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第一学期作文专题分类训练教程
第二次作文训练
训练内容:写一篇游记散文
训练目的:了解游记散文的基础知识,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写法。
要求: 假期你一定游览了过不少名山大川,请写一篇游记散文记述自己的见闻感受,题目自拟。
(1)采用移步换景的行踪顺序组织材料。(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字数不少于600 字。
写作指导:
同学们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只“记”没“游” (没有游踪线索) 。
2、把游记散文写成了介绍性的说明文——纯粹的介绍,没有描写看到的景和物。
3、即使作文有景物描写,但也不抓住特点写,随心所欲,毫无层次的随便写。
4、已经概括了看到的景物特点,但具体的内容和特点不相符甚至毫不相关联。
5、不记浏览的心情,纯写景没感情——没有融情于景,读起来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写好游记散文呢?
一、游记游记,首先是“游” 。
怎么游?最常用的方 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 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抒观察到的景物描 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来写。
二、游记游记,其次是“记”。 怎么记呢? 记心情啊,记美景啊,通过写美景来反映好心情来。这里介绍一种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谓“融情于景”吗?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吗?为倾注感情使景物传达真情,可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进行描绘时, 要极言其美,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文字充分表现了作 者对“春花”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可运用修辞使景物充满灵性,如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中“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
铃的笑语。” 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诗意。可运用生动的词语使景物活泼生动起来,如“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吟”“伏”“窜”这些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们的情态。
精彩拟题:
残荷明月横山寨
奇峰异石天星桥
桂花香了又香
沧海雄关在
春风吹皱龙眠河
北国三月雪舞松
停车傅家坡
又见南山枫叶飘
沙漠里的桀骜不驯
灵魂桃花江
谷枫幽境
武夷山,让我今生长相忆
桃花朵朵迎春开
江南烟雨入梦中
春花月夜塘
精彩片段:
已是到了秋天的季节了,绵绵秋雨、阵阵秋风。划过这蒙蒙的薄雾,把丝丝凉意带到了宜城,处处一片萧杀凄凉,凄风苦雨。抬头望去,大龙山潜伏在细细的雨雾之中,犹如一条巨龙把一切都深藏在其中。
我独行在秋雨之中。感受到濛濛秋雨涌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胸膛。不知从哪里涌起一股暖流,温暖了我整个身躯,无意间回味着那充满浓浓的味道……淡淡的、甜甜的、酸酸的、涩涩的,从远处飘来了蒙蒙薄雾,带着思念的雨点慢慢地向我扑来犹如婴儿的小手抚摸着母亲那暖暖的脸。这时,我的脸上便布满了小小的水珠,它们小而迷人,就像清晨的露水,安逸而又宁静。我陶醉在这充满凉意的秋雨之中,我沉浸在满满雾气的怀抱之中。
例文赏析:
迷醉小山沟
我醉了,真的醉了。不是醉在酒肆,也不是醉在家里,
而是醉在了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土山沟。
我醉了,真的醉了。不是东倒西歪,不是踉踉跄跄,而是神醉意迷,而是醉在心头。
醉着,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没有醉眼朦胧,也没有醉步趔趄,不是酒精燃烧身体而促成的形态之醉,而是一股久违的芳香熏染而成的心旌神摇的醉态。
醉着,不是因为饮酒太多,酩酊大醉,而是我的心底散发出浓郁诱人的馨香,这芳香之源竟是极朴素、极不显眼的、极普通的洋槐花。哦,洋槐花,令我心醉神迷。
一股暗香飘在心底。寻香而去,一条迷人的山沟里芳香扑鼻,未见沟里景色,先闻得甜甜花香,淡淡的,极诱人的那种。有人说,“闻香识女人”,我却总也不得要领,闻到其香,总也识不得的。呵呵!然而,在这里,我却能做到“闻香识山沟”了。
山沟,其实很普通,也很土气,只是因为满沟氤氲着槐花的芬芳之气,一串串洁白素雅的槐花迎风摇曳在沟里,如此这般,才令我等驴友们着迷,犹如貌不惊人的山姑被精心梳妆打扮一番,自有一番别样的韵致。
山沟位于会兴刘家后村附近,这里沟壑纵横,流水切割而成的地貌在豫西地区并不罕见,然而我独爱此处开满山
沟的槐花,因花而喜欢山沟,有点“爱屋及乌”的意思。花香淡淡,丝丝芬芳,花香熏染山沟,香气萦绕于怀,遂暗自将此处命名为“槐树沟”了。
通往沟底的路上,槐花依旧散发醉人的馨香。不高的小树上,垂满了一嘟噜、一串串洁白的洋槐花。在碧绿的、卵形的小叶衬托下,那开着的咧嘴笑着,那半开的透着娇羞,还有那含苞欲放的却在默默地积蓄着甜蜜和芳香。
一个个蜂箱摆在路旁,那是放蜂人在赶花季放蜂,特地采集槐花之蜜。看到一只只蜜蜂嘤嘤嗡嗡地在槐花上飞舞,我想到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诗句。是啊,面对诱人的花香,当我等被称为人类者正忙着采摘可人的槐花,拿回去烹调熏蒸,以果己腹,享受美味时,那些蜜蜂们却把花的甜蜜奉献给了人们。
山沟,槐花绽放依旧,一股感动的暖流却涌上了心头。 沟底,自有一番别样的景色,令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沟底风景画。
抬头仰望,但见陡峭的崖壁,形态各异,千变万化,有的似城垣,有的似门阙,有的似人物造型,有的似动物形
状,横看侧看,妙趣横生,观之,叹之,不由得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竟能塑造出如此奇妙的形貌来。
溪水边上,杂生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草,我认识了一种可以使用的野菜----水芹菜,亭亭玉立在水中,姿态妙曼,周围一些野花儿点缀其间。
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爬行,道路狭窄,蜿蜒曲折,山路盘旋,驴友们遂戏称此处为沟内“十八盘”,暗自思之,颇以为是。登上山顶,兴高采烈,不禁想放歌一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门前刮过...... ”在山顶眺望,但见沟壑俨然,槐树蓊蓊郁郁,白色的槐花点缀其间。
山沟,溪水,小道,槐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一股清香之气却从心底油然而生。水库里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之下,山立水旁,水映山影,青山绿水,山水相融,恍惚之中,我觉得自己也融入其中。
那晚,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蜜蜂,飞舞在一片槐花盛开的槐树林中。呵,那梦,好美;那花,好香!
游华山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对“五岳”的理解。她们就如那“中华五行阵”掌管各个区域。早已欣赏东泰山和中嵩山的雄奇,
也闻南衡山及北恒山的秀美;但对“西岳”华山的认识只有金庸笔下的神奇。暑假,终于如愿以偿了,前往华山游览,心中无限感慨!
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超群的重峦叠嶂,真是让我激动不已。由下至上那一座座雄奇险峻的山峰,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牵着朦胧的烟雾在山颠弥漫。山颠上的小亭忽隐忽现,仿佛“雾中仙阁”!顿时,一行大雁从两山之间穿过,形成了“绝雁薄雾”的佳境。此时此刻,我不禁摇动扇叶,悠哉游哉地陶醉于此,深深地感叹:华山之美险奇雄,关中屏障西岳峰。
乘坐缆车正向山上仰首驶去,窗外的美景尽收眼底。那大大小小的花岗岩山峰怎么不见几丝绿色?使我顿生疑
团„„啊!正因为没有绿色,才兀现奇峰怪岭;还有那道道齐刷刷的被水侵蚀的痕迹,好似在向游人述说着那亿万年前的沧桑。我恍然悟道:这不就和我家乡的缙云山佛光崖因光和水的形成是一样的?这便是华山的奇特之处了。
下了缆车,拾级蜿蜒而上,就来到了俗称“云台峰”的北峰。我连忙想起了“智取华山”那段历史:北峰是登临其它四峰的要冲,高虽不及它峰,但山势非常险峻,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修长细窄的山径通向西南,形势十分险要,是易守难攻之地。“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49年,国民党残部想借华山北峰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大军在老乡的
带领下,用竹杆和绳索从绝境登上,从而全歼守敌。北峰顶上还有道观真武宫,倚山而建,造型别致,风景宜人。我情不自禁摆弄着手中的DV 将这雄奇的景色尽收其中。
我们继向西峰方向攀登。沿着崎岖的山路,到了那七十度的山崖处,我却显得有气无力。这里叫做“苍龙岭”,正因为像一条盘龙蜗居山间,便因此得名。据说古时韩愈攀登到此被吓得嚎啕大哭,便写下一封家书让大雁捎其回家。后人说他是被这里的美景所吓到的。我呢,此时既喜又惧,可谓成惶成恐了!。
上山的路越来越难攀登,真是上气不接下气。正欲放弃,打道回府,但见一路上的挑山夫肩上挑着沉重的担子,盘跚而上,口中还唱着悠扬的陕北小调啦!这才使我鼓足勇气,勇往直前。
伴着小调,我终于登上了西峰的“华山论剑”和华山之巅——南峰,那高秀云表的天外之峰,那红色尽染的圣奇灵山,真让人心旷神怡,眉宇大展„„
站在南峰极目远眺,那一座座崇山峻岭被我踩在了脚下。它们犹如我们学习上的难题,只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攻克,去登攀,最终方能看到山那头的缕缕阳光!
石鼓山游记
春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爸爸、
妈妈、我还有叔叔一家,一起爬了我期待已久的石鼓山。
关于石鼓山的名字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拼命逃亡,躲到一座山上对着苍天哀呼:如果天不绝我,就让我敲响山上的这块巨石吧!于是,他折了两根树枝,悲愤地向巨石击去,嗡、嗡、嗡巨石果真发出宏大的声音——震天动地!不久,刘秀转败为胜当上了皇帝。石鼓山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这么得来的吧!
从渭南开发区向东南方向驱车3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石鼓山脚下。蹒跚行走在山涧的小路上,两旁有许许多多的野草、小野花,一棵棵桃树、杏树缀满了红、白色的小花,非常鲜艳、茂密。从山脚往上看,只见峰峦迭起,山高林密,我想:我一定要爬上山顶!没等大人们动身,我就像小猴子一样使劲往上跑。山上的空气十分清新,迎面吹来那一阵阵凉爽的风,浑身就像是被疏通了似的清新怡人。爸爸、哥哥和我“勇往直前”,走在后面的阿姨已是气喘吁吁,我急于站到高峰上俯视山底,但爬山真的很费体力,渐渐地我们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和爸爸手拉手仍然在前面坚持爬行,爬了好久,终于爬到了一个山峰,眺望远处——一块块金黄色的田地映入眼帘,原来大片的田野现在看来都是地砖大小的“草坪”,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后面的“同伴”喊叫,等高后激动之情
难以言表。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爬上另一个山峰,这时再看山峦,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的描述真是贴切呀!
开始下山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面山坡下山,我一手抓着树枝,一手拉着爸爸小心翼翼地下山,显然,这一面的地势要险要许多,根本没有明显的路,我们只好沿着陡峭的山坡,试探着小心前行。刚开始我们还挺顺利,可是到了中途,我们就下不去了,因为下面的山势稍不注意就会滑下去,于是,我们先原地休息,叔叔和爸爸去两边探路,焦急地等了一阵儿,终于听见爸爸的喊声“有路了”!希望之光顿时冲去了绝望子云!我们又继续下山了,爸爸说下面的路荆棘丛生,让我们特别小心,不要被划到、滑倒,我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拉着爸爸的手艰难前行,心里一次又一次地祈祷着,不安的心情充盈在心中,虽然还是滑了几次跤,被荆棘划破了手,但是我们手脚并用,终于爬下了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不亲身体验怎么会知道呢?
石鼓山,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其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挑战的艰辛,我觉得对待任何事情都应像爬山一样,满怀信心并勇往直前。
九年级第一学期作文专题分类训练教程
第二次作文训练
训练内容:写一篇游记散文
训练目的:了解游记散文的基础知识,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写法。
要求: 假期你一定游览了过不少名山大川,请写一篇游记散文记述自己的见闻感受,题目自拟。
(1)采用移步换景的行踪顺序组织材料。(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字数不少于600 字。
写作指导:
同学们作文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只“记”没“游” (没有游踪线索) 。
2、把游记散文写成了介绍性的说明文——纯粹的介绍,没有描写看到的景和物。
3、即使作文有景物描写,但也不抓住特点写,随心所欲,毫无层次的随便写。
4、已经概括了看到的景物特点,但具体的内容和特点不相符甚至毫不相关联。
5、不记浏览的心情,纯写景没感情——没有融情于景,读起来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那么,我们如何写好游记散文呢?
一、游记游记,首先是“游” 。
怎么游?最常用的方 法是移步换景法。移步换景,就是游踪的变化和景物的转换为序,从不同的立足点描写景物的写法。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景物,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但写作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游踪线索首尾要一致,要把立足点的变化交待清楚,前后一致,才能使读者抓住作者的游踪,从而领悟文章的旨趣;二是游踪的变化与景物的转换必须一致,即边走 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有条不紊地抒观察到的景物描 绘出来。当然,我们也可以先对景点的特点作总的介绍,然后再分别来写,由总到分来写。
二、游记游记,其次是“记”。 怎么记呢? 记心情啊,记美景啊,通过写美景来反映好心情来。这里介绍一种写景抒情的好方法——融情于景。 你知道何谓“融情于景”吗?就是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独有的心境。文中的景物是思想感情的载体, 是为抒发主观感受服务的,即“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想知道如何“融情于景”吗?为倾注感情使景物传达真情,可在对自己所热爱的景物进行描绘时, 要极言其美,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文字充分表现了作 者对“春花”的无限钟爱之情,令人读之心潮澎湃。可运用修辞使景物充满灵性,如谢大光《鼎湖山听泉》中“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
铃的笑语。” 这些生动的比喻,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增添了游记散文的诗意。可运用生动的词语使景物活泼生动起来,如“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 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长吟”“伏”“窜”这些动词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动物们的情态。
精彩拟题:
残荷明月横山寨
奇峰异石天星桥
桂花香了又香
沧海雄关在
春风吹皱龙眠河
北国三月雪舞松
停车傅家坡
又见南山枫叶飘
沙漠里的桀骜不驯
灵魂桃花江
谷枫幽境
武夷山,让我今生长相忆
桃花朵朵迎春开
江南烟雨入梦中
春花月夜塘
精彩片段:
已是到了秋天的季节了,绵绵秋雨、阵阵秋风。划过这蒙蒙的薄雾,把丝丝凉意带到了宜城,处处一片萧杀凄凉,凄风苦雨。抬头望去,大龙山潜伏在细细的雨雾之中,犹如一条巨龙把一切都深藏在其中。
我独行在秋雨之中。感受到濛濛秋雨涌入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胸膛。不知从哪里涌起一股暖流,温暖了我整个身躯,无意间回味着那充满浓浓的味道……淡淡的、甜甜的、酸酸的、涩涩的,从远处飘来了蒙蒙薄雾,带着思念的雨点慢慢地向我扑来犹如婴儿的小手抚摸着母亲那暖暖的脸。这时,我的脸上便布满了小小的水珠,它们小而迷人,就像清晨的露水,安逸而又宁静。我陶醉在这充满凉意的秋雨之中,我沉浸在满满雾气的怀抱之中。
例文赏析:
迷醉小山沟
我醉了,真的醉了。不是醉在酒肆,也不是醉在家里,
而是醉在了名不见经传的一个土山沟。
我醉了,真的醉了。不是东倒西歪,不是踉踉跄跄,而是神醉意迷,而是醉在心头。
醉着,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心态。没有醉眼朦胧,也没有醉步趔趄,不是酒精燃烧身体而促成的形态之醉,而是一股久违的芳香熏染而成的心旌神摇的醉态。
醉着,不是因为饮酒太多,酩酊大醉,而是我的心底散发出浓郁诱人的馨香,这芳香之源竟是极朴素、极不显眼的、极普通的洋槐花。哦,洋槐花,令我心醉神迷。
一股暗香飘在心底。寻香而去,一条迷人的山沟里芳香扑鼻,未见沟里景色,先闻得甜甜花香,淡淡的,极诱人的那种。有人说,“闻香识女人”,我却总也不得要领,闻到其香,总也识不得的。呵呵!然而,在这里,我却能做到“闻香识山沟”了。
山沟,其实很普通,也很土气,只是因为满沟氤氲着槐花的芬芳之气,一串串洁白素雅的槐花迎风摇曳在沟里,如此这般,才令我等驴友们着迷,犹如貌不惊人的山姑被精心梳妆打扮一番,自有一番别样的韵致。
山沟位于会兴刘家后村附近,这里沟壑纵横,流水切割而成的地貌在豫西地区并不罕见,然而我独爱此处开满山
沟的槐花,因花而喜欢山沟,有点“爱屋及乌”的意思。花香淡淡,丝丝芬芳,花香熏染山沟,香气萦绕于怀,遂暗自将此处命名为“槐树沟”了。
通往沟底的路上,槐花依旧散发醉人的馨香。不高的小树上,垂满了一嘟噜、一串串洁白的洋槐花。在碧绿的、卵形的小叶衬托下,那开着的咧嘴笑着,那半开的透着娇羞,还有那含苞欲放的却在默默地积蓄着甜蜜和芳香。
一个个蜂箱摆在路旁,那是放蜂人在赶花季放蜂,特地采集槐花之蜜。看到一只只蜜蜂嘤嘤嗡嗡地在槐花上飞舞,我想到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的诗句。是啊,面对诱人的花香,当我等被称为人类者正忙着采摘可人的槐花,拿回去烹调熏蒸,以果己腹,享受美味时,那些蜜蜂们却把花的甜蜜奉献给了人们。
山沟,槐花绽放依旧,一股感动的暖流却涌上了心头。 沟底,自有一番别样的景色,令人精神一振,眼睛一亮。两侧山峰夹峙,陡壁峭立,树木苍翠,郁郁葱葱,一条小溪静静地流淌。静默的山,流动的水,一动一静,构成一幅美妙和谐的沟底风景画。
抬头仰望,但见陡峭的崖壁,形态各异,千变万化,有的似城垣,有的似门阙,有的似人物造型,有的似动物形
状,横看侧看,妙趣横生,观之,叹之,不由得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竟能塑造出如此奇妙的形貌来。
溪水边上,杂生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草,我认识了一种可以使用的野菜----水芹菜,亭亭玉立在水中,姿态妙曼,周围一些野花儿点缀其间。
沿着陡峭的羊肠小道爬行,道路狭窄,蜿蜒曲折,山路盘旋,驴友们遂戏称此处为沟内“十八盘”,暗自思之,颇以为是。登上山顶,兴高采烈,不禁想放歌一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四季风从门前刮过...... ”在山顶眺望,但见沟壑俨然,槐树蓊蓊郁郁,白色的槐花点缀其间。
山沟,溪水,小道,槐花,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一股清香之气却从心底油然而生。水库里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蓝天白云之下,山立水旁,水映山影,青山绿水,山水相融,恍惚之中,我觉得自己也融入其中。
那晚,我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蜜蜂,飞舞在一片槐花盛开的槐树林中。呵,那梦,好美;那花,好香!
游华山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对“五岳”的理解。她们就如那“中华五行阵”掌管各个区域。早已欣赏东泰山和中嵩山的雄奇,
也闻南衡山及北恒山的秀美;但对“西岳”华山的认识只有金庸笔下的神奇。暑假,终于如愿以偿了,前往华山游览,心中无限感慨!
来到山脚下,仰望那挺拔伟岸、壮美超群的重峦叠嶂,真是让我激动不已。由下至上那一座座雄奇险峻的山峰,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霄,牵着朦胧的烟雾在山颠弥漫。山颠上的小亭忽隐忽现,仿佛“雾中仙阁”!顿时,一行大雁从两山之间穿过,形成了“绝雁薄雾”的佳境。此时此刻,我不禁摇动扇叶,悠哉游哉地陶醉于此,深深地感叹:华山之美险奇雄,关中屏障西岳峰。
乘坐缆车正向山上仰首驶去,窗外的美景尽收眼底。那大大小小的花岗岩山峰怎么不见几丝绿色?使我顿生疑
团„„啊!正因为没有绿色,才兀现奇峰怪岭;还有那道道齐刷刷的被水侵蚀的痕迹,好似在向游人述说着那亿万年前的沧桑。我恍然悟道:这不就和我家乡的缙云山佛光崖因光和水的形成是一样的?这便是华山的奇特之处了。
下了缆车,拾级蜿蜒而上,就来到了俗称“云台峰”的北峰。我连忙想起了“智取华山”那段历史:北峰是登临其它四峰的要冲,高虽不及它峰,但山势非常险峻,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修长细窄的山径通向西南,形势十分险要,是易守难攻之地。“智取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49年,国民党残部想借华山北峰之险负隅顽抗,解放大军在老乡的
带领下,用竹杆和绳索从绝境登上,从而全歼守敌。北峰顶上还有道观真武宫,倚山而建,造型别致,风景宜人。我情不自禁摆弄着手中的DV 将这雄奇的景色尽收其中。
我们继向西峰方向攀登。沿着崎岖的山路,到了那七十度的山崖处,我却显得有气无力。这里叫做“苍龙岭”,正因为像一条盘龙蜗居山间,便因此得名。据说古时韩愈攀登到此被吓得嚎啕大哭,便写下一封家书让大雁捎其回家。后人说他是被这里的美景所吓到的。我呢,此时既喜又惧,可谓成惶成恐了!。
上山的路越来越难攀登,真是上气不接下气。正欲放弃,打道回府,但见一路上的挑山夫肩上挑着沉重的担子,盘跚而上,口中还唱着悠扬的陕北小调啦!这才使我鼓足勇气,勇往直前。
伴着小调,我终于登上了西峰的“华山论剑”和华山之巅——南峰,那高秀云表的天外之峰,那红色尽染的圣奇灵山,真让人心旷神怡,眉宇大展„„
站在南峰极目远眺,那一座座崇山峻岭被我踩在了脚下。它们犹如我们学习上的难题,只要我们一步步地去攻克,去登攀,最终方能看到山那头的缕缕阳光!
石鼓山游记
春天,是旅游的好季节,几个月前的一个周末,爸爸、
妈妈、我还有叔叔一家,一起爬了我期待已久的石鼓山。
关于石鼓山的名字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当年王莽追杀刘秀,刘秀拼命逃亡,躲到一座山上对着苍天哀呼:如果天不绝我,就让我敲响山上的这块巨石吧!于是,他折了两根树枝,悲愤地向巨石击去,嗡、嗡、嗡巨石果真发出宏大的声音——震天动地!不久,刘秀转败为胜当上了皇帝。石鼓山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这么得来的吧!
从渭南开发区向东南方向驱车30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石鼓山脚下。蹒跚行走在山涧的小路上,两旁有许许多多的野草、小野花,一棵棵桃树、杏树缀满了红、白色的小花,非常鲜艳、茂密。从山脚往上看,只见峰峦迭起,山高林密,我想:我一定要爬上山顶!没等大人们动身,我就像小猴子一样使劲往上跑。山上的空气十分清新,迎面吹来那一阵阵凉爽的风,浑身就像是被疏通了似的清新怡人。爸爸、哥哥和我“勇往直前”,走在后面的阿姨已是气喘吁吁,我急于站到高峰上俯视山底,但爬山真的很费体力,渐渐地我们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和爸爸手拉手仍然在前面坚持爬行,爬了好久,终于爬到了一个山峰,眺望远处——一块块金黄色的田地映入眼帘,原来大片的田野现在看来都是地砖大小的“草坪”,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后面的“同伴”喊叫,等高后激动之情
难以言表。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又爬上另一个山峰,这时再看山峦,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的描述真是贴切呀!
开始下山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面山坡下山,我一手抓着树枝,一手拉着爸爸小心翼翼地下山,显然,这一面的地势要险要许多,根本没有明显的路,我们只好沿着陡峭的山坡,试探着小心前行。刚开始我们还挺顺利,可是到了中途,我们就下不去了,因为下面的山势稍不注意就会滑下去,于是,我们先原地休息,叔叔和爸爸去两边探路,焦急地等了一阵儿,终于听见爸爸的喊声“有路了”!希望之光顿时冲去了绝望子云!我们又继续下山了,爸爸说下面的路荆棘丛生,让我们特别小心,不要被划到、滑倒,我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拉着爸爸的手艰难前行,心里一次又一次地祈祷着,不安的心情充盈在心中,虽然还是滑了几次跤,被荆棘划破了手,但是我们手脚并用,终于爬下了山,真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不亲身体验怎么会知道呢?
石鼓山,给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其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挑战的艰辛,我觉得对待任何事情都应像爬山一样,满怀信心并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