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文题解读作文2100字

初二作文

话题作文文题解读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看,话题作文仍占据重要的地位。预计今后数年内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将继续保持这个态势。从阅卷老师提供的考生审题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文题缺乏正确、足够的解读,以致偏题、离题,步入话题作文的误区,留给考生永远的遗憾和叹息。下面从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一番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审题上有所帮助。

一、“材料”的解读

有些省市的作文,在“话题”前面有一段文字材料。考生不要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要认为它与所给的话题没什么关系,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的方方面面,理清话题与材料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切合点;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因为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找到了它,就找到审题的钥匙,审题就有了依托。例如2005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进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说这则材料与文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即“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它把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因此说,要写的内容离不开生活。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非常明显,它们分别是“生活”“处处”“时时”“大写”“语文书”等,结合话题可以归纳、概括出写作的范围与立意:“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的半径有多大,语文的平面就有多大”。

二、“提示语”的解读

一般来说,提示语是命题者试图引导审题可能出现偏差的部分同学走出误区。因此,借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例如2004年宜昌市中考作文试题:蒙�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神秘的夜,充满着浪漫,充满着诗意。可观、可嗅、可听、可品„„学校文学社将开展以“夜之韵”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上边的文字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展示语文积累,可以开展阅读欣赏,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组织艺术交流„„那一定会是一段快乐而充实的语文学习经历。请你设想一个或一组你和同学们参加“夜之韵”主题活动的精彩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提示:可以从某个角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品味夜的韵味。注意:引用资料要适量。 我们说命题者所作的提示是对考生选材的指导,可以是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多角度,不管你选多少角度,都一定要与“夜之韵”的语文活动相关,并且选材要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

三、“话题”的解读

主要是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如2004年仙桃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以“位置”为话题作

文。“位置”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它的虚指:主要指“地位”或“职位”等;二是它的实指:所占的空间或地方。考生只有从前者立意,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文章,如果仅仅从后者构思就会钻入死胡同而惨遭失败。

再如2008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作文文题一以“英雄人物”为话题作文。但是,对“英雄人物”应该有个全面正确的理解,不能偏颇。在英雄人物的筛选、阐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人物的选择面很广,不仅有书上提到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应该注意那些从事的事业难于产生“轰动效应”,但在人类历史上确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如科学家、使臣等;不仅有伟人大家,也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在某方面堪称“英雄”的平凡人物。其二,选择和介绍人物时,牢牢扣住“英雄”二字,要对“英雄”进行深入的思考, 明确到位地理解英雄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还要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不要泛泛地谈论。其三,叙写英雄人物,不仅要写他的功绩,而且要体现作者对人物的见解、评价,以及从人物身上获得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意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坚持唯物史观,做到理解与批判的辩证统一。

四、“要求”的解读

“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如有的话题作文明确规定不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的标题,你必须按要求去做。“文体自选”是告诉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否则要扣分。但也不要比600字多得太多,一般多出的文字不要超过100字,否则也会扣分。还有的要求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别小看了这个要求,如果阅卷老师发现其中之一,就视为考生有意“泄密”,由此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不得抄袭”“不得克隆”,要求考生自己独立创作,阅卷老师如果发现是抄袭的或是有克隆的痕迹,定会打到低分之列。这里特别强调千万不要抄袭现成的范文,一旦发现有可能判为零分。

有的省市还要求文面书写的,并指令加分的,“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是对作文表层形式的要求。说是表层要求,其实这里大有文章,千万不要小视这一要求。

话题作文文题解读

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情况看,话题作文仍占据重要的地位。预计今后数年内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将继续保持这个态势。从阅卷老师提供的考生审题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对文题缺乏正确、足够的解读,以致偏题、离题,步入话题作文的误区,留给考生永远的遗憾和叹息。下面从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事项四方面进行一番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在审题上有所帮助。

一、“材料”的解读

有些省市的作文,在“话题”前面有一段文字材料。考生不要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不要认为它与所给的话题没什么关系,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的方方面面,理清话题与材料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切合点;还要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因为关键词语往往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的载体,找到了它,就找到审题的钥匙,审题就有了依托。例如2005年江苏省盐城市的中考作文题:当你流连祖国的名山大川,徜徉在故乡的小桥流水旁;当你放眼纷繁的社会,关注多彩的人生时;当你倾心人际的交往,置身在丰富的活动中;当你走进灿烂的文学名著,陶醉在精彩的影视作品里„„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语文就像那“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时时可以学语文,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

请以“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我们说这则材料与文题的关系非常密切,即“生活就是一本大写的‘语文书’”它把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进行了精辟的阐述,因此说,要写的内容离不开生活。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非常明显,它们分别是“生活”“处处”“时时”“大写”“语文书”等,结合话题可以归纳、概括出写作的范围与立意:“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生活的半径有多大,语文的平面就有多大”。

二、“提示语”的解读

一般来说,提示语是命题者试图引导审题可能出现偏差的部分同学走出误区。因此,借提示语揣摩命题人意图是审题的关键。例如2004年宜昌市中考作文试题:蒙�迷离,是夜的色彩;暗香幽远,是夜的芬芳;蝉鸣虫吟,是夜的语言;“山明水秀夜来霜”,是夜的诗篇;“嫦娥奔月”,是夜的故事;《春江花月夜》(曲),是夜的旋律;《深山夜图》(图)是夜的画卷„„

神秘的夜,充满着浪漫,充满着诗意。可观、可嗅、可听、可品„„学校文学社将开展以“夜之韵”为主题的语文活动,上边的文字是这次活动的宣传语。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展示语文积累,可以开展阅读欣赏,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组织艺术交流„„那一定会是一段快乐而充实的语文学习经历。请你设想一个或一组你和同学们参加“夜之韵”主题活动的精彩片段,把它记录下来。

提示:可以从某个角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品味夜的韵味。注意:引用资料要适量。 我们说命题者所作的提示是对考生选材的指导,可以是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多角度,不管你选多少角度,都一定要与“夜之韵”的语文活动相关,并且选材要适量,不宜过少或过多。

三、“话题”的解读

主要是审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如2004年仙桃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以“位置”为话题作

文。“位置”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它的虚指:主要指“地位”或“职位”等;二是它的实指:所占的空间或地方。考生只有从前者立意,才能写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厚度的文章,如果仅仅从后者构思就会钻入死胡同而惨遭失败。

再如2008年山东省莱西市中考作文文题一以“英雄人物”为话题作文。但是,对“英雄人物”应该有个全面正确的理解,不能偏颇。在英雄人物的筛选、阐述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人物的选择面很广,不仅有书上提到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应该注意那些从事的事业难于产生“轰动效应”,但在人类历史上确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如科学家、使臣等;不仅有伟人大家,也可以包括现实生活中在某方面堪称“英雄”的平凡人物。其二,选择和介绍人物时,牢牢扣住“英雄”二字,要对“英雄”进行深入的思考, 明确到位地理解英雄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还要有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不要泛泛地谈论。其三,叙写英雄人物,不仅要写他的功绩,而且要体现作者对人物的见解、评价,以及从人物身上获得的精神品质与道德意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坚持唯物史观,做到理解与批判的辩证统一。

四、“要求”的解读

“要求”是话题作文的规则,考生一定要根据要求去写。如有的话题作文明确规定不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题目,或者自拟一个含有话题在内的标题,你必须按要求去做。“文体自选”是告诉考生选择最适合自己、最能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不等于不要文体,不能写成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不得少于600字,一定写足,否则要扣分。但也不要比600字多得太多,一般多出的文字不要超过100字,否则也会扣分。还有的要求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别小看了这个要求,如果阅卷老师发现其中之一,就视为考生有意“泄密”,由此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不得抄袭”“不得克隆”,要求考生自己独立创作,阅卷老师如果发现是抄袭的或是有克隆的痕迹,定会打到低分之列。这里特别强调千万不要抄袭现成的范文,一旦发现有可能判为零分。

有的省市还要求文面书写的,并指令加分的,“书写规范,标点正确”这是对作文表层形式的要求。说是表层要求,其实这里大有文章,千万不要小视这一要求。


相关作文

  •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作文2300字
  • 中考满分作文结构方式很多,如写记叙文,可以物或情为线索结构文章,可以欲扬先抑,有问有答,也可以顺叙.倒叙.插叙等方式结构文章,还可以采用抽丝剥笋式的结构方式,这里就以总分总方式结构全文的 "分"--"虎腹"的部分的结构形式作一些解读. 1.排比段式.例:海南省 ...

  • 专家解读各地高考作文作文1500字
  • 今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其中,最受关注的高考作文首次直击了当前的重大话题.今年包括全国卷1.卷2在内的作文命题中,有四川和河北等多个省份的作文与地震紧密相关.新干线学校语文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 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体现了今后的一个命题趋势,就是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专家组还认为,今年全国各地的高 ...

  • 解读2005年中考作文作文3200字
  • 解读2005年中考作文 作者 徐敏华 2005年是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实施中考的第二年,是< 全日制义务语文教育课程标准>理念得以广泛宣传和落实的又一个年份.翻阅2005年的中考作文试题,笔者发现有以下特点: 一. 作文形式:四种命题形式依旧,选题作文正在"走红" 在 ...

  • 中考满分作文"豹尾" 解读作文1200字
  • 文章的字数达到了要求,有的同学就认为大功告成了:也可能因为时间安排不当,来不及对结尾作精心安排:或是因为不会安排豹尾而放弃推敲,草草收兵.这实际上是得不偿失.要知道再忙的阅卷老师,结尾都是要认真看的,同学们就要像导演安排压台戏那样认真写好豹尾,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现从中考满分作文选出几种结 ...

  • 2016年中考作文八大母题解读作文4400字
  • 2016年中考作文八大母题解读 母题一 成长励志 适用话题:尝试 实践 坚强 目标 追求 专注 这类命题或关注我们的生活,或强调成长的体验,角度广泛,内容集中.如"-------童心"."在我们这个年龄"."风筝"."怀念---- ...

  • 写作作文1400字
  • 路儿通教育 量身定制辅导专家 第 1 页 共 1 页 路儿通教育 量身定制辅导专家 第 2 页 共 2 页 A .对比式 例:2003年福建南平以"改变"为话题的满分作文<耳朵"挑食">中间用了四个小标题:变化之一:吃软不吃硬:变化之二:吃麻不吃辣 ...

  • 高考周日举行 热点话题材料作文之甲型H1N1流感作文300字
  • 立意话题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适用类型:记叙文议论文 从身边小事入手变换句式增美感 具体解读:和谐相处这个话题范围比较大,考生应从身边小事发掘题材. 如果想使作文写作摆脱平淡,考生可适当选择运用技巧,在句式上做一些变换,用一些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以此来增强语言的美感,使作文精彩. 立意话题2:环保 ...

  • 何处问多情?(1600字)作文作文30200字
  • 精选作文:何处问多情?(1600字) 作文 人,会长久吗?千里,果真能婵娟?此时,此事,古难全,何处问多情?坐在时光里临摹着,一个人的诗篇. 不知,不觉,流年偷换,若是只有冷漠,相守,又有什么意义? 茫茫然,此消彼长的情意,终究不过是一场水墨清欢,情何以堪? 任时光匆匆,任心情起伏,从未改变初衷,多 ...

  • 高三作文训练精选题目解读作文1800字
  • 见仁见智,杰达之语,仅供参考: 高三作文训练精选题目解读(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