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路怎么走?”
“请问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这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回荡在耳边。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问路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就连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每次问路时都会满脸通红,心里仿佛有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在忙碌。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
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后来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由于“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
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
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
“请问,××路怎么走?”
“请问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这些简单的问题经常回荡在耳边。也许许多人都会认为问路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就连我也曾经这么认为。每次问路时都会满脸通红,心里仿佛有千千万万只小蚂蚁在忙碌。
我曾经有一段经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和只有比我大五岁的哥哥出去玩。街上人来人往,我们一路凑热闹,可高兴啦!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街上安静了许多。一切都显得特别陌生,仿佛我们在一个毫不相识的地方,莫非……糟了,迷路啦!在心急如焚的时候哥哥带我去问路,这也是我的第一次问路。可第一个行人就凶巴巴地向我们吼道:“哪里来的小孩,快走开!”我们很委屈地低下了头,他瞟了我们一眼,便头也不回地,如同打了胜仗一般,骄傲地走了。旁人看了这一幕,不但不施以援手,反而在一旁冷笑。我躲在哥哥身后,不禁打了一个冷战:问路—太可怕了!
这件事情在我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再也不会这样狼狈地问路,即使多么困难,我也要自己走下去!我不允许自己被这种残酷冷漠的目光击败!也许是因为我的固执,让我成为了一个不招老师喜欢的“坏孩子”。不懂又不问,只是自己一个劲儿的思考。
后来学了。我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所有的同学都善于“问”,问题总特别多,老师也十分乐意解决(即使有些是偏题怪题)师生关系特别融洽。由于“问”,整个班级浮现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气氛,可回想起小时候的“惨状”,真是很纳闷儿,难道“问”也有两面性吗?
后来看了一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切:
烈日沙漠中。两个焦渴疲惫的旅人,取出惟一的水壶,摇摇。一个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我们只剩半壶水了!”而另一旅人却高兴地说:”是吗?真幸运,我们还有半壶水!”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小时候的“狼狈”换一个角度思考也是很美的一件事,因为他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被人冷漠的感觉,也让我领略了从歧途“回归正路”的感受。其实,人生中的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一样,换个角度,就有了不同的心情、也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问路,关键在于你怎样看待,他可以是一种人生积极的态度,也可以是绊脚石。
于是,我喜欢上了问路,我喜欢挑战不同的路了,我喜欢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真诚的帮助做好的每一件事,我喜欢从人们冷漠,封闭的内心世界中寻找一丝温暖,记得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我喜欢去发现人们内心深处被掩盖了的美。
路,不是人一出生就有的,天下之路无非是边走边问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