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缝隙”
等词语。联
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
然的思想感
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
的天堂”的
不同感受;体会描写大榕树的语句。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课题。
3、释题:理解“天堂” (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
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就和仙境一样„„)“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进去鸟的天堂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词语,过关互画
灿烂 竹竿 规律 缝隙 白茫茫
照耀 树梢 静寂 榕树 应接不暇
2、小组展示读课文7、8自然段。
3 、介绍作者。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段落分别对两次去“鸟的天堂”进行了描述?
2. 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两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四、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解决问题一:
1.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段落分别对两次去“鸟的天堂”进行了描述?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
(1)最初看到榕树,榕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树叶很绿,有许多株。)
(2)我的想法对不对呢?朋友又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相应段落)
※ 师引述: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在靠近一些看看。
(3
)老师范读第七自然短后,让学生再读,然后说一说“不可
计数”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数”读四声)(意思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4)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相应的句子在读一读,感受榕树的枝繁叶茂。
※ 师引述:我们一起仔细看看这株硕大的榕树。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8自然段,理解重点句,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再指导美读课文。
a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 “堆” “另一簇” “一点儿缝隙” 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b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抖动的 、发抖的 )
师引述:这就是被人们誉为的“鸟的天堂”,可我看到的是什么呢?
(6)指名读9自然短,(“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是的心情会怎样?会怎样说?
(7)小组练读读课文第一部分。
过渡:其实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呢!那么当作者又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也一去跟随去看看!
2、默读第二部分(10—14自然段)
(1)请几位分别学生多次来朗读,让学生感受千鸟竟飞的情景。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3)让我们一起也来做一下再一次感受千鸟竞飞的情景。(进行情境再现)
(4)大家都不知道看哪只鸟了是吧?这就叫——“应接不暇”,你们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吧! 那么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
(5)你怎样理解“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结合课后问题进行讨论)
(6)现在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了吧!那么这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人们爱鸟、护鸟使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7)进一步指导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第二课时
一、品文鉴赏,了解借鉴写法,学习表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鸟的天堂”什么样?(师板书:树茂盛 鸟多)
2、大树什么样?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
※ 师小结:可见 “鸟的天堂”给同学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大榕树得美、鸟得多的呢?
3、有感情地放声读全文,然后学组讨论:作者在向我们介绍美丽高大的榕树时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1)汇报交流(教师引导讲述)
在写榕树是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远看近观 由远到近)
(2)描写千鸟竟飞的场面时以点代面,通过写一只枝画眉鸟让我们感受鸟得多。
二、指导书写,
1、读字词进一步了解字形,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出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缝、隙、耀”的书写。
重点指导:“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成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小”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缝隙”
等词语。联
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语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
然的思想感
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
的天堂”的
不同感受;体会描写大榕树的语句。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书课题。
3、释题:理解“天堂” (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
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就和仙境一样„„)“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作家进去鸟的天堂看一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互读词语,过关互画
灿烂 竹竿 规律 缝隙 白茫茫
照耀 树梢 静寂 榕树 应接不暇
2、小组展示读课文7、8自然段。
3 、介绍作者。
三、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1.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段落分别对两次去“鸟的天堂”进行了描述?
2. 两次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两次去“鸟的天堂”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四、合作交流,汇报展示。
解决问题一:
1.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哪些段落分别对两次去“鸟的天堂”进行了描述?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
(1)最初看到榕树,榕树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树叶很绿,有许多株。)
(2)我的想法对不对呢?朋友又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相应段落)
※ 师引述: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在靠近一些看看。
(3
)老师范读第七自然短后,让学生再读,然后说一说“不可
计数”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数”读四声)(意思是没有办法清点、无法计算)
(4)枝干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 找出相应的句子在读一读,感受榕树的枝繁叶茂。
※ 师引述:我们一起仔细看看这株硕大的榕树。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8自然段,理解重点句,然后说说读后的感受。再指导美读课文。
a 、那么多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着重理解体悟“一簇” “堆” “另一簇” “一点儿缝隙” 把这棵大榕数的枝叶繁茂,生命力旺盛的景象写出来了。
b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颤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颤动”是怎样的动?(抖动的 、发抖的 )
师引述:这就是被人们誉为的“鸟的天堂”,可我看到的是什么呢?
(6)指名读9自然短,(“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如果是你,这是的心情会怎样?会怎样说?
(7)小组练读读课文第一部分。
过渡:其实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呢!那么当作者又一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也一去跟随去看看!
2、默读第二部分(10—14自然段)
(1)请几位分别学生多次来朗读,让学生感受千鸟竟飞的情景。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3)让我们一起也来做一下再一次感受千鸟竞飞的情景。(进行情境再现)
(4)大家都不知道看哪只鸟了是吧?这就叫——“应接不暇”,你们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了吧! 那么说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应接不暇”的意思。
(5)你怎样理解“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的?(结合课后问题进行讨论)
(6)现在你知道这里为什么被称为“鸟的天堂”了吧!那么这儿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呢?(人们爱鸟、护鸟使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7)进一步指导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使学生感受到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使学生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第二课时
一、品文鉴赏,了解借鉴写法,学习表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两次经过了“鸟的天堂”,见到了不同的情景。谁能具体地来说一说“鸟的天堂”什么样?(师板书:树茂盛 鸟多)
2、大树什么样?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绘一下你见到过的大树。(高大的,参天的,几个人抱不过来的„„ „„)
※ 师小结:可见 “鸟的天堂”给同学们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大榕树得美、鸟得多的呢?
3、有感情地放声读全文,然后学组讨论:作者在向我们介绍美丽高大的榕树时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1)汇报交流(教师引导讲述)
在写榕树是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远看近观 由远到近)
(2)描写千鸟竟飞的场面时以点代面,通过写一只枝画眉鸟让我们感受鸟得多。
二、指导书写,
1、读字词进一步了解字形,说一说哪些字容易出错,写时应注意什么?
2、重点指导“缝、隙、耀”的书写。
重点指导:“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成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小”中间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练写,教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