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的意思,紧抓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切感受嫦娥形象,并练习说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与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培养学生善良、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感受嫦娥美好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请同学回答:三个部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思念嫦娥) 三个人物(后羿、嫦娥、逄蒙)
二、精读第一段,感受人物形象
1.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想,后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有关的语句,并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
2.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同学分享,老师相机板书,并进行点评。
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造福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 相继为人们铲除了七桩大害)
登上山顶、运足力气、拉满神弓,一口气射下9个太阳(动作描写) “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天下造福”(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语气应铿锵有力,读出阳刚之美。
三.精读第二段,重点突破
1.下面我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嫦娥、逄蒙又是怎样的人,文中又是怎样刻画他们的形象的?请自行在文中标注,并写下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点评
(1)嫦娥:善良机智、牺牲自我
她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因此赢得了乡邻的尊敬。
嫦娥心想:这人面兽心的家伙,他若吃了长生不老药,百姓岂不要遭殃?于是她暗暗坚定了同他抗争到底的决心,于是便机智地同他周旋起来。(心理描写) 眼看逄蒙就要搜到百宝匣了,情急之下,嫦娥来不及多想,她疾步向前,抢先取出了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动作描写)
接济:给予物质上的援助。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嫦娥是怎样接济村民的?举出实例。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
周旋: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同学们能想象嫦娥是如何与逄蒙较量的吗?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
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逄蒙:奸诈贪婪 ,那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奸诈贪婪呢?
他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西王母赠药的事,心怀不轨的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 他伺机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到大家走远,他提起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逄蒙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推开嫦娥,翻箱倒柜,自己动手找起药来。
(3)指导学生读本自然段,再现惊心动魄的场面。
4.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感受文字及意境之美。
(1)“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缓缓的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语速要慢,这样才能读出文字的美)
(2)指名朗读。
5.指导读课文第6自然段,读出后羿寻找妻子时的急切心情。
(1)边读边划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
(2)关于后羿夫妻情深的句子,前面也有体现,你能找出来吗? (夫妻俩恩恩爱爱、后羿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妻子)
三.齐读第三段,感受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
嫦娥奔月后,与后羿从此饱受相思之苦,乡亲们也对为造福百姓个人幸福生活的嫦娥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四.引疑探究,课后拓展。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机智的嫦娥、神勇无比的后羿。但是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嫦娥奔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学习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2.理解“接济”、“周旋”等词语的意思,紧抓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深切感受嫦娥形象,并练习说话。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与嫦娥美丽善良、机智勇敢的形象,培养学生善良、为他人着想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感受嫦娥美好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嫦娥奔月》是一个神话故事,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出现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请同学回答:三个部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思念嫦娥) 三个人物(后羿、嫦娥、逄蒙)
二、精读第一段,感受人物形象
1. 接下来我给同学们3分钟时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边读边想,后羿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有关的语句,并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感受。
2.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同学分享,老师相机板书,并进行点评。
后羿:神勇无比、为民造福
(后羿登上昆仑山顶,...... 相继为人们铲除了七桩大害)
登上山顶、运足力气、拉满神弓,一口气射下9个太阳(动作描写) “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天下造福”(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语气应铿锵有力,读出阳刚之美。
三.精读第二段,重点突破
1.下面我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嫦娥、逄蒙又是怎样的人,文中又是怎样刻画他们的形象的?请自行在文中标注,并写下你的感受。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展示点评
(1)嫦娥:善良机智、牺牲自我
她经常接济贫苦的乡亲,因此赢得了乡邻的尊敬。
嫦娥心想:这人面兽心的家伙,他若吃了长生不老药,百姓岂不要遭殃?于是她暗暗坚定了同他抗争到底的决心,于是便机智地同他周旋起来。(心理描写) 眼看逄蒙就要搜到百宝匣了,情急之下,嫦娥来不及多想,她疾步向前,抢先取出了仙药,一口吞了下去。(动作描写)
接济:给予物质上的援助。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嫦娥是怎样接济村民的?举出实例。
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
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
周旋: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
同学们能想象嫦娥是如何与逄蒙较量的吗?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 “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
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仙药?什么仙药?
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
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
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 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
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
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
(2)逄蒙:奸诈贪婪 ,那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奸诈贪婪呢?
他不知从何处得知了西王母赠药的事,心怀不轨的他一心想把仙药弄到手。 他伺机假装生病,留了下来。等到大家走远,他提起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逄蒙一听,勃然大怒,一把推开嫦娥,翻箱倒柜,自己动手找起药来。
(3)指导学生读本自然段,再现惊心动魄的场面。
4.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感受文字及意境之美。
(1)“飘飘悠悠”是什么意思?(在空中缓缓的浮动)怎样才能把嫦娥这飘飘悠悠的样子读出来呢?(语速要慢,这样才能读出文字的美)
(2)指名朗读。
5.指导读课文第6自然段,读出后羿寻找妻子时的急切心情。
(1)边读边划出后羿找妻的词语(焦急地冲出门外、连声呼唤、不顾一切)
(2)关于后羿夫妻情深的句子,前面也有体现,你能找出来吗? (夫妻俩恩恩爱爱、后羿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妻子)
三.齐读第三段,感受乡亲们对嫦娥的思念。
嫦娥奔月后,与后羿从此饱受相思之苦,乡亲们也对为造福百姓个人幸福生活的嫦娥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四.引疑探究,课后拓展。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善良机智的嫦娥、神勇无比的后羿。但是李商隐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