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对于通篇读完后是很难理解的,准确来说是混沌一片,后来在高考之后,无意间看到了《挪威的森林》电影版,看完电影,有一种深深的不满足感,于是又翻起那本书,最近在作业的驱动下,又阅读了一遍原著并看了一遍电影。可以说我平时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却与这本书有某种缘分一般,诚然这本书也不负我,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关于这本书,一本青春类读物,更贴切地说是一本关于生死的青春类读物,但是其内涵却超出了一般的青春类读物,整片的氛围是十分伤感,但又不撕心裂肺,用文章的风格来说,就好像他们在人生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然后除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找不到什么办法。
其实几次读完全文,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渡边与绿子的爱,这几乎是弥漫的压抑氛围下仅有的一抹亮色,尤其是阳台接吻那一段,
“我看看绿子的眼睛,绿子也看看我的眼睛。我搂过她的肩,吻住她的嘴。绿子只是肩头稍微抖动一下,旋即软绵绵地闭上眼睛。约有五六秒,我们悄无声息地对着嘴唇。初秋的阳光把她的眼睫毛投影在脸颊上,看上去微微发颤。
那是一个温柔而安然的吻,一个不知其归宿的吻。假如我们不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晾衣台上喝着啤酒观看火灾的话,那天我恐怕不至于吻绿子,而这一心情恐怕绿子也是相同的。我们从晾衣台上久久
地观看着光闪闪的房脊、烟和红脑袋蜻蜓,心情不由变得温煦、亲密起来,而在无意中想以某种形式将其存留下来,于是我们接了吻,就是这种类型的吻。”
这个无处安放的接吻,是渡边第一次到绿子家做客,两人吃饭间邻里家着了火,突发奇想的绿子提议在阳台弹吉他,喝酒,观火,这一切本已够怪诞,再加上绿子对爱情的一段怪诞的解释,正如原文所说,“是特别奇怪的一天”,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怪诞,确切说是渡边与绿子能安然接受这种怪诞发生,才能坚强地活了下去。他们都尊重自己最为真实的感受,挣脱了羁绊,于是这一切便发生了,就算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一吻很奇怪,但是绿子还是认为:“咦,上次那个星期日你吻我了吧?” ,“我左思右想,还是认为那很好,好极了。”
关于羁绊,全篇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羁绊,有的冲破了,但是大多数却永远困在了里面,被困在永远的十七,永远的二十一。
其实对于渡边而言,直子对他而言,究竟是爱还是友人的托付,相信他自己也难以说清,就算他几次憧憬着与直子的未来,但是当绿子出现之后,心底深处的选择已十分明朗,只是直子的羁绊太深,于情于理都无法放弃,不同于以往,渡边很难从直子中解脱出来,若不是直子的离世,渡边恐怕终身困于其中,就算直子死后,渡边还是感到“有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博物馆管理人——在连一个参观者也没有的空荡荡的博物馆里,我为自己本身负责那里的管理。” 幸运的是渡边还有绿子,使得他没有困于直子的去世,他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还会不断地自责、怀想,但绿子会不断温暖他的心, 并不像失去了
木月的直子。
关于直子,其实不论木月生死与否,她一直被木月所束缚,“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这是直子对于自己与木月关系的描述,美好,美好到令人伤感,于是木月选择了自杀,无人岛上的剩下孩子被迫离开小岛,然后选择了自杀,正如直子自己所言:“如果木月还在人世,我想我们一定仍在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多次尝试放下木月,与渡边好好生活,但是最终事实证明这些只是徒劳。其实仔细想想,直子与木月其实是相互束缚,结局无非是一人离去,另一人追随或者两个人一起沉沦。
最为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初美,从始至终,从没逃脱过永泽的羁绊,割腕自尽后,永泽给渡边来信写到:“由于初美的死,某种东西消失了,这委实是令人不胜悲哀和难过的事,甚至对我来说。”渡边把这封信撕得粉碎,此后与永泽绝交。 不胜悲哀的结局,对于强悍如永泽的人而言,能困住他的没有,而他所困住的,能要了命。
一本书描绘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春,有人永远地定格,但是记得渡边一番挣扎后自白到,“木月啊,我和你不同,我决定活下去,而且照我的方式好好活下去。”此语借与大家共勉。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
第一次读《挪威的森林》的时候,是初中的时候,那时对于通篇读完后是很难理解的,准确来说是混沌一片,后来在高考之后,无意间看到了《挪威的森林》电影版,看完电影,有一种深深的不满足感,于是又翻起那本书,最近在作业的驱动下,又阅读了一遍原著并看了一遍电影。可以说我平时并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却与这本书有某种缘分一般,诚然这本书也不负我,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关于这本书,一本青春类读物,更贴切地说是一本关于生死的青春类读物,但是其内涵却超出了一般的青春类读物,整片的氛围是十分伤感,但又不撕心裂肺,用文章的风格来说,就好像他们在人生某一阶梯的时候,就像突然想起似地了解自己的生命,然后除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找不到什么办法。
其实几次读完全文,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渡边与绿子的爱,这几乎是弥漫的压抑氛围下仅有的一抹亮色,尤其是阳台接吻那一段,
“我看看绿子的眼睛,绿子也看看我的眼睛。我搂过她的肩,吻住她的嘴。绿子只是肩头稍微抖动一下,旋即软绵绵地闭上眼睛。约有五六秒,我们悄无声息地对着嘴唇。初秋的阳光把她的眼睫毛投影在脸颊上,看上去微微发颤。
那是一个温柔而安然的吻,一个不知其归宿的吻。假如我们不在午后的阳光中坐在晾衣台上喝着啤酒观看火灾的话,那天我恐怕不至于吻绿子,而这一心情恐怕绿子也是相同的。我们从晾衣台上久久
地观看着光闪闪的房脊、烟和红脑袋蜻蜓,心情不由变得温煦、亲密起来,而在无意中想以某种形式将其存留下来,于是我们接了吻,就是这种类型的吻。”
这个无处安放的接吻,是渡边第一次到绿子家做客,两人吃饭间邻里家着了火,突发奇想的绿子提议在阳台弹吉他,喝酒,观火,这一切本已够怪诞,再加上绿子对爱情的一段怪诞的解释,正如原文所说,“是特别奇怪的一天”,但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怪诞,确切说是渡边与绿子能安然接受这种怪诞发生,才能坚强地活了下去。他们都尊重自己最为真实的感受,挣脱了羁绊,于是这一切便发生了,就算他们自己也觉得这一吻很奇怪,但是绿子还是认为:“咦,上次那个星期日你吻我了吧?” ,“我左思右想,还是认为那很好,好极了。”
关于羁绊,全篇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羁绊,有的冲破了,但是大多数却永远困在了里面,被困在永远的十七,永远的二十一。
其实对于渡边而言,直子对他而言,究竟是爱还是友人的托付,相信他自己也难以说清,就算他几次憧憬着与直子的未来,但是当绿子出现之后,心底深处的选择已十分明朗,只是直子的羁绊太深,于情于理都无法放弃,不同于以往,渡边很难从直子中解脱出来,若不是直子的离世,渡边恐怕终身困于其中,就算直子死后,渡边还是感到“有时我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博物馆管理人——在连一个参观者也没有的空荡荡的博物馆里,我为自己本身负责那里的管理。” 幸运的是渡边还有绿子,使得他没有困于直子的去世,他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还会不断地自责、怀想,但绿子会不断温暖他的心, 并不像失去了
木月的直子。
关于直子,其实不论木月生死与否,她一直被木月所束缚,“我俩就像在无人岛上长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饿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啊,我们一天一天长大,必须到社会上去。”这是直子对于自己与木月关系的描述,美好,美好到令人伤感,于是木月选择了自杀,无人岛上的剩下孩子被迫离开小岛,然后选择了自杀,正如直子自己所言:“如果木月还在人世,我想我们一定仍在一起,相亲相爱,并且一步步陷入不幸。”多次尝试放下木月,与渡边好好生活,但是最终事实证明这些只是徒劳。其实仔细想想,直子与木月其实是相互束缚,结局无非是一人离去,另一人追随或者两个人一起沉沦。
最为令人伤感的莫过于初美,从始至终,从没逃脱过永泽的羁绊,割腕自尽后,永泽给渡边来信写到:“由于初美的死,某种东西消失了,这委实是令人不胜悲哀和难过的事,甚至对我来说。”渡边把这封信撕得粉碎,此后与永泽绝交。 不胜悲哀的结局,对于强悍如永泽的人而言,能困住他的没有,而他所困住的,能要了命。
一本书描绘的都是二十岁左右的青春,有人永远地定格,但是记得渡边一番挣扎后自白到,“木月啊,我和你不同,我决定活下去,而且照我的方式好好活下去。”此语借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