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有趣的事
这是一篇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习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
1.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也一定有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比如参加夏令营、同小伙伴到河边捉虾等等。现在闭起眼睛想想在你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
2. 分小组叙述,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
要求:①你为什么要向大家介绍这件事?②你还有更值得向大家介绍的事情吗?如果有,可以调整。(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向学生渗透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选材的积极性。)
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
(2)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 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
3. 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
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
教师把学过的课文或学生熟知的文章开头归纳并举例。
(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再作适当的指导。
(三)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
“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2、 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表扬,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范文:
一件有趣的事(一)
“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我们在教室里玩贴鼻子游戏。
首先,老师画了一个小姑娘的脑袋,她有长长的头发,水灵灵的眼睛,一张调皮的嘴巴还吐着舌头,活泼又可爱。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她没有鼻子。所以我们打算给她添个鼻子。
游戏开始了,大家争先恐后的上台。第一个是赵依儿。只见老师蒙住她的眼睛,在原地转三圈。赵依儿摇摇晃晃,小心翼翼的上来了。结果她竟然走错了方向,大家哄堂大笑。赵依儿不服输,继续贴鼻子。结果又把鼻子贴在了头发上。教室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同学笑得肚子都痛了,有的捧腹大笑,还有的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赵依儿摘下红领巾也大吃一惊。
最后老师依次叫了几个同学上来。有的把鼻子贴到了眼睛上,还有的贴到了嘴巴上,更有的贴到了十万八千里。
真是一堂有趣的游戏课。
一件有趣的事(二)
你们都有过一件有趣的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件有趣的事吧。
记着有一次,我给小猫刮胡子,那时,我还什么都不懂呢,我才六岁,我经常看到理发员阿姨给人刮胡子,身穿白大褂,手拿着一把剪刀。有一天,妈妈出门了,我就拿着一把剪刀,要给小猫刮胡子了,我把小猫抱到椅子上,然后就要刮了,我忽然想到,赶紧去拿肥皂呀,然后给小猫涂上肥皂沫,谁知小猫又蹦又咬的,我瞅准机会,就要给小猫刮胡子。
你在干什么,外边传来妈妈的声音,我跟妈妈说,我在给小猫刮胡子呀,没想到;妈妈却哈哈大笑起来说;小猫的胡子不能刮,要是刮了的话,咱们家就没有扑鼠之王了。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你们身上的事呢,快来写一写,说一说吧!
一件有趣的事(三)
记得去年,天空晴朗,我和爸爸吃完早饭便高高兴兴的去放风筝了。
我们来到甲天下广场,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了。看,那老鹰飞得多高啊! 还有小金鱼、蝴蝶好多的风筝。看到如此情景,心里想:我的风筝一定要比它们飞得还要高。
我让爸爸端端正正地举起我的蜻蜓风筝,我拿着线轴,迎着风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线,等退到十几米的时候,我大声对爸爸说了一声:“放!”爸爸把风筝一松,我就转过身拽着风筝飞快地跑了起来。跑着跑着,突然风筝掉在地上。我很沮丧,但是,没有泄气,到了一片更大的空地上来放风筝,这回终于把风筝放上去了,我边跑边放线,不时地拽一拽风筝线,我的风筝越飞越高。看,我的大蜻蜓多么漂亮啊!翅膀扇来扇去,仿佛在天空中跳舞一样。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了起来。
风筝虽然很难放,可是,放风筝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
一件有趣的事
这是一篇以记叙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写简单的记叙文,首先要练好记事的基本功,因为记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同时,它又是写人、写景、状物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练笔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记事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熟悉的事情,丰富习作的素材。
2、通过抓读写联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完整和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的习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回忆,选择习作素材
1.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回忆生活的兴趣
同学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你亲身经历的一桩桩、一件件美好的往事便会浮现在你的眼前,有的让你高兴,有的让你难过,有的让你受到鼓舞,有的让你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也一定有你认为最有趣的事情,比如参加夏令营、同小伙伴到河边捉虾等等。现在闭起眼睛想想在你的生活当中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能与大家一起分享的。
2. 分小组叙述,确定或调整写作素材
要求:①你为什么要向大家介绍这件事?②你还有更值得向大家介绍的事情吗?如果有,可以调整。(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是向学生渗透写作目的教育;二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选材的积极性。)
二、指导构思,教给习作方法
1、指导学生学会自拟题目
(1)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记事类课文或自己读过的记事类习作,启发学生思考:记事类的文章我们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去确定文章的题目?在此基础上,揭示记事类文章拟题的基本规律,既可以按时间或地点拟题,也可以按中心事件拟题。
(2)让学生根据回忆的习作素材自拟题目。
2、 帮助学生掌握“有序”表达的方法
(1)启发谈话。同学们读过许多有关记事的文章,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归纳小结。记事的文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次序来组织安排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一步一步从头写到尾,写出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全过程。
倒叙——就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经过怎样的发展变化才出现这样的结果。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表达的顺序,并列出习作的提纲。
3. 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
万事开头难。学生习作构思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开头难”。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教给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开头的方法,这样做,一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二是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开头难”的问题。
(1)、启发谈话:一篇文章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能产生“开门红”的效果,因为读者看文章总是从开头读起的。但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文章开头的形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想一想:在你读的记事类文章中,哪些开头的形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教师归纳小结。就写一件事而言,常见的开头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抒发感情——直接渲染文章气氛。
说明情况——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人公作简要的说明。
提出问题——以吸引读者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
展开联想——从某一个事物追溯到某一件事情。
教师把学过的课文或学生熟知的文章开头归纳并举例。
(3)、先让学生根据习作的需要写一个开头,然后教师指名交流,再作适当的指导。
(三)学生起草,完成习作初稿
学生起草时,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学生自改习作。要求学生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
“记叙是否完整,重点部分是否写具体”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2、 对通过修改习作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表扬,以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兴趣。
范文:
一件有趣的事(一)
“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原来我们在教室里玩贴鼻子游戏。
首先,老师画了一个小姑娘的脑袋,她有长长的头发,水灵灵的眼睛,一张调皮的嘴巴还吐着舌头,活泼又可爱。可是美中不足的是她没有鼻子。所以我们打算给她添个鼻子。
游戏开始了,大家争先恐后的上台。第一个是赵依儿。只见老师蒙住她的眼睛,在原地转三圈。赵依儿摇摇晃晃,小心翼翼的上来了。结果她竟然走错了方向,大家哄堂大笑。赵依儿不服输,继续贴鼻子。结果又把鼻子贴在了头发上。教室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同学笑得肚子都痛了,有的捧腹大笑,还有的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赵依儿摘下红领巾也大吃一惊。
最后老师依次叫了几个同学上来。有的把鼻子贴到了眼睛上,还有的贴到了嘴巴上,更有的贴到了十万八千里。
真是一堂有趣的游戏课。
一件有趣的事(二)
你们都有过一件有趣的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件有趣的事吧。
记着有一次,我给小猫刮胡子,那时,我还什么都不懂呢,我才六岁,我经常看到理发员阿姨给人刮胡子,身穿白大褂,手拿着一把剪刀。有一天,妈妈出门了,我就拿着一把剪刀,要给小猫刮胡子了,我把小猫抱到椅子上,然后就要刮了,我忽然想到,赶紧去拿肥皂呀,然后给小猫涂上肥皂沫,谁知小猫又蹦又咬的,我瞅准机会,就要给小猫刮胡子。
你在干什么,外边传来妈妈的声音,我跟妈妈说,我在给小猫刮胡子呀,没想到;妈妈却哈哈大笑起来说;小猫的胡子不能刮,要是刮了的话,咱们家就没有扑鼠之王了。
这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有趣的事,你们身上的事呢,快来写一写,说一说吧!
一件有趣的事(三)
记得去年,天空晴朗,我和爸爸吃完早饭便高高兴兴的去放风筝了。
我们来到甲天下广场,已经有很多人在放风筝了。看,那老鹰飞得多高啊! 还有小金鱼、蝴蝶好多的风筝。看到如此情景,心里想:我的风筝一定要比它们飞得还要高。
我让爸爸端端正正地举起我的蜻蜓风筝,我拿着线轴,迎着风一边往后退,一边放线,等退到十几米的时候,我大声对爸爸说了一声:“放!”爸爸把风筝一松,我就转过身拽着风筝飞快地跑了起来。跑着跑着,突然风筝掉在地上。我很沮丧,但是,没有泄气,到了一片更大的空地上来放风筝,这回终于把风筝放上去了,我边跑边放线,不时地拽一拽风筝线,我的风筝越飞越高。看,我的大蜻蜓多么漂亮啊!翅膀扇来扇去,仿佛在天空中跳舞一样。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了起来。
风筝虽然很难放,可是,放风筝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