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
——扬州市广陵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我校一项重要的课程文化。所谓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关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训练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凝练文字,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的一些学校对本课题也有相关的研究,并呈现出一定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介于地域和学生的差异,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一系列研究策略。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浙江省慈溪市教研员沈建军老师的著作《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一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下的写作教学和课程研究。沈老师在实践中意识到,从微观层面构建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微写作”,是一条易于操作、易见成效的可行之路。作者从课程的角度分析微型写作课的相关要素,提出写作教学的相关策略和五条路径。以上内容吸纳了当前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使得本书带有一定的学术味道。本书最大亮点在于实践性。
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郭素青在论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指出,有关作文的教学指导可以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里。风吹水动微波起,处处文章处处文,不要总是感叹,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也不要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首先老师那里要有风吹来。这风一开始,肯定不会是飓风,它需要先从微风酝酿起,先让学生头脑里有了作文的涟漪,时间久了,心灵和情感的敏感就会养成,思想和写作的技巧也就有了积累,有了这些,一个题目,一段文字才会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这风暴一旦刮起,学生笔下才会汩汩滔滔,波澜迭起。以上著作或理念对本课
题研究有借鉴意义。
3、研究的价值:该研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彻底解决学生惧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现象,让有能力的学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点;让能力有限的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写出语句通顺的微作文,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使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能作文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享受自由的写作乐趣。 我们有想法: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 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当今短小精炼的写作能力备受推崇, “微写作”作为时代的产物, 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 2014年高考,北京已经将类似“微写作”方式的题型编入试卷。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 特点是文字较少,有逻辑,精炼概括,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小学生微写作的领域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新鲜, 我们想进行尝试, 从微写作的独特角度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另开辟出一条蹊径。我校拟申报课题“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小学生关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训练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将以课题指导我们的行动,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研究。因此,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也成了我们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项目。
我们定目标:
1、通过该课程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初学写作时期,所以教师应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微作文”结构短小,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
2、通过改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善于发现,觉得“处处皆话
题”,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被冠以“微”字后,首先降低了选材的难度。他们既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对自己的认识,又可以抓住一天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个闪念、一点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去写。这样一来,学生动起笔来就不会不知所措,并能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逐渐领会到,从而增强写作的信心。
3、通过该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语言更加凝练。“微作文”的特点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这就对文字的要求很高,通过老师的训练实践,培养学生学会用较少的文字,准确地表达的能力。
4、在该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培养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策略,打造微写作课堂教学的范式,并形成微写作评价体系。
我们已准备:
在确定这一课程文化之后,我们做了积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查找了大量微作文的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研讨;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对学校各语文教师进行了工作分工;同时拟定开展此课程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对课程文化建设预计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在进行:
我们初步确立了“阅读微感”“活动为感”“生活为感”三大板块,根据不同级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级段重点研究,高年级:“阅读微感”,中年级:“活动微感”,低年级:“生活微感”。
其中,我们侧重打造微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在生活实践、学习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等多种微写作的能力。
(一)致力学生多种微写作能力形成策略的建设。
1.发掘写作素材能力的建设。引导学生加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在生活中、活动中敏锐地发现写作的契机,捕捉到写作的素材。
2.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建设。要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必须掌握联想与想象的各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会联想,习惯于联想,插上想象的双翅,叙述描写才能生动形象。
3.短时间内表达能力训练的建设。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遣词用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微写作课堂模式的建设。
研究过程中尝试多种类型的课例,并从不同角度诠释“微型写作课”的操作路径。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写作学情,努力研究学生的写作毛病,从细微处指导学生的写作学习。
(三)“微写作”评价方式的建设。
形成专门针对微作文的、可操作较强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教研活动时推进“微写作”,以说课竞赛的形式加深老师们对微写作的理解,老师们在说课时阐述了自己对于微写作的学习收获。我们还开展了广陵组团微写作的展示课活动,我校青年教师执教的微写作研究课“学写儿童诗”获得听课者广泛好评。
前段时间教研室朱彤主任和黄元虎老师专程来我校对微写作进行了指导,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微写作”这一课程文化的价值,也充分肯定了我校前期的研究工作及对“微写作”的积极尝试和深入探究的勇气,并提出了有助于此课程文化深入进行的具有发展性的建议和策略。根据教研室两位专家给我们提出的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思考,今后将继续从课例入手,从写作篇幅、表达方法、写作速度等多方面诠释“微”的含义,尝试将课例拍成视频,然后再评析,力求做得更深入一些。同时,我们还将着眼于课内课外,找准学生感兴趣的点,形成微写作序列素材资源。
我们获成果:
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
——扬州市广陵小学课程文化建设
“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我校一项重要的课程文化。所谓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是指通过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关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训练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凝练文字,逐步提升写作能力。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的一些学校对本课题也有相关的研究,并呈现出一定的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介于地域和学生的差异,我们还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一系列研究策略。
2、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浙江省慈溪市教研员沈建军老师的著作《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一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当下的写作教学和课程研究。沈老师在实践中意识到,从微观层面构建写作课程,指导学生开展“微写作”,是一条易于操作、易见成效的可行之路。作者从课程的角度分析微型写作课的相关要素,提出写作教学的相关策略和五条路径。以上内容吸纳了当前写作教学研究的一些成果,使得本书带有一定的学术味道。本书最大亮点在于实践性。
平山县教育局教研室郭素青在论文《“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探索》中指出,有关作文的教学指导可以渗透在每一节语文课里。风吹水动微波起,处处文章处处文,不要总是感叹,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也不要总是抱怨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要想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首先老师那里要有风吹来。这风一开始,肯定不会是飓风,它需要先从微风酝酿起,先让学生头脑里有了作文的涟漪,时间久了,心灵和情感的敏感就会养成,思想和写作的技巧也就有了积累,有了这些,一个题目,一段文字才会激起学生作文的头脑风暴,这风暴一旦刮起,学生笔下才会汩汩滔滔,波澜迭起。以上著作或理念对本课
题研究有借鉴意义。
3、研究的价值:该研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彻底解决学生惧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的现象,让有能力的学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点;让能力有限的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能写出语句通顺的微作文,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使绝大多数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能作文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享受自由的写作乐趣。 我们有想法:
“微写作”发端于微博, 其文体包括“微小说”“微诗歌”“微故事”“微笑话”等。当今短小精炼的写作能力备受推崇, “微写作”作为时代的产物, 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独特文化现象, 2014年高考,北京已经将类似“微写作”方式的题型编入试卷。这种新颖的写作方式, 特点是文字较少,有逻辑,精炼概括,吸引了我们的目光, 小学生微写作的领域对我们而言既陌生又新鲜, 我们想进行尝试, 从微写作的独特角度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另开辟出一条蹊径。我校拟申报课题“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小学生关注微写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训练学生善于寻找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写作元素,积累写作素材,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我们将以课题指导我们的行动,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研究。因此,小学生微写作能力培养,也成了我们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项目。
我们定目标:
1、通过该课程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初学写作时期,所以教师应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微作文”结构短小,学生比较容易感兴趣。
2、通过改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们善于发现,觉得“处处皆话
题”,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被冠以“微”字后,首先降低了选材的难度。他们既可以尽情地书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对自己的认识,又可以抓住一天中难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个闪念、一点发现、一点感悟、一点收获等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去写。这样一来,学生动起笔来就不会不知所措,并能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逐渐领会到,从而增强写作的信心。
3、通过该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的语言更加凝练。“微作文”的特点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这就对文字的要求很高,通过老师的训练实践,培养学生学会用较少的文字,准确地表达的能力。
4、在该课程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培养小学生微写作能力的策略,打造微写作课堂教学的范式,并形成微写作评价体系。
我们已准备:
在确定这一课程文化之后,我们做了积极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查找了大量微作文的相关资料,组织教师共同学习研讨;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对学校各语文教师进行了工作分工;同时拟定开展此课程文化建设的工作计划,对课程文化建设预计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在进行:
我们初步确立了“阅读微感”“活动为感”“生活为感”三大板块,根据不同级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分级段重点研究,高年级:“阅读微感”,中年级:“活动微感”,低年级:“生活微感”。
其中,我们侧重打造微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在生活实践、学习阅读活动中培养学生发议论、说心情、记思想、谈感受等多种微写作的能力。
(一)致力学生多种微写作能力形成策略的建设。
1.发掘写作素材能力的建设。引导学生加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在生活中、活动中敏锐地发现写作的契机,捕捉到写作的素材。
2.联想与想象能力的建设。要想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必须掌握联想与想象的各种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会联想,习惯于联想,插上想象的双翅,叙述描写才能生动形象。
3.短时间内表达能力训练的建设。训练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遣词用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二)微写作课堂模式的建设。
研究过程中尝试多种类型的课例,并从不同角度诠释“微型写作课”的操作路径。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写作学情,努力研究学生的写作毛病,从细微处指导学生的写作学习。
(三)“微写作”评价方式的建设。
形成专门针对微作文的、可操作较强的评价体系。
我们在教研活动时推进“微写作”,以说课竞赛的形式加深老师们对微写作的理解,老师们在说课时阐述了自己对于微写作的学习收获。我们还开展了广陵组团微写作的展示课活动,我校青年教师执教的微写作研究课“学写儿童诗”获得听课者广泛好评。
前段时间教研室朱彤主任和黄元虎老师专程来我校对微写作进行了指导,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微写作”这一课程文化的价值,也充分肯定了我校前期的研究工作及对“微写作”的积极尝试和深入探究的勇气,并提出了有助于此课程文化深入进行的具有发展性的建议和策略。根据教研室两位专家给我们提出的建议,结合我们自己的思考,今后将继续从课例入手,从写作篇幅、表达方法、写作速度等多方面诠释“微”的含义,尝试将课例拍成视频,然后再评析,力求做得更深入一些。同时,我们还将着眼于课内课外,找准学生感兴趣的点,形成微写作序列素材资源。
我们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