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武功山的不解之缘
2014年6月2日、2016年6月9日,这两个日子都是端午节。都是我和武功山不解之缘的日子。
两年前的端午节,买了两次前往武功山的火车票,一次因为学校临时有事耽误,另一次因为恶劣的天气预报而不能如愿出发。但内心始终放不下这个计划,我也想不起最初是怎样知道武功山的,只记得刚好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武功山的游记,从此便对它魂牵梦萦。我很清楚,武功山,这辈子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时间上的迟早而已。
今年的夏季,想着好驴子刚好有端午节小假,时间、好驴、心情都具备了,还等什么呢,这个时候出发最好不过了。于是又再次买下了奔赴武功山的火车票。后来因为一点小问题差一点又要退票了,幸好,终于还是如期走进了武功山。接下来就按照时间和行程来记录吧。
晚上7点的火车从广州出发,到达萍乡时是凌晨的3点40左右。那时刚好有一支来自广州户外的队伍也到达了,我们在火车站外面坐着等天亮。大概5点的时候,天色微微亮,我们去吃早餐,已经有司机过来拉客了,那日天气晴朗,宜早点上山。我们跟另外三个陌生妹子一起拼车。
从火车站到武功山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爬武功山,一般有3个路线选择,第一就是从景区大门买票进入,走景区内安全正规的山路。如果选择逃票徒步走野路,可以正穿,也可以反穿。所谓正穿,就是从靠近景区正门的沈子村上山,登上金顶,途径发云界;所谓反穿,就是从龙山村上山,穿越发云界,再登金顶。因为我已提前做好了可谓是天衣无缝的攻略,知道反穿有诸多好处,所以决定选择反穿。
和我们拼车的三个妹子在车上还在不断争论到底要从哪里上山,鉴于他们只准备了一天的游玩时间,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她们必须走景区正门或者从沈子村登山。后来好驴子还质疑我的建议,以为我的滔滔不绝都是胡扯。
小车经过曲曲折折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龙山村。这时已是清晨的6点多,山里凉气逼人,已经有村民开了小店铺做生意了。我们买好了登山杖,准备上山,
但第一步就遇上分叉路口,不敢武断前行,想着刚好有一支户外队伍在热身,为何不等着跟随他们一起上山呢,这么好的免费向导。
队伍正式出发时已是早上7点,原来他们进山的方向不是我们以为要走的方向,看来还是有专业带队更为安全保障。这日天气可真晴朗,大清早的阳光普照了,于是我们停了下来涂防晒霜,以为掉队一点点不碍事,可真麻烦了,就那会儿功夫,队伍已经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了。马上就是一个分叉路口,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驴子突然说了一句“往这个方向(左边)走”。我正纳闷他为何如此肯定的时候,驴子说“因为这条路有脚印”。哇塞,驴子这判断能力好厉害!两个人从狭窄的小道上山,山里幽深,怪可怕的,我们决定还是加快脚步,赶上队伍。过了小桥又遇到一个岔路了,又是举棋不定的时候,我扫视了一下,说“往这条路(左边)走”。这回轮到驴子纳闷了,我说“因为这边有被丢弃的雨鞋套”。哈哈,看来我的推测能力也不差呢。继续往前,走过几分钟就看到房屋出现了,松了一口气,又隐约看见树林前方有人影。加快脚步,看到了有两支户外队伍在驿站停歇。这下,找到安全感了。
此后好长的一段登山,几乎没有什么岔路了,循着前人踩踏开发出来的山路一直走便是了。走过了树丛和竹林,就开始更艰难的登山之路,时而是石头,时而是泥路,途中会有几个小驿站,走走停停,别问还有多高,只要心里想着前方有天上草原,走起来哪怕多吃力,也有动力。
走了三个多小时,转了个小弯,走出了山上的丛林,眼前的视野突然明亮开阔,终于开始看见山上的草了。山上的松树也长得各有特色,有些甚至只剩下光秃秃的黑树干,孤独的立着。已经走进了草坡,不断有美景袭来,走走拍拍,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发云界那最精华的地段。
中午12点多,来到了发云界客栈群,这里大约有10个客栈,我们在驴友驿站吃过午饭,稍作歇息,从它后方的白鹤客栈穿过,继续前进。从发云界穿金顶,全线有数座大大小小的山,三个最著名的大坡是风车口、千丈岩、绝望坡。最为人知晓的当数绝望坡。
发云界海拔1600余米,目光所及,尽是高山草旬,连绵起伏,碧波荡漾,天然原始,如在画中,几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山上天气骤变,时而晴朗,阳光照射于山脉草原,景色绚丽;时而阴霾,云雾缭绕笼罩于高山,神秘莫测。山脉落差较大,上坡累,下坡难。第一个峰高坡长,这就是著名的风车口,由若干个小坡组成,爬上一个接着挑战下一个。山坡延绵不绝,风吹草动,片片绿色,来过的人都会爱上它。 过了风车口,便开始徒步千丈岩。途经兄弟客栈,在这里跟客栈老板聊了一会。老板说我们幸运,当日天气好,适宜徒步。天气恶劣的时候,风很大,在山上是站不住的,雨也会很大,拍打在脸上会刺痛。而且下雨时泥巴好深,寸步难行。武功山,真是一个可恨又可爱的地方。
天气果然变幻莫测,下午3时许,便逐渐开始出现浓雾,远处的路都已经看不清楚了,摸不着方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目标客栈,时不时会有一些冲在前面的朋友对那些掉队的大喊“快到了,快到了。”就是这样见一步前进一步,直到在浓雾中隐约看到了一个客栈,这就是武发客栈。从龙山村反穿过来的,一般走到此客栈,已经差不多接近一天的体力极限了。再说,此客栈在千丈岩山坡下,刚好位于发云界和金顶的中间,位置极好,因此人气最旺。我们到达的时候接近下午的5点,开始排队洗澡,吃饭,可以住小木屋,也可以在外面搭帐篷露营。山上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挺低的。因为云雾天气,很遗憾看不到傍晚的日落,看不到深夜的星空,更遗憾的是看不到第二天清晨的日出。
次日清晨6点,告别武发客栈,乘着晨雾,吹着冷风,开始向金顶进攻。终于要挑战传说中的绝望坡了。山脚下有个石碑,标明海拔为1360-1710。我认为绝望坡之所以让人绝望,是因为它比较陡峭,爬上一个高峰又见到另一个高峰,而且有一段较为危险的山石路,如果是下雨天根本就没法登山了。爬绝望坡的全线,几乎只有我和驴子二人,登上绝望坡山顶的时候,驴子一个转身就撒下了一泡尿尿,他还异常骄傲的说这是为青青小草施下了天然肥料。希望它来年长得更绿更茂。
攻下了绝望坡,后面就是一段段比较平缓的泥草路,接下来的路线难度就不
在话下了。见到一批批对面而来的旅友,他们应该是正穿,清晨从金顶上的客栈下来的,个个风尘仆仆,背负重装,行动利索。驴子说人家才是资深户外,我们两个只是菜鸟。走了4个小时,上午10点左右,终于走出了发云界景区,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这里有个指示牌,一个指向发云界未开发景区,一个指向金顶,一个指向下山方向的红岩谷。我们当然挑战最高峰——金顶!
登金顶之前有一段吊马庄风景区,此处是户外路线和景区规划路线的一个汇合点,游玩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当时整座山还笼罩在雾里,朦朦胧胧,刹那云雾吹开,绵长的木桩、起伏的山脉、青葱的草旬骤入眼帘。我认为吊马庄是继发云界之后第二个精华的地段。走过了息心亭,后面的游客更多了,上金顶的路也不艰难,景区内有开发的石级路,但早已得知金顶的景色非常一般,它的意义仅在于具有武功山最高峰之称。就在我和驴子犹豫是登上金顶还是尽早下撤时,驴子说他还想在最高峰撒一泡尿尿,于是我们果断登金顶。据说金顶原有“世纪之碑”,后来被雷电劈毁。我们见到的应该是重建的,这里海拔1918.3米。由于游客较多,驴子在金顶的愿望落空,只能拍了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中午12点多,从金顶下撤。下山可以选择坐索道或者走景区台阶路。索道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有很长的木桩和水泥栈道,景色极佳。因此我们选择先走一段,走到了中庵再坐一级下行索道。我们到达山脚景区大门时刚好下午的2点半,要是不坐索道走台阶,估计要多两三个小时,但下山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风景了,宁可花点钱省点时间和体力。走出景区正门的时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和武功山不是在这里开始,而是在这里结束。
坐车回火车站的途中,开始下大雨了。想着此行装备的雨衣雨鞋套等都用不上,心里有几分庆幸。武功山,就这样再见了!或许对于驴子来说,这趟徒步旅行最有意义的是在绝望坡之顶所作的贡献吧,呵呵。而之于我,是解开一个情结,是留下一段铭心的回忆!
哪一天你活腻了,就去武功山吧。但别一个人去,一个人的武功山是寂寞和孤独的,带上你的知音或至爱,实现这趟徒步。
橙加蓝
2016年6月
武功山必备:防晒霜,登山杖2根,手套,小手电筒,手机充电宝,雨鞋套,雨衣,帽子,长袖外套,创可贴,感冒药 ,吃的,洗刷用品,开始爬山之前至少必须备好两瓶矿泉水
我与武功山的不解之缘
2014年6月2日、2016年6月9日,这两个日子都是端午节。都是我和武功山不解之缘的日子。
两年前的端午节,买了两次前往武功山的火车票,一次因为学校临时有事耽误,另一次因为恶劣的天气预报而不能如愿出发。但内心始终放不下这个计划,我也想不起最初是怎样知道武功山的,只记得刚好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武功山的游记,从此便对它魂牵梦萦。我很清楚,武功山,这辈子必须要去一次的地方,时间上的迟早而已。
今年的夏季,想着好驴子刚好有端午节小假,时间、好驴、心情都具备了,还等什么呢,这个时候出发最好不过了。于是又再次买下了奔赴武功山的火车票。后来因为一点小问题差一点又要退票了,幸好,终于还是如期走进了武功山。接下来就按照时间和行程来记录吧。
晚上7点的火车从广州出发,到达萍乡时是凌晨的3点40左右。那时刚好有一支来自广州户外的队伍也到达了,我们在火车站外面坐着等天亮。大概5点的时候,天色微微亮,我们去吃早餐,已经有司机过来拉客了,那日天气晴朗,宜早点上山。我们跟另外三个陌生妹子一起拼车。
从火车站到武功山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爬武功山,一般有3个路线选择,第一就是从景区大门买票进入,走景区内安全正规的山路。如果选择逃票徒步走野路,可以正穿,也可以反穿。所谓正穿,就是从靠近景区正门的沈子村上山,登上金顶,途径发云界;所谓反穿,就是从龙山村上山,穿越发云界,再登金顶。因为我已提前做好了可谓是天衣无缝的攻略,知道反穿有诸多好处,所以决定选择反穿。
和我们拼车的三个妹子在车上还在不断争论到底要从哪里上山,鉴于他们只准备了一天的游玩时间,我可以很确定的告诉她们必须走景区正门或者从沈子村登山。后来好驴子还质疑我的建议,以为我的滔滔不绝都是胡扯。
小车经过曲曲折折的山路,终于来到了龙山村。这时已是清晨的6点多,山里凉气逼人,已经有村民开了小店铺做生意了。我们买好了登山杖,准备上山,
但第一步就遇上分叉路口,不敢武断前行,想着刚好有一支户外队伍在热身,为何不等着跟随他们一起上山呢,这么好的免费向导。
队伍正式出发时已是早上7点,原来他们进山的方向不是我们以为要走的方向,看来还是有专业带队更为安全保障。这日天气可真晴朗,大清早的阳光普照了,于是我们停了下来涂防晒霜,以为掉队一点点不碍事,可真麻烦了,就那会儿功夫,队伍已经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了。马上就是一个分叉路口,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驴子突然说了一句“往这个方向(左边)走”。我正纳闷他为何如此肯定的时候,驴子说“因为这条路有脚印”。哇塞,驴子这判断能力好厉害!两个人从狭窄的小道上山,山里幽深,怪可怕的,我们决定还是加快脚步,赶上队伍。过了小桥又遇到一个岔路了,又是举棋不定的时候,我扫视了一下,说“往这条路(左边)走”。这回轮到驴子纳闷了,我说“因为这边有被丢弃的雨鞋套”。哈哈,看来我的推测能力也不差呢。继续往前,走过几分钟就看到房屋出现了,松了一口气,又隐约看见树林前方有人影。加快脚步,看到了有两支户外队伍在驿站停歇。这下,找到安全感了。
此后好长的一段登山,几乎没有什么岔路了,循着前人踩踏开发出来的山路一直走便是了。走过了树丛和竹林,就开始更艰难的登山之路,时而是石头,时而是泥路,途中会有几个小驿站,走走停停,别问还有多高,只要心里想着前方有天上草原,走起来哪怕多吃力,也有动力。
走了三个多小时,转了个小弯,走出了山上的丛林,眼前的视野突然明亮开阔,终于开始看见山上的草了。山上的松树也长得各有特色,有些甚至只剩下光秃秃的黑树干,孤独的立着。已经走进了草坡,不断有美景袭来,走走拍拍,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发云界那最精华的地段。
中午12点多,来到了发云界客栈群,这里大约有10个客栈,我们在驴友驿站吃过午饭,稍作歇息,从它后方的白鹤客栈穿过,继续前进。从发云界穿金顶,全线有数座大大小小的山,三个最著名的大坡是风车口、千丈岩、绝望坡。最为人知晓的当数绝望坡。
发云界海拔1600余米,目光所及,尽是高山草旬,连绵起伏,碧波荡漾,天然原始,如在画中,几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山上天气骤变,时而晴朗,阳光照射于山脉草原,景色绚丽;时而阴霾,云雾缭绕笼罩于高山,神秘莫测。山脉落差较大,上坡累,下坡难。第一个峰高坡长,这就是著名的风车口,由若干个小坡组成,爬上一个接着挑战下一个。山坡延绵不绝,风吹草动,片片绿色,来过的人都会爱上它。 过了风车口,便开始徒步千丈岩。途经兄弟客栈,在这里跟客栈老板聊了一会。老板说我们幸运,当日天气好,适宜徒步。天气恶劣的时候,风很大,在山上是站不住的,雨也会很大,拍打在脸上会刺痛。而且下雨时泥巴好深,寸步难行。武功山,真是一个可恨又可爱的地方。
天气果然变幻莫测,下午3时许,便逐渐开始出现浓雾,远处的路都已经看不清楚了,摸不着方向,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到目标客栈,时不时会有一些冲在前面的朋友对那些掉队的大喊“快到了,快到了。”就是这样见一步前进一步,直到在浓雾中隐约看到了一个客栈,这就是武发客栈。从龙山村反穿过来的,一般走到此客栈,已经差不多接近一天的体力极限了。再说,此客栈在千丈岩山坡下,刚好位于发云界和金顶的中间,位置极好,因此人气最旺。我们到达的时候接近下午的5点,开始排队洗澡,吃饭,可以住小木屋,也可以在外面搭帐篷露营。山上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挺低的。因为云雾天气,很遗憾看不到傍晚的日落,看不到深夜的星空,更遗憾的是看不到第二天清晨的日出。
次日清晨6点,告别武发客栈,乘着晨雾,吹着冷风,开始向金顶进攻。终于要挑战传说中的绝望坡了。山脚下有个石碑,标明海拔为1360-1710。我认为绝望坡之所以让人绝望,是因为它比较陡峭,爬上一个高峰又见到另一个高峰,而且有一段较为危险的山石路,如果是下雨天根本就没法登山了。爬绝望坡的全线,几乎只有我和驴子二人,登上绝望坡山顶的时候,驴子一个转身就撒下了一泡尿尿,他还异常骄傲的说这是为青青小草施下了天然肥料。希望它来年长得更绿更茂。
攻下了绝望坡,后面就是一段段比较平缓的泥草路,接下来的路线难度就不
在话下了。见到一批批对面而来的旅友,他们应该是正穿,清晨从金顶上的客栈下来的,个个风尘仆仆,背负重装,行动利索。驴子说人家才是资深户外,我们两个只是菜鸟。走了4个小时,上午10点左右,终于走出了发云界景区,来到了一个三叉路口。这里有个指示牌,一个指向发云界未开发景区,一个指向金顶,一个指向下山方向的红岩谷。我们当然挑战最高峰——金顶!
登金顶之前有一段吊马庄风景区,此处是户外路线和景区规划路线的一个汇合点,游玩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当时整座山还笼罩在雾里,朦朦胧胧,刹那云雾吹开,绵长的木桩、起伏的山脉、青葱的草旬骤入眼帘。我认为吊马庄是继发云界之后第二个精华的地段。走过了息心亭,后面的游客更多了,上金顶的路也不艰难,景区内有开发的石级路,但早已得知金顶的景色非常一般,它的意义仅在于具有武功山最高峰之称。就在我和驴子犹豫是登上金顶还是尽早下撤时,驴子说他还想在最高峰撒一泡尿尿,于是我们果断登金顶。据说金顶原有“世纪之碑”,后来被雷电劈毁。我们见到的应该是重建的,这里海拔1918.3米。由于游客较多,驴子在金顶的愿望落空,只能拍了照片,证明到此一游。
中午12点多,从金顶下撤。下山可以选择坐索道或者走景区台阶路。索道分为两段,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有很长的木桩和水泥栈道,景色极佳。因此我们选择先走一段,走到了中庵再坐一级下行索道。我们到达山脚景区大门时刚好下午的2点半,要是不坐索道走台阶,估计要多两三个小时,但下山几乎没有什么特色的风景了,宁可花点钱省点时间和体力。走出景区正门的时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和武功山不是在这里开始,而是在这里结束。
坐车回火车站的途中,开始下大雨了。想着此行装备的雨衣雨鞋套等都用不上,心里有几分庆幸。武功山,就这样再见了!或许对于驴子来说,这趟徒步旅行最有意义的是在绝望坡之顶所作的贡献吧,呵呵。而之于我,是解开一个情结,是留下一段铭心的回忆!
哪一天你活腻了,就去武功山吧。但别一个人去,一个人的武功山是寂寞和孤独的,带上你的知音或至爱,实现这趟徒步。
橙加蓝
2016年6月
武功山必备:防晒霜,登山杖2根,手套,小手电筒,手机充电宝,雨鞋套,雨衣,帽子,长袖外套,创可贴,感冒药 ,吃的,洗刷用品,开始爬山之前至少必须备好两瓶矿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