡木质地坚硬,柔韧性强,是制作各类工具的首选用料。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的句子准确,填的恰当。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 )的公路时被一棵(
)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
成了( ),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 )的心。
1.自学
2. 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们找的很准确)
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瞧:(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3. 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填空: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3分钟后,比比谁的理由最充分。
1. 自学
2. 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还有谁也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你还有补充吗?
课件相机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
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理由啊!看来是需要再来一个自学指导了。
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3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有感情。
1. 自由练习
2. 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 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
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六、小练笔
联系第7课《小村庄的故事》,假如小村庄里有三个人逃生到此,看到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之后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8
工人 工程师
《8、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村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第7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的人们靠着一把斧头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这把斧头毁掉了他们的一切。因为不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人类遭受了大自然的惩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述的也是人与树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板书)
过渡:先来看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谁来读一读。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能从筑路工人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启发。
三、感悟“橡树的美丽形象”。
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着它,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树——(高高的,粗壮的,结实的„„)
介绍橡树:这就是橡树,平时我们不容易看到橡树,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橡树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橡树,落叶乔木,根部和枝叶都较发达,树冠圆锥形,成熟后逐渐变为圆形。树高一般为10-20米。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比较长,高寿的可以达到400岁。橡果,又称野板栗,香脆可口,是野猪、熊等冬眠前储存脂肪的主要来源,人也能吃。橡木质地坚硬,柔韧性强,是制作各类工具的首选用料。
过渡:刚才我们对橡树进行了初步了解,课文中也有专门描写橡树的语句,下面我们来看自学指导一。
出示自学指导一: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橡树的语句,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思考: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完成下面的填空。
5分钟后,比一比谁找的句子准确,填的恰当。
起因:筑路工人在修建一条( )的公路时被一棵(
)橡树挡住,
经过: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经过精心的设计把路修
成了( ),
结果: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 )的心。
1.自学
2. 检测句子
1)指名学生读、齐读。(你们找的很准确)
屏幕出示: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2)老师把这句话变一变,瞧:(出示)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读一读,这样变好吗?为什么?说说把橡树比作“哨兵”,能说明什么?路旁的这棵橡树就像军人一样威武、挺拔,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结:把橡树比作草原上的哨兵,告诉我们树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是活生生的一个生命啊。
3)现在请你们把刚才我们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放入其中,再练习读一读这句话。
谁愿意来读一读?(你们读出橡树的高大美丽,让我感受到了充满生命的活力。)
3. 填空
人和这棵橡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填一填?填空:
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修建一条(宽阔、平坦、漂亮)的公路时被一棵(高高的、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挡住,为了保护这棵橡树,人们把路修成了(马蹄形),为橡树让路,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奖章该颁给谁
橡树被保护下来,它很感动,决定为给保护它作出贡献的人颁一块奖章,可是该把奖章颁给谁呢?它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自学指导二:
默读课文,边读边替橡树动动脑筋:这块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呢?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划出来读一读。
3分钟后,比比谁的理由最充分。
1. 自学
2. 交流:你认为这块奖章应该颁给谁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们”,还有谁也认为奖章该颁给工人,你还有补充吗?
课件相机出示:“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工人们也沉默无语。”、“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交流“认为奖章该颁给工程师”
课件相机出示:“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工程师拿出
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说。”
过渡:你们现在是各有各的理由啊!看来是需要再来一个自学指导了。
自学指导三
小组四人中,想法相同的人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共同练习读一读。汇报时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的一个句子。
3分钟后,比比谁读的最有感情。
1. 自由练习
2. 指导朗读:
品读“工人们”
①“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们被它的生命力和美所震撼,不愿砍掉它,停了下来;在读这句话时,要声音响亮、有气势,读出赞美之情。
②“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和“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工人们内心的那种不知如何是好、为橡树的命运担忧的内心,读的时候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
③“橡树也不可砍。”的朗读虽不要高昂,但要语气坚决、果断。 品读“工程师”
①“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把脸转向橡树,叹了口气”以及他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体悟到他内心的矛盾、为难,读的时候语速应较慢,语调要低沉特别是在
读工程师说的“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时,要把握好分寸,读出无奈、为难的语气。
②“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要读出问题得到解决后的轻松的语气。
这里的“他”是指谁?他做出了什么决定,不会有人责备我们了?(改变修路计划,没有把树砍掉。)“谁”可以是哪些人,为什么不责备“我们”了。
3.完整出示课文第2至7段内容
谁愿意读一读这一部分,读后引导学生根据刚才交流时理解的朗读要求评价,评价后再指名读。
4.合作探究,形成共识
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认真读书,你们的看法有没有改变?奖章到底该颁给谁?四人为一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意见不同的还可以辩一辩。奖章既要颁给工人们,也要颁给工程师。说说理由?
工程师和筑路工人都能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五、体会高尚的心
人们设想的路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可修好后的公路却是:它像箭一样笔直,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这条修好的公路漂亮吗?(公路的缺憾,恰恰体现了人们保护橡树,爱护环境的高尚的心灵。(板书)而那路旁的橡树,更粗壮更结实的挺立于蓝天白云之下,是人与自然携手共处的最美好的宣告!)所以——
出示:坐车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完成板书)
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六、小练笔
联系第7课《小村庄的故事》,假如小村庄里有三个人逃生到此,看到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之后写一段话。
七、板书设计 8
工人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