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文本渗透总分句式训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看、想象、交流中获取知识,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
教学重点:
1. 识字教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识字方法。
2.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奇秀,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
1. 体会武夷山的水的“清、静”之美,感受游览武夷山的“入诗入画”之感;
2. 句式训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媒体课件
3.收集武夷山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次复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武、省”等14个生字;会写“部、最” 等7个生字。
2.能认读并写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山势险峻”“造型奇特”“竹筏” 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说话训练
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
二、激趣导入
1.师: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碧水丹山之称,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想)要想去到武夷山欣赏那里美丽的风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得拿到咱们的观光通行证。现在,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宝宝列车出发去挑战吧。
2.复习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七拐八弯 多亏 炊烟 分明 左转右转 山寨 垂挂 林遮树掩 青藤)
今天的列车开的又快又稳,身边伴着这群可爱的生字宝宝,旅途真是顺利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夷山,走进了那美丽的画卷。(课件出示)
三、预习引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读建议:
(1)解决生字,勾画词语。(2)标出段码。(3)读通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读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次复备
3.划出生字词,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4.跟你的同桌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宝宝多,谁读课文更流利?
四、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读卡片。学生汇报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字词,老师将相应的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同学们齐读。
2. 竞赛识字。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竞赛方法:我出四名小评委,分别为四个小组的同学点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识字最多。
3. 认读词语卡片。出示词语卡片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速认读。
五、合作交流,解惑生成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部 最 通 沙 景 诗 爬
2. 看一看,观察字的结构部首,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自己试着写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师重点指导书写比较难写的字。如:最 爬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并评价学生写的字。
a .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b .互评。指出对方的优点或不足。
六、盘点收获,应知应会
1. 比一比,组成词语
幅()飘()唤()缓()绕()寺()部() 少() 二次复备
福()漂()换()暖()浇()诗()陪()沙()
2.部首加熟字组成学过的字,并组成词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多写一些字。
爪+(巴)=(爬)(爬山) 日+(京)=(景)
(风景)
丁+( )=( )( ) 纟+( )=( )( )
3.我当小老师,叫你来写字。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八、课后小结
小游客们,今天的武夷山之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把武夷山美丽的风景留在心中!请同学们学当一次小导游,把留在你心间最美的一处武夷山风光,介绍给你的老师们。
九、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部 随 最 通 沙 景 诗
课后反思:
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 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特点。
2.引导,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 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3.根据自身的感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第一自然段。谁还记得武夷山在什么地方?(福建省西北部) 质疑:那里有什么?(溪水、山峰)
2.过渡
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
那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列车出发吧。准备好了吗?(开火车认字)
今天的列车开的真的又快又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夷山。
二、自学指导
1.自读。轻声读,课文有几个小节。 二次复备
2. 指名读。分小节指名读,每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三、熟读课文,质疑
1. 第一小节指名读。想一想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特点是什么?
2. 第二小节
(1)轻声读课文,想想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也可以动笔画一画
(2)出示武夷山景图,一边看一边想
(3)看图想象武夷山的险峻及造型奇特,有感情读一读
3. 第三小节
指名读文,思考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读了你怎样的感觉?
4. 第四小节。
读第四小节,思考到武夷山的人们为什么会有“人诗入画”的感觉?
四、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游览一些祖国优美风景区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读读课文,想象那种画面,是否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五、指导诵读 二次复备
八、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势险峻 造型奇特
绕着山峰转, 清, 静
入诗入画 教学反思:
二次复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洪水学区语文备课组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感悟个性的基础上进行赏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文本渗透总分句式训练: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看、想象、交流中获取知识,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
教学重点:
1. 识字教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识字方法。
2. 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武夷山的奇秀,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
1. 体会武夷山的水的“清、静”之美,感受游览武夷山的“入诗入画”之感;
2. 句式训练。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媒体课件
3.收集武夷山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次复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武、省”等14个生字;会写“部、最” 等7个生字。
2.能认读并写会本课的生字,并能理解“山势险峻”“造型奇特”“竹筏” 等词语的意思。(重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说话训练
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胜古迹。
二、激趣导入
1.师:武夷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碧水丹山之称,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想)要想去到武夷山欣赏那里美丽的风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哦,得拿到咱们的观光通行证。现在,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宝宝列车出发去挑战吧。
2.复习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七拐八弯 多亏 炊烟 分明 左转右转 山寨 垂挂 林遮树掩 青藤)
今天的列车开的又快又稳,身边伴着这群可爱的生字宝宝,旅途真是顺利极了,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夷山,走进了那美丽的画卷。(课件出示)
三、预习引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自读建议:
(1)解决生字,勾画词语。(2)标出段码。(3)读通课文。)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读的不通、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次复备
3.划出生字词,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4.跟你的同桌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宝宝多,谁读课文更流利?
四、检测预习,了解学情
1.读卡片。学生汇报自己认识的生字或生字词,老师将相应的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同学们齐读。
2. 竞赛识字。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竞赛方法:我出四名小评委,分别为四个小组的同学点字,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识字最多。
3. 认读词语卡片。出示词语卡片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快速认读。
五、合作交流,解惑生成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
部 最 通 沙 景 诗 爬
2. 看一看,观察字的结构部首,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占位,自己试着写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师重点指导书写比较难写的字。如:最 爬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 展示并评价学生写的字。
a .自评。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
b .互评。指出对方的优点或不足。
六、盘点收获,应知应会
1. 比一比,组成词语
幅()飘()唤()缓()绕()寺()部() 少() 二次复备
福()漂()换()暖()浇()诗()陪()沙()
2.部首加熟字组成学过的字,并组成词语。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多写一些字。
爪+(巴)=(爬)(爬山) 日+(京)=(景)
(风景)
丁+( )=( )( ) 纟+( )=( )( )
3.我当小老师,叫你来写字。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话
八、课后小结
小游客们,今天的武夷山之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把武夷山美丽的风景留在心中!请同学们学当一次小导游,把留在你心间最美的一处武夷山风光,介绍给你的老师们。
九、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部 随 最 通 沙 景 诗
课后反思:
二次复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 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特点。
2.引导, 激发同学热爱自然, 亲近自然, 体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受。
3.根据自身的感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武夷山》第一自然段。谁还记得武夷山在什么地方?(福建省西北部) 质疑:那里有什么?(溪水、山峰)
2.过渡
你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
那就让我们乘着生字列车出发吧。准备好了吗?(开火车认字)
今天的列车开的真的又快又稳,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武夷山。
二、自学指导
1.自读。轻声读,课文有几个小节。 二次复备
2. 指名读。分小节指名读,每小节告诉我们什么?
三、熟读课文,质疑
1. 第一小节指名读。想一想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特点是什么?
2. 第二小节
(1)轻声读课文,想想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也可以动笔画一画
(2)出示武夷山景图,一边看一边想
(3)看图想象武夷山的险峻及造型奇特,有感情读一读
3. 第三小节
指名读文,思考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读了你怎样的感觉?
4. 第四小节。
读第四小节,思考到武夷山的人们为什么会有“人诗入画”的感觉?
四、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游览一些祖国优美风景区的,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读读课文,想象那种画面,是否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五、指导诵读 二次复备
八、板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山势险峻 造型奇特
绕着山峰转, 清, 静
入诗入画 教学反思:
二次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