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中作文积淀初探
——作文教学且徐行 教学中,我们总是教导学生作文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每每结果面对那些乱七八糟、千人一面的考场作文,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仔细想想,扪心自问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写作的积淀吗?毫不讳言的说,传统作文教学是对作文主体的漠视,一味讲究情感﹑语言和思维的速成,忽视作文教学的积淀过程,值得我们反思。 老师平时对写作方法、遣词造句技巧、如何布局谋篇谈得较多,而对学生如何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则指导得很少再加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兴趣交流、沟通,缺少共同的兴趣点、兴奋点,老师制定的写作训练难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动的写作致使学生忽视了写作的生活化特点,严重与生活脱钩。文章自然内容空洞,索然无味。新课改中高中作文教学如何积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培养情感 ,多关心他人,感悟生活
情感体验少, 对生活感悟不够, 使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 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巴金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 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 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 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 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 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 妙笔生花。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 写得感人至深, 其中很重要一点, 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
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 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 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事实告诉我们, 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才能给作品赋予永久的生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关心他人, 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
二、丰富语言,多品味语言,提炼语言
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 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那么, 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首先, 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 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 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 只要做一番整理分类, 不少内容都可以为写作的材料, 真可谓是“就地取材”。
其次, 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 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 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 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他人的语言。
最后, 在课外阅读中, 对自己喜欢的语言, 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 摘抄下来, 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三、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作文创新最重要的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 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逆向思维训练。作文要写出新意, 往往要打破常规, 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俗称“倒过去想”。
2. 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方法,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 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 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题目、材料往往也是多义的, 立意时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分析, 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新结论。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进行小型的、分解的训练,采取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出现,每次突出一个重点,且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学生往往乐意接受,而且花费时间不多,容易坚持。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都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随之获得扎实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须讲究“慢工出细活”,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 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抛却急功近利的思想,集腋成裘,借新课改的春风,用信心与耐心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技能。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李志宏
高中新课改中作文积淀初探
——作文教学且徐行 教学中,我们总是教导学生作文是要传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每每结果面对那些乱七八糟、千人一面的考场作文,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仔细想想,扪心自问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写作的积淀吗?毫不讳言的说,传统作文教学是对作文主体的漠视,一味讲究情感﹑语言和思维的速成,忽视作文教学的积淀过程,值得我们反思。 老师平时对写作方法、遣词造句技巧、如何布局谋篇谈得较多,而对学生如何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体悟人生则指导得很少再加上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兴趣交流、沟通,缺少共同的兴趣点、兴奋点,老师制定的写作训练难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动的写作致使学生忽视了写作的生活化特点,严重与生活脱钩。文章自然内容空洞,索然无味。新课改中高中作文教学如何积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培养情感 ,多关心他人,感悟生活
情感体验少, 对生活感悟不够, 使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因此, 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懂得感情, 懂得关爱别人的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
巴金曾说:“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水平, 而是因为我有感情。”文章是真情的流露, 没有情感的文章苍白无力, 也无法感动人。写作中除了要有丰厚的材料积累外, 还必须有情感的积累。只要作者情感的积累丰富, 写作是自然情到笔至, 妙笔生花。例如, 朱自清的《背影》, 写得感人至深, 其中很重要一点, 就是作者真实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真爱和
儿子对父亲的深情。试想, 如果没有这浓浓的真爱深情, 只怕很难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文章来。事实告诉我们, 有了真正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 才能给作品赋予永久的生命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感悟生活, 关心他人, 增强他们健康的情感体验。
二、丰富语言,多品味语言,提炼语言
语言积累主要是词汇的积累。文章语言要准确、生动, 丰富的词汇积累是重要前提。那么, 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
首先, 积累中要善于学习课文的语言材料, 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一篇篇课文组成的语文书, 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百科全书, 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都有涉足, 只要做一番整理分类, 不少内容都可以为写作的材料, 真可谓是“就地取材”。
其次, 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 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 应在生活中提炼语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 体验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他人的语言。
最后, 在课外阅读中, 对自己喜欢的语言, 要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 摘抄下来, 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库。
三、开阔视野,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作文创新最重要的是思维要创新。作文思维创新, 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 逆向思维训练。作文要写出新意, 往往要打破常规, 用逆向思维去审题。逆向思维在古代称为“反弹琵琶”,俗称“倒过去想”。
2. 多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方法,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 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因素进行考察, 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文题目、材料往往也是多义的, 立意时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分析, 才能得出与众不同的新结论。
在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进行小型的、分解的训练,采取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出现,每次突出一个重点,且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学生往往乐意接受,而且花费时间不多,容易坚持。经过反复练习,学生的想像能力、思维能力都会逐渐提高,写作能力自然也会随之获得扎实的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能力的提高还须讲究“慢工出细活”,没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体验, 不可能写出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抛却急功近利的思想,集腋成裘,借新课改的春风,用信心与耐心唤醒学生的写作兴趣,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和技能。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李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