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的课余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把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方式记录课余生活。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钓鱼,还有的喜欢外出旅游„„如果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交流,那该多有意思啊!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还可以拍照片„„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启发谈话,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可以让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二、引导实践,积累资料
1. 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
2. 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份课余生活记录各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课余生活记录1:
时 间 活动内容 收获和感受
星期一 (1)整理自己的房间。(2)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还摘抄了一些好词好句。 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要养成边读书边摘抄的好习惯。
星期二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煮面条。 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心里特别高兴。
星期三 „„ „„
课余生活记录2:
姓 名 刘 畅 年 龄 12岁 性 别 女
出发地 上海市 目的地 云南省
时 间 七天 费 用 8000元
行程:
从上海乘飞机到昆明,游石林、民族村、世博园等地。乘火车到大理,上午游洱海、天镜阁、小普陀、风情岛,下午游蝴蝶泉、崇圣寺三塔。晚上住“洋人街”。第二天游石钟寺。
特别感受:
在大理的小饭馆中品尝到了米凉虾、雕梅、乳扇等风味小吃,味道好极了。
特别发现:
1. 买著名的大理石器的时候可以对半杀价,十分便宜。
2. 云南的姑娘不喜欢人家叫她小姐,认为那是不礼貌的。
旅伴: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表妹旅游
纪念照:
照片说明:
3. 让学生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为与同学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展示,培养能力
1. 说一说,评一评
先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在课余都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评一评: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谁的记录方式与众不同?
2. 读一读下面几篇记叙自己课余生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小作者各是如何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极为丰富,有时跳绳、踢毽子、剪报、集邮„„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吹口琴。至于我是怎样爱上吹口琴的,那还得从五年级说起。
那是一节音乐课上,杜老师教完歌后,因为还有些时间,吴一麒就自告奋勇地为同学们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口琴声停了,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被这美妙的乐声陶醉了。从那以后,我便决心要学会吹口琴。
回到家里,我拿出爸爸珍藏了二十年的口琴,又从书包里拿出音乐课本试吹。可是,我连“1、2、3、4„„”的位置都不知道,怎么
吹呢?于是,我拿着口琴来到了沈张燕家,请她教我吹口琴(因为沈张燕二年级时口琴就吹得很棒) 。
沈张燕十分热情,我一进门她就招呼我坐,请我喝茶,并且问我有什么事。我回答说:“沈张燕,你不是会吹口琴吗?我听到吴一麒口琴吹得那么好,很羡慕,所以想请你教我吹口琴,行吗?”“唔,当然可以。我先教你‘1、2、3„„' 的位置吧。”沈张燕爽快地说。说教就教,她像一位小老师似的,耐心地教我;我就像一位学生似的,认真地听着。没料到,经过她一个小时的教导,我竟记住了所有音符的位置,并且开始试着吹奏曲子了。
渐渐地,口琴就像有强大的吸引力一般,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也从口琴中发现了音乐的奥秘。它带我到大海里去遨游;带我到天空中去翱翔;带我去另一个世界,还让我认识了一些同龄的小歌手。每一次的口琴练习,都会使我“获益匪浅”。
记得去年国庆假日时,张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节目。听到这句话,我便犯愁了,回到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准备什么节目呢?唱歌,我的歌喉不好,唱出的声音有些沙哑;讲故事,我又记不住。正当我千头万绪拿不定主意时,我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口琴正躺在写字台上对我招手,仿佛在说:“小主人,你可以用我来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呀!”我一拍脑门儿,对呀,我怎么把口琴给忘了呢?我学习了一年多的口琴,现在正是露一手的好机会呀!于是,我翻开音乐课本,吹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歌——《童年童年像一首歌》。到了比赛那天,我尽情发挥,结果得了第一名。
现在,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口琴练练吹吹。的确,吹口琴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又令我的课余生活乐趣无穷,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我爱吹口琴。
12、有趣的泥塑
一、主体生成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有初步的造型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开展一个以民间工艺——泥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三维世界的学习和释放空间;帮助学生,通过“玩泥巴”来了解泥土特性,体验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身边各种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泥塑历史的介绍和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对泥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通过对泥土的体验、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艺术修养。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雕塑艺术品和“玩泥巴”,感知泥土的特性,体会泥土的乐趣,在玩中,锻炼学生对立体形体的把握,促进对三维世界的认知。
四、活动方法
1、运用实践法,感知、体验泥土的特性,探索、发现泥塑艺术制作中运用的基本方法,为进行泥塑作品的创作做铺垫。
2、运用观察法,对古代泥塑艺术品进行欣赏、体会。
五、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1、设计活动方案,为制作活动做准备
2、准备活动用的泥土等工具
3、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欣赏
学生方面:1、对雕塑艺术有初步认识,有玩橡皮泥等相关经验
2、确定制作主题,学会填写活动方案
六、活动流程
一、 确定主题
导入:
师:同学们,在业余生活中,你们玩过泥巴吗?
生:玩过,没玩过
新授:
师:玩过的同学,在哪里玩过?怎么玩的?
生:(玩的地点)
师:没玩过的同学想不想玩?
生:想
师:1、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泥巴,但是在玩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1)玩泥巴时,泥巴给你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2)玩泥巴时,你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2、请同学们在玩泥巴时,带着老师的这几个问题去玩,把你在玩泥巴时收获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
3、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到各组对应的地方去玩一玩泥巴,感受一下
生:(玩泥巴,互相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师:(摇铃鼓,活动停止)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在玩泥巴时,泥巴给你什么感受? 生:粘、软,开始硬玩一玩就变软了!
师:1、同学们都感受得很细致,对,正因为泥巴拥有这些特性,它很软、很粘,所以它才具有可塑性,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各种事物的形象。
2、你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捏、压、擀等
师:同学们都用到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同学们用到的这些方法都是泥塑的基本方法
课件出示,总结:擀、搓、压、挤、捏、按。
同学们,刚才你们玩的开心吗?还想玩吗?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这样的活动,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以“泥塑”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课题——有趣的泥塑
二、实施活动
师:1、泥塑,其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雕塑工艺;民间的艺人们用泥塑这种艺术来制作生活中的事物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2、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些泥塑作品,了解一下泥塑的历史 (课件欣赏)
3、同学们都欣赏了这么多的泥塑艺术品,那同学们想不想也用泥巴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呢?
生:想
师:好!我们在做之前,要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称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一个你们小组想制作的作品 生:讨论,教师参与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告诉我,你们想做什么作品?
生:餐具、海洋世界、哆啦A 梦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我们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我们才能有准备的做好每件事;我们活动也是一样,在活动之前都要填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能够引领我们更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活动,活动方案它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老师知道同学们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对活动方案不是很了解、活动方案的内容也不是很明确,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一个活动方案(课件出示)
我们的活动要分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活动方案里面是我们活动的基本内容;第二个是实施活动,包括活动的步骤和遇到的困难等;第三个是成果汇报,我们可以把我们活动中的照片,和作品的照片贴到上面,还包括我们的汇报发言等
今天,我们要完成的是我们活动中的基本内容,大家可以看一看,
这个方案中有很多内容刚才我们已经一起学习、探讨过了,还有哪些你们不懂的地方?
生:学生提出,教师讲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填写这个活动方案
生:填写,教师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汇报
教师指导:有的小组不会画一些事物形象,用符号来代替,提出表扬, 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再把它填好
有的小组制作一个哆啦A 梦,活动内容较少,其他组同
学建议可以再制作一些哆啦A 梦的百宝箱中的东西。等情况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表达学习感受)那老师来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泥塑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学会了活动方案的填写,我们没有填写完成的下节课接着把它完成。
14、纸飞机游戏
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纸飞机是学生课外活动中最喜爱、最常见的游戏之一。纸飞机并不是“飞”,而是“滑翔”。它本身没有动力,严格来讲只是依靠空气阻力延缓它的下落。利用重力与升力的两种力量的交互作用。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会牵引机身向下掉落,机翼则会抓住空气,让纸飞机在空气中漂浮。一上一下的两股力量,再加上投掷者帮助纸飞机向前滑行的动力,产生惯性运动而顺势滑出,三股力量的平衡,就能使飞机飞出。
2、学生情况分析
参与此次活动的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学生经常是利用废纸进行折叠,比赛哪架飞机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折一架纸飞机并不难,但要让他们在研究中揣摩投掷纸飞机的方法和创造出一种新的折纸飞机的方法就不那么容易了。
学生通过学习,有一定的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体育课上学习了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科学课上对纸飞机的有所了解,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纸飞机的探究和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主要与飞机机翼面积和投掷方法有关系。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实验步骤,能够总结出机翼面积大和投掷的正确姿势对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去探究纸飞机的秘密吧!【课件出示前期活动照片】
二、确定研究主题
(一)确定研究方向
1、下面请3位同学上来,投掷上节课我们的冠军飞机,思考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还与什么有关?
2、试飞、观察
3、生:投掷方法
4、小结:对,制作再精良、调试性能再完美的纸飞机,如果不会投掷的话也是白忙活一场。
(二)了解投掷技巧
1、同学们,你们体育课上学过哪些与投掷有关的动作?(这学期学过投掷实心球)
2、谁愿意上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指一名示范)
3、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投掷垒球的录像,再具体了解一下投掷的规范
要求。
【课件:出示录像】
4、看完录像,让我们试着做做单手肩上掷远的动作。(学生看要领模仿动作)
5、你觉得对于我们研究投掷纸飞机的动作有哪些启发? 投掷角度、投掷力度、挥臂速度
【板书:确定研究问题】
三、确定研究方法
1、我们找出了这几个所要研究的因素,接下来该怎么开展今天的研究呢?
2、请小组内商量确定重点研究哪个因素,并说一说怎么开展研究?
【板书贴条:确定研究方法】
15、我家的工具箱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几种工具:螺丝刀、钳子、锤子、卷尺、扳手等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节课内容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工具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只学过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在独立绘画过程中找出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而且工具样式单一,也不容易创作比较理想的作品,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会被抑制。因此,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对这些图形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尝试操作,积极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工具的用法及技巧,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灵活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掌握文件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协
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及绘画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爱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运用引导、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老师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一幅没有颜色的大森林与小动物的图片放在学生机供学生使用。准备一幅可供学生自由想像设计的图片和学生自学资料、小锦囊。准备学生自评表、互评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幅图片,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问题吗?(展示课件)为什么没颜色呢?原来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小动物不爱护大自然,随意的破坏环境,森林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突然有一天,这片森林和小动物都失去了颜色。怎么办呢?可急坏了这些小动物。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找回颜色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神奇的工具去帮助这些小动物好吗?
二、任务驱动、巧妙设计
任务一: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填充工具和刷子工具的学习)
1、老师质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师:想一想,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要用到工具栏中的什么工具?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填充工具)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生认真阅读填充颜色的方法(课前准备的方法形成资料放在学生桌子上),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同学这间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3、发现问题
整个画布的颜色都变了
4、分析、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锦囊,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锦囊内容
5、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小组结合锦囊内容,合作探究用放大镜和刷子工具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巡回指导)
6、交流成果,渗透情感
找生上前展示,边说边演示,让学生总结使用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渗透情感。
任务二:清理垃圾、建设家园(橡皮工具的学习)
1、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展示课件)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帮小动物们找回了颜色,可大森林现在的环境很不好,你们看,地上还有很多垃圾,小花也遭到破坏,地上已没有多少绿草了,现在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清理垃圾,建设家园好不好?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清理垃圾呢?
生:橡皮工具(学生结合美术学科回答问题)学生尝试操作
2、发现问题
为什么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与我使用画线颜色不一样呢?
3、适当点拔,小组协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总结橡皮有两种用途:擦除和绘画)
4、建设家园
用刷子工具把残缺的植物补上。并保存文件。
三、学生反思,填自我评价表
交流成果学生自评、互评
五、总结、强化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然后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教学,对学生期盼、鼓励,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
11、我们的课余生活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记录,交流展示自己的课余生活,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把动手、动口、动脑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能力。
(3)让学生初步掌握用文字叙述、填表格、画图画三种方式记录课余生活。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明确要求
师:同学们,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喜欢画画,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钓鱼,还有的喜欢外出旅游„„如果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与大家交流交流,那该多有意思啊!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还可以拍照片„„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交流。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启发谈话,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可以让学生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以及记录活动的方式。)
二、引导实践,积累资料
1. 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
2. 读一读,想一想:下面两份课余生活记录各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课余生活记录1:
时 间 活动内容 收获和感受
星期一 (1)整理自己的房间。(2)准备了一个好词好句积累本,还摘抄了一些好词好句。 我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我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要养成边读书边摘抄的好习惯。
星期二 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煮面条。 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心里特别高兴。
星期三 „„ „„
课余生活记录2:
姓 名 刘 畅 年 龄 12岁 性 别 女
出发地 上海市 目的地 云南省
时 间 七天 费 用 8000元
行程:
从上海乘飞机到昆明,游石林、民族村、世博园等地。乘火车到大理,上午游洱海、天镜阁、小普陀、风情岛,下午游蝴蝶泉、崇圣寺三塔。晚上住“洋人街”。第二天游石钟寺。
特别感受:
在大理的小饭馆中品尝到了米凉虾、雕梅、乳扇等风味小吃,味道好极了。
特别发现:
1. 买著名的大理石器的时候可以对半杀价,十分便宜。
2. 云南的姑娘不喜欢人家叫她小姐,认为那是不礼貌的。
旅伴: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表妹旅游
纪念照:
照片说明:
3. 让学生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为与同学交流作准备。
三、交流展示,培养能力
1. 说一说,评一评
先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在课余都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最后评一评:谁的课余生活安排得好?谁的记录方式与众不同?
2. 读一读下面几篇记叙自己课余生活的文章,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小作者各是如何把自己的课余生活具体、生动地写下来的?用“~~”划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
我的课余生活
我的课余生活极为丰富,有时跳绳、踢毽子、剪报、集邮„„不过,我最喜爱的还是吹口琴。至于我是怎样爱上吹口琴的,那还得从五年级说起。
那是一节音乐课上,杜老师教完歌后,因为还有些时间,吴一麒就自告奋勇地为同学们吹奏《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口琴声停了,同学们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被这美妙的乐声陶醉了。从那以后,我便决心要学会吹口琴。
回到家里,我拿出爸爸珍藏了二十年的口琴,又从书包里拿出音乐课本试吹。可是,我连“1、2、3、4„„”的位置都不知道,怎么
吹呢?于是,我拿着口琴来到了沈张燕家,请她教我吹口琴(因为沈张燕二年级时口琴就吹得很棒) 。
沈张燕十分热情,我一进门她就招呼我坐,请我喝茶,并且问我有什么事。我回答说:“沈张燕,你不是会吹口琴吗?我听到吴一麒口琴吹得那么好,很羡慕,所以想请你教我吹口琴,行吗?”“唔,当然可以。我先教你‘1、2、3„„' 的位置吧。”沈张燕爽快地说。说教就教,她像一位小老师似的,耐心地教我;我就像一位学生似的,认真地听着。没料到,经过她一个小时的教导,我竟记住了所有音符的位置,并且开始试着吹奏曲子了。
渐渐地,口琴就像有强大的吸引力一般,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也从口琴中发现了音乐的奥秘。它带我到大海里去遨游;带我到天空中去翱翔;带我去另一个世界,还让我认识了一些同龄的小歌手。每一次的口琴练习,都会使我“获益匪浅”。
记得去年国庆假日时,张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节目。听到这句话,我便犯愁了,回到家,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准备什么节目呢?唱歌,我的歌喉不好,唱出的声音有些沙哑;讲故事,我又记不住。正当我千头万绪拿不定主意时,我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口琴正躺在写字台上对我招手,仿佛在说:“小主人,你可以用我来吹奏悦耳动听的乐曲呀!”我一拍脑门儿,对呀,我怎么把口琴给忘了呢?我学习了一年多的口琴,现在正是露一手的好机会呀!于是,我翻开音乐课本,吹起了自己最喜欢的那首歌——《童年童年像一首歌》。到了比赛那天,我尽情发挥,结果得了第一名。
现在,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口琴练练吹吹。的确,吹口琴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又令我的课余生活乐趣无穷,称得上是一举多得。
我爱吹口琴。
12、有趣的泥塑
一、主体生成
泥塑是我国民间传统雕塑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点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针对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并有初步的造型能力和接受新生事物较快的特点,开展一个以民间工艺——泥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认知三维世界的学习和释放空间;帮助学生,通过“玩泥巴”来了解泥土特性,体验自然世界中存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身边各种艺术的探索和发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泥塑历史的介绍和泥塑艺术品的欣赏,对泥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形成初步了解,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通过对泥土的体验、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艺术修养。
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活动重点
通过欣赏雕塑艺术品和“玩泥巴”,感知泥土的特性,体会泥土的乐趣,在玩中,锻炼学生对立体形体的把握,促进对三维世界的认知。
四、活动方法
1、运用实践法,感知、体验泥土的特性,探索、发现泥塑艺术制作中运用的基本方法,为进行泥塑作品的创作做铺垫。
2、运用观察法,对古代泥塑艺术品进行欣赏、体会。
五、活动准备
教师方面:1、设计活动方案,为制作活动做准备
2、准备活动用的泥土等工具
3、准备多媒体课件,进行欣赏
学生方面:1、对雕塑艺术有初步认识,有玩橡皮泥等相关经验
2、确定制作主题,学会填写活动方案
六、活动流程
一、 确定主题
导入:
师:同学们,在业余生活中,你们玩过泥巴吗?
生:玩过,没玩过
新授:
师:玩过的同学,在哪里玩过?怎么玩的?
生:(玩的地点)
师:没玩过的同学想不想玩?
生:想
师:1、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块泥巴,但是在玩之前,老师有几点要求:
(1)玩泥巴时,泥巴给你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
(2)玩泥巴时,你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2、请同学们在玩泥巴时,带着老师的这几个问题去玩,把你在玩泥巴时收获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
3、请各组的小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员到各组对应的地方去玩一玩泥巴,感受一下
生:(玩泥巴,互相交流,教师参与交流)
师:(摇铃鼓,活动停止)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在玩泥巴时,泥巴给你什么感受? 生:粘、软,开始硬玩一玩就变软了!
师:1、同学们都感受得很细致,对,正因为泥巴拥有这些特性,它很软、很粘,所以它才具有可塑性,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各种事物的形象。
2、你们在玩泥巴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捏、压、擀等
师:同学们都用到了这么多的方法,其实同学们用到的这些方法都是泥塑的基本方法
课件出示,总结:擀、搓、压、挤、捏、按。
同学们,刚才你们玩的开心吗?还想玩吗?我们就来开展一个这样的活动,你们说好不好?
生:好!
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开展一个以“泥塑”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课题——有趣的泥塑
二、实施活动
师:1、泥塑,其实是我国传统的民间雕塑工艺;民间的艺人们用泥塑这种艺术来制作生活中的事物形象,抒发自己的感情
2、接下来,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些泥塑作品,了解一下泥塑的历史 (课件欣赏)
3、同学们都欣赏了这么多的泥塑艺术品,那同学们想不想也用泥巴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呢?
生:想
师:好!我们在做之前,要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称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一个你们小组想制作的作品 生:讨论,教师参与交流
师:哪个小组能告诉我,你们想做什么作品?
生:餐具、海洋世界、哆啦A 梦等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但我们在做每件事之前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我们才能有准备的做好每件事;我们活动也是一样,在活动之前都要填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能够引领我们更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活动,活动方案它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老师知道同学们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对活动方案不是很了解、活动方案的内容也不是很明确,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制定了一个活动方案(课件出示)
我们的活动要分三个方面进行,第一个活动方案里面是我们活动的基本内容;第二个是实施活动,包括活动的步骤和遇到的困难等;第三个是成果汇报,我们可以把我们活动中的照片,和作品的照片贴到上面,还包括我们的汇报发言等
今天,我们要完成的是我们活动中的基本内容,大家可以看一看,
这个方案中有很多内容刚才我们已经一起学习、探讨过了,还有哪些你们不懂的地方?
生:学生提出,教师讲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填写这个活动方案
生:填写,教师指导
师:哪个小组想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活动方案
生:汇报
教师指导:有的小组不会画一些事物形象,用符号来代替,提出表扬, 可以在课后查找资料,再把它填好
有的小组制作一个哆啦A 梦,活动内容较少,其他组同
学建议可以再制作一些哆啦A 梦的百宝箱中的东西。等情况
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表达学习感受)那老师来总结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对泥塑艺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也学会了活动方案的填写,我们没有填写完成的下节课接着把它完成。
14、纸飞机游戏
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纸飞机是学生课外活动中最喜爱、最常见的游戏之一。纸飞机并不是“飞”,而是“滑翔”。它本身没有动力,严格来讲只是依靠空气阻力延缓它的下落。利用重力与升力的两种力量的交互作用。纸飞机本身的重量会牵引机身向下掉落,机翼则会抓住空气,让纸飞机在空气中漂浮。一上一下的两股力量,再加上投掷者帮助纸飞机向前滑行的动力,产生惯性运动而顺势滑出,三股力量的平衡,就能使飞机飞出。
2、学生情况分析
参与此次活动的是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学生经常是利用废纸进行折叠,比赛哪架飞机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折一架纸飞机并不难,但要让他们在研究中揣摩投掷纸飞机的方法和创造出一种新的折纸飞机的方法就不那么容易了。
学生通过学习,有一定的小组合作与探究能力,体育课上学习了投掷实心球的基本动作,科学课上对纸飞机的有所了解,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提供了便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4、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纸飞机的探究和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验证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主要与飞机机翼面积和投掷方法有关系。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规范实验步骤,能够总结出机翼面积大和投掷的正确姿势对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去探究纸飞机的秘密吧!【课件出示前期活动照片】
二、确定研究主题
(一)确定研究方向
1、下面请3位同学上来,投掷上节课我们的冠军飞机,思考影响纸飞机留空时间长的因素还与什么有关?
2、试飞、观察
3、生:投掷方法
4、小结:对,制作再精良、调试性能再完美的纸飞机,如果不会投掷的话也是白忙活一场。
(二)了解投掷技巧
1、同学们,你们体育课上学过哪些与投掷有关的动作?(这学期学过投掷实心球)
2、谁愿意上来为我们展示一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指一名示范)
3、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投掷垒球的录像,再具体了解一下投掷的规范
要求。
【课件:出示录像】
4、看完录像,让我们试着做做单手肩上掷远的动作。(学生看要领模仿动作)
5、你觉得对于我们研究投掷纸飞机的动作有哪些启发? 投掷角度、投掷力度、挥臂速度
【板书:确定研究问题】
三、确定研究方法
1、我们找出了这几个所要研究的因素,接下来该怎么开展今天的研究呢?
2、请小组内商量确定重点研究哪个因素,并说一说怎么开展研究?
【板书贴条:确定研究方法】
15、我家的工具箱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几种工具:螺丝刀、钳子、锤子、卷尺、扳手等工具。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直观了解这三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节课内容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工具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只学过铅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在独立绘画过程中找出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而且工具样式单一,也不容易创作比较理想的作品,学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热情会被抑制。因此,课前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直接对这些图形进行再加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自主大胆尝试操作,积极进行操作练习,从而掌握工具的用法及技巧,并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能灵活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掌握文件保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刷子、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扩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自主探究、协
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及绘画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有爱心、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运用引导、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手段
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课件创设问题情境、老师质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问题,从而完成任务。
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一幅没有颜色的大森林与小动物的图片放在学生机供学生使用。准备一幅可供学生自由想像设计的图片和学生自学资料、小锦囊。准备学生自评表、互评表。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知
同学们,老师为你们带来一幅图片,大家看看这幅图片有什么问题吗?(展示课件)为什么没颜色呢?原来生活在这片森林里的小动物不爱护大自然,随意的破坏环境,森林里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突然有一天,这片森林和小动物都失去了颜色。怎么办呢?可急坏了这些小动物。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他们找回颜色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神奇的工具去帮助这些小动物好吗?
二、任务驱动、巧妙设计
任务一: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填充工具和刷子工具的学习)
1、老师质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
师:想一想,帮助小动物找回颜色,要用到工具栏中的什么工具? 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填充工具)
2、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生认真阅读填充颜色的方法(课前准备的方法形成资料放在学生桌子上),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操作,同学这间互相帮助。(教师巡回指导)
3、发现问题
整个画布的颜色都变了
4、分析、讨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小锦囊,学生思考、分析、讨论锦囊内容
5、小组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小组结合锦囊内容,合作探究用放大镜和刷子工具解决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巡回指导)
6、交流成果,渗透情感
找生上前展示,边说边演示,让学生总结使用填充工具的注意事项。渗透情感。
任务二:清理垃圾、建设家园(橡皮工具的学习)
1、操作实践,创设情境(展示课件)
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帮小动物们找回了颜色,可大森林现在的环境很不好,你们看,地上还有很多垃圾,小花也遭到破坏,地上已没有多少绿草了,现在我们来帮助小动物们清理垃圾,建设家园好不好?我们用什么工具来清理垃圾呢?
生:橡皮工具(学生结合美术学科回答问题)学生尝试操作
2、发现问题
为什么用橡皮擦过的地方与我使用画线颜色不一样呢?
3、适当点拔,小组协作讨论解决问题
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总结橡皮有两种用途:擦除和绘画)
4、建设家园
用刷子工具把残缺的植物补上。并保存文件。
三、学生反思,填自我评价表
交流成果学生自评、互评
五、总结、强化
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然后课件出示本节课的知识点,总结教学,对学生期盼、鼓励,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