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石茂开
学生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我认为应该是“储米”和“做饭”的问题。怎样才能“选好米”和“做好饭”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愚见:
一、怎样 “储好米”。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写不出新意; 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了事, 屡禁不止。这里面除了学生懒惰, 写作文水平不高, 缺乏创新意识之外, 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材料的问题, 即“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怎样才能促进学生 “储好米”。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1、艺术命题, 激发学生觅“米”的内在需求
学生不愿写作文, 瞎编乱造, 往往与作文命题有很大关系, 如果常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 或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 像《记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难忘的一件事》等, 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 让人望而生畏, 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写呢?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靓丽动人, 给人以慈善、和蔼之感, 人才愿意接近。那些陈旧的题目, 眼中无神, 半死不活, 毫无生气, 怎能让人为之心动, 产生写作欲望呢? 如每次接初一住宿新生, 第一次作文我会围绕入学让其选材作文, 如《开学前一天晚上》、《入学第一天晚上我没睡好》、《第一次离开父母, 我好想家》、《父母走时我哭了》、《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班主任给我的第一印象》, 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学生刚刚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觉得什么都新鲜, 对什么都好奇, 又刚刚离开父母单独生活, 会有许多想
2 法, 会看到听到许多新鲜事, 写起来会觉得有话可说, 自然也就有了写作兴趣。
这些作文题目, 学生没有地方抄, 手头上的作文选之类的书用不上了, 只好自己动脑筋, 从自己身边选材写, 这第一次作文, 就使学生进入了写真事、抒真情的氛围, 促使其从生活中找“真米”、“找好米”。
2、展评作文, 在交流中验“米”、评“米”
轮流在班里展评学生作文, 使学生不得不自己找“米”下锅。学生有时会有一种侥幸心理, 认为从作文刊物或作文书上抄一篇, 或借一个材料, 老师会看不出, 以应付交差。针对这种情况, 我一接班就规定:学生的作文要轮流在班里展评, 对抄袭的作文, 一旦被检举出来, 该生就要对全班同学作检讨, 并要用五百字以上的篇幅写出自己抄袭作文时的心理状态, 张贴在作文展评栏里, 同时在班里大讲抄袭作文的害处和不道德, 让学生从内心痛恨这种做法, 这种机制的建立, 使学生抄袭作文的侥幸心理打消了, 因为他们知道, 抄袭的作文, 即使老师没看出来, 还有全班同学呢, 总会有人看出来。对抄袭作文有了畏惧感和羞耻感, 学生便处在相互监督之下, 同时也加强了作文的交流, 便于取长补短, 更激发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热情, 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都想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样做, 学生的这种心理有了释放的机会, 每次作文都要竭尽全力去找最新的“米”、别人想不到的“米”下锅, 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3、加强指导,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收集新“米”
学生写作文, 也有的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新材料, 思路打不开, 对这样的学生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这样既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又有
3 利于对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一次作文时, 一个学生准备写自己的一位小学老师, 因为平时看到的写老师的作文多了, 老跳不出固有的圈子, 还是从老师认真备课, 晚上在灯下批改作业, 耐心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带病坚持上课, 自己病了老师主动给补课这样陈旧的模式来写, 毫无新意可言, 他为此也很苦恼。课下我便启发他回想在与老师的接触中, 有没有特别让自己难忘的地方, 难忘的事,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 还有, 这位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这样一启发, 这个学生渐渐进入了写作的佳境, 发现了这位教师许多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
通过以上的做法, 我班学生摆脱了作文照搬照抄的做法, 克服了写作上的畏惧心理, 树立了创新意识, 走出了没东西可写的低谷和误区, 学生人人能写真事、抒真情, 出了不少写作尖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认识到学生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能不能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作文教学能否走出固有的死胡同, 很重要的一点是施教者首先要转变旧观念,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树立全新的意识。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 使作文贴近他们的生活, 同时采取一些激励学生的措施, 作文教学就会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
二、怎样“做好饭”。 歌德说过: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天才; 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庸才; 第三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蠢材。如果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会失去光彩。所以作文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才能使作文出“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
4 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应当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体会生活中的风雨坎坷、人情哲理„„然后才能在丰厚的生活积累中捕捉“新意”。
1. 选材新: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积累, 对已经掌握的写作素材应当在考前进行分类和筛选, 写事的、写人的; 写家庭的、学校的、个人的、社会的、自然的; 亲情的、友情的; 写景的、状物的; 然后筛选出合格的、新颖的、典型的材料。
文章的选材, 当避免陈腐老套, 应另辟蹊径而选取新鲜活泼、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 选人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近期批阅作文, 仍有学生写张海迪、雷锋, 我们当代有多少个新“张海迪”新“雷锋”,为什么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贴近现实生活,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呢? 上星期我布置了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大多数学生写作的是小学的事情, 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写了自己五岁时的事情! 也许这些事情确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初中生活中, 在三年荏苒的时光里, 难道没有一件令你思想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人生中得到深刻领悟的哲理吗? 你在初中阶段的思考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应当远远超过小学阶段的, 这一阶段应当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过程, 为什么不去选取生活中那些新鲜的典型的素材呢?
2. 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 就是要有新的思想, 新的见解, 新的观点, 使人读后有新的启发, 新的感受、新的领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
6 同的、甚至相反的事情, 我们认识事物有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 要求考生以“感情亲疏远近”对认识事物的深浅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众多的考生肯定会局限于单方面就事论事, 谈论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怎样选取特殊的角度独领风骚? 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给人清新丽质、文质毕备的美感。文章选取了心灵感受的角度, 用家庭生活中的变故在自己心灵上投射的影像来表现主题, 精心挑选了家庭发生变故的两三个片断缀连全文, 重点表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自己情感和认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文中没有一处提到感情亲疏与认识事物的关系, 但却通过展现自己的心理历程, 含蓄蕴藉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 人类对于社会、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反应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更应当是无穷无尽的, 只要你勤于思考, 勇于探求, 即便是对于同一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抓住其不同的特征, 也可以提炼出迥异不同的主题。
4. 结构新
材料的组织, 就是文章的结构。如何来组织材料, 这就好比做衣服, 领子、袖子、身子等材料皆已具备, 先做什么, 先上袖子还是上领子, 怎样做衣服才能更熨贴、更美观, 这就需要创造者的独具匠心和驾驭能力。文章的结构怎样安排, 主要取决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一般说来, 记人叙事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安排结构;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 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提出问
7 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然而, 文章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如果一味按照开头、正文、结尾" 三段式" 老套的结构难免显得呆板、俗气、平淡。如果你能够采用一些特殊的结构方式例如蒙太奇手法、重章叠唱法、小标题、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形式, 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轻灵、别致、精巧、新颖、独特。
“储好米”,“ 做好饭”抓住了这两点,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1 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
-----石茂开
学生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我认为应该是“储米”和“做饭”的问题。怎样才能“选好米”和“做好饭”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愚见:
一、怎样 “储好米”。学生作文千篇一律, 写不出新意; 或从各种作文书上抄一篇应付了事, 屡禁不止。这里面除了学生懒惰, 写作文水平不高, 缺乏创新意识之外, 我觉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 作文教学中收集和开垦材料的问题, 即“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怎样才能促进学生 “储好米”。我有以下一些看法:
1、艺术命题, 激发学生觅“米”的内在需求
学生不愿写作文, 瞎编乱造, 往往与作文命题有很大关系, 如果常让学生写那些老掉牙的题目, 或远离他们生活实际的题目, 像《记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难忘的一件事》等, 没有一点新的生活气息, 让人望而生畏, 怎么能让学生愿意写呢? 我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靓丽动人, 给人以慈善、和蔼之感, 人才愿意接近。那些陈旧的题目, 眼中无神, 半死不活, 毫无生气, 怎能让人为之心动, 产生写作欲望呢? 如每次接初一住宿新生, 第一次作文我会围绕入学让其选材作文, 如《开学前一天晚上》、《入学第一天晚上我没睡好》、《第一次离开父母, 我好想家》、《父母走时我哭了》、《接到录取通知书时》、《班主任给我的第一印象》, 这些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学生刚刚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 觉得什么都新鲜, 对什么都好奇, 又刚刚离开父母单独生活, 会有许多想
2 法, 会看到听到许多新鲜事, 写起来会觉得有话可说, 自然也就有了写作兴趣。
这些作文题目, 学生没有地方抄, 手头上的作文选之类的书用不上了, 只好自己动脑筋, 从自己身边选材写, 这第一次作文, 就使学生进入了写真事、抒真情的氛围, 促使其从生活中找“真米”、“找好米”。
2、展评作文, 在交流中验“米”、评“米”
轮流在班里展评学生作文, 使学生不得不自己找“米”下锅。学生有时会有一种侥幸心理, 认为从作文刊物或作文书上抄一篇, 或借一个材料, 老师会看不出, 以应付交差。针对这种情况, 我一接班就规定:学生的作文要轮流在班里展评, 对抄袭的作文, 一旦被检举出来, 该生就要对全班同学作检讨, 并要用五百字以上的篇幅写出自己抄袭作文时的心理状态, 张贴在作文展评栏里, 同时在班里大讲抄袭作文的害处和不道德, 让学生从内心痛恨这种做法, 这种机制的建立, 使学生抄袭作文的侥幸心理打消了, 因为他们知道, 抄袭的作文, 即使老师没看出来, 还有全班同学呢, 总会有人看出来。对抄袭作文有了畏惧感和羞耻感, 学生便处在相互监督之下, 同时也加强了作文的交流, 便于取长补短, 更激发了学生作文创新的热情, 因为他们都想得到老师的表扬, 都想展现自己的才能, 这样做, 学生的这种心理有了释放的机会, 每次作文都要竭尽全力去找最新的“米”、别人想不到的“米”下锅, 增强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3、加强指导, 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收集新“米”
学生写作文, 也有的会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新材料, 思路打不开, 对这样的学生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 这样既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又有
3 利于对学生更深入地了解, 指导也更有针对性。
一次作文时, 一个学生准备写自己的一位小学老师, 因为平时看到的写老师的作文多了, 老跳不出固有的圈子, 还是从老师认真备课, 晚上在灯下批改作业, 耐心帮助自己改正错误, 带病坚持上课, 自己病了老师主动给补课这样陈旧的模式来写, 毫无新意可言, 他为此也很苦恼。课下我便启发他回想在与老师的接触中, 有没有特别让自己难忘的地方, 难忘的事, 现在还记得很清楚的, 还有, 这位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之处等等。这样一启发, 这个学生渐渐进入了写作的佳境, 发现了这位教师许多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师形象。
通过以上的做法, 我班学生摆脱了作文照搬照抄的做法, 克服了写作上的畏惧心理, 树立了创新意识, 走出了没东西可写的低谷和误区, 学生人人能写真事、抒真情, 出了不少写作尖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认识到学生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能不能进入写作的最佳状态, 作文教学能否走出固有的死胡同, 很重要的一点是施教者首先要转变旧观念,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树立全新的意识。如果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了解学生, 使作文贴近他们的生活, 同时采取一些激励学生的措施, 作文教学就会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
二、怎样“做好饭”。 歌德说过:第一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天才; 第二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庸才; 第三次把美人比作花的, 是蠢材。如果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就是再美妙的比喻也会失去光彩。所以作文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怎样才能使作文出“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
4 为有源头活水来。”同学们应当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感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 体会生活中的风雨坎坷、人情哲理„„然后才能在丰厚的生活积累中捕捉“新意”。
1. 选材新: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生活积累, 对已经掌握的写作素材应当在考前进行分类和筛选, 写事的、写人的; 写家庭的、学校的、个人的、社会的、自然的; 亲情的、友情的; 写景的、状物的; 然后筛选出合格的、新颖的、典型的材料。
文章的选材, 当避免陈腐老套, 应另辟蹊径而选取新鲜活泼、充满时代气息的素材, 选人之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近期批阅作文, 仍有学生写张海迪、雷锋, 我们当代有多少个新“张海迪”新“雷锋”,为什么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 贴近现实生活,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呢? 上星期我布置了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 大多数学生写作的是小学的事情, 更有甚者一位学生写了自己五岁时的事情! 也许这些事情确实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初中生活中, 在三年荏苒的时光里, 难道没有一件令你思想上产生深刻影响的事情、人生中得到深刻领悟的哲理吗? 你在初中阶段的思考深度和思维的广度应当远远超过小学阶段的, 这一阶段应当是你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过程, 为什么不去选取生活中那些新鲜的典型的素材呢?
2. 立意新:
所谓立意新, 就是要有新的思想, 新的见解, 新的观点, 使人读后有新的启发, 新的感受、新的领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可
6 同的、甚至相反的事情, 我们认识事物有感情亲疏远近的影响, 要求考生以“感情亲疏远近”对认识事物的深浅为话题,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众多的考生肯定会局限于单方面就事论事, 谈论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怎样选取特殊的角度独领风骚? 一首优美的散文诗——满分作文《蓝色蛹·金色蝴蝶》给人清新丽质、文质毕备的美感。文章选取了心灵感受的角度, 用家庭生活中的变故在自己心灵上投射的影像来表现主题, 精心挑选了家庭发生变故的两三个片断缀连全文, 重点表现了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及自己情感和认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文中没有一处提到感情亲疏与认识事物的关系, 但却通过展现自己的心理历程, 含蓄蕴藉地表现出了这种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 人类对于社会、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反应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更应当是无穷无尽的, 只要你勤于思考, 勇于探求, 即便是对于同一事物, 从不同的角度抓住其不同的特征, 也可以提炼出迥异不同的主题。
4. 结构新
材料的组织, 就是文章的结构。如何来组织材料, 这就好比做衣服, 领子、袖子、身子等材料皆已具备, 先做什么, 先上袖子还是上领子, 怎样做衣服才能更熨贴、更美观, 这就需要创造者的独具匠心和驾驭能力。文章的结构怎样安排, 主要取决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一般说来, 记人叙事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写景状物的文章常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安排结构;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 可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安排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提出问
7 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
然而, 文章的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如果一味按照开头、正文、结尾" 三段式" 老套的结构难免显得呆板、俗气、平淡。如果你能够采用一些特殊的结构方式例如蒙太奇手法、重章叠唱法、小标题、书信、启事、布告、广告、食谱、诊断报告、实验报告、记者采访、新闻报道、现场演讲、法庭审判等形式, 可以使文章结构显得轻灵、别致、精巧、新颖、独特。
“储好米”,“ 做好饭”抓住了这两点,我相信学生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