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同学们背诵几首思乡诗。
生:背诵《静夜思》
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呢?
生:是月亮。
师:月亮象征的团圆之意,所以很多诗人在写思乡的诗时都提到了月亮。 师:还有什么诗
生:我觉得还有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秋思》读读。
师:好,给她掌声,这首诗我们教材里没有,她就已经会读了,甚至会背了。那我想问同学们,已经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在课前、课外读过这首诗的请举手。
师:等会我们就来教交流一下同学们对这首诗都读了哪种程度上。
除了《秋思》,你还有哪些描写思乡的诗?
师:好,声音非常响亮,那么在这首诗里,又是什么勾起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呢? 生:是重阳节。
师:是佳节,月亮、佳节等等都会勾起游子思念家乡之情。
请同学们读这两个字——《秋思》
生:秋 思
师:刚才同学都已经背了这首诗,我现在就问这两个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是秋天思念家乡。
师:秋天和思念有什么关系呢?
生:秋天是一个触景生情的季节。
师:触什么景。
生:因为秋风来了,一年又将要过去,游子们都很思念家乡。
师:说的非常好,到底是南京的孩子,对秋的文化都这么了解。
师:你还可以怎么理解,当秋天来了,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当秋天来了,树叶开始枯黄,百花都开始凋谢的时候。
师:说得好,我们南京四季分明,所以我们大家对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轻轻的读读这首诗句
生:读老师事先准备的描写秋的诗句。
师:这两句诗里,有一个“萧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萧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表示秋风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一种是冷落凄凉的意思。
师:秋风起呀,白云飞,天气也变凉了,草木黄落了,大雁也飞回南方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珠也变为冰霜。如此之秋,怎能不勾起游子的——生:思念家乡之情师:再读诗名。 生:秋思。
师: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
生:秋——思
师:好,今天我们学的《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课前你们读过了,我再找几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诗。
师:如果再留长点就更好了,谁再来。
生:读诗
师:这几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多音字,比如说:
生:重、发、见、
师:真的也有人在这首诗里读:现,洛阳城里现秋风
生:行
师:这首诗大家发音都很准,说明这首诗的意思大家也应该都很了解了。 谁能说一说
生:大概意思就是说:诗人在洛阳城里看见了秋风,要给家人写封信了,又觉得心里想的太多了,可能有漏泄的,所以趁发信的人出发之前再把信封打开看一看。 师:非常好,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她不是在行人要把信发出去前看一看,而是又把信拆开来再添上几句。
师:你是对“开封”的理解,开封的意思是把封好的信又打开了。这里的意万重就是——
师:很多很多话想说。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意思很了解了。真不错,我们既然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就得读出这首诗的感觉来。《秋思》起
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注意,我的读与你们的读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读的时候,将音托长了,更能感受思念家乡。
生:老师每次每个句子的一个字拖长,给人感觉思念家乡很悲伤。
师:听的非常仔细,还听出了感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读,或者说我们平时的朗读或朗诵他都是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文,尤其是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具有声韵之美,古人在读诗词的时候是讲究一定的规律的,将这种声韵之美表现出来,就是刚才老师的这种读法,叫(板书:吟诵)
生:吟诵
师:吟诵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韩国、日本、台湾喜欢读中国古典诗词的人大多数都会吟诵,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却没有几个人会吟诵啊,作为我们诗词故乡的孩子们,大家想不想了解吟诵的知识。
生:想
师:教给大家两个方法。第一句是:平长仄短。(生读),仄是什么呢? 师:哎呀,有人知道。真了不起。
生:平仄声是一种声调。
师:掌声鼓励,哎呀,我真的是领教我们南京的孩子,可见我们的吟诵是后继有人了。
平仄是声调,我们现在是1234声。平长仄短,就是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按照我们的声部来分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也就是说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把12读长,34读短。
老师把平声字用横线表示,仄声字用竖线表示。生:读第一句。反复感悟。 师:老师范读。生:齐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大家现在又发现不是所有字都把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我们只要把中央的几个字按照平长仄短来读就行了。二、四、六的字按平长仄短来读就可以了。 生:再读
师:下面几句自己读一读,等会我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师: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还把脑袋摇一摇。老师范读。谁来试一试。
师:这个小家伙非常积极。
生:试着读整首诗。
师:下面老师跟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欢迎下面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生:与场下老师一起。
师:聪明的孩子会发现,老师呀,您这个临发的发怎么在这里读的发(四),哎,这就是在古音当中有个声调叫入声,我们现在普通话已经没有了,但是在第四个字上,为了节奏美,我们还读成入声。
师:老师还有一种读法,先听听老师来读。
师: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腔调变了,有点唱戏的感觉。
师:有点唱的感觉,这就是吟唱,也是吟诵。好,哪些字音可以唱呢,我们把平声的字唱起来,仄声的字读,这样感觉会更好,一起跟着老师唱一下,而且在读的时候,你的声音可以飘,可以修饰。你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师:师生共唱。
师:吟诵是很个性化的。我们还可以这样唱。(唱歌似的)范读。
师:你想不想也要这样唱一下。一起。
生:师生共唱。
师:同学们不管是朗诵也好,吟诵也好,他都需要对文章、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你才能读得好,吟得好。同学们你们读的很多遍了,吟了很多遍了,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来了。
生:我们读出了诗人悲伤的心情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我想把悲伤改成哀伤、忧伤。
师:哀伤、忧伤、悲伤、思乡,总之表现了诗人这种惆怅、伤感之情。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圈出一些字词,是哪些字词表达了诗人伤感、思乡之情? 师: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把你圈出来的词写一个到黑板上来。
生:我从秋风一词中可以看出,秋风是无形的,表现作者思乡之情
生:我从“说不尽”,一般人写一封信就可以了,而张籍在诗中说说不尽,所以我觉得思乡之情很重。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不错。这首诗是什么勾起了诗人思乡之情。 生:秋风。
师:洛阳城里——
生:见秋风
师:秋风可以看见吗?
生:不可以
师:那作者看到什么了,他说见秋风?
生:作者看到了枯萎的花草,树上的落叶。
生:我认为他看见了秋叶飘零
生:我认为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随意在秋风处处可见。
师:是啊,秋风不可见,但是秋带来的萧瑟之感却处处可见,所以诗人说: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在哪见秋风。洛阳是个什么样的城,有怎样的了解。
生:洛阳曾经是个繁华的地方,唐代共有七个皇帝移都洛阳。
生:应该是一个车水马龙,是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是,张籍在洛阳城里不见繁华,只见秋风。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非常思念家乡。
师:张籍就是因为思乡而满目凄凉,所以站在繁华的洛阳城,唯见秋风。吟唱第一句。
师:好一个见秋风啊,这是一个哀伤的季节,那你又怎么能从“意万重”中读出思想的情感的。
生:我觉得他首先字面意思就是思乡情感是意万重,很浓。所以他有很多话想对家人说。
师:那他都有那些话想说,想对谁说呢?
生:自由说。
师:多么凄凉,同学们你们了解张籍吗?
师:老师找到了关于张籍的简介,学生读。
生:学生读。
师:是的,特别到了晚年,张籍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一直怀才不遇,尤其是早年的时候,他的一生都非常的辛苦。就像他的诗中说的这样,因为他常年漂泊他乡。(出示《南归》
生:齐读,骨肉望我欢, 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 憔悴竟无成!
师:骨肉亲人盼我回去,乡里人盼我荣归故里,哪知道我漂泊在外,憔悴无成啊,这就给思乡的张籍多了一份想回而又不能回的惆怅,所以,只能写一封家属。 假如是你,你就是张籍,你会在家书里写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象,也可以动笔写一些。(播放古典音乐)
生:学生交流。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虽然不是非常了解张籍,但是我们从自身出发,能感受到张籍有很多很多话想说。用诗中的话就是“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了思乡梦,我们思念小桥流水的故乡啊。
师:吟唱,学生学唱。
师:同学们,你用“说不尽”三个字感受了浓浓的思乡情。
生:交流。我觉得这个词的意思是很担心,很多话在信上没有说完整,很想再添上几句。
师:为什么老觉得说不尽呢,是什么原因让他说不尽?
生:以为他对家乡非常思念,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师: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
师:因为想说的话太多,于是在行人临走之前他又(开封),你能否想象? 师:张籍在开封之前,心里会怎么想?
生:交流。
师:这装进去的仅仅是一封家书吗?是什么?
生:是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是作者一颗思乡的信,浓浓的思乡情,读——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就是——秋思。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哀落离。这就是——秋思/ 师生共唱,回味惆怅与哀愁。
师:同学们,这就是吟诵,没有配乐,没有曲调,完全是从你心里自然发出的声音,这就是吟诵。同学们,我希望今天的课,大家能喜欢吟诵,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点点的收获。下课!
我想请同学们背诵几首思乡诗。
生:背诵《静夜思》
师:在这首诗里,是什么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呢?
生:是月亮。
师:月亮象征的团圆之意,所以很多诗人在写思乡的诗时都提到了月亮。 师:还有什么诗
生:我觉得还有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秋思》读读。
师:好,给她掌声,这首诗我们教材里没有,她就已经会读了,甚至会背了。那我想问同学们,已经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请举手。在课前、课外读过这首诗的请举手。
师:等会我们就来教交流一下同学们对这首诗都读了哪种程度上。
除了《秋思》,你还有哪些描写思乡的诗?
师:好,声音非常响亮,那么在这首诗里,又是什么勾起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呢? 生:是重阳节。
师:是佳节,月亮、佳节等等都会勾起游子思念家乡之情。
请同学们读这两个字——《秋思》
生:秋 思
师:刚才同学都已经背了这首诗,我现在就问这两个字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我觉得是秋天思念家乡。
师:秋天和思念有什么关系呢?
生:秋天是一个触景生情的季节。
师:触什么景。
生:因为秋风来了,一年又将要过去,游子们都很思念家乡。
师:说的非常好,到底是南京的孩子,对秋的文化都这么了解。
师:你还可以怎么理解,当秋天来了,大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当秋天来了,树叶开始枯黄,百花都开始凋谢的时候。
师:说得好,我们南京四季分明,所以我们大家对秋非常了解。请同学们轻轻的读读这首诗句
生:读老师事先准备的描写秋的诗句。
师:这两句诗里,有一个“萧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萧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表示秋风风吹树木发出的声音,一种是冷落凄凉的意思。
师:秋风起呀,白云飞,天气也变凉了,草木黄落了,大雁也飞回南方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珠也变为冰霜。如此之秋,怎能不勾起游子的——生:思念家乡之情师:再读诗名。 生:秋思。
师: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
生:秋——思
师:好,今天我们学的《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课前你们读过了,我再找几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诗。
师:如果再留长点就更好了,谁再来。
生:读诗
师:这几位同学都很了不起,这首诗里面有很多多音字,比如说:
生:重、发、见、
师:真的也有人在这首诗里读:现,洛阳城里现秋风
生:行
师:这首诗大家发音都很准,说明这首诗的意思大家也应该都很了解了。 谁能说一说
生:大概意思就是说:诗人在洛阳城里看见了秋风,要给家人写封信了,又觉得心里想的太多了,可能有漏泄的,所以趁发信的人出发之前再把信封打开看一看。 师:非常好,你们同意她的看法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她不是在行人要把信发出去前看一看,而是又把信拆开来再添上几句。
师:你是对“开封”的理解,开封的意思是把封好的信又打开了。这里的意万重就是——
师:很多很多话想说。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意思很了解了。真不错,我们既然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我们就得读出这首诗的感觉来。《秋思》起
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注意,我的读与你们的读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读的时候,将音托长了,更能感受思念家乡。
生:老师每次每个句子的一个字拖长,给人感觉思念家乡很悲伤。
师:听的非常仔细,还听出了感觉。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的读,或者说我们平时的朗读或朗诵他都是从西方国家传到中国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文,尤其是古诗词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具有声韵之美,古人在读诗词的时候是讲究一定的规律的,将这种声韵之美表现出来,就是刚才老师的这种读法,叫(板书:吟诵)
生:吟诵
师:吟诵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韩国、日本、台湾喜欢读中国古典诗词的人大多数都会吟诵,但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却没有几个人会吟诵啊,作为我们诗词故乡的孩子们,大家想不想了解吟诵的知识。
生:想
师:教给大家两个方法。第一句是:平长仄短。(生读),仄是什么呢? 师:哎呀,有人知道。真了不起。
生:平仄声是一种声调。
师:掌声鼓励,哎呀,我真的是领教我们南京的孩子,可见我们的吟诵是后继有人了。
平仄是声调,我们现在是1234声。平长仄短,就是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按照我们的声部来分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也就是说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把12读长,34读短。
老师把平声字用横线表示,仄声字用竖线表示。生:读第一句。反复感悟。 师:老师范读。生:齐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大家现在又发现不是所有字都把平声字读长,仄声字读短,我们只要把中央的几个字按照平长仄短来读就行了。二、四、六的字按平长仄短来读就可以了。 生:再读
师:下面几句自己读一读,等会我找几个同学读一读。
师: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在读的时候还把脑袋摇一摇。老师范读。谁来试一试。
师:这个小家伙非常积极。
生:试着读整首诗。
师:下面老师跟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欢迎下面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生:与场下老师一起。
师:聪明的孩子会发现,老师呀,您这个临发的发怎么在这里读的发(四),哎,这就是在古音当中有个声调叫入声,我们现在普通话已经没有了,但是在第四个字上,为了节奏美,我们还读成入声。
师:老师还有一种读法,先听听老师来读。
师: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老师读的时候腔调变了,有点唱戏的感觉。
师:有点唱的感觉,这就是吟唱,也是吟诵。好,哪些字音可以唱呢,我们把平声的字唱起来,仄声的字读,这样感觉会更好,一起跟着老师唱一下,而且在读的时候,你的声音可以飘,可以修饰。你想怎么唱就怎么唱。
师:师生共唱。
师:吟诵是很个性化的。我们还可以这样唱。(唱歌似的)范读。
师:你想不想也要这样唱一下。一起。
生:师生共唱。
师:同学们不管是朗诵也好,吟诵也好,他都需要对文章、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你才能读得好,吟得好。同学们你们读的很多遍了,吟了很多遍了,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你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来了。
生:我们读出了诗人悲伤的心情和思念家乡的感情。
生:我想把悲伤改成哀伤、忧伤。
师:哀伤、忧伤、悲伤、思乡,总之表现了诗人这种惆怅、伤感之情。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圈出一些字词,是哪些字词表达了诗人伤感、思乡之情? 师: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把你圈出来的词写一个到黑板上来。
生:我从秋风一词中可以看出,秋风是无形的,表现作者思乡之情
生:我从“说不尽”,一般人写一封信就可以了,而张籍在诗中说说不尽,所以我觉得思乡之情很重。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都不错。这首诗是什么勾起了诗人思乡之情。 生:秋风。
师:洛阳城里——
生:见秋风
师:秋风可以看见吗?
生:不可以
师:那作者看到什么了,他说见秋风?
生:作者看到了枯萎的花草,树上的落叶。
生:我认为他看见了秋叶飘零
生:我认为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随意在秋风处处可见。
师:是啊,秋风不可见,但是秋带来的萧瑟之感却处处可见,所以诗人说: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在哪见秋风。洛阳是个什么样的城,有怎样的了解。
生:洛阳曾经是个繁华的地方,唐代共有七个皇帝移都洛阳。
生:应该是一个车水马龙,是一个国家的中心。
师: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是,张籍在洛阳城里不见繁华,只见秋风。为什么? 生:我觉得他应该是非常思念家乡。
师:张籍就是因为思乡而满目凄凉,所以站在繁华的洛阳城,唯见秋风。吟唱第一句。
师:好一个见秋风啊,这是一个哀伤的季节,那你又怎么能从“意万重”中读出思想的情感的。
生:我觉得他首先字面意思就是思乡情感是意万重,很浓。所以他有很多话想对家人说。
师:那他都有那些话想说,想对谁说呢?
生:自由说。
师:多么凄凉,同学们你们了解张籍吗?
师:老师找到了关于张籍的简介,学生读。
生:学生读。
师:是的,特别到了晚年,张籍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但是他一直怀才不遇,尤其是早年的时候,他的一生都非常的辛苦。就像他的诗中说的这样,因为他常年漂泊他乡。(出示《南归》
生:齐读,骨肉望我欢, 乡里望我荣; 岂知东与西, 憔悴竟无成!
师:骨肉亲人盼我回去,乡里人盼我荣归故里,哪知道我漂泊在外,憔悴无成啊,这就给思乡的张籍多了一份想回而又不能回的惆怅,所以,只能写一封家属。 假如是你,你就是张籍,你会在家书里写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象,也可以动笔写一些。(播放古典音乐)
生:学生交流。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虽然不是非常了解张籍,但是我们从自身出发,能感受到张籍有很多很多话想说。用诗中的话就是“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了思乡梦,我们思念小桥流水的故乡啊。
师:吟唱,学生学唱。
师:同学们,你用“说不尽”三个字感受了浓浓的思乡情。
生:交流。我觉得这个词的意思是很担心,很多话在信上没有说完整,很想再添上几句。
师:为什么老觉得说不尽呢,是什么原因让他说不尽?
生:以为他对家乡非常思念,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师: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
师:因为想说的话太多,于是在行人临走之前他又(开封),你能否想象? 师:张籍在开封之前,心里会怎么想?
生:交流。
师:这装进去的仅仅是一封家书吗?是什么?
生:是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是作者一颗思乡的信,浓浓的思乡情,读——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就是——秋思。千言万语说不尽,千愁万绪哀落离。这就是——秋思/ 师生共唱,回味惆怅与哀愁。
师:同学们,这就是吟诵,没有配乐,没有曲调,完全是从你心里自然发出的声音,这就是吟诵。同学们,我希望今天的课,大家能喜欢吟诵,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点点的收获。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