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助几件平常小事进行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作者非常注意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这些细节的刻画,并通过对比来表现对母亲的深情。如? “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坚定的鼓励;“我”对母亲病情的浑然不知与母亲的宽容等等。作者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愧疚、热爱和怀念之情。
最温馨的港湾,是母亲那暖暖的怀抱。母爱,是那么神圣;母爱,是那么高洁。母亲这个字眼,应该用我们的一生去崇敬。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写于1993年。
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相比于春天的萌发,夏天的蓬勃,冬天的寂寥,秋天自有其不同的魅力。秋天的清冷、伤感是其他几个季节所不能比拟的;它的高远,它的丰收,它的色彩斑斓。我想此处的“秋”应该不仅是一种季节,一种怀念母亲的时间,还应该是对母亲的理解与赞美。】
d àny á xǐch ūw àngw ài??l ànm àn??qi áocu ì??x ùx ùd āod āo??ju ébi é??t ānhu àn?
(淡雅)?? (喜出望外)??? (烂漫)?? (憔悴)?? (絮絮叨叨)? (诀别)?? (瘫痪? )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瘫痪 暴怒 捶打 憔悴 诀别 淡雅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了解作者。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31日病逝。
思考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示:可以分解成“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抓住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要素去思考)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花香袭人动幽情
泰戈尔(1861一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2. 解释词语:
匿笑:??????????????????????? 沐浴:?
祷告:
1.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 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3. 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5.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1.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祷告(d?o )膝盖(x ī)匿笑(n ì)泰戈尔(g ē)
B .沐浴(m? )花瓣(b àn )庭院(t íng )载着(z ài )
C .落枕(lu î)妄弃(w àng )倘若(t?ng )倾诉(q īn )
D .繁衍(y?n )嗅到(x ìu )成了(le )落下(l à)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倘若(假如)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B .无端(的确,果然)观摩(研究切磋)
C .匿笑(偷偷地)妄想(荒诞,不合理)
D .至爱(最)沐浴(淋雨)
3.填空。《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比较有名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他所作歌曲《_____》,1950年被定为___________国歌。他曾获1913年的___________奖。
4. 体会下面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并蒂( ) 瑞( ) 菡萏( )( ) 徘徊( )攲斜( )荫蔽( )
2. 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合作预习 问题导向】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这是一首散文诗,它既具有散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同时又有诗的音韵、节奏美,所以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
2. 请同学们美读课文
注意用舒缓、柔和的感情基调,带着浓浓的情感美美的读课文。
3. 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 )莲(2、3)——看莲(4—7)——( )莲(8、9)
合作探究
1. 这首散文诗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情 )
一看红莲
心情:
环境:
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心情:
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
红莲:
心情:
3. 作者受到了什么感动?请读出文中的句子,作者想要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荷叶就是___,荷花就是___。
4. 全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
5.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6.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母爱的? 。
【生问师答 定向释疑】
提问提示:
1. 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 )的写法。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3. 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 冰心(1900—1999)原名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身份),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亲情
王国江
童年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是护湖的波涛
(1)理解“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和“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两句的含义。
(2)山进化我的羽毛,湖蜕尽我的鳞屑的寓意是什么?
(3)山与林,湖与草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
.? 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 了解散文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熟读背诵诗。
重点? 难点
重点:准确领悟散文诗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背景介绍: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
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ï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 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 ànd àn ):荷花。
徘徊(p áihu 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 ī):倾斜。
荫蔽:遮蔽。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1)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借物喻人,托物抒情。
(2)请用最直观的方法表示“我”的心情变化。
烦闷 ——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受了感动
(3)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勇敢慈怜。
(4)最后一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升华主题。
(5)文章写“雨打红莲,荷叶护送”运用了 描写 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采用了 抒情、议论 的表达方式。
(6)结合全文内容,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写两句话,与最后一段构成排比。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加于品味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 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 在孤独中的到欢乐, 在失望中得到希望, 在冷落时得到幸福。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
4、朗读,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相同点:
①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图画美。------想象空间
不同点:
①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特点 ②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⑤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具体内容
课堂小结:?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 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练习反馈:
1. 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 母亲》。
2. 依据提示默写《金色花》中的部分诗行,并尝试着仿写一节。
当你沐浴后,
当你吃过午饭,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课文题解: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时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地简朴,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义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四、主题特色: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明白事理、年少机智、敢于批评大人的精神品格。客人不守信用、随意骂人,但远方据理驳斥,有理有节。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
文章篇幅短小,却有头有尾,有言有行,人物风貌,跃然纸上,短文不仅记录了因果,评断了是非,而且还写出了人物态度的变化,文字不多而容量颇大,这完全得力于作者的剪裁与提炼的功夫。
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关键虚词:
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 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乃至。”
4、翻译方法: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年——年龄;待——等待;信——信用;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分省略:
(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 ?)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
作者借助几件平常小事进行细致描写,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作者非常注意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这些细节的刻画,并通过对比来表现对母亲的深情。如? “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坚定的鼓励;“我”对母亲病情的浑然不知与母亲的宽容等等。作者通过这些平凡的小事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地愧疚、热爱和怀念之情。
最温馨的港湾,是母亲那暖暖的怀抱。母爱,是那么神圣;母爱,是那么高洁。母亲这个字眼,应该用我们的一生去崇敬。
《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当代作家史铁生,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体裁)。
二、内容理解
(一)情节
1、文章反复写“看花”的原因有哪些?
(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
(母亲央我看花—我答应看花—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看花)
(2)妈妈央我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
(3)结尾写我去看花,说明我已重新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并完成母亲的遗愿。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母亲生前爱花,反复写看花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2、叙述方式:插叙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1)内容:补充交代母亲爱花,爱生活,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兴趣、放弃对生活的享受,表现出母亲的无私。
(2)结构:为下文母亲央我看花及我用看花的方式缅怀母亲做铺垫。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 1972年(21岁)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代表作《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深圳中学生杨林在他的文章的鼓励下,走出了车祸带来的阴影,以《生命的硬度》夺得了一个全国作文大奖。
本文写于1993年。
题目的内涵
——怀念母亲坚韧的性格
——怀念母亲对儿子的博大无私的爱
——以勇敢面对人生的决心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相比于春天的萌发,夏天的蓬勃,冬天的寂寥,秋天自有其不同的魅力。秋天的清冷、伤感是其他几个季节所不能比拟的;它的高远,它的丰收,它的色彩斑斓。我想此处的“秋”应该不仅是一种季节,一种怀念母亲的时间,还应该是对母亲的理解与赞美。】
d àny á xǐch ūw àngw ài??l ànm àn??qi áocu ì??x ùx ùd āod āo??ju ébi é??t ānhu àn?
(淡雅)?? (喜出望外)??? (烂漫)?? (憔悴)?? (絮絮叨叨)? (诀别)?? (瘫痪? )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瘫痪 暴怒 捶打 憔悴 诀别 淡雅 烂漫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了解作者。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2010年12月31日病逝。
思考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提示:可以分解成“作者怀念谁?为什么会怀念?为什么在秋天怀念?”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抓住概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结果等要素去思考)
2、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提示: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3、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提示: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花香袭人动幽情
泰戈尔(1861一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学英国。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匿笑(?????)???沐浴(?????)???祷告(????)?
2. 解释词语:
匿笑:??????????????????????? 沐浴:?
祷告:
1.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2. 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3. 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4. 为什么妈妈见了他说:“你这坏孩子? ”
5. 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1. 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祷告(d?o )膝盖(x ī)匿笑(n ì)泰戈尔(g ē)
B .沐浴(m? )花瓣(b àn )庭院(t íng )载着(z ài )
C .落枕(lu î)妄弃(w àng )倘若(t?ng )倾诉(q īn )
D .繁衍(y?n )嗅到(x ìu )成了(le )落下(l à)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倘若(假如)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B .无端(的确,果然)观摩(研究切磋)
C .匿笑(偷偷地)妄想(荒诞,不合理)
D .至爱(最)沐浴(淋雨)
3.填空。《金色花》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比较有名的诗集有《_________》、《________》他所作歌曲《_____》,1950年被定为___________国歌。他曾获1913年的___________奖。
4. 体会下面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冰心简介: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1900年10月5日生于福州。
1919年9月以“冰心”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她又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庄鸿的姊姊》等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1921年发表的《笑》,委婉地抒写了洋溢在心中的对于生活的爱,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初期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1922年,发表《往事》。这组散文叙写了童年时代留下的一些深刻而清晰的印象。从1919年冬天起,她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将自己“零碎的思想”不时用三言两语记录下来。后来在《晨报》的“新文艺”栏发表,并结集为《繁星》和《春水》于1923年先后出版。这300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抒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篇幅短小,文笔清丽,意蕴隽永,显示了女作家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在五四新诗坛上别具一格,很有影响。
【课前预习】
1.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并蒂( ) 瑞( ) 菡萏( )( ) 徘徊( )攲斜( )荫蔽( )
2. 解释下列词语
菡萏:
攲斜:
并蒂:
徘徊:
亭亭:
【合作预习 问题导向】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这是一首散文诗,它既具有散文言辞优美,情感丰富的特点,同时又有诗的音韵、节奏美,所以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
2. 请同学们美读课文
注意用舒缓、柔和的感情基调,带着浓浓的情感美美的读课文。
3. 品读课文,理清层次
送莲(1)——( )莲(2、3)——看莲(4—7)——( )莲(8、9)
合作探究
1. 这首散文诗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 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情 )
一看红莲
心情:
环境:
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心情:
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
红莲:
心情:
3. 作者受到了什么感动?请读出文中的句子,作者想要借此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荷叶就是___,荷花就是___。
4. 全文的文眼是__________。
5.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
6. 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 )。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母爱的? 。
【生问师答 定向释疑】
提问提示:
1. 作者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触景生情,联想到母亲呵护子女。这是( )的写法。
2.整篇文章的描写重点是莲花,作者从自家院子的莲花开始,写到了祖父赏莲,之后重点写了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主角俨然是红莲,把题目改成红莲好不好?
3. 理解最后一节的含义及作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盘点收获 拓展提升】
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也最能集中地体现亲情,所以在中外文学史上,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关母爱的语句,请同学们交流搜集的有关母爱的语句。
2. 冰心(1900—1999)原名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身份),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 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亲情
王国江
童年看父亲
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
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
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
而我则是一尾鱼
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
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
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
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
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
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
母亲则变成湖中的一片水草
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是护湖的波涛
(1)理解“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和“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两句的含义。
(2)山进化我的羽毛,湖蜕尽我的鳞屑的寓意是什么?
(3)山与林,湖与草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全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 师生反思】
.? 掌握散文诗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3.? 了解散文诗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熟读背诵诗。
重点? 难点
重点:准确领悟散文诗所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金色花》中“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背景介绍: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
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
嗅( xiù ) 闻(气味) 花瓣( bàn )
罗摩衍那( mï ,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 nì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 mùy 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里。 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 ànd àn ):荷花。
徘徊(p áihu ái ):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
欹(q ī):倾斜。
荫蔽:遮蔽。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她1923年于燕京大学文科毕业后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曾于1921年参加由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1)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借物喻人,托物抒情。
(2)请用最直观的方法表示“我”的心情变化。
烦闷 ——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受了感动
(3)摘取一个词语概括荷叶母亲的形象。
勇敢慈怜。
(4)最后一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升华主题。
(5)文章写“雨打红莲,荷叶护送”运用了 描写 的表达方式;写我的感动则采用了 抒情、议论 的表达方式。
(6)结合全文内容,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开头,写两句话,与最后一段构成排比。
3、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加于品味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 可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 在孤独中的到欢乐, 在失望中得到希望, 在冷落时得到幸福。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题旨,结尾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的面很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
4、朗读,比较《金色花》《荷叶 母亲》
相同点:
① 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思想感情
② 图画美。------想象空间
不同点:
① 《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荷叶 母亲》语言淡雅清婉。------语言特点 ② 《金色花》是缘情造景。《荷叶 母亲》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 《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荷叶 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思想感情
④ 《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荷叶 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整体氛围 ⑤ 《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 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具体内容
课堂小结:?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 是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母爱是无私的,她将永远保护着你,伴你一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细腻观察,得出人生感悟,这正是我们学习写作的最好蓝本。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练习反馈:
1. 学生朗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学生齐背《金色花》《荷叶 母亲》。
2. 依据提示默写《金色花》中的部分诗行,并尝试着仿写一节。
当你沐浴后,
当你吃过午饭,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课文题解: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世说新语》是由南北朝时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刘义庆虽然身处皇室,但为人非常地简朴,又喜好文艺,因此,他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大批文学名流。《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两晋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等36个门类,共记载了1130个故事。《世说新语》具有“语言简练,辞义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四、主题特色: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元方的言行表现了他明白事理、年少机智、敢于批评大人的精神品格。客人不守信用、随意骂人,但远方据理驳斥,有理有节。试想,如果元方自己不明白何为信用、何为礼貌,能说出这番话吗?这则故事也启示我们:做人就要有诚信,讲礼仪。
文章篇幅短小,却有头有尾,有言有行,人物风貌,跃然纸上,短文不仅记录了因果,评断了是非,而且还写出了人物态度的变化,文字不多而容量颇大,这完全得力于作者的剪裁与提炼的功夫。
与:和、同。
期:约会、约定时间。
过:超过。
至:到。
舍:放弃、舍弃。
戏:嬉戏、玩耍。
委:放弃、抛弃。
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顾:回头看。
2、关键虚词:
乃:才。
便:于是、就。
则:就。
之:代词,代人,指元方。
3、特殊用法:
通假字:? 不,通“否”。例句:“尊君在不?”
古今异义:去,离开。??? 例句:“去后乃至。”
4、翻译方法: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年——年龄;待——等待;信——信用;惭——惭愧;入——进入。 补充成分省略:
( 友 )过中不至,太丘舍( 友 ?)去,( ?太丘 )去后( 友 ?)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