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真好单元作文指导课教案
“有家真好”单元 作文指导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有家真好》单元的学习,整体感知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
2. 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3. 训练学生写作生动的记叙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家的多种含义,感受到了亲情的博大、温馨与感人,也深切感受到了“有家真好”这四个字的分量。但往往当要求我们的同学写出自己家的喜事、趣事、感人之事时,却是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甚至谈“写”色变。
我们学习了萧红的散文《祖父和我》,文章真实地再现了萧红儿时的乐园——后花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女作家萧红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喜欢的小动物应有尽有;那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那里还有一棵会冒烟的大榆树„„)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萧红熟悉那时的生活,后花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充满了童趣。)
2.下面请同学们通读知识短文,根据教师提示,把握主旨。
让学生总结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明确——把握动情点
(1)选材应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事情。
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了解的东西,只有了解的东西才能写好它。大千世界,人事物景,是我们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否则,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是凭空想象的,是道听途说的,必然写得不真切,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2)好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
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3.教师介绍写最熟悉、最动情东西的几种方法:
一是在比较中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我们熟悉的人事物景很多,不可能一古脑儿地全部都写进文中,这就要进行比较,把最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进来,而对那些不够熟悉、不太了解的对象要排除掉,或者简略交代一下,或者作为衬托的内容,或者作为感情的依附物。
二是有选择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熟悉的、动情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即使是人物,也是有几十上百的。即使写某一个人,对他的熟悉内容“我”知道的也不止一个方面。这就存在着选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方面。如写爸爸,他的外貌“我”熟悉;他的声音“我”一听就知道了;他的习惯动作,甚至走路的脚步声,“我”一听就清楚了。这些,是不是都写呢? 当然不能都写,要根据你的写作需要,根据你最受感动的内容,来选择和确定所写的东西,如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就要选写他的动作特点,其他方面就是次要的。
三是有重点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以做事为例,要把一件事情做完,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煮饭,就要盛米、放水、清洗、入锅、加水、通电(用电饭锅煮) 等几个阶段,这里的重点阶段是清洗,要把清洗的内容写得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才符合实际要求,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是有层次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这里的“有层次”,主要是指要有深度,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是由人事物景到感受体会,由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这是体现“最动情”的关键所在。仅有客观的景和物,仅仅描写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情景,是不能感人的。例如课文《散步》的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看,既表达了最动人的感情,又使行文有了深度和层次。
4. 拓宽思路,广泛选材。
教师列举自己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例如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我第一次给母亲剪手指甲,看着她那双操劳了一辈子的手,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然后让学生速读《同步作文》上的学生佳作
最后让学生也列举出其生活中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
5.小结: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素材的积累, 要敞开心扉去亲近生活, 这样才会消逝心中的冰山, 发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作文中才会流露出健康美好的真情.
6. 结合作文参考题目,学习审题。
7.布置作文: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主旨鲜明
(2)抓住重点,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
(3)要有描写,特别是对话要符合文意,通顺自然
(4)文中至少要用一句自己积累的格言、警句或名人名言。
(5)字数:不少于400字
有家真好单元作文指导课教案
“有家真好”单元 作文指导课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有家真好》单元的学习,整体感知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
2. 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3. 训练学生写作生动的记叙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家的多种含义,感受到了亲情的博大、温馨与感人,也深切感受到了“有家真好”这四个字的分量。但往往当要求我们的同学写出自己家的喜事、趣事、感人之事时,却是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甚至谈“写”色变。
我们学习了萧红的散文《祖父和我》,文章真实地再现了萧红儿时的乐园——后花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女作家萧红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喜欢的小动物应有尽有;那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那里还有一棵会冒烟的大榆树„„)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萧红熟悉那时的生活,后花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充满了童趣。)
2.下面请同学们通读知识短文,根据教师提示,把握主旨。
让学生总结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明确——把握动情点
(1)选材应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事情。
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了解的东西,只有了解的东西才能写好它。大千世界,人事物景,是我们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否则,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是凭空想象的,是道听途说的,必然写得不真切,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2)好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
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3.教师介绍写最熟悉、最动情东西的几种方法:
一是在比较中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我们熟悉的人事物景很多,不可能一古脑儿地全部都写进文中,这就要进行比较,把最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进来,而对那些不够熟悉、不太了解的对象要排除掉,或者简略交代一下,或者作为衬托的内容,或者作为感情的依附物。
二是有选择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熟悉的、动情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即使是人物,也是有几十上百的。即使写某一个人,对他的熟悉内容“我”知道的也不止一个方面。这就存在着选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方面。如写爸爸,他的外貌“我”熟悉;他的声音“我”一听就知道了;他的习惯动作,甚至走路的脚步声,“我”一听就清楚了。这些,是不是都写呢? 当然不能都写,要根据你的写作需要,根据你最受感动的内容,来选择和确定所写的东西,如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就要选写他的动作特点,其他方面就是次要的。
三是有重点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以做事为例,要把一件事情做完,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煮饭,就要盛米、放水、清洗、入锅、加水、通电(用电饭锅煮) 等几个阶段,这里的重点阶段是清洗,要把清洗的内容写得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才符合实际要求,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是有层次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这里的“有层次”,主要是指要有深度,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是由人事物景到感受体会,由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这是体现“最动情”的关键所在。仅有客观的景和物,仅仅描写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情景,是不能感人的。例如课文《散步》的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看,既表达了最动人的感情,又使行文有了深度和层次。
4. 拓宽思路,广泛选材。
教师列举自己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例如在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晚霞映红了半边天,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我第一次给母亲剪手指甲,看着她那双操劳了一辈子的手,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
然后让学生速读《同步作文》上的学生佳作
最后让学生也列举出其生活中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
5.小结: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 注意素材的积累, 要敞开心扉去亲近生活, 这样才会消逝心中的冰山, 发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作文中才会流露出健康美好的真情.
6. 结合作文参考题目,学习审题。
7.布置作文: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有真情实感,主旨鲜明
(2)抓住重点,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情
(3)要有描写,特别是对话要符合文意,通顺自然
(4)文中至少要用一句自己积累的格言、警句或名人名言。
(5)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