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及中元节习俗作文1300字

初三作文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 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 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 ,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时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也有在七月十四的。据说,中元节这一天,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为了缅怀先祖,祭拜地官,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先人。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 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 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 ,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相关作文

  • 中元节的由来之鬼节作文800字
  • 中元节还是一个民间鬼节.南宋吴自牧 <梦粱录>记载,中元节时,人们要做"麻谷窠儿者,以此祭祖宗,寓预报秋成之意."中元节因为正值秋收季节,故意含有"收获祭"之意.中元节祭祖的习俗在我国大江南北都很流行.山东中元节祭祖习俗也较为普遍,是乡间祭祖的重要 ...

  • 中元节的由来作文1100字
  • 中元节的由来 鬼月与中元节 农历七月是民间俗称的鬼月:鬼月时,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而在阳间的人们则会举办一些祭拜的活动来款待他们,让他们尽情享受这难得的"假期".尤其是农历 7/15日,也就是「中元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富的祭品,烧香焚纸,好好的祭拜这些从阴间来的 ...

  • 中元节习俗作文900字
  • 烧包烧包:"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

  •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作文2800字
  • 重庆仁人教育 1 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 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此外,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著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 年"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大约在公历1月下旬到2: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 ...

  • 关于中元节习俗的调查报告作文1600字
  • 从中元节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现状 一.中元节的传说与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 中元" 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 施孤" ...

  • 重阳节作文700字
  • 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 ...

  • 节日来历作文6400字
  • 节日的由来和习俗大全 元旦的由来 "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 ...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作文600字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 ...

  •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作文2700字
  •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 中元节的由来 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