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大爆炸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言之有物,并能表达真实感受。
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度人和事。
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来完成写作。
教学措施:
从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选材及表达方式,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仿写、续写、改写或有感等,让学生多模仿、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坚持每日新闻积累或好词好句积累
一周一随笔,根据课本单元内容或实际需要指定题目。
两周一次大作文。两课时写作,两课时评讲修改。
加强作文修改、升格训练,批改形式多样化,以“学生动起来”为原则,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评、多改。
教学安排:
作文能力训练内容
参考题目
围绕主旨,优化选材
《这件事让我了解了他》
《我不怪你》
《还想和你在一起》
表达真情实感
《渴望得到》
《,我想对你说》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生动的细节描写
《童年趣事》
《成长中的故事》
立意构思,综合训练
《那一天》
针对二、三事的选材,叙事的详略得当
《少年初识愁滋味》
《成长的烦恼》
行文中的点睛之语,对事件有认有深入的思考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心中有》
《我从来没有这样》
素材选取,谋篇布局
《我眼中的》
《,感觉真好》(帮助别人、得到理解、孝敬父母、取得成功)
【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
1 学会轻重缓急[注: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抑扬顿挫[注: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享受语感默读
【学习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一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酝酿( )黄晕( )披着蓑衣( )涨起来( )
宛转( )应和( )戴着斗笠( )抖 擞( )
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密蜂嗡嗡地叫着 b 一年之季在于春
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 家,诗人,代表作有 , 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注: 振作起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注: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的,笑着,走着( )
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
二合作交流
(一)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 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
3 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赏析:
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c 选用文中的例句,仿造例句
2 拓展延伸
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
三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迷藏( )宝藏( )a zàng b cáng
(2) 散步( )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 薄烟( )薄弱( )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 应和( )和解( )和面( )和稀泥( )
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卖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注: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
的工作打好基础。]”,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a 计算 b 打算 c 计谋 d 设计
3 散文中叠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气的音律性,同时使词语更为活泼,生动,词义更鲜明。叠词有多种类型,试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形式相同的叠词。
(1)aa 型:(嫩嫩)
(2)aabb 型:(稀稀疏疏)
(3)abab 型:(抖擞抖擞)
4 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 写嗅觉的:
(2) 写听觉的:
(3) 写触觉的:
[1] [2] 下一页
教(学)后感: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一预习导学
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字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写春天, 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仔细阅读课文, 抓住感情线索, 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和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 引导赏析, 探究问题
(1)风不可捉摸[注: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人是有感觉的, 作者怎样传达出他对春风的感受的?
(2)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在江南的春天里,这句话却不适用,请问,江南的春雨妙在何处?三个比喻句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2 师生互动平台
(1)文章开头第一段,怎样体现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找出体现这种心情的词语。
(2)试着分析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与前文绘春的关系
(3)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个含有“春”的古诗
3 拓展延伸
根据文中的五幅图画,分别扮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人等,阐述自己对春天的贡献,通过这个活动来感悟课文。
三当堂达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室的。做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 ùng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应和( )撑起伞( ) y ùng niàng ( )
2 第①段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描写桃、杏、梨争春比美, 竞相开放的句子是: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
4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b 第②段从盛开的花写到秋天的果,从树上写到地面,描绘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c 第③段用拟人的修辞,从触觉和视觉角度,突出了春风的和暖和它带给人特有的清新感。
d 第④段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优美温馨的景象及和平安宁的气氛。
6 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选的名句是: 这一名句:
二春风
林斤澜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能力:
1、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2、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情感:
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难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准备:描写江南春风的语句
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说明
一、尊重主体,读中感知
媒体出示课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体会:北国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
1、抽生读课文:你能把对课文的感受读出来吗?看谁读得好。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1、大组交流
2、质疑问难。
4、分小节读文。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媒体出示 1、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圈划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
1、重点语句理解: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2)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如无数的针扎。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作点评。
4、质疑问难
5、朗读指导 1、小组交流
2、交流体会与感受
3、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三、迁移运用 1、读句子
2、品析一连串的动词的用法及作用。
3、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1、读句子
2、发表自己看法
3、个人准备
4、小组交流培养学生运用一连串动词写一件事物的能力。
四、语言与思维训练 1、 1、同样是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在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2、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3、从你阅读过的文章里找出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的文字,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2、小组交流
通过阅读比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后感:
学会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林斤澜笔下则充满力度,
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这是在学习本文时通过与朱自清的《春》作对比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疑问。也只有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更好地体会到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人们那样粗犷有力,具有地方特色。使学生既能感受南国温柔细腻的春风,有能感受到北国春风的豪迈气势,产生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理解作者先抑后扬地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的表现作用。
3、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4、与《春》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文章以组合性动词、拟声词及短句来展现北国春风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对文章所描绘的北国春风特点的理解。
媒体准备:《北国之春》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上节课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领略了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是怎样的吗?请大家大声背诵《春》第五段“春风图”。
春天是否仅仅一种美呢?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歌。(播放《北国之春》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这首歌描绘的是北方的春天,另一种春景。北方的冬天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让我们随着林斤谰的《春风》一起去感受一番吧。
二、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让学生自由回答)举例: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三、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b āo )贬 飘拂(f ú) 塞(s ài )外 冰碴(ch á) 耗(h ào )子 乍(zh à)暖
四、研读课文。
(一)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
(学情预测:这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
明确: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二)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发现文章开头并没有表达热爱之情,关键在于提醒学生注意欲扬先抑的写法,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本。)
明确: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
(学情预测:或许学生会有无从答起的感觉,可将此题化为几个小题。如:文章哪几个段落描绘春风?作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点?文章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进入初一,可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术语,让他们学会更清晰地表达。)
明确: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学生齐读7~10段。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四)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拟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五)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具体描绘: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学情预测:让学生一下子概括出江南及北国春天的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分两步走:(1)找出描写南方、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这一步学生基本能作到。关键要引导学生找全。(2)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教师应进行适当点拨或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
江南温和轻柔:草长、花开、莺飞、抚摸、体贴。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五、问题思考。(多媒体显示)
(一)作者喜欢的是南国之春还是北国之春?
(划出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二)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情预测:这两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关键在于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六、课堂练习。(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呜呜吹号( ) 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
2、“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化用了李清照词中的句子,意思是: 。
3、请结合文章的思路,简要谈谈其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4、“春风扶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修辞方法:
仿写:
七、布置作业。
(一)朗读课文,背诵“一夜之间„”至结尾。
(二)思考: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春景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一、与《春》进行比较阅读。
(一)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二)讨论:朱自清春花、春草、春雨都写,而林斤澜单写春风,你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言风格等,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归纳:本文单写春风,北国的春之精神全部集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与《春》的柔婉之美完全不同的豪迈之美、雄健之美、苍劲之美、粗犷之美。我们读后可能会有这样种种感受:第一、即使写春天的美好,也不是只有那“莺歌燕舞”一种;不写经典意象的“春姑娘”,而把春写成力大无穷的北国大汉,反而使人耳目一新。第二、重点只写某一事物,不仅可以写出春天的景象,甚至可以给人更为深刻的、强烈的、独特的印象。第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体验,写出春天可能很不一样,即使都写春天的美好,也可能具体样式完全不同。
(三)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与《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北国春风的特点:具有粗犷之美。
②比较: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四)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惊喜的语句。
(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可结合“词句品味•积累”进行分析。)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用“老窖名酒”这样的口语比喻雅致的经典名句。请细加品味其独特的趣味。
教师分析:首先,本体和喻体是差别很大的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跨度如此之大而又如此贴切。其次,“暮春三月”句是高雅的文字,而“老窖名酒”是大众生活、通俗口语。用通俗的日常之事比喻郑重其事的高雅之物,会产生风趣效果。
2、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这样的表达你常见吗?你是否也觉得好不痛快?
教师分析:“好不痛快也”,现代口语中几乎不用,它使我们想起《水浒传》等古代白话小说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侠之状。由于这种可能存在的潜在联想,把此句用于现代文中时,就可能无形中赋予某种形象感并加强“痛快感”。
“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过度的言动,正是痛快之至、兴奋至极的表现。“喜欢得不行”就是喜欢到极点。
3、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揣摩全句贴切、形象的表达,品味其特殊的韵味。
教师分析:房子格拉拉响动一段,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是冬眠惊醒的最形象的缩影,敏锐地抓住它记述于文字,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特别的情趣。作者接下来用冬眠惊醒,伸懒腰,松动关节的巧妙比喻且拟人,既解了疑惑,又展现了一夜间春回大地的美好感,痛快感,读者也因此获得了同样的体验和享受。
4、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坚持”用得妙显出这冬天无一丝退去的动静,显出它顽固抵抗春天的到来,也由此反衬出后文所述的春风的威力之大。
5、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用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展现了春风雄健、宏大、粗犷、勇猛的气势。
6、„„老是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首先,所有的景象与霉腐有关,给人极不舒服的感觉。
其次,类似于古典诗歌的意象并列的手法,如《秋思》。
其三,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
其四,作者笔下的春天与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比较婉约的流派情趣大相径庭,没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和、细柔,而是寒冷的,到处是积雪、冰渣、冰溜。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另一幅画面,另一种美。
7、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8、“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9、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归纳写作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情预测:学生大多能零碎散乱地说出一些特点,教师可将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词写在黑板上,最后在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言粗犷豪放。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二)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三)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四、用多媒体播放景色图画,学生口头作文。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五、教师总结。
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语文作文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大爆炸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使文章内容言之有物,并能表达真实感受。
培养学生表述的完整性,能层次分明地、有条理地写出自己所熟悉度人和事。
能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合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来完成写作。
教学措施:
从课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选材及表达方式,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小练笔,读写结合,达到练笔的目的,让学生学完文章后,仿写、续写、改写或有感等,让学生多模仿、多发表自己的观点。
坚持每日新闻积累或好词好句积累
一周一随笔,根据课本单元内容或实际需要指定题目。
两周一次大作文。两课时写作,两课时评讲修改。
加强作文修改、升格训练,批改形式多样化,以“学生动起来”为原则,让学生多说、多写、多评、多改。
教学安排:
作文能力训练内容
参考题目
围绕主旨,优化选材
《这件事让我了解了他》
《我不怪你》
《还想和你在一起》
表达真情实感
《渴望得到》
《,我想对你说》
《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生动的细节描写
《童年趣事》
《成长中的故事》
立意构思,综合训练
《那一天》
针对二、三事的选材,叙事的详略得当
《少年初识愁滋味》
《成长的烦恼》
行文中的点睛之语,对事件有认有深入的思考
《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心中有》
《我从来没有这样》
素材选取,谋篇布局
《我眼中的》
《,感觉真好》(帮助别人、得到理解、孝敬父母、取得成功)
【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感受文章思路。
2 学习诵读方法,包括认知朗读、感知朗读、默读、声情并茂[注: 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朗读,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热爱社会生活,充满朝气与活力并且积极向上的个性品格。
【学习重点】
1 学会轻重缓急[注: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抑扬顿挫[注: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声情并茂朗读;审美赏美。享受语感默读
【学习难点】
1领悟文章的诗画意境,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个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语言生动,优美,学习本文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并且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抓住春的特点,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一预习导学
1 给下列加点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酝酿( )黄晕( )披着蓑衣( )涨起来( )
宛转( )应和( )戴着斗笠( )抖 擞( )
2 下面四句话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密蜂嗡嗡地叫着 b 一年之季在于春
c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d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3 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现代 家,诗人,代表作有 , 等。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b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c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注: 振作起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注: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的,笑着,走着( )
5 本文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
二合作交流
(一) 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设疑:朱自清先生抓住了春天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描写春天的?描绘了几幅图? 2 讨论:在认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讨论提出的问题并作解答
3 生用一句话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与朱自清的《春》作比较。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赏析:
a 在朱自清先生描绘的一幅幅春的画卷里,你最欣赏的是哪幅图?请说出理由。
b 这些春的图画中,找出文中用来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的。 c 选用文中的例句,仿造例句
2 拓展延伸
仿句练习:仿照“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一个句子
三当堂达标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迷藏( )宝藏( )a zàng b cáng
(2) 散步( )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 薄烟( )薄弱( )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 应和( )和解( )和面( )和稀泥( )
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 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卖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注: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
的工作打好基础。]”,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a 计算 b 打算 c 计谋 d 设计
3 散文中叠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气的音律性,同时使词语更为活泼,生动,词义更鲜明。叠词有多种类型,试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形式相同的叠词。
(1)aa 型:(嫩嫩)
(2)aabb 型:(稀稀疏疏)
(3)abab 型:(抖擞抖擞)
4 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 写嗅觉的:
(2) 写听觉的:
(3) 写触觉的:
[1] [2] 下一页
教(学)后感: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知文章整体,领悟诗画意境,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注: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着重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春天的赞美与喜爱之情,感受作者用词的正确,生动,赋予春天的感情和生命,可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手笔,将其运用到我们日后的写景文章中。
一预习导学
1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钻”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如果把“闹”字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写春天, 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仔细阅读课文, 抓住感情线索, 说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路和表达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交流
1 引导赏析, 探究问题
(1)风不可捉摸[注: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人是有感觉的, 作者怎样传达出他对春风的感受的?
(2)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但是在江南的春天里,这句话却不适用,请问,江南的春雨妙在何处?三个比喻句怎样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点?
2 师生互动平台
(1)文章开头第一段,怎样体现人们对春天的盼望之情?找出体现这种心情的词语。
(2)试着分析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与前文绘春的关系
(3)写出四个含有“春”的成语及四个含有“春”的古诗
3 拓展延伸
根据文中的五幅图画,分别扮演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人等,阐述自己对春天的贡献,通过这个活动来感悟课文。
三当堂达标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室的。做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 ùng niàng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应和( )撑起伞( ) y ùng niàng ( )
2 第①段着力描绘了春草勃发的景色,其中最能表现小草动态和透露出它顽强生命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段描写桃、杏、梨争春比美, 竞相开放的句子是:
3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它还像什么?
4 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雨的哪些特点?
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表现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b 第②段从盛开的花写到秋天的果,从树上写到地面,描绘了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
c 第③段用拟人的修辞,从触觉和视觉角度,突出了春风的和暖和它带给人特有的清新感。
d 第④段描绘了春雨中特有的优美温馨的景象及和平安宁的气氛。
6 透过一幅幅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春景图,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句,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一名句描写春景的妙处。
(1)红杏枝头春意闹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选的名句是: 这一名句:
二春风
林斤澜
教学目标:
知识: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能力:
1、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2、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情感:
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难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准备:描写江南春风的语句
教学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策略说明
一、尊重主体,读中感知
媒体出示课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体会:北国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
1、抽生读课文:你能把对课文的感受读出来吗?看谁读得好。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1、大组交流
2、质疑问难。
4、分小节读文。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媒体出示 1、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圈划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
1、重点语句理解: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2)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如无数的针扎。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作点评。
4、质疑问难
5、朗读指导 1、小组交流
2、交流体会与感受
3、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三、迁移运用 1、读句子
2、品析一连串的动词的用法及作用。
3、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1、读句子
2、发表自己看法
3、个人准备
4、小组交流培养学生运用一连串动词写一件事物的能力。
四、语言与思维训练 1、 1、同样是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在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2、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3、从你阅读过的文章里找出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的文字,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2、小组交流
通过阅读比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后感:
学会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林斤澜笔下则充满力度,
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这是在学习本文时通过与朱自清的《春》作对比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疑问。也只有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更好地体会到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人们那样粗犷有力,具有地方特色。使学生既能感受南国温柔细腻的春风,有能感受到北国春风的豪迈气势,产生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春风》教案
教学目标:
1、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理解作者先抑后扬地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的表现作用。
3、初步揣摩、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
4、与《春》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文章以组合性动词、拟声词及短句来展现北国春风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对文章所描绘的北国春风特点的理解。
媒体准备:《北国之春》磁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上节课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领略了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风是怎样的吗?请大家大声背诵《春》第五段“春风图”。
春天是否仅仅一种美呢?让我们先欣赏一首歌。(播放《北国之春》渲染北国早春春寒料峭,春风雄浑豪迈的气氛,引入新课学习。)这首歌描绘的是北方的春天,另一种春景。北方的冬天是怎样一幅景象呢?让我们随着林斤谰的《春风》一起去感受一番吧。
二、师生讨论“春风”及与“春风”有关的成语、诗句,为学习《春风》,对比北国春风的特点做铺垫。(让学生自由回答)举例:
成语
①春风满面——形容人满脸喜色,和蔼舒畅,十分得意的样子。
②春风得意——形容遇事顺利,心情非常得意、畅快的神态。
③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也用以称颂师长的教诲。
④春风夏雨——春风和夏雨能够养育万物,故用以比喻及时的教益或帮助。
⑤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培育。
诗句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表示又一个春天来临了,现用来比喻新的政策、措施等所带来的新景象。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出塞》)
旧以形容边塞苍凉,现用来比喻某种思想、影响到不了某一地区或单位。
三、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褒(b āo )贬 飘拂(f ú) 塞(s ài )外 冰碴(ch á) 耗(h ào )子 乍(zh à)暖
四、研读课文。
(一)本文写北国的春风,作者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怎样的感情?
(学情预测:这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
明确:作者热爱北国的春风,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二)作者一开始就表达了这种感情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发现文章开头并没有表达热爱之情,关键在于提醒学生注意欲扬先抑的写法,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本。)
明确:不是,作者一开始持贬抑的态度。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第6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三)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
(学情预测:或许学生会有无从答起的感觉,可将此题化为几个小题。如:文章哪几个段落描绘春风?作者笔下的春风有什么特点?文章用怎样的表现手法?)
(进入初一,可逐步教给学生一些术语,让他们学会更清晰地表达。)
明确: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学生齐读7~10段。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四)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拟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五)作者对北国春风的具体描绘: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学情预测:让学生一下子概括出江南及北国春天的特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以分两步走:(1)找出描写南方、北国春风的重要语句。这一步学生基本能作到。关键要引导学生找全。(2)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教师应进行适当点拨或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
江南温和轻柔:草长、花开、莺飞、抚摸、体贴。
北国粗犷强劲:
春风滚滚——扑、漫、插、灌、吹号、呼啸、飞沙走石(动词)
——呜呜、哄哄、撒拉、轰、嘎、格拉拉、呼哧(拟声词)
五、问题思考。(多媒体显示)
(一)作者喜欢的是南国之春还是北国之春?
(划出文章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二)为什么作者一开始不写自己喜欢北国之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情预测:这两题难度较低,学生基本能回答。关键在于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欲扬先抑”的写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六、课堂练习。(用多媒体或小黑板展示)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呜呜吹号( ) 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
2、“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化用了李清照词中的句子,意思是: 。
3、请结合文章的思路,简要谈谈其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4、“春风扶摸大地,像柳丝的飘忽;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运用了那些修辞方法?请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句话。
修辞方法:
仿写:
七、布置作业。
(一)朗读课文,背诵“一夜之间„”至结尾。
(二)思考:与《春》进行比较阅读,思考这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春景有何不同。
第二课时
一、与《春》进行比较阅读。
(一)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的《春》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吗?(让学生自由回答)
(二)讨论:朱自清春花、春草、春雨都写,而林斤澜单写春风,你读后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学情预测:学生大都能说出自己的一些感受,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语言风格等,教师须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教师归纳:本文单写春风,北国的春之精神全部集中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与《春》的柔婉之美完全不同的豪迈之美、雄健之美、苍劲之美、粗犷之美。我们读后可能会有这样种种感受:第一、即使写春天的美好,也不是只有那“莺歌燕舞”一种;不写经典意象的“春姑娘”,而把春写成力大无穷的北国大汉,反而使人耳目一新。第二、重点只写某一事物,不仅可以写出春天的景象,甚至可以给人更为深刻的、强烈的、独特的印象。第三、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体验,写出春天可能很不一样,即使都写春天的美好,也可能具体样式完全不同。
(三)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与《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北国春风的特点:具有粗犷之美。
②比较: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四)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惊喜的语句。
(此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学生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可结合“词句品味•积累”进行分析。)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用“老窖名酒”这样的口语比喻雅致的经典名句。请细加品味其独特的趣味。
教师分析:首先,本体和喻体是差别很大的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跨度如此之大而又如此贴切。其次,“暮春三月”句是高雅的文字,而“老窖名酒”是大众生活、通俗口语。用通俗的日常之事比喻郑重其事的高雅之物,会产生风趣效果。
2、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这样的表达你常见吗?你是否也觉得好不痛快?
教师分析:“好不痛快也”,现代口语中几乎不用,它使我们想起《水浒传》等古代白话小说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侠之状。由于这种可能存在的潜在联想,把此句用于现代文中时,就可能无形中赋予某种形象感并加强“痛快感”。
“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过度的言动,正是痛快之至、兴奋至极的表现。“喜欢得不行”就是喜欢到极点。
3、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揣摩全句贴切、形象的表达,品味其特殊的韵味。
教师分析:房子格拉拉响动一段,本身就是生活中的奇特现象,是冬眠惊醒的最形象的缩影,敏锐地抓住它记述于文字,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特别的情趣。作者接下来用冬眠惊醒,伸懒腰,松动关节的巧妙比喻且拟人,既解了疑惑,又展现了一夜间春回大地的美好感,痛快感,读者也因此获得了同样的体验和享受。
4、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 “坚持”用得妙显出这冬天无一丝退去的动静,显出它顽固抵抗春天的到来,也由此反衬出后文所述的春风的威力之大。
5、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用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展现了春风雄健、宏大、粗犷、勇猛的气势。
6、„„老是乍暖还寒 ,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首先,所有的景象与霉腐有关,给人极不舒服的感觉。
其次,类似于古典诗歌的意象并列的手法,如《秋思》。
其三,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
其四,作者笔下的春天与中国传统山水诗歌中比较婉约的流派情趣大相径庭,没有了“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和、细柔,而是寒冷的,到处是积雪、冰渣、冰溜。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另一幅画面,另一种美。
7、把“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改为“哄哄吹号,呜呜呼啸”好吗?为什么?
明确:不好。“呜呜”在这里用以形容低沉的拖长声音的风声,与“吹号”(拖长声音大声叫)搭配较为恰当。“哄哄”指发出巨大的响亮的声音,与“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搭配也比较恰当。
8、“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中的“轰”与“嘎”对调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轰”用以形容河冰开裂发出的巨大轰鸣声;“嘎”形容病枝折断时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9、体会“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中“呼哧呼哧”一词的表达效果。
明确:“呼哧呼哧”形容喘息的声音。用拟人手法称赞春风也像勤劳的人们一样,在播种的季节辛勤劳作,非常形象生动。
二、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描写北国春风的重点句段,特别注意读出拟声词、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归纳写作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情预测:学生大多能零碎散乱地说出一些特点,教师可将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词写在黑板上,最后在进行归纳总结。)
(一)语言粗犷豪放。动词的妙用、短促的句式、排比、反问,使语言富于变化读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二)语言形象生动,真切感人。
(三)采用了对比烘托和先扬后抑的写法,突出了北国春风的阳刚之美。
四、用多媒体播放景色图画,学生口头作文。
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展开想象,运用3个以上的拟声词,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声音。
五、教师总结。
本文不写江南的春天,而写北国的春天;不写北国的春景,只写北国春风。作者从北方与江南春风的对比性议论入手,对北方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的描绘北方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呼应全文,在对比中强化对北方春风的赞美。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运用恰当的拟声词,描写校园的早晨。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