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寻梦者
第 1课时 总第 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1、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
2、 体会“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歌形式
3、体会与梦有关的意象的象征含义
教学重点:诗歌朗诵,揣摩作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与梦有关的意象的象征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单:1、搜索戴望舒的生平简历
2、简要概括全诗的抒情脉络
(二) 课堂探究单:
活动一、1、导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因为《雨巷》我们认识了诗人戴望舒,看到了他哀怨忧愁婉约小情小调的一面,难道这就是诗人的全部吗?今天我们学习《寻梦者》,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诗人。
2、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1)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戴望舒一生共创
作了93首诗歌,收在四个诗集中《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诗稿》是前两个诗集合称。
(2)背景介绍(详见教参P4第二段)
活动二、整体感知诗歌
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阅读全诗简要概括诗歌结构。 答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诗歌的引子——做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寻梦的过程——寻梦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实现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再入梦
活动三、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
(一)1、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值得人一生去寻求。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大海里”已是难寻,在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
3、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4、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梦带给我们的感受。
5、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 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真正实现这个梦还要付出努力。
6、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这是寻梦的代价与沉重。
7、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这个梦应该放在怀里、放在枕边,细心呵护。
8、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
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二)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依据课文分析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活动四、鉴赏艺术手法
1、回环往复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处再次重申,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
2、复沓反复
诗每节三行,在每一小节的三行中,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全诗中每节“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歌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有音乐美。
3、意象传统的象征手法
花、大海、金色的贝、冰山、瀚海、海水、天水等一连串习见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青色”“金色”“桃色”这些符合中国心理感受的色彩的运用,使人生理想这一象征意义的载体,获得了最广泛的情感呼应。
活动五、小结
寻梦是人生的精神苦旅,蕴含着复杂的人生况味。梦是可贵的,虽然梦的来临不可预知。但只要付出心血,用一生去追求和守候,梦终究会来到,那时会有多少欣慰和满足充溢心间。
(三) 课堂检测单:
(四) 课后巩固单: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来的职业就是你最实际的梦想。请为你的职业做一个近景或远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让梦想成为可能。(不少于600字)
(五) 教学反思单:
课题:寻梦者
第 1课时 总第 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1、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色彩
2、 体会“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歌形式
3、体会与梦有关的意象的象征含义
教学重点:诗歌朗诵,揣摩作品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体会与梦有关的意象的象征含义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单:1、搜索戴望舒的生平简历
2、简要概括全诗的抒情脉络
(二) 课堂探究单:
活动一、1、导入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因为《雨巷》我们认识了诗人戴望舒,看到了他哀怨忧愁婉约小情小调的一面,难道这就是诗人的全部吗?今天我们学习《寻梦者》,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诗人。
2、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 (1)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戴望舒一生共创
作了93首诗歌,收在四个诗集中《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其中《望舒诗稿》是前两个诗集合称。
(2)背景介绍(详见教参P4第二段)
活动二、整体感知诗歌
这首诗以“寻梦”为线索,展示了一个寻梦的过程。阅读全诗简要概括诗歌结构。 答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诗歌的引子——做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寻梦的过程——寻梦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实现梦想时的幸福与快慰——再入梦
活动三、逐节品读,感悟灵动诗绪
(一)1、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梦美丽甚至绚丽,如无价之宝般珍贵,值得人一生去寻求。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大海里”已是难寻,在大海的底里更加难寻,层层递进,可见梦是深藏的,不易寻找的。
3、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九”这个数字并非实指,只言岁月之久长。冰山、瀚海则指道路之艰难,可见寻梦要付出巨大的艰辛。
4、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梦带给我们的感受。
5、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 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真正实现这个梦还要付出努力。
6、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这是寻梦的代价与沉重。
7、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这个梦应该放在怀里、放在枕边,细心呵护。
8、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即使我们已经衰老,如果有一个“开了花的梦”,有一个“开出娇妍的花”
的梦,那么我们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无憾的了。
(二)作品运用多种意象,构成了独特的意境。找出诗中与梦有关的意象,依据课文分析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活动四、鉴赏艺术手法
1、回环往复
开篇写梦的美丽、珍贵,用了“开出花来”“开出娇妍的花来”这样的句子,结尾处再次重申,写梦实现时的绚丽多姿,美丽的句子回环往复,久久萦绕在人的心里,成为人们心中一个五彩斑斓的结。
2、复沓反复
诗每节三行,在每一小节的三行中,前两行采用叠句的形式唱出,第三句则做一升华,形成了全诗中每节“起势——蓄势——升华”的诗歌形式,具有一种重叠复沓、一唱三叹的美感,富有音乐美。
3、意象传统的象征手法
花、大海、金色的贝、冰山、瀚海、海水、天水等一连串习见于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和“青色”“金色”“桃色”这些符合中国心理感受的色彩的运用,使人生理想这一象征意义的载体,获得了最广泛的情感呼应。
活动五、小结
寻梦是人生的精神苦旅,蕴含着复杂的人生况味。梦是可贵的,虽然梦的来临不可预知。但只要付出心血,用一生去追求和守候,梦终究会来到,那时会有多少欣慰和满足充溢心间。
(三) 课堂检测单:
(四) 课后巩固单: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梦想人生才不会苍白无力,那么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实现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来的职业就是你最实际的梦想。请为你的职业做一个近景或远景规划,为梦想插上翅膀,让梦想成为可能。(不少于600字)
(五) 教学反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