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核心价值观作文22000字

二年级作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及典例、时评集锦

2014年,甲午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精神之纲。彰显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

24字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24字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立言、立行、立业。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

【基本释义】富足而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名人名言】

1、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

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司马光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4、郑国欲弊秦 ,渠成秦富强。---宋•王安石

5、齐桓 、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苏洵

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

“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

从也门撤侨、在尼泊尔强震中展示“中国行动”“中国价值”,让国人对“富强”一词有了深刻而直接的认识。国富才能民强,富强如同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带给国民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期大家谈从公民认同的角度诠释“富强”的精神影响,分享他们的思考。

当以自强为精神支撑

河南禹州 何冠军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日本学生不相信他的考试成绩是靠自己取得的,怀疑藤野老师提前给他透露了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不够强大,别人就要蔑视你,这正是鲁迅先生深为痛苦的地方。

经过百年奋争和探索,我们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终于一步步强大起来。可见,只有先自尊自信,才能后发崛起;只有先自立自强,才能实现国富民强。自强

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只是争一口气,更是一种精神格局、一种文化自信。出国旅游的言行优雅,商业交往的货真价实,改革发展的自主创新,等等,都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在支撑。在奋斗中练就博大坚强的内心,克服软弱消沉的不良因子,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强盛。

富日子要讲精神品位

湖北大冶 洪合林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拿我的家乡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还只有巴掌大一块,房屋破旧,街道狭窄,从县城到乡镇办事要颠簸大半天。现在,县城和农村都已旧貌换新颜,家乡还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国家富强了,接下来该想想怎么把富日子过出精神和品位来。如今有少部分人稍微富了一点就耍派头、图享受、吃喝玩乐。还有一些人不论在家在外都浪费惊人,仿佛不知道钱从哪儿来的。“兴家如针尖削铁,败家如大浪淘沙。”不能刚过上一点好日子,就“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一味贪图享受、不知进取。

不能被糖衣炮弹迷了心智,不要因各种“捧杀”而失去斗志,“富强”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的价值,仍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让心态更加开放,让精神更加富足。 强要强在下“踏实功夫”

江苏扬州 顾 仁

最近生了一次病,住院17天医药费超过1.6万元,但自己只掏了4000多元,其余的钱由医保报销了。换到20年前,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近些年,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广,让群众生活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8日 05 版)

民主

【基本释义】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

【引证解释】

1、民主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由古希腊语人民,以及权力或统治组成。

2、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西元前五世纪,希腊城邦中的一种政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它将统治权力交给城邦中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进行的精英统治,例如君主政体、独裁统治、贵族政体、寡头统治等相对。

【名人名言】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邱吉尔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柯尔律治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

7、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伍·威尔逊

8、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佚名

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0、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曼德拉

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有删减)

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

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主”即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要么出现所谓“民主的回潮”,还有的导致“国家失败”,如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绝不是这些国家的民众想要的民主。但是,一旦实行,想甩掉所谓的“好制度”远比推行这一制度要难得多。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成功转型者成了例外,普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只能把一个国家推上不归路。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共同的政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国家命运。制度容易学习乃至移植,但一个国家内在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改变的,相同的政治形式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政治结局。按照英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印度并没有变成英国,按照美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菲律宾还是那个菲律宾。

至此应该明白,很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实践之所以出现灾难性后果,都是因为迷信了错误的民主观念,把西式民主当成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价值的民主形式必须是内生的,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历史文化是多元的,民主实践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2日07版)

宽容谣言不是民主素养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谣言”有许多议论。绝大多数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也有个别人认为,有的谣言未必没有影子,造一造甚至可以“助推改革”“解决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谣言?又该持有何种态度?

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就个体而言,没有人希望谣言损毁自身;而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谣言引发的“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香蕉致癌”、“军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响,从社会来讲,恐怕也没人否认谣言的负面作用。

这里需要拆穿一个荒谬的逻辑。比如有人说,说话权利就包括说错话的权利,对谣言的宽容,本质上就是对说话权利的保护;再比如,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上,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要保护言论市场自由,最好奉行不干涉主义,让谣言自生自灭。

类似的辩解似是而非,因为说错话与造谣言,性质是根本不同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是否就可以侵犯他人的声誉?因为鼓励市场竞争,是否就不去查处伪劣产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现代传播速度空前,许多谣言在被证伪前已然伤及无辜。

正因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规定了诽谤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即使是以言论自由自居的西方国家,其宪法也对那些引发“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言论加以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过一句名言:绝不会保护任何人在戏院中诳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秉持什么观点,不管从何种视角出发,都应该有一种底线价值观和基本是非观。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言论自由当借口制造谣言,不能以追问事实真相为幌子扩散谣言,把纵容谣言也当作一种民主素养。

就政府部门而言,对那些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谣言,要坚决依法处置。同时,也要研究传言背后的公众情绪,正视谣言产生的社会土壤,用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措,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以更加及时主动的发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谣言粉碎力。

从社会个体来讲,应该懂得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懂得发表意见和造谣的本质区别。发表意见是公民的权利,而造谣则是具有主观故意的破坏行为。

国外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 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信息翱翔的超音速时代,说什么谣言“自生自灭”或“不攻自破”,这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伤害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谣言进行坚决的斗争,毫不手软。这同样考验着中国社会的成熟理性,度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行进步伐。

文明

【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指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和人类普遍有一定文化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名人名言】

1、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唐·李白

2、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孔颖达

3、文明之世,销锋铸镝。---汉·焦赣

4、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明·高明

5、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清·秋瑾

6、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

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8、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大国崛起从文明崛起开始

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许多人谈到“大国崛起”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学礼,无以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时有耳闻。

一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曾有过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等,都曾因国民素质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同样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何“文明崛起”?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精神贫瘠状态,经济的发展迟早会遭遇新的瓶颈。

文明崛起,首先要清晰认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意义。

相当长时间里,许多部门往往重经济工作而轻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又常常简单视之为吹拉弹唱的业余生活,并没有和国民素质、社会文明联系起来。

我以为,尽管文化建设存在众多不同的门类,但是,塑造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始终是一个根本的任务。从科技水平、劳动效率、遵纪守法,到知书达礼、互助友善、见义勇为,国民素质的方方面面无不来自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许多时候,这种观点也可以具体表述为: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竞争。很难想象,懒散、无知、缺乏自律精神的社会成员,能够真正肩负民族的未来。“十三五”规划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提出,正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眼光。

文明崛起,要有更切实的措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准。但是,许多时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如果说,物质生产可以直接地改善人类的物理环境,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求真、向善,继承优秀传统家风,重视友爱孝亲和睦,这些都是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将日常空间让渡给不良风尚。要将社会文明落实到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从过马路、候车、让座、照章驾车、文明旅游等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文明崛起,需要进一步倡导国民的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避免某一个群体因为利益诉求无从表达而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增强公共意识,积极倡导社会成员以理性的方式处理社会事务,形成完善的沟通和利益协调机制。

文明崛起,需要从建立诚信中国开始。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曾经把诚信作为“国之宝也”,认为是“民之所庇也”。治国理政,无信不立,故而,我建议,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成本;从政府诚信开始做起,为诚信中国立范;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如恶意欠薪、非法集资以及“为晋升职称而抄袭论文”“为买房而伪造纳税证明”等造假行为,等等。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的塌陷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古人说,知易行难。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才能以中华文明之崛起,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17日 05 版)

和谐

【基本释义】和睦协调。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名人名言】

1、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4、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5、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6、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7、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庭和谐,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人民日报三次点赞《旋风孝子》:原创可贵 孝道可传 架心桥促和谐

《旋风孝子》自播出以来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引发全国媒体广泛报道,人民日报继海外版、评论版后,于4月21日第三次点赞《旋风孝子》:重视亲情,回

归孝道。在此之前,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版也曾两次点赞《旋风孝子》:关注亲情,助力家庭关系改善。

“在“尽孝难”的当下,《旋风孝子》提醒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在选择走出家门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多回头看看身后逐渐年迈的父母——或许这就是老人们最渺小的心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孝道。

因此,《旋风孝子》其实探讨了不善于沟通的两代人,如何跨越年龄障碍,真正走进彼此内心。”

许多观众都能在《旋风孝子》的家庭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人们反思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彼此了解、改善家庭相处模式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共建和谐中国(有删减)

“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首脍炙人口的《和谐中国》描绘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唱出了人们对和谐中国的赞美和热爱。的确,和实生物、和谐生美,和谐中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共建和谐中国成为当代中国昂扬向上的主旋律。

和谐是中华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和合”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例如,儒家认为“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仇必和而解”,等等。西方文化传统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的和谐”观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把和谐理念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荷兰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主张在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保持普遍的和谐关系,等等。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如此,国亦然。人民“讲信修睦”、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回望历史,我们有社会和谐稳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扬眉吐气、国际地位稳步上升的喜悦,也有过国家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发展停滞不前、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悲怆。这充分证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乱是人民之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和谐价值观,追求和谐,崇尚和谐,建设和谐中国。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和谐中国建设的有力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应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协调推进各方面事业。当前,尤其应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6日 07 版)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

【基本释义】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自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限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由的看法是不同的。

【名人名言】

1、一旦真理降临,她的妹妹——自由,也就不远了。——佚名

2、谁将自由卖掉以换取黄金和荣耀,谁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生来就有的权利。——惠普尔

3、自由不是像财产一样的物品,而是人永恒权利。——蒙森

4、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5、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清 蒲松龄

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7、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8、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麦奇生

9、如果自由流于放纵,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华盛顿

自律的,才是自由的(有删改)

自由快乐,人皆向往。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快乐的?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臣之对,或可提供一些启示。

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并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从逻辑上讲,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俗话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没有自律,自由就如同断线风筝、脱缰野马,必然横冲直撞、不受节制,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自律的,才是自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道理。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把握好“畏”与“德”、“不自由”与自由的辩证法,党员干部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比如,不拿不该要的钱,不看着别人碗里的肉眼红,不搞物质攀比,亦无人情羁绊,就会得到物质的自由;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责,不用“把领导表情当自己心情,把领导嗜好当自

己爱好”,就会收获干事的自由;守好为人处世底线,不碰党纪国法红线,有坦然之乐而无囹圄之忧,精神的自由也就可期。

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干部身陷腐败泥潭,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此言之,一些腐败分子失去自由的标志,不在锒铛入狱之日,而在第一次伸手之时。在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中,有多少人提到,“开会提心吊胆,老是害怕被带走”“白天在人前强作镇定,晚上在家中担惊受怕”,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

改进作风,不仅要靠党纪法规的外在约束,也有赖于干部的严格自律。具体言之,就是敬畏誓言、敬畏法度、敬畏程序,珍惜家庭、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白手中权力来自哪里、用权界限划在哪里,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始终保持“边界意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8日 04 版)

平等

【基本释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名人名言】

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金刚经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3、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4、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清 纪昀

5、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6、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清 黄遵宪

7、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一不得不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8、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严复

平等之光,让我们相向而行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前不久,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如此等级观,在一些人身上仍有遗存。本期大家谈,从规则意识、发展机会、身份差异、换位思考等角度,探讨如何捍卫平等观念的问题。 让规则压倒“关系”

河南郑州 申国华

前不久,某县从乡镇选拔部分优秀教师。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找关系”。然而,县里在选拔规则上做了很多“防范”:从外地抽调面试官、临时抽签选考场、当场宣布成绩,各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让想歪点子的人找不到门路。

现代社会,规则公平是一种普遍诉求。然而,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时,许多人往往把“平等”二字忘到脑后,总想托人通融一下,找亲戚朋友照顾一点。一旦形成风气,原本不想找关系的人,也被迫四处求人,生怕处处被动。维护规则公平,不能只盯着办事规则,还必须看住那些能随意拨动砝码的人。

规则公平是最重要的权利平等。想法子堵住漏洞,让规则压倒“关系”,全社会都需要补课。

别损害机会均等

山东泰安 桑胜高

一位刚在城里买房的朋友说,由于当地初中给新生入学设置了“杠杠”,女儿上学可是犯了难。比如,要有在城市购房的证明,有县直或市直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证明等。如此规定,孩子在城里就近读初中的机会被卡住了。

孩子入学难只是城乡发展机会不平等的一个缩影。农民进城务工,缩小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经济差距,然而,他们在关乎代际公平的社会权利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孩子入学、看病就医、社保养老等,都是愁事。有人感叹,机会好像摆在面前,却相隔千万里。

当然,长期形成的社会格局和管理模式,改变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少设门槛、多行方便,起码应该成为一项社会治理原则。

以观念弥合鸿沟

河南濮阳 梁星毯

最近和同事外出,碰到一位正在收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老人时不时躲闪着路人,看上去有些尴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衣着越来越光鲜。但是,城市里还有一些体力劳动者和生活困难者,比如捡垃圾、扫马路、蹬三轮等工作的人,他们不仅从事着多数人不愿意干的脏活重活苦活,而且收入回报也很低,更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鄙夷体力劳动者的封建观念仍未消亡,还在新生的社会文明里游荡。

人分三六九等的身份意识,是凝聚社会共识的一个障碍。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社会权利方面的鸿沟,还需要观念上的平等来弥合。唯有如此,才能以和谐促转型,真正实现包容性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08日 05 版)

公正

【基本释义】公平正直。公正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在汉语中的解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名人名言】

1、《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

2、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4、公正无私,反见纵横。——荀子

5、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战国·吕不韦

6、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汉·刘安

7、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8、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9、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10、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11、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柏拉图

12、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公正,托举幸福的坚实臂膀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公正无疑是捍卫权利的神圣天平。本期大家谈,围绕如何守护社会公正,几位读者从办事经历、校园陋习、纠正不公等角度切入,畅谈自己的感受。

打破“熟人好办事”的潜规

河南三门峡 王家臣

前不久到某县财税部门办事,车辆被拒之门外。按要求把车停在外面后,留心观察了一下该单位的看门人,很是让人不平。

这位“把关人”一看是老同学的车,二话没说就把“非单位车辆禁止入内”的牌子拉到一边,让车辆进入;而一位司机远远打招呼“老乡好”,话音一落,也顺利进入院内。找看门的人理论,为何别人的车就能开进去呢?他振振有词:你看,都是熟人,不让谁进来就得罪了。原来,还是“熟人好办事”的潜规则在生效。

这件事情虽小,却难免令人心堵,感到不公。既然立了规矩,就应该一视同仁,无差别地要求所有人认真遵守。如果仅仅因为是熟人就网开一面、睁眼闭眼,是陌生人就铁面无私、冷脸相向,这样的规定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又怎能不影响社会和谐?对于窗口单位而言,变“熟人好办事”为“人人事好办”,才能有助于从细节上维护社会公正。

畅通监督渠道减少不公

山东安丘 刘文晓

朋友小孙偶然发现工资比相同岗位的同事少了一截,此情况竟已存在一年左右。向单位反馈后,没想到过几天就收到了补发款,负责人事工作的领导还专门道歉,令其公正感“爆棚”。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段经历。

当时,老家所在乡镇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另一个县。移交过程中,姥爷的档案被人为丢失,一连几个月领不到退休金。无奈,我们和舅舅全家连续跑了好几个月,找老领导、老同事重开证明,才艰难恢复了退休待遇。我深刻感受到:公正,绝非动动嘴皮那样简单。

当普通公民在遭遇非公正待遇的时候,怎样才能有效申诉、得到救济、挽回损失?近年来,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法律已成为维权的坚强后盾。同时,随着监督举报

渠道逐步规范、畅通,当人们遭受不公,也能有更多、更有效的选择。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进一步生长,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路途也更加顺畅。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6日 05 版)

法制

【基本释义】 “法制”一词,我国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名人名言】

1、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管子

2、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

3、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5、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6、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庇尔

7、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8、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9、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国法谚

10、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德)马克思

人民日报微博评大学生伤人案:生命教育匮乏,法治精神欠缺

上海海事大学确认:4月30日上午该校临港校区图书馆,一女生疑因感情纠纷被男生徐某泼洒不明刺激液体并捅伤,送医抢救后不治身亡。徐某已被带走调查。民警在现场发现塑料空瓶,散发刺激性气味,据交代系其携带的化学试剂。

对此,人民日报官微当天晚间时候发表评论指出,什么仇什么恨,仅因感情纠纷便杀人?太冲动太残忍,以爱之名,就可泄私愤?数刀下去,一命呜呼,两个家庭瞬间崩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即便内心无法实现和解,也断然不能剥夺他人性命。生命教育匮乏,法治精神欠缺,悲剧就难言剧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法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凡事依照法律,让正常工作的医护人员“有人撑腰”,让遭受损失的群众“有地说理”,是“平安医院”建设的题中之义。

“有理无理,闹大了再说”,是一些人遇到医患纠纷时的想法;与之相应,“有责没责,赔点钱得了”也是一些医院处理纠纷时的态度。今后,这样的做法将被叫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滋事行为制止前不得调解、纠纷责任认定前不得赔钱。

公正司法 筑牢公平正义的大厦(法治中国 铿锵前行)(有删减)

“法者,国之权衡也”,全国政法机关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抓住易发生执法司法问题的关键岗位、环节,进一步严密制度、规范程序、严格标准,努力预防和减少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

防止冤错,从制度发力

9月15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徐辉故意杀人、强奸案再审宣判,宣告徐辉无罪,当场释放。此前,徐辉已经在监狱中蹲了16年。近年来,像徐辉这样冤案昭雪的故事不时出现,他们的经历为中国的法治进步写下沉重的注脚。

清理积案,坚持疑罪从无

“捕而不诉、押而不审、审而不判”,是司法机关原有的“疑罪从轻”观念的具体体现,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在看守所一押数年甚至数十年,却得不到一纸最终宣判。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依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的指导意见,强调做到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随即,各省纷纷行动起来:黑龙江省对现有久押不决案件逐案制定了清理措施和时间表,有望在年内基本清理到位;云南省对执法办案中存在的反复退侦和撤诉、案件移送时间过长等不规范的做法或制度进行了检查,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超过三年的案件做到排查一起、纠正一起。

司法公开,透明促进公正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也是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推进审判公开,大力推进检务公开,不断推进警务公开、狱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畅通公开渠道。公安部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开展开门评警活动;司法部以社会公众、罪犯及其家属关注的执法热点问题为重点,细化了狱务公开标准,明确了狱务公开流程。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只有扎紧制度的篱笆,尽可能地排除人为因素对司法活动的干扰,法律才能成为司法天平的唯一砝码。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 【基本释义】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爱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捍卫公民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即爱祖国。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反抗大清帝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原因。

【名人名言】

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3、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晋 葛洪

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6、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7、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8、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裴多菲

9、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10、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让爱国成为青春的注脚

几天前采访邓兴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传奇人物,16岁入北大,36岁成为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日前全职回国筹建北大农学院,打算用后半辈子做点对中国农村有益的事。采访结束,意识到自己忘了问他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回国。发去微信,很快有了回复,是路遥的散文诗《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文字,我没有理由怀疑手机另一端的真诚,不为职位、不计酬劳,除了对祖国的依恋,已无法找出其他答案。正如以前采访时多次听过的:到了国外,你就会发现,你比想象中更爱身后这个国家,会爱到热泪盈眶。因为,那是家、是根。

这样的情绪表达,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得到印证。不同的是,这次的主人公是更为年轻的群体。

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令人惊讶的是,这观点在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竟引发了极大的共鸣。他们在微信、校园BBS 上,用转发、评论的方式,热烈地表达着观点与情感,关于科研、关于诺奖、关于中华民族之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谁说青年信仰缺失,谁说青年迷惘、无担当,谁说青年只会谩骂、解构与不满,其实在每一个青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国家最深挚的情感,他们只是在用一种同父辈不同的,更彰显自我、更有个性的方式表达,他们只是不屑于将情感停留于口头、挂在嘴上,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被引爆后再尽情抒发。

难道不是吗?你看,《我是演说家》的直播现场,90岁老人欧兴田为一句承诺守护战友陵墓30年的故事打动人心,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其中,绝大多数是含着热泪的青年人;你看,不久前,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后,网络上,代表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马云、张朝阳、刘强东等人的西装被网友们逐一评点,戏谑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一代青年人对于中国人能够自信、得体、从容地行走于国际舞台的迫切期待。

由此看来,“青年”与“爱国”,从来都不是相悖的关键词。青年人只是想时刻表达自己的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立思考、个性创造与大胆想象,而这,恰恰是当代青年的最宝贵之处。当然,当个性表达遇到国家与民族,应以信念、理想与担当为前提,毕竟,只有青年人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爱国青年,青年爱国。期待青年人将爱国的情感尽情释放,不再羞于表达,不再标榜解构与不满,期待社会理性看待青年人的表达方式,正确引导。从今天起,让一代青年以爱国为青春的注脚,热烈、生动,该多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0日 19 版)

敬业

【基本释义】敬业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

【名人名言】

1、“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孔子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敬业乐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3、世界上没有卑贱的职业, 只有卑贱的人. ——林肯

4、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 ——李大钊

5、从工作里爱生命, 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纪伯伦

6、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 人生就是天堂. ——歌德

7、人生在世是短暂的. 对这短暂的人生, 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爱迪生

9、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焉. ——墨子

10、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尚书》

11、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 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 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 ——苏霍林姆斯基

12、现代人最大的缺点, 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罗丹

人民日报快评:敬业,在坚守中闪光

“有时,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 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坳、艰苦清冷的工作生活,老中青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数十载如一日。如今,一群“70后”“80后”为主的年轻医护工作者在这里“接力”。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精彩纷呈,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义无反顾留在这里、默默奉献。

他们坚守岗位、坚守病人,更是坚守事业、坚守理想。敬业的精神,在这份坚守中闪光。

踏实敬业,才能舞出精彩

一份工作、一个岗位,将一个个零散的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两者而言,敬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正能量。

对个人来说,无论是安身立命、“赚口饭吃”,还是追求出彩、实现价值,都需通过工作岗位来实现。一个人若连分内之事都潦草马虎,更别说在其他方面有益于社会了。再者,如若在岗位上只事钻营、投机取巧,短期内可能会蒙混过关,长期则定会像南郭先生那样露出马脚,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辛勤劳动、踏实打拼,才能收获属于自己和家庭的美好未来。

对整个国家来说,只有每个个体在各自社会坐标上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才能汇聚起民族追梦的恢弘力量,积蓄起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我们也尤其需要敬业精神。

敬业,看上去不难。其最基本的要求,无非是恪尽职守,不突破人性底线,不挑战社会规则。一位客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这就漠视了职责所在,突破了底线,更不要说和敬业挂钩了。作为司机,他也许没法做到对每个乘客微笑服务,但最基本的是要保障全车乘客出行安全。只有人人在各自岗位上守好底线,才能使社会运行更加有序,不致紊乱。

敬业,做起来其实不易。同样一份工作,有些人干得风风火火、任劳任怨,有些人干得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也有人干得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几种境界之间,相差最多的恐怕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如今,社会流动日益加快,选择职业与岗位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依然不能丢。个人只有珍视每一个工作机会,力求精益求精,才能既不辜负光阴,也不辜负社会赋予的责任。

在弘扬敬业、倡导奉献的同时,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要为劳动者创造安心打拼、体面工作的外部环境。如果车间工人每天加班忙碌却只能得到缩水的薪资,如果矿工每天下井前都要为人身安全担惊受怕,他们又如何对职业心生热爱?只有每个劳动者工作安心、舒心、顺心,才能从根子上长久地激发对职业的热爱。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敬业的内涵。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工作,舞出精彩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30日 06 版)

诚信

【基本释义】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

【名人名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2、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

3、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4、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8、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1、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2、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人民日报今日谈:诚信是强大的力量

七旬老人打工还债17年,游乐场停业老板为顾客退卡,豆腐脑小店坚守50多年„„本报今年8月起推出“诚信中国”专栏,一个个诚信故事,看似普通却并不寻常,让人感受到诚的价值、信的力量。

的确,诚信能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正因为有“诚信体系建设”,义乌小商品城越做越红火;而坐公交车逃票的现象,无疑让公共服务的成本大大增加。作为人际关系的调节,诚信润滑着人际交往;作为内心的道德律令,诚信滋养着社会和谐。可以说,诚信是契约社会的底色、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诚信的力量来自哪里?也正来自每个人、每件事的坚守。现实中,不诚不信,可能会得利一时。然而,无论是企业口碑、人气的丢失,还是对个人信任、评价的下降,失信者终究会输掉未来。只要人人以之为荣,诚信就能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培育之、践行之,靠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可建制度,让诚信得利、失信难行;媒体可为平台,褒扬诚信、鞭笞失信;每个人也都可为“诚信大使”,身体力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失信代价与诚信溢价

近日,美国司法部代表美国环保署,以被告违反《清洁空气法》为由,对德国大众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公司等六家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状认为德国大众为近60万辆大众、奥迪和保时捷车辆安装了包含非法“减效装置”的柴油发动机,使这些车辆的尾气排放超出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大众可能因此面临数百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巨额罚款只是开始,美国政府还将继续深入调查,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有媒体表示,这场民事诉讼可能只是美国司法部针对德国大众尾气数据造假的“开胃小菜”。

大众是德国的大众,也是世界的大众。它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少有企业能够企及。对于这样一家知名的老牌汽车企业,在汽车尾气排放上做手脚,究竟是公司心存侥幸而趋利,还是公司用人失察,具体缘由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众的欺诈丑闻,不仅伤害了自身,暴露了公司监管的漏洞,也有损“德国制造”的美名,更有负于全球用户对大众品牌的信任。

仔细梳理一下,类似大众“尾气门”的丑闻,在跨国公司的经营史上并非孤案。2001年,世界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美国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轰然倒塌,从此销声匿迹。此后还有丰田、强生等大公司也曾经深陷“召回门”而遭受处罚,不得不为其失信行为承担巨额罚款或民事赔偿。这些大公司利用生产商和用户

信息不对称的所谓优势,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财务、设计环节和安全环节上屡屡挑战诚信底线,认为“天知地知消费者不会知”,最终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了市场与法律的双重代价。

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长久之策。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诚信不单单是一种无形资本,它也是可以量化的有形资本,会给企业带来溢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与失信企业相比,诚信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市场机会更多,市场份额更大,融资渠道更广,社会形象更好。因此,诚信溢价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方略和经营之道。

企业诚信既靠企业的自觉,也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自律。行业自律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在企业自治与行业自律失灵时,政府必须运用有形之手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与信用制裁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降低企业的失信收益,确保企业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只有如此,才能倒逼企业自我加压,克服失信任性的顽疾,最终走上一条企业与消费者多赢的共享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5日 22 版)

友善

【基本释义】友善,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的,亲密友好。温和,友善,总是那么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

【名人名言】

1、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2、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3、爱,能使世界转动。——英国·狄更斯

4、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契诃夫

5、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国·爱因斯坦

6、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7、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俄国·契诃夫

8、谁要是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谁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快乐。——法国·罗兰·罗曼

9、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泰戈尔《民族主义》

1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11、心地善良的人,富于幻想的人比冷酷残忍的人更轻易聚合。——约翰逊

12、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中国·巴金

1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笑面人》

14、书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英国·布莱克

15、仁人无敌于天下。——战国·孟子

给友善一个应答

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

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站着。她似乎有了什么心事,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

果然,在她将要下车的那一站,她碰了碰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的心为之一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3站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为什么?”

旁边的人都笑了。唯独那个被让座的人不笑,眼神直直的,仿佛未听明白,无动于衷。

小女孩并不是在等待一种回报。她在等一种回音或者回应,来解答她心里的疑问。我想,她的心中是有一个疑问悬而未决的——这个伯伯怎么啦?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或许她的老师教过她,受到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声“谢谢”。而眼前这个伯伯,怎么连微笑都不会呢?

小女孩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春风来了,没有一朵花响应而开,没有一棵草破土而出,春天又在哪里呢?这个“春天”,小女孩一定找不到。

友善的言与行,无疑是美好的,犹如一声呼喊,它同样需要回应。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的赠予,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仔细想来,美好的存在,均拜他人所赐。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友善:每天早晨,工人们送来新鲜的牛奶和晨报,面点师提供热气腾腾的早餐,打开电视机,主持人送来远方的新闻„„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惬意和温馨。

不要让这个世界心存疑虑,不要让友善者的心变得冰冷和疲惫。

颔首致意,微笑并且感恩——这就是我们能给予友善最起码的应答。

(摘编自2015年第13期《读者》)

在“友善”中成全更好的自己

从道理上讲,多数人都会认同应该“善待彼此”。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时候我们要么是忘掉了友善,要么是习惯了冷淡。如何重启对陌生人的微笑,把友善待人变为第一冲动?本期大家谈,我们摘编了3篇来稿,分别从价值规范、时代特征、人际关系等层面,探讨了崇尚友善的必要性。

寻回内心深处的“友善”

河南郑州 耿宝文

前不久,一位朋友参加求职面试,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应聘者,家在外地,来时已买好了回程的火车票。可面试排序靠后,这位应聘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朋友主动提出与他互换位置。面试官知悉后,赞许有加,结果他们双双被录取。 是的,现代社会有竞争才会有活力,但更要看到,友善是更高层面的价值。就像朋友的故事所讲,礼让看似是对别人友善,实际也是在成全一个更好的自己。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礼让”才被社会遗忘,公交站前才会出现排队的无序,大马路上才会出现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的乱象。而一旦形成什么都喜欢抢的社会氛围,基于内心文明的秩序就很难生长。

礼让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他人、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不是退让,更不是软弱,而是相信人与人的交往,应该遵循比利益更高的价值原则。只有相信礼让、友善等价值原则,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竞争,才不会成为令人窒息的力量。 莫让“任性”埋下恶意的种子

北京 王春鸽

一位高中同学,原来少言寡语、为人谦和;工作后,整天活跃在各大论坛,俨然是一位意见领袖,但人却变得尖酸刻薄、牢骚满腹,仿佛整个世界都辜负了他。这位同学的转变,令人深思。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有时候,你以为只是不经意的发言,却可能和千千万万个同样的不经意一起,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影响了别人的命运。有时候,你以为只不过想让人印象深刻一点,却不曾想,这样的说话姿态造成了一个待人苛刻的舆论氛围,让偶有差错甚至行无差池的人无从辩驳。“任性”的发言,哪怕本意只是张扬自我,也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

诚然,表达意见是公民的权利,但它是有边界的。正所谓,“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慎重、理性地使用扩张了的表达权,不脱离现实,不逾越底线,才能避免“言论自由”被戾气绑架。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家都拥抱理性,网络世界就会更加阳光!

别拒绝为“陌生人”驻足

江苏海门 何晓英

近日外出,步行经过大街一侧停车场路口时,一辆车正要驶进,我下意识地停住脚步。驾驶员见状连忙减速,并隔着车窗挥手示意我先行,我先是一愣,会意后朝对方报以友善的一笑,暖暖地通过了路口。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这一刻温暖了彼此。 现代都市生活,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社会。许多人住在同一幢楼一二十年,经常打照面却没打过一声招呼。“陌生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也不鲜见。诚然,由于社会流动性加强,人际关系分散化,人们和街坊四邻的交际需求在降低。然而,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在情感层面,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善待这些和我们有弱联系的人,往往能更多地增进彼此的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谁也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陌生人”遇到尴尬,需要那个“陌生人”伸出援手;那个“陌生人”碰到难处,同样渴望这个“陌生人”予以关怀。只要愿意为“陌生人”驻足,其实可以让你我的生活更美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9日 05 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言及典例、时评集锦

2014年,甲午年。2月12日,《人民日报》公布了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24字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精神之纲。彰显了现代中国的精神面貌,是知与行、继承与创新、目标与结果、倡导与规范的有效统一。

24字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价值精神,既有传统的家国情怀、故土情结的体现,也有仁信、义利的美德;既有民主法意的彰显,也有幸福富强的追求,无不是民族精神的反映,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念。

24字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立言、立行、立业。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

【基本释义】富足而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强大。财富充裕,力量强大。

【名人名言】

1、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管子

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司马光

3、欲讲富强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谭嗣同

4、郑国欲弊秦 ,渠成秦富强。---宋•王安石

5、齐桓 、晋文阳为尊周而实欲富强其国,故夫子与其事而不与其心。---苏洵

6、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中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

7、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

“富强”是一种向上的气场

从也门撤侨、在尼泊尔强震中展示“中国行动”“中国价值”,让国人对“富强”一词有了深刻而直接的认识。国富才能民强,富强如同一种强大的气场,能带给国民一种内在的、向上的精神力量。本期大家谈从公民认同的角度诠释“富强”的精神影响,分享他们的思考。

当以自强为精神支撑

河南禹州 何冠军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日本学生不相信他的考试成绩是靠自己取得的,怀疑藤野老师提前给他透露了题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国家不够强大,别人就要蔑视你,这正是鲁迅先生深为痛苦的地方。

经过百年奋争和探索,我们坚定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国家终于一步步强大起来。可见,只有先自尊自信,才能后发崛起;只有先自立自强,才能实现国富民强。自强

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更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自强不只是争一口气,更是一种精神格局、一种文化自信。出国旅游的言行优雅,商业交往的货真价实,改革发展的自主创新,等等,都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在支撑。在奋斗中练就博大坚强的内心,克服软弱消沉的不良因子,我们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强盛。

富日子要讲精神品位

湖北大冶 洪合林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大大增强,群众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拿我的家乡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还只有巴掌大一块,房屋破旧,街道狭窄,从县城到乡镇办事要颠簸大半天。现在,县城和农村都已旧貌换新颜,家乡还跻身全国“百强”县市。

国家富强了,接下来该想想怎么把富日子过出精神和品位来。如今有少部分人稍微富了一点就耍派头、图享受、吃喝玩乐。还有一些人不论在家在外都浪费惊人,仿佛不知道钱从哪儿来的。“兴家如针尖削铁,败家如大浪淘沙。”不能刚过上一点好日子,就“小富即安”“小富即满”,一味贪图享受、不知进取。

不能被糖衣炮弹迷了心智,不要因各种“捧杀”而失去斗志,“富强”是需要我们不断去追赶的价值,仍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让心态更加开放,让精神更加富足。 强要强在下“踏实功夫”

江苏扬州 顾 仁

最近生了一次病,住院17天医药费超过1.6万元,但自己只掏了4000多元,其余的钱由医保报销了。换到20年前,这样的事情想都不敢想。近些年,各项社会保障覆盖面越来越广,让群众生活有了更坚实的制度保障。

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共同富裕,二者统一才是全社会期待的富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富强也不仅是国家的发展目标,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富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实干兴邦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强盛还是个体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还在实干。只有每个人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一切美好才能创造出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握在手中。只有大力弘扬实干精神,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才能用实干的双手托起幸福美好的明天。

《 人民日报 》( 2015年04月28日 05 版)

民主

【基本释义】民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即“人(全)民做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现在一般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

【引证解释】

1、民主的字源来自古希腊语:由古希腊语人民,以及权力或统治组成。

2、这个词被用来形容西元前五世纪,希腊城邦中的一种政治制度,以雅典为代表。它将统治权力交给城邦中的多数人,与少数人进行的精英统治,例如君主政体、独裁统治、贵族政体、寡头统治等相对。

【名人名言】

1、民主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种制度。——邱吉尔

2、民主使每个人成为自己的主宰。——詹·拉·洛威尔

3、民主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柯尔律治

4、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清·梁启超

5、民主制就是直接由全体人治理、全体人民拥有、全体人民享受的自治政体。——西·帕克

6、天下之权,惟民主是主。——清·何启

7、我信仰民主政体,因为它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伍·威尔逊

8、一切的一切都开始于相互尊重,人是有感情的动物,需要平等和民主与理解和信任。——佚名

9、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10、在我的一生当中,我已经把自己献给了非洲人民争取生存权力的斗争。我与白人统治进行了斗争,也反对黑人控制,我珍视实现民主社会的理想,在那样的社会里,所有的人都和睦相处,具有平等的权利。我希望为这个理想而生活,并去实现它,但是如果需要,我也准备为这个理想献出生命。——曼德拉

民主的“飞来峰”不易成功(有删减)

人民主权的民主价值是现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是,常见的一种政治现象是,不少国家在民主实践中翻了船,民众为之付出惨痛代价。个中原因何在?

从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阿拉伯之春”,世界上有8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所谓民主化转型,结果成功者寥寥无几,大多数国家要么是“无效的民主”即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要么出现所谓“民主的回潮”,还有的导致“国家失败”,如利比亚、伊拉克和阿富汗。这绝不是这些国家的民众想要的民主。但是,一旦实行,想甩掉所谓的“好制度”远比推行这一制度要难得多。

为什么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如此之大?关键原因就是人们常说的水土不服,成功转型者成了例外,普遍结果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有效的政治制度必须根植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结构之中,否则只能把一个国家推上不归路。不同的国家可能有共同的政治形式,但并不意味着会有相同的国家命运。制度容易学习乃至移植,但一个国家内在的历史文化是难以改变的,相同的政治形式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中会有不同的政治结局。按照英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印度并没有变成英国,按照美国政治制度建立起来的菲律宾还是那个菲律宾。

至此应该明白,很多转型国家的民主实践之所以出现灾难性后果,都是因为迷信了错误的民主观念,把西式民主当成民主的唯一形式。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价值的民主形式必须是内生的,民主的实践形式必须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历史文化是多元的,民主实践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人民日报》( 2016年04月22日07版)

宽容谣言不是民主素养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谣言”有许多议论。绝大多数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也有个别人认为,有的谣言未必没有影子,造一造甚至可以“助推改革”“解决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谣言?又该持有何种态度?

从范仲淹慨叹“忧谗畏讥”,到鲁迅直指“谣言杀人”,就个体而言,没有人希望谣言损毁自身;而从百余年前“虐死婴儿数十名”谣言引发的“天津教案”,到今天“纸馅包子”、“香蕉致癌”、“军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响,从社会来讲,恐怕也没人否认谣言的负面作用。

这里需要拆穿一个荒谬的逻辑。比如有人说,说话权利就包括说错话的权利,对谣言的宽容,本质上就是对说话权利的保护;再比如,在言论的自由市场上,谣言终究会不攻自破,要保护言论市场自由,最好奉行不干涉主义,让谣言自生自灭。

类似的辩解似是而非,因为说错话与造谣言,性质是根本不同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人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是否就可以侵犯他人的声誉?因为鼓励市场竞争,是否就不去查处伪劣产品?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现代传播速度空前,许多谣言在被证伪前已然伤及无辜。

正因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在法律上规定了诽谤罪,以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即使是以言论自由自居的西方国家,其宪法也对那些引发“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言论加以限制,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过一句名言:绝不会保护任何人在戏院中诳呼起火引起恐慌的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无论秉持什么观点,不管从何种视角出发,都应该有一种底线价值观和基本是非观。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言论自由当借口制造谣言,不能以追问事实真相为幌子扩散谣言,把纵容谣言也当作一种民主素养。

就政府部门而言,对那些危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谣言,要坚决依法处置。同时,也要研究传言背后的公众情绪,正视谣言产生的社会土壤,用更加公开透明的举措,让真相走在谣言前面;以更加及时主动的发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进而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和谣言粉碎力。

从社会个体来讲,应该懂得合法与非法的界限,懂得发表意见和造谣的本质区别。发表意见是公民的权利,而造谣则是具有主观故意的破坏行为。

国外有一句关于谣言传播的名言:“当真理还在穿鞋, 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信息翱翔的超音速时代,说什么谣言“自生自灭”或“不攻自破”,这其实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虽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谣言不可能被完全消除,但我们必须拿起法律的武器,对伤害公民权利和国家利益的各种谣言进行坚决的斗争,毫不手软。这同样考验着中国社会的成熟理性,度量着中国民主政治的行进步伐。

文明

【基本释义】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指社会发展到较高水平和人类普遍有一定文化水平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

【名人名言】

1、以文明鸿业,授之元良。---唐·李白

2、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孔颖达

3、文明之世,销锋铸镝。---汉·焦赣

4、抱经济之奇才,当文明之盛世。--明·高明

5、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清·秋瑾

6、中国究竟是文明最古的地方,也是素重人道的国度。---鲁迅

7、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子

8、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9、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神涵光

10、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

11、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1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大国崛起从文明崛起开始

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许多人谈到“大国崛起”时,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经济建设的成就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学礼,无以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关于“国民素质”的质疑,时有耳闻。

一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也曾有过国民素质和经济发展不相称的情况。19世纪末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等,都曾因国民素质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同样遇到了相似的问题:如何“文明崛起”?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一个民族崛起的标准,远远不止于经济总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如果一个民族长期处于精神贫瘠状态,经济的发展迟早会遭遇新的瓶颈。

文明崛起,首先要清晰认识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大意义。

相当长时间里,许多部门往往重经济工作而轻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又常常简单视之为吹拉弹唱的业余生活,并没有和国民素质、社会文明联系起来。

我以为,尽管文化建设存在众多不同的门类,但是,塑造一个民族基本的精神面貌始终是一个根本的任务。从科技水平、劳动效率、遵纪守法,到知书达礼、互助友善、见义勇为,国民素质的方方面面无不来自文化环境的长期熏陶。

人们常说,未来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许多时候,这种观点也可以具体表述为: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竞争。很难想象,懒散、无知、缺乏自律精神的社会成员,能够真正肩负民族的未来。“十三五”规划把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提出,正体现了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眼光。

文明崛起,要有更切实的措施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标准。但是,许多时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并没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如果说,物质生产可以直接地改善人类的物理环境,那么,社会的文明程度即是全体社会成员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求真、向善,继承优秀传统家风,重视友爱孝亲和睦,这些都是人文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停留于观念层面,而将日常空间让渡给不良风尚。要将社会文明落实到各种生活细节之中,从过马路、候车、让座、照章驾车、文明旅游等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文明崛起,需要进一步倡导国民的公共意识和理性精神。

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使各个群体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公共资源和基本公共服务,避免某一个群体因为利益诉求无从表达而产生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另一方面,要增强公共意识,积极倡导社会成员以理性的方式处理社会事务,形成完善的沟通和利益协调机制。

文明崛起,需要从建立诚信中国开始。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人曾经把诚信作为“国之宝也”,认为是“民之所庇也”。治国理政,无信不立,故而,我建议,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成本;从政府诚信开始做起,为诚信中国立范;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如恶意欠薪、非法集资以及“为晋升职称而抄袭论文”“为买房而伪造纳税证明”等造假行为,等等。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环节的塌陷可能造成连锁反应。

大国之大,既是国土之大、国力之大,更是民心之大、民德之大。古人说,知易行难。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锲而不舍,才能以中华文明之崛起,实现真正的大国崛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17日 05 版)

和谐

【基本释义】和睦协调。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的基本观点。

【名人名言】

1、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2、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3、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4、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5、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

6、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7、人无国王、庶民之分,只要家庭和谐,便是最幸福的人。 ——歌德

人民日报三次点赞《旋风孝子》:原创可贵 孝道可传 架心桥促和谐

《旋风孝子》自播出以来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引发全国媒体广泛报道,人民日报继海外版、评论版后,于4月21日第三次点赞《旋风孝子》:重视亲情,回

归孝道。在此之前,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版也曾两次点赞《旋风孝子》:关注亲情,助力家庭关系改善。

“在“尽孝难”的当下,《旋风孝子》提醒我们每一个年轻人,在选择走出家门去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多回头看看身后逐渐年迈的父母——或许这就是老人们最渺小的心愿,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薪火相传的孝道。

因此,《旋风孝子》其实探讨了不善于沟通的两代人,如何跨越年龄障碍,真正走进彼此内心。”

许多观众都能在《旋风孝子》的家庭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人们反思自我、学会换位思考、增进彼此了解、改善家庭相处模式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共建和谐中国(有删减)

“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一首脍炙人口的《和谐中国》描绘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图景,唱出了人们对和谐中国的赞美和热爱。的确,和实生物、和谐生美,和谐中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共建和谐中国成为当代中国昂扬向上的主旋律。

和谐是中华价值观的重要元素,“和合”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例如,儒家认为“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仇必和而解”,等等。西方文化传统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数的和谐”观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把和谐理念引入政治和社会领域,荷兰近代哲学家斯宾诺莎主张在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建立和保持普遍的和谐关系,等等。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如此,国亦然。人民“讲信修睦”、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回望历史,我们有社会和谐稳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扬眉吐气、国际地位稳步上升的喜悦,也有过国家山河破碎、社会动荡不安、发展停滞不前、国际地位不断下降的悲怆。这充分证明,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乱是人民之祸。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和谐价值观,追求和谐,崇尚和谐,建设和谐中国。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风尚。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是和谐中国建设的有力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和谐文化,应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建设和谐中国,必须协调推进各方面事业。当前,尤其应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6日 07 版)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

【基本释义】从意识形态来讲,自由分为感性的自由和理性的自由,理性的选择和感性的选择往往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可以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

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人们更看重感性意义上的自由,而感性的自由更容易和外部世界发生冲突。

而理性意义上的自由和对这种自由的尊重,是人类个体、群体,以至民族和国家走向文明和发展的必然的先决条件。

自由是人类在获得基本生存保障的前提下,渴求实现人生价值,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取向和行为方式。由于存在自然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取向有时是盲目的,甚至是非理性的。自由还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限性和相对性的概念,因此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个体对自由的看法是不同的。

【名人名言】

1、一旦真理降临,她的妹妹——自由,也就不远了。——佚名

2、谁将自由卖掉以换取黄金和荣耀,谁就等于出卖了自己生来就有的权利。——惠普尔

3、自由不是像财产一样的物品,而是人永恒权利。——蒙森

4、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5、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 清 蒲松龄

6、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7、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8、自由不仅为滥用权力而失去,也为滥用自由而失去。——麦奇生

9、如果自由流于放纵,的魔鬼就乘机侵入。——华盛顿

自律的,才是自由的(有删改)

自由快乐,人皆向往。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由的、快乐的?明太祖朱元璋与大臣之对,或可提供一些启示。

史载,朱元璋某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

自由快乐之人,必是敬畏法度之人;敬畏法度之人,多是严以自律之人。建构在自律基座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二者并非彼此孤立,更非相互矛盾。从逻辑上讲,自律是前提和保障,自由是目的和依归。俗话说,“没有框的玻璃容易碎”。没有自律,自由就如同断线风筝、脱缰野马,必然横冲直撞、不受节制,终将走向自由的反面。“自律的,才是自由的”“不自由即是自由”,听上去有些矛盾,却是最现实、最真切的道理。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把握好“畏”与“德”、“不自由”与自由的辩证法,党员干部方能内心澄明、动静有常。比如,不拿不该要的钱,不看着别人碗里的肉眼红,不搞物质攀比,亦无人情羁绊,就会得到物质的自由;做好该做的事,尽到应尽的责,不用“把领导表情当自己心情,把领导嗜好当自

己爱好”,就会收获干事的自由;守好为人处世底线,不碰党纪国法红线,有坦然之乐而无囹圄之忧,精神的自由也就可期。

相反,如果不能恪守自律、遵守法度,就会导致身心双重的不自由。一些干部身陷腐败泥潭,守着大堆钱财,时常梦中惊醒,吃不好、睡不着,就如同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以此言之,一些腐败分子失去自由的标志,不在锒铛入狱之日,而在第一次伸手之时。在公布的贪官忏悔录中,有多少人提到,“开会提心吊胆,老是害怕被带走”“白天在人前强作镇定,晚上在家中担惊受怕”,哪里还有一丝幸福和自由可言?

改进作风,不仅要靠党纪法规的外在约束,也有赖于干部的严格自律。具体言之,就是敬畏誓言、敬畏法度、敬畏程序,珍惜家庭、珍惜名节、珍惜眼前虽平淡却长久的生活。还应明白手中权力来自哪里、用权界限划在哪里,明确哪些不可为、哪些必须为。始终保持“边界意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凡事明明白白、清清爽爽。秉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平和,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 人民日报 》( 2015年12月08日 04 版)

平等

【基本释义】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不是指物质上的“相等”或“平均”,而是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把对方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现代社会的进步,就是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过程,是平等逐渐实现的过程。

【名人名言】

1、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金刚经

2、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3、我们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真理,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托·杰弗逊

4、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清 纪昀

5、有平等就不会有战争。——梭伦

6、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清 黄遵宪

7、只要世界上还存在一部分一不得不不服从另一部分人的现象,平等就无从谈起。——威·吉尔伯特

8、中国首重三纲,而西人最明平等。——严复

平等之光,让我们相向而行

平等观念,是照亮现代文明的一道亮光。然而,追求平等是件知易行难的事。前不久,南京一名环卫工人被狗咬伤,主人不仅没赔礼道歉,还一边殴打一边喊,“你就配扫地,你儿子也就配扫地”。如此等级观,在一些人身上仍有遗存。本期大家谈,从规则意识、发展机会、身份差异、换位思考等角度,探讨如何捍卫平等观念的问题。 让规则压倒“关系”

河南郑州 申国华

前不久,某县从乡镇选拔部分优秀教师。消息一出,人们纷纷“找关系”。然而,县里在选拔规则上做了很多“防范”:从外地抽调面试官、临时抽签选考场、当场宣布成绩,各环节都实行“阳光操作”,让想歪点子的人找不到门路。

现代社会,规则公平是一种普遍诉求。然而,一旦牵扯到自身利益时,许多人往往把“平等”二字忘到脑后,总想托人通融一下,找亲戚朋友照顾一点。一旦形成风气,原本不想找关系的人,也被迫四处求人,生怕处处被动。维护规则公平,不能只盯着办事规则,还必须看住那些能随意拨动砝码的人。

规则公平是最重要的权利平等。想法子堵住漏洞,让规则压倒“关系”,全社会都需要补课。

别损害机会均等

山东泰安 桑胜高

一位刚在城里买房的朋友说,由于当地初中给新生入学设置了“杠杠”,女儿上学可是犯了难。比如,要有在城市购房的证明,有县直或市直单位缴纳养老保险的证明等。如此规定,孩子在城里就近读初中的机会被卡住了。

孩子入学难只是城乡发展机会不平等的一个缩影。农民进城务工,缩小了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的经济差距,然而,他们在关乎代际公平的社会权利方面依然处于弱势,孩子入学、看病就医、社保养老等,都是愁事。有人感叹,机会好像摆在面前,却相隔千万里。

当然,长期形成的社会格局和管理模式,改变起来并不容易。不过,少设门槛、多行方便,起码应该成为一项社会治理原则。

以观念弥合鸿沟

河南濮阳 梁星毯

最近和同事外出,碰到一位正在收破烂的老人,衣衫褴褛,满手黑泥。许多行人经过老人身边时,纷纷掩鼻捂口,投去嫌弃的目光。老人时不时躲闪着路人,看上去有些尴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衣着越来越光鲜。但是,城市里还有一些体力劳动者和生活困难者,比如捡垃圾、扫马路、蹬三轮等工作的人,他们不仅从事着多数人不愿意干的脏活重活苦活,而且收入回报也很低,更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鄙夷体力劳动者的封建观念仍未消亡,还在新生的社会文明里游荡。

人分三六九等的身份意识,是凝聚社会共识的一个障碍。某种程度上说,经济社会权利方面的鸿沟,还需要观念上的平等来弥合。唯有如此,才能以和谐促转型,真正实现包容性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08日 05 版)

公正

【基本释义】公平正直。公正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在汉语中的解释为“公平正直,没有偏私”。没有偏私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而言没有偏私,因而,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内含有一定的价值标准,在常规情况下,这一标准便是当时的法律。,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公正标准,所以,公正并不必然意味着“同样的”“平等的”。

【名人名言】

1、《辞源》对于公正的解释是:不偏私,正直

2、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3、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老子

4、公正无私,反见纵横。——荀子

5、其为人也,公直无私。---战国·吕不韦

6、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汉·刘安

7、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汉·韩婴

8、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9、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10、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11、待人不公正比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更有失体面。——柏拉图

12、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公正,托举幸福的坚实臂膀

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价值准绳,公正无疑是捍卫权利的神圣天平。本期大家谈,围绕如何守护社会公正,几位读者从办事经历、校园陋习、纠正不公等角度切入,畅谈自己的感受。

打破“熟人好办事”的潜规

河南三门峡 王家臣

前不久到某县财税部门办事,车辆被拒之门外。按要求把车停在外面后,留心观察了一下该单位的看门人,很是让人不平。

这位“把关人”一看是老同学的车,二话没说就把“非单位车辆禁止入内”的牌子拉到一边,让车辆进入;而一位司机远远打招呼“老乡好”,话音一落,也顺利进入院内。找看门的人理论,为何别人的车就能开进去呢?他振振有词:你看,都是熟人,不让谁进来就得罪了。原来,还是“熟人好办事”的潜规则在生效。

这件事情虽小,却难免令人心堵,感到不公。既然立了规矩,就应该一视同仁,无差别地要求所有人认真遵守。如果仅仅因为是熟人就网开一面、睁眼闭眼,是陌生人就铁面无私、冷脸相向,这样的规定还有什么公信力可言?又怎能不影响社会和谐?对于窗口单位而言,变“熟人好办事”为“人人事好办”,才能有助于从细节上维护社会公正。

畅通监督渠道减少不公

山东安丘 刘文晓

朋友小孙偶然发现工资比相同岗位的同事少了一截,此情况竟已存在一年左右。向单位反馈后,没想到过几天就收到了补发款,负责人事工作的领导还专门道歉,令其公正感“爆棚”。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段经历。

当时,老家所在乡镇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划归另一个县。移交过程中,姥爷的档案被人为丢失,一连几个月领不到退休金。无奈,我们和舅舅全家连续跑了好几个月,找老领导、老同事重开证明,才艰难恢复了退休待遇。我深刻感受到:公正,绝非动动嘴皮那样简单。

当普通公民在遭遇非公正待遇的时候,怎样才能有效申诉、得到救济、挽回损失?近年来,法治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法律已成为维权的坚强后盾。同时,随着监督举报

渠道逐步规范、畅通,当人们遭受不公,也能有更多、更有效的选择。期待在不远的将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力量进一步生长,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路途也更加顺畅。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6日 05 版)

法制

【基本释义】 “法制”一词,我国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各有不同。其一,广义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名人名言】

1、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管子

2、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司马迁

3、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班固

4、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英国法学家波洛克

5、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6、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法)罗伯斯庇尔

7、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意)贝卡利亚

8、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9、陛下虽在万人之上,却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英国法谚

10、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德)马克思

人民日报微博评大学生伤人案:生命教育匮乏,法治精神欠缺

上海海事大学确认:4月30日上午该校临港校区图书馆,一女生疑因感情纠纷被男生徐某泼洒不明刺激液体并捅伤,送医抢救后不治身亡。徐某已被带走调查。民警在现场发现塑料空瓶,散发刺激性气味,据交代系其携带的化学试剂。

对此,人民日报官微当天晚间时候发表评论指出,什么仇什么恨,仅因感情纠纷便杀人?太冲动太残忍,以爱之名,就可泄私愤?数刀下去,一命呜呼,两个家庭瞬间崩溃!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即便内心无法实现和解,也断然不能剥夺他人性命。生命教育匮乏,法治精神欠缺,悲剧就难言剧终。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用法治营造和谐医患关系

凡事依照法律,让正常工作的医护人员“有人撑腰”,让遭受损失的群众“有地说理”,是“平安医院”建设的题中之义。

“有理无理,闹大了再说”,是一些人遇到医患纠纷时的想法;与之相应,“有责没责,赔点钱得了”也是一些医院处理纠纷时的态度。今后,这样的做法将被叫停。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滋事行为制止前不得调解、纠纷责任认定前不得赔钱。

公正司法 筑牢公平正义的大厦(法治中国 铿锵前行)(有删减)

“法者,国之权衡也”,全国政法机关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为重点,抓住易发生执法司法问题的关键岗位、环节,进一步严密制度、规范程序、严格标准,努力预防和减少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等问题。

防止冤错,从制度发力

9月15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徐辉故意杀人、强奸案再审宣判,宣告徐辉无罪,当场释放。此前,徐辉已经在监狱中蹲了16年。近年来,像徐辉这样冤案昭雪的故事不时出现,他们的经历为中国的法治进步写下沉重的注脚。

清理积案,坚持疑罪从无

“捕而不诉、押而不审、审而不判”,是司法机关原有的“疑罪从轻”观念的具体体现,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大案件,犯罪嫌疑人往往在看守所一押数年甚至数十年,却得不到一纸最终宣判。

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法委下发了关于依法清理纠正久押不决案件的指导意见,强调做到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适用关。随即,各省纷纷行动起来:黑龙江省对现有久押不决案件逐案制定了清理措施和时间表,有望在年内基本清理到位;云南省对执法办案中存在的反复退侦和撤诉、案件移送时间过长等不规范的做法或制度进行了检查,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期超过三年的案件做到排查一起、纠正一起。

司法公开,透明促进公正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前提,也是十八大以来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着力推进审判公开,大力推进检务公开,不断推进警务公开、狱务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开机制,创新公开方式,畅通公开渠道。公安部明确提出建立互联网执法公开平台,全面公开执法信息,开展开门评警活动;司法部以社会公众、罪犯及其家属关注的执法热点问题为重点,细化了狱务公开标准,明确了狱务公开流程。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只有扎紧制度的篱笆,尽可能地排除人为因素对司法活动的干扰,法律才能成为司法天平的唯一砝码。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 【基本释义】爱国是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人的生存自由权利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下,爱国的内涵与以往有了质的变化,爱国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封建时代执政者强调人们爱国,但本质是维护皇权,人民生活在国中,但国不属于人民。社会主义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国家的人民,捍卫公民自己的根本利益。

爱国即爱祖国。祖国的直接体现是同胞,国家的直接体现是政权。祖国与国家不是一回事。公民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国家应该效忠自己的公民。这就是孙中山、何子渊等革命先驱反抗大清帝国,但依然被尊为爱国者的原因。

【名人名言】

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列宁

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3、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4、烈士之爱国也如家。---晋 葛洪

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汉)司马过

6、爱祖国高于一切。 ——(波兰)肖邦

7、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那就是爱国之心。 ——(法)拿破仑

8、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裴多菲

9、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 ——(俄)别林斯基

10、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有国界。 ——(俄)巴甫洛夫

让爱国成为青春的注脚

几天前采访邓兴旺,国际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传奇人物,16岁入北大,36岁成为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日前全职回国筹建北大农学院,打算用后半辈子做点对中国农村有益的事。采访结束,意识到自己忘了问他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回国。发去微信,很快有了回复,是路遥的散文诗《祖国到底是什么》。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文字,我没有理由怀疑手机另一端的真诚,不为职位、不计酬劳,除了对祖国的依恋,已无法找出其他答案。正如以前采访时多次听过的:到了国外,你就会发现,你比想象中更爱身后这个国家,会爱到热泪盈眶。因为,那是家、是根。

这样的情绪表达,在另一件事情上也得到印证。不同的是,这次的主人公是更为年轻的群体。

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再拿几个诺贝尔奖,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对人类文明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民族来讲,也都是应该的。我们目前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我们做得更好。令人惊讶的是,这观点在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竟引发了极大的共鸣。他们在微信、校园BBS 上,用转发、评论的方式,热烈地表达着观点与情感,关于科研、关于诺奖、关于中华民族之于世界文明的贡献。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谁说青年信仰缺失,谁说青年迷惘、无担当,谁说青年只会谩骂、解构与不满,其实在每一个青年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国家最深挚的情感,他们只是在用一种同父辈不同的,更彰显自我、更有个性的方式表达,他们只是不屑于将情感停留于口头、挂在嘴上,他们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被引爆后再尽情抒发。

难道不是吗?你看,《我是演说家》的直播现场,90岁老人欧兴田为一句承诺守护战友陵墓30年的故事打动人心,观众全体起立鼓掌,其中,绝大多数是含着热泪的青年人;你看,不久前,第八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后,网络上,代表中国企业家群体的马云、张朝阳、刘强东等人的西装被网友们逐一评点,戏谑调侃的背后,其实是一代青年人对于中国人能够自信、得体、从容地行走于国际舞台的迫切期待。

由此看来,“青年”与“爱国”,从来都不是相悖的关键词。青年人只是想时刻表达自己的不因循守旧,不随波逐流,追求独立思考、个性创造与大胆想象,而这,恰恰是当代青年的最宝贵之处。当然,当个性表达遇到国家与民族,应以信念、理想与担当为前提,毕竟,只有青年人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民族才有希望。

爱国青年,青年爱国。期待青年人将爱国的情感尽情释放,不再羞于表达,不再标榜解构与不满,期待社会理性看待青年人的表达方式,正确引导。从今天起,让一代青年以爱国为青春的注脚,热烈、生动,该多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20日 19 版)

敬业

【基本释义】敬业的意思就是专心致力于学业或工作。敬业是一个道德的范畴,是一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负责不负责的态度。道德就是人们在不同的集体中,为了我们集体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所以,敬业就是人们在某集体的工作中,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是人们基于对一件事情、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无私奉献意识。低层次的即功利目的的敬业,由外在压力产生;高层次的即发自内心的敬业,把职业当作事业来对待,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其本质就是奉献的精神。

【名人名言】

1、“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孔子

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安其居,乐其业。敬业乐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论语》

3、世界上没有卑贱的职业, 只有卑贱的人. ——林肯

4、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 不驰于空想, 不骛于虚声, 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 ——李大钊

5、从工作里爱生命, 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 ——纪伯伦

6、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 人生就是天堂. ——歌德

7、人生在世是短暂的. 对这短暂的人生, 我们最好的报答就是工作. ——爱迪生

9、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焉. ——墨子

10、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 ——《尚书》

11、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 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 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 ——苏霍林姆斯基

12、现代人最大的缺点, 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缺乏爱心. ——罗丹

人民日报快评:敬业,在坚守中闪光

“有时,会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 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坳、艰苦清冷的工作生活,老中青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去治愈、去帮助、去安慰,数十载如一日。如今,一群“70后”“80后”为主的年轻医护工作者在这里“接力”。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精彩纷呈,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义无反顾留在这里、默默奉献。

他们坚守岗位、坚守病人,更是坚守事业、坚守理想。敬业的精神,在这份坚守中闪光。

踏实敬业,才能舞出精彩

一份工作、一个岗位,将一个个零散的个人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两者而言,敬业都是不可或缺的绝对正能量。

对个人来说,无论是安身立命、“赚口饭吃”,还是追求出彩、实现价值,都需通过工作岗位来实现。一个人若连分内之事都潦草马虎,更别说在其他方面有益于社会了。再者,如若在岗位上只事钻营、投机取巧,短期内可能会蒙混过关,长期则定会像南郭先生那样露出马脚,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辛勤劳动、踏实打拼,才能收获属于自己和家庭的美好未来。

对整个国家来说,只有每个个体在各自社会坐标上扮演好角色、发挥好作用,才能汇聚起民族追梦的恢弘力量,积蓄起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在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我们也尤其需要敬业精神。

敬业,看上去不难。其最基本的要求,无非是恪尽职守,不突破人性底线,不挑战社会规则。一位客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玩手机,这就漠视了职责所在,突破了底线,更不要说和敬业挂钩了。作为司机,他也许没法做到对每个乘客微笑服务,但最基本的是要保障全车乘客出行安全。只有人人在各自岗位上守好底线,才能使社会运行更加有序,不致紊乱。

敬业,做起来其实不易。同样一份工作,有些人干得风风火火、任劳任怨,有些人干得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也有人干得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几种境界之间,相差最多的恐怕是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如今,社会流动日益加快,选择职业与岗位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但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依然不能丢。个人只有珍视每一个工作机会,力求精益求精,才能既不辜负光阴,也不辜负社会赋予的责任。

在弘扬敬业、倡导奉献的同时,我们也理所应当地要为劳动者创造安心打拼、体面工作的外部环境。如果车间工人每天加班忙碌却只能得到缩水的薪资,如果矿工每天下井前都要为人身安全担惊受怕,他们又如何对职业心生热爱?只有每个劳动者工作安心、舒心、顺心,才能从根子上长久地激发对职业的热爱。

“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敬业的内涵。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工作,舞出精彩来!

《 人民日报 》( 2014年10月30日 06 版)

诚信

【基本释义】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

【名人名言】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孔子

2、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

3、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

4、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

7、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8、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10、内不欺已,外不欺人。--弘一大师

11、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12、失足,你可能马上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富兰克林

13、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

人民日报今日谈:诚信是强大的力量

七旬老人打工还债17年,游乐场停业老板为顾客退卡,豆腐脑小店坚守50多年„„本报今年8月起推出“诚信中国”专栏,一个个诚信故事,看似普通却并不寻常,让人感受到诚的价值、信的力量。

的确,诚信能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正因为有“诚信体系建设”,义乌小商品城越做越红火;而坐公交车逃票的现象,无疑让公共服务的成本大大增加。作为人际关系的调节,诚信润滑着人际交往;作为内心的道德律令,诚信滋养着社会和谐。可以说,诚信是契约社会的底色、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诚信的力量来自哪里?也正来自每个人、每件事的坚守。现实中,不诚不信,可能会得利一时。然而,无论是企业口碑、人气的丢失,还是对个人信任、评价的下降,失信者终究会输掉未来。只要人人以之为荣,诚信就能成为诚信者的通行证。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培育之、践行之,靠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政府可建制度,让诚信得利、失信难行;媒体可为平台,褒扬诚信、鞭笞失信;每个人也都可为“诚信大使”,身体力行,打造一个“诚信中国”。

失信代价与诚信溢价

近日,美国司法部代表美国环保署,以被告违反《清洁空气法》为由,对德国大众公司及其子公司奥迪公司等六家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诉状认为德国大众为近60万辆大众、奥迪和保时捷车辆安装了包含非法“减效装置”的柴油发动机,使这些车辆的尾气排放超出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大众可能因此面临数百亿美元的巨额罚款。 巨额罚款只是开始,美国政府还将继续深入调查,不排除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有媒体表示,这场民事诉讼可能只是美国司法部针对德国大众尾气数据造假的“开胃小菜”。

大众是德国的大众,也是世界的大众。它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少有企业能够企及。对于这样一家知名的老牌汽车企业,在汽车尾气排放上做手脚,究竟是公司心存侥幸而趋利,还是公司用人失察,具体缘由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大众的欺诈丑闻,不仅伤害了自身,暴露了公司监管的漏洞,也有损“德国制造”的美名,更有负于全球用户对大众品牌的信任。

仔细梳理一下,类似大众“尾气门”的丑闻,在跨国公司的经营史上并非孤案。2001年,世界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美国安然公司因财务造假而轰然倒塌,从此销声匿迹。此后还有丰田、强生等大公司也曾经深陷“召回门”而遭受处罚,不得不为其失信行为承担巨额罚款或民事赔偿。这些大公司利用生产商和用户

信息不对称的所谓优势,抱着侥幸的心理,在财务、设计环节和安全环节上屡屡挑战诚信底线,认为“天知地知消费者不会知”,最终为自己的失信行为付出了市场与法律的双重代价。

诚信是市场的通行证,也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长久之策。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诚信不单单是一种无形资本,它也是可以量化的有形资本,会给企业带来溢价,可以创造价值和财富。与失信企业相比,诚信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市场机会更多,市场份额更大,融资渠道更广,社会形象更好。因此,诚信溢价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诚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竞争方略和经营之道。

企业诚信既靠企业的自觉,也有赖于整个行业的自律。行业自律就是最大的自我保护。在企业自治与行业自律失灵时,政府必须运用有形之手加强企业信用监管。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综合运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责任与信用制裁等多种手段,提高企业的失信成本,降低企业的失信收益,确保企业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只有如此,才能倒逼企业自我加压,克服失信任性的顽疾,最终走上一条企业与消费者多赢的共享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25日 22 版)

友善

【基本释义】友善,指朋友之间亲近和睦的,亲密友好。温和,友善,总是那么容易接近,并且爱好社交。

【名人名言】

1、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2、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3、爱,能使世界转动。——英国·狄更斯

4、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契诃夫

5、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美国·爱因斯坦

6、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儿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马克·吐温《镀金时代》

7、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俄国·契诃夫

8、谁要是在世界上遇到过一次友爱的心,体会过肝胆相照的境界,谁就是尝到了天上人间的快乐。——法国·罗兰·罗曼

9、功利是一部机器的目的和检验机器价值的根据,而善良只是人的目的和意愿。——泰戈尔《民族主义》

1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11、心地善良的人,富于幻想的人比冷酷残忍的人更轻易聚合。——约翰逊

12、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中国·巴金

13、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笑面人》

14、书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英国·布莱克

15、仁人无敌于天下。——战国·孟子

给友善一个应答

公交车上,一个小女孩腼腆地站起来。

让刚上车的一位伯伯坐下后,小女孩就靠在座椅的旁边站着。她似乎有了什么心事,几次欲言又止,我感觉她终究会表达出来。

果然,在她将要下车的那一站,她碰了碰那位伯伯的胳膊,声音很小,但让听者的心为之一怔,她说:“伯伯,你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呢?我一直等了3站呢,你连对我笑都不笑一下。为什么?”

旁边的人都笑了。唯独那个被让座的人不笑,眼神直直的,仿佛未听明白,无动于衷。

小女孩并不是在等待一种回报。她在等一种回音或者回应,来解答她心里的疑问。我想,她的心中是有一个疑问悬而未决的——这个伯伯怎么啦?怎么就不说一声“谢谢”?或许她的老师教过她,受到别人帮助时,一定要说声“谢谢”。而眼前这个伯伯,怎么连微笑都不会呢?

小女孩的郁闷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春风来了,没有一朵花响应而开,没有一棵草破土而出,春天又在哪里呢?这个“春天”,小女孩一定找不到。

友善的言与行,无疑是美好的,犹如一声呼喊,它同样需要回应。冷漠与冰凉,只会消磨友善者的美好初衷和道德激情。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享受着这个世界的赠予,不管是生活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仔细想来,美好的存在,均拜他人所赐。这个世界对我们如此友善:每天早晨,工人们送来新鲜的牛奶和晨报,面点师提供热气腾腾的早餐,打开电视机,主持人送来远方的新闻„„这一切让我们感受到惬意和温馨。

不要让这个世界心存疑虑,不要让友善者的心变得冰冷和疲惫。

颔首致意,微笑并且感恩——这就是我们能给予友善最起码的应答。

(摘编自2015年第13期《读者》)

在“友善”中成全更好的自己

从道理上讲,多数人都会认同应该“善待彼此”。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时候我们要么是忘掉了友善,要么是习惯了冷淡。如何重启对陌生人的微笑,把友善待人变为第一冲动?本期大家谈,我们摘编了3篇来稿,分别从价值规范、时代特征、人际关系等层面,探讨了崇尚友善的必要性。

寻回内心深处的“友善”

河南郑州 耿宝文

前不久,一位朋友参加求职面试,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排在他后面的应聘者,家在外地,来时已买好了回程的火车票。可面试排序靠后,这位应聘者非常着急。见此情形,朋友主动提出与他互换位置。面试官知悉后,赞许有加,结果他们双双被录取。 是的,现代社会有竞争才会有活力,但更要看到,友善是更高层面的价值。就像朋友的故事所讲,礼让看似是对别人友善,实际也是在成全一个更好的自己。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缺少内心的友善,“礼让”才被社会遗忘,公交站前才会出现排队的无序,大马路上才会出现车辆与行人互不相让的乱象。而一旦形成什么都喜欢抢的社会氛围,基于内心文明的秩序就很难生长。

礼让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更是对他人、对自己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不是退让,更不是软弱,而是相信人与人的交往,应该遵循比利益更高的价值原则。只有相信礼让、友善等价值原则,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竞争,才不会成为令人窒息的力量。 莫让“任性”埋下恶意的种子

北京 王春鸽

一位高中同学,原来少言寡语、为人谦和;工作后,整天活跃在各大论坛,俨然是一位意见领袖,但人却变得尖酸刻薄、牢骚满腹,仿佛整个世界都辜负了他。这位同学的转变,令人深思。

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没有门槛的发言权,很容易放大自我,忽视别人的存在。有时候,你以为只是不经意的发言,却可能和千千万万个同样的不经意一起,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影响了别人的命运。有时候,你以为只不过想让人印象深刻一点,却不曾想,这样的说话姿态造成了一个待人苛刻的舆论氛围,让偶有差错甚至行无差池的人无从辩驳。“任性”的发言,哪怕本意只是张扬自我,也可能会埋下不友善的种子。

诚然,表达意见是公民的权利,但它是有边界的。正所谓,“你可以唱歌,但不能在午夜破坏我的美梦”。慎重、理性地使用扩张了的表达权,不脱离现实,不逾越底线,才能避免“言论自由”被戾气绑架。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家都拥抱理性,网络世界就会更加阳光!

别拒绝为“陌生人”驻足

江苏海门 何晓英

近日外出,步行经过大街一侧停车场路口时,一辆车正要驶进,我下意识地停住脚步。驾驶员见状连忙减速,并隔着车窗挥手示意我先行,我先是一愣,会意后朝对方报以友善的一笑,暖暖地通过了路口。两个素昧平生的人,这一刻温暖了彼此。 现代都市生活,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人社会。许多人住在同一幢楼一二十年,经常打照面却没打过一声招呼。“陌生人”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破口大骂甚至拳脚相向,也不鲜见。诚然,由于社会流动性加强,人际关系分散化,人们和街坊四邻的交际需求在降低。然而,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在情感层面,在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方面,善待这些和我们有弱联系的人,往往能更多地增进彼此的幸福感。

在现代社会,谁也不可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陌生人”遇到尴尬,需要那个“陌生人”伸出援手;那个“陌生人”碰到难处,同样渴望这个“陌生人”予以关怀。只要愿意为“陌生人”驻足,其实可以让你我的生活更美好。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9日 05 版)


相关作文

  • 还有6个月就高考了,作文如何复习?作文2100字
  • 还有6个月就高考了,作文如何复习? 朱步忠 朱老师作文评点工作室 结合本人多年高考作文辅导经验,同时分析多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尤其近三年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觉得作文复习的最后6个月应该重视一下以下几个问题,写出来,供参考. 1. 高考作文命题有规律方向可寻吗? 如果有是什么? 高考作文命题既有规律方向 ...

  • 2016年高中社会热点作文素材参考作文900字
  • 1.雾霾 雾霾是过去一年中国社会最沉重的环境公害.PM2.5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其来源有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和建筑扬尘.工厂超标排放.燃煤取暖烟尘.秸秆燃烧烟尘等.雾霾导致肺癌患病率在个别城市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所有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 雾霾天气的出现,让我们在国家和个体两个 ...

  • 核心价值观作文作文1900字
  • 高考作文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考作文热点话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好好感受,勤于思考,多读多练,从中吸取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政热点,可能是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向.考生可多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的信息,为高考作文积累素材. & ...

  • "稻草定律"材料作文导写作文4500字
  • 1 "稻草定律"材料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条在微信圈流传的"稻草定律"说,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搭理,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了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了:卖螃蟹的人拿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 ...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导和升格训练作文10500字
  •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指导和升格训练 历年高考题型稳中求变,唯独2015年语文全国Ⅰ.Ⅱ卷作文题型突变,居然要求学生给特定的对象写信:对三个不同类型的人作出选择,说出选择的理由.这就明显区别于我们长期磨炼的"新材料作文".针对变化了的题型,缺乏正确的认识必败无疑.这就是" ...

  • 作文素材作文1500字
  • 全民娱乐可以休矣(加上点评1400字) ①网络直播平台的高点击率.草根民星的一夜走红.电视直播的短信互动„„普通民众为此雀跃,娱乐工作者为此兴奋,连作家也为之高呼:这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已然渗入到了人们生活的点滴之中.(步骤一:由现象切入.本段优点:叙述全民娱乐的盛况,整句显得有力度.) ② ...

  • 任务驱动作文作文2600字
  • 1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提出的一个概念.2015 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一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首诗 ...

  • 2013年我要取得更大的进步(500字)作文作文11000字
  • 精选作文:2013年我要取得更大的进步(500字) 作文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花的轮回败起:燕子的东南来回.如今岁月已把2012那陈旧的一页翻过,翻开瞬息万变的,崭新的一页--2013!不过陈旧的上一页也并非无为.或许就是它,为我指明了2013的道路:为我证实了错误的做法.而这一切的一切也正是为了让我 ...

  • 2010年上海卷作文作文4100字
  • 1 2010年上海卷作文 27.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 ...

  • 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3400字
  • 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卷一.卷二考查的就是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这类作文同过去非全国卷考查的作文有明显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全国卷或是一句名言.或是一个寓言.或是一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