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道初中压强和压力题的解题分析)作文1800字

初一作文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道初中压强和压力题的解题分析

在一个上下底面积不相等的圆台容器中注入部分水后密闭,如图所示,大底在下,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 1,压力为F 1,如果像乙图那样,倒转过来,水没有遗漏,此时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P 2,压力为F 2,那么关于它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1>P 2,F 1>F 2 B、P 1<P 2,F 1<F 2

C 、P 1>P 2,F 1<F 2 D、P 1<P 2,F 1>F 2

基本知识点:

1.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2. 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公式:p=ρgh ;

3. 由于液体的流动性,液体内部任意位置向各个方向都具有压强;

4.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解题分析:

本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后所给出的一道关于判断压力

2 和压强大小的典型试题。对于压强的变化情况较为简单,由于容器倒转之后,液面升高了,很容易得出压强的变化情况:P 1<P 2。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压力的变化情况,压强p 、压力F 和受力面积S 三者的关系是F=pS。此题中压强p 变大了,而受力面积却变小了,不经准确计算,无法判断F 的变化情况。如果按照这个解题思路分析,我们只要求出容器倒转后,液面的高度,再乘以底面积,就可以得出答案,通过计算实践,我们将看到解题过程相当复杂,且涉及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在解题时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到简便可行的解题方法,正是我们学生在解题时需要提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通常的解题过程入手,进行解答,并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感受整个解题的思路历程,以期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提高。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般的解题思维方式)

如上图所示,设圆台容器的下底半径为a ,上底半径为b ,高

3 为c ,液面高度为d ,圆台容器倒转后液面高度为h ,由图甲结合三角形相似知识可得:此时液面的半径:

同样,当圆台容器倒转后,液面半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a 、b 、c 、d 来表示h (在这里a 、b 、c 、d 是已知量,h 是未知量),然后定量比较ρgd πa 2和ρgh πb 2大小。因为圆台内的液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v=1/3×π×H ×(r ²+R²+rR)有如下关系:

不难看出,上式是一个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理论上根据盛金公式(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可以解出h ,但问题是过程过于复杂,计算量太大,这显然不是一个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难道这道题就无法解答了吗?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活的解题思维方式)

思路决定出路,理论可行不代表实践成功,这就要求同学们转变解题的思路,从上述方法的死胡同跳出来,找到新的解题途径。

回到原题,既然是比较力的变化情况,我们不难想到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看看能不能正确解答本题。问题的关键是对

4 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题中比较的是圆台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我们不难知道,圆台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和圆台容器底面对液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在大小上相等,我们只要分析出圆台容器底面对液体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选择对液体进行受力分析。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斜方向的力为圆台容器侧壁对水的压力,该压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向与圆台容器侧壁垂直。为解决问题方便,我们可以将上图简化成下图所示(θ角为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至此,剩下的问题就是利用力的平衡知识来看看图中的各力在竖直方向的大小关系了。不难得出:

F 1=G+N1cos θ+N2cos θ=G+(N1+N2)cos θ

5 F 2=G-(N1cos θ+N2cos θ)=G-(N1+N2)cos θ

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F 1>F2, 综前所述,题的答案应为D 。

三、几点说明

1. 最终的受力分析图和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但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在不影响最终结论的前提下,做了理想性的简化。

2. 关于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本文未给出具体过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具体的解法。

3. 关于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问题的判定问题,液体的重力不一定等于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力,要视容器的形状情况进行判定。容器水平放臵时,只有容器侧壁竖直时,二者才相等。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道初中压强和压力题的解题分析

在一个上下底面积不相等的圆台容器中注入部分水后密闭,如图所示,大底在下,此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P 1,压力为F 1,如果像乙图那样,倒转过来,水没有遗漏,此时对容器底的压强变为P 2,压力为F 2,那么关于它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1>P 2,F 1>F 2 B、P 1<P 2,F 1<F 2

C 、P 1>P 2,F 1<F 2 D、P 1<P 2,F 1>F 2

基本知识点:

1. 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2. 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公式:p=ρgh ;

3. 由于液体的流动性,液体内部任意位置向各个方向都具有压强;

4.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解题分析:

本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后所给出的一道关于判断压力

2 和压强大小的典型试题。对于压强的变化情况较为简单,由于容器倒转之后,液面升高了,很容易得出压强的变化情况:P 1<P 2。本题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压力的变化情况,压强p 、压力F 和受力面积S 三者的关系是F=pS。此题中压强p 变大了,而受力面积却变小了,不经准确计算,无法判断F 的变化情况。如果按照这个解题思路分析,我们只要求出容器倒转后,液面的高度,再乘以底面积,就可以得出答案,通过计算实践,我们将看到解题过程相当复杂,且涉及到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解问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在解题时拓宽分析问题的思路,找到简便可行的解题方法,正是我们学生在解题时需要提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从通常的解题过程入手,进行解答,并在遇到困难时,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感受整个解题的思路历程,以期达到解决问题能力的逐步提高。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一般的解题思维方式)

如上图所示,设圆台容器的下底半径为a ,上底半径为b ,高

3 为c ,液面高度为d ,圆台容器倒转后液面高度为h ,由图甲结合三角形相似知识可得:此时液面的半径:

同样,当圆台容器倒转后,液面半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用a 、b 、c 、d 来表示h (在这里a 、b 、c 、d 是已知量,h 是未知量),然后定量比较ρgd πa 2和ρgh πb 2大小。因为圆台内的液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根据圆台的体积公式:v=1/3×π×H ×(r ²+R²+rR)有如下关系:

不难看出,上式是一个关于h 的一元三次方程,理论上根据盛金公式(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可以解出h ,但问题是过程过于复杂,计算量太大,这显然不是一个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难道这道题就无法解答了吗?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灵活的解题思维方式)

思路决定出路,理论可行不代表实践成功,这就要求同学们转变解题的思路,从上述方法的死胡同跳出来,找到新的解题途径。

回到原题,既然是比较力的变化情况,我们不难想到从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入手,看看能不能正确解答本题。问题的关键是对

4 哪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因为题中比较的是圆台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知识,我们不难知道,圆台容器底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和圆台容器底面对液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者在大小上相等,我们只要分析出圆台容器底面对液体的支持力的变化情况,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我们选择对液体进行受力分析。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斜方向的力为圆台容器侧壁对水的压力,该压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方向与圆台容器侧壁垂直。为解决问题方便,我们可以将上图简化成下图所示(θ角为压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至此,剩下的问题就是利用力的平衡知识来看看图中的各力在竖直方向的大小关系了。不难得出:

F 1=G+N1cos θ+N2cos θ=G+(N1+N2)cos θ

5 F 2=G-(N1cos θ+N2cos θ)=G-(N1+N2)cos θ

这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F 1>F2, 综前所述,题的答案应为D 。

三、几点说明

1. 最终的受力分析图和实际情况不完全一致,但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我们在不影响最终结论的前提下,做了理想性的简化。

2. 关于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本文未给出具体过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借助网络搜索具体的解法。

3. 关于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问题的判定问题,液体的重力不一定等于液体容器底部的压力,要视容器的形状情况进行判定。容器水平放臵时,只有容器侧壁竖直时,二者才相等。


相关作文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1500字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逆向思维能力 商山中心小学 洪国民 我国古代司马光"破缸救孩"的故事,可谓人人皆知,打破水缸,使孩子得救,这是典型地运用了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训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训练逆向叙述,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2600字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谈高中数学解题中的"换位思考" 聊城市水城中学仇凤春 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往往产生矛盾和冲突,站在自己的角度很难解决,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换位思考可能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位思考带来的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很多问题很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何变换教学案例作文900字
  •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几何变换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变换一般是指平移.对称(翻折)和旋转.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已明确指出"经历探索物体与图形的基本性质.变换.位置关系的过程",我们知道,图形的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 ...

  • 山重水复疑无路作文1000字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也谈当前写作教学中的困难问题及解决策略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人把它形容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毫不为过,不说别的,但从中考试卷作文所占分值其重要性就可见一斑.因此,每位语文教师都非现场重视作文教学,可是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写作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

  • 作文生活需要快乐作文2000字
  • [作文生活需要快乐]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或许你会在旅途中迷失方向,或许你会被道路旁的荆棘划得伤痕累累,又或许你会被暴风骤雨打得头破血流,作文生活需要快乐.但当你自以为无路可走时,请你相信,路就在脚下,看你有没有勇气踏上这通往柳暗花明的大道. 吃完晚饭,我被妈差去取报纸.望着那黑漆漆的楼道,我 ...

  • 初中物理学习记忆口诀01作文7300字
  • 初中物理学习记忆口诀01 在初中物理中,有些知识,学生只知道它们的结果而不知道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例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对此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是靠机械记忆,还有一些规律,尽管学生可以推导出它们,但推导这些规律常常比较烦琐,容易出错,实践表明,把一些物理知识中枯燥.复杂的难点考点编成生动活泼 ...

  • 难忘的朋友作文600字
  • 难忘的六年小学即将结束,我们即将告别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即将告别那美丽可爱的校园:即将告别第二实验小学宽敞明亮的教室:告别在母校的每一堂引人入胜的课堂.在这六年的小学生涯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和我只做了半天的同桌的她----王艳杰. 记得刚来时,老师随便给安排了一个座位,让我和王艳杰一个位.第二 ...

  •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文2700字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语文组 马凯 新的教学改革已进行了一年多了,根据一年多的教学经验我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我主要从"改"和"革"两点去谈: 首先是思想认识的改变:作为教师的我们,自从走上讲台的那天,就不断地接受一次又 ...

  •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作文300字
  •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