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作文专题五细节描写
原题回放
作文(60分)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解题策略
1. 这里的“风景”既可以实指自然风景,即“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霜雨雪)形成的可供人欣赏的景象”;也可以虚指其他一切可供人欣赏的美好景象,如艺术风景、人生风景、社会风景等。这样的“风景”就丰富多彩、姿态各异了。这里“熟悉的地方”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然界中你了解得很清楚的地方。写作时,“熟悉的地方”与“风景”要统一起来。“也”字意在写出认识上的一种提升、一种感悟。
2. 题目应写在你身边发现的可供人欣赏的美好景象,内容应该是积极昂扬的、向上向善的。可以叙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可以描写场景,也可以抒发感受。我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素材,如一杯牛奶、一个眼神、一抹微笑等等。看似平常的小事小物小细节却可以传递深刻的内涵。
一类指瑕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一类文)
苏州考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这首熟悉的童谣每每在我耳边回荡,脑海里即刻浮现出一个个儿时“外婆桥”的情景。
外婆家在美丽的古镇同里。因为种种原因,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被“扔”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我上了小学,父母才记起我,把我接到身边。时光飞逝,现在的我已长成一个“男子汉”,胸佩团徽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外婆每次看到我都会惊奇地摸着我的手喃喃地说:“都长这么大了啊!”说着,眼里还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此处描写失真:好久不见的情况下,外婆猛一见“我”会惊奇,发出“长这么大了啊”的感叹;但是,每次见“我”都惊奇就不大对头了。退一步说,即便外婆每一次见“我”的时间相隔较久,那每一次的话也总该有些区别,胖了瘦了,又长高了,学习用功不,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永远就一句“都长这么大了啊”未免不合情理。而且,说话时“眼里还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让人读着也颇觉有些异样。要知道,“异样的光芒”虽然较为含蓄,但也不是随便就用的,至少要在比较“异样”“特殊”的心情和环境下才可以放射出来,所以这里直接用“慈爱”“欣喜”“疼爱”等字眼都可以。——编者发帖)
今年暑假,我心血来潮,坚持要一个人去同里看外婆。父母执意不肯让我独行,最后还是我“舌战群儒”“舌灿莲花”,才得到他们恩准放行。
就这样,我独自乘着去往同里的班车来到了这幼时最熟悉的地方。
往日之景依稀尚存,但是有些已如昔日黄花一般消逝。我拖着拉杆箱走在同
里的青石板街上,“踢踢踏踏”,心里感叹着同里的变化。街边的商铺琳琅满目,虽然铺子里陈列着的都已是“洋枪洋炮”,但是仍保留着店旗幌子的风俗。我为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感到欣慰。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街的一边我发现了我童年时的美味——状元蹄。眼前顿时浮现出外婆夹着一块蹄肉送到我嘴边的情形。红艳艳的汤汁滴落在白净净的米饭里,慢慢地融进饭里,外婆微笑着看着我,像是在祈祷:“囡囡长大了,也当状元。”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走过街市,来到小河边,远远地望见船上的嘟嘟鸟(后来才知是鸬鹚)。按照外婆的说法,它们擅长抓鱼,果然,只听见“轰”一下子,它们打破了河面的寂静,溅起一朵朵水花。等到我回过神来,水底的“战俘”早已落入鸟口,一个个都趾高气扬。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翻过河上卧着的一座饱经沧桑的石拱桥,我进入了外婆家的巷子。外婆早已在巷口等候,见到我,便笑盈盈地向我“奔”过来,一把挽住我的手,像是多年未见的“战友”。远远地,我看到家门口摇着一把“诸葛扇”的许久未见的外公。外公一把将我搂入怀里,久久也不肯“释放”我。
这时外婆发话了:“吃饭吧,先吃饭,吃完饭,外婆陪你去看古镇夜景。”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歌声又回荡在我耳边。
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风景,熟悉的风景里有熟悉的爱,熟悉的爱让我摇着船橹来到了梦里水乡的“外婆桥”。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58分。
得分点:本文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开篇,引出文章主题,抒写了作者“熟悉的地方”——古镇同里的风景,别具生活的“本真味道”。这幅美丽的风景画里,有外婆的关爱,有童年的美味,有街边的小河,有船上的鸬鹚„„这些寻常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都散发出迷人的生活气息。文章语言活泼,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看似平淡,却真情涌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环境氛围让读者如临其境。 失分点:本文切入口虽然很具体,但是在细节上还缺乏生动精彩的描写。比如描写同里风景之一“状元蹄”,外婆给“我”夹肉的情境及外婆的话语都可以详写,这样既扣住了内容“风景”,又能凸显外婆对“我”的“关爱”,揭示文章的内涵。文章开头第二、三段建议略写,不要拖沓冗长,开篇入题宜简洁。 失分会诊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二类文﹚
苏州考生
到了,终于到了!
那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屋,即使她现在已夷为平地,不复存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也在我的心中久久印刻,因为我的心上有个温暖的——家。
我最爱老屋的后院。奶奶在这儿种满了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春天时好不热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大家都竞相开放着,簇拥着,就像是跳动的音符,舞出了一曲难忘的《欢乐颂》。周围的小草也不示弱,尽管都是绿,但各自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深绿,浅绿,嫩绿,这些就是他们诗歌的标题。
下雨了,他们精神抖擞,努力吮吸着上天的恩赐。下雪了,他们被雪包裹着,但仍为这孤寂的后院增添了不少生气。我喜爱他们,他们也喜爱我。每当我在后院玩耍时,他们就比平时更美,更有生机。
我想他们„„
夏天的夜晚是我最爱的时候。那时,邻居们都会拿出自家的椅子、凳子,出来共享这徐徐的清风,这无比明亮的夜。星星在朝我们眨眼,知了在为我们歌唱,这真是美妙的夜晚。几个小孩在大人中间拍皮球、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邻居家的小狗舔舔我的脚趾,我痒得大笑起来,大人们朝我这儿看看,也笑了起来„„ 那真是最美的夏夜、最美的后院了。我想念你们,想念我熟悉的邻居,想念我熟悉的老屋。
你们带给我欢笑,抹去我眼角的泪水。
隔壁的叔叔,谢谢你带给我的日本产的巧克力,味道真好,到现在我也能想起来;隔壁的阿姨,谢谢你教会了我跳绳,我现在一口气能跳好多呢;隔壁的奶奶,谢谢你把摔倒在地的我扶起来,并安慰我„„
谢谢,谢谢你们。
这里不会消失,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乐土。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52分。
得分点:本文切题很具体,开篇简洁明了,把内容定位在熟悉的老屋后院“百花争艳”,熟悉的邻居们“夏夜纳凉”。既有自然风景的描绘,也有人文风景的展示。看得出作者有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如开篇第一段“到了,终于到了!”运用反复手法以表现心中的“情结”;第二段运用“温暖”来修饰“家”,读者读到此处定会为之动容,因为是作者有感而发。
失分点:本文的失误有三:
1.缺乏生动细致的刻画,写景的文字大都浮泛。
2.缺乏揭示主题的描写和议论。
3.情感的表现也不够充分。
提升点:建议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景交融及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抒情。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三类文)
苏州考生
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起,我睁开矇眬的眼,背上挎包,加足马力,奔向目的地。 是的,今天是6月17日,这个日子对于我有多关键,旁人是难以知晓的,我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他人猜不透的。
是激流勇进,还是沉沦止步,就看今朝。
不知不觉到了校门口,耳边滴滴的声响还在继续。走进校门,操场上早已没了同学们吵闹的风景。人工湖旁的小亭里,少了几分往日的喧闹,湖中阵阵涟漪好似我心中的不平。踌躇满志的我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风景,不曾觉得雨中的校园有丝毫的改变。
怀着这样的心情,推开了班级的大门。往日的热烈已是过去式,现在进行的是紧张的复习。面对着这样的情景,我有点茫然了,不知是考试改变了我们的心态,还是心中的理想决定着我们的行动。
离考试还有一小时左右,老师让我们去散散心。外面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落着。漫步于校园长廊,我忐忑的心也似乎被抚平了。闻着清新的泥土味,我又一次放眼望去,一切有了微妙的变化:绿叶在雨水的冲洗下,显示出了亘古永恒的青春;晨读塑像展示着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是什么左右了我的思想?
也许越是熟悉就越容易忽视吧。“失去才知道珍惜”这句话不是对它的精准概括吗?
当我们无暇于寻觅生活的精彩时,何不俯察身边,发现近处的美妙?也许风景不如远处的旖旎,画面不如远处的绚丽,声音不如远处的动听,但是请记住,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它的魅力不在于画面的斑斓,而在于轮廓的鲜明;不在于声音的跌宕,而在于音符的铿锵;不在于结构的完美,而在于你发现的精魂。 换个角度,感受生活没错,远方曾经令你心驰神往,思绪飞扬又或曾经令你痴迷,但是请不要忘了,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雨下得更大了,而我却心境释然。不久之后,我将换上高中衫,但是,我不会忘记身穿着初中衫的现在。再看你一眼,校园,作为我即将离开你的最后仪式吧。
熟悉的地方风景在改变,在缕缕的微风中,不禁有了番感悟:依依三年,惜别于今;白驹过隙,何时再见;相见之时,安能回首?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45分。
得分点:作者很有语言功底且善于抒发个人感受。语言甚至可以说是酣畅淋漓,例如:“依依三年,惜别于今;白驹过隙,何时再见;相见之时,安能回首?”结构也完整,前有开头,后有呼应。
失分点: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而作者恰恰忽略了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元素“风景”。全文写“风景”文字不足百字,却运用大量的篇幅抒写自己在开考前的感受,步入喧宾夺主之误区。后半部分又扯到“远处的风景”,空发议论,无病呻吟。结尾处抒写感受,看似有感而发,实则偏离主题。
作者对如何写作一篇规范的记叙文还缺乏严格有序的训练。总之,这篇作文,犯有当下学生作文通病:太过注重主观自我心情的宣泄,没有把“力”用在“点”上。
2011年中考作文专题五细节描写
原题回放
作文(60分)
请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解题策略
1. 这里的“风景”既可以实指自然风景,即“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如风霜雨雪)形成的可供人欣赏的景象”;也可以虚指其他一切可供人欣赏的美好景象,如艺术风景、人生风景、社会风景等。这样的“风景”就丰富多彩、姿态各异了。这里“熟悉的地方”是指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然界中你了解得很清楚的地方。写作时,“熟悉的地方”与“风景”要统一起来。“也”字意在写出认识上的一种提升、一种感悟。
2. 题目应写在你身边发现的可供人欣赏的美好景象,内容应该是积极昂扬的、向上向善的。可以叙述经历,可以编写故事,可以描写场景,也可以抒发感受。我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微的素材,如一杯牛奶、一个眼神、一抹微笑等等。看似平常的小事小物小细节却可以传递深刻的内涵。
一类指瑕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一类文)
苏州考生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这首熟悉的童谣每每在我耳边回荡,脑海里即刻浮现出一个个儿时“外婆桥”的情景。
外婆家在美丽的古镇同里。因为种种原因,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都是被“扔”在外婆家度过的,直到我上了小学,父母才记起我,把我接到身边。时光飞逝,现在的我已长成一个“男子汉”,胸佩团徽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外婆每次看到我都会惊奇地摸着我的手喃喃地说:“都长这么大了啊!”说着,眼里还放射出异样的光芒。(此处描写失真:好久不见的情况下,外婆猛一见“我”会惊奇,发出“长这么大了啊”的感叹;但是,每次见“我”都惊奇就不大对头了。退一步说,即便外婆每一次见“我”的时间相隔较久,那每一次的话也总该有些区别,胖了瘦了,又长高了,学习用功不,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永远就一句“都长这么大了啊”未免不合情理。而且,说话时“眼里还放射出异样的光芒”,让人读着也颇觉有些异样。要知道,“异样的光芒”虽然较为含蓄,但也不是随便就用的,至少要在比较“异样”“特殊”的心情和环境下才可以放射出来,所以这里直接用“慈爱”“欣喜”“疼爱”等字眼都可以。——编者发帖)
今年暑假,我心血来潮,坚持要一个人去同里看外婆。父母执意不肯让我独行,最后还是我“舌战群儒”“舌灿莲花”,才得到他们恩准放行。
就这样,我独自乘着去往同里的班车来到了这幼时最熟悉的地方。
往日之景依稀尚存,但是有些已如昔日黄花一般消逝。我拖着拉杆箱走在同
里的青石板街上,“踢踢踏踏”,心里感叹着同里的变化。街边的商铺琳琅满目,虽然铺子里陈列着的都已是“洋枪洋炮”,但是仍保留着店旗幌子的风俗。我为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感到欣慰。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街的一边我发现了我童年时的美味——状元蹄。眼前顿时浮现出外婆夹着一块蹄肉送到我嘴边的情形。红艳艳的汤汁滴落在白净净的米饭里,慢慢地融进饭里,外婆微笑着看着我,像是在祈祷:“囡囡长大了,也当状元。”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走过街市,来到小河边,远远地望见船上的嘟嘟鸟(后来才知是鸬鹚)。按照外婆的说法,它们擅长抓鱼,果然,只听见“轰”一下子,它们打破了河面的寂静,溅起一朵朵水花。等到我回过神来,水底的“战俘”早已落入鸟口,一个个都趾高气扬。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翻过河上卧着的一座饱经沧桑的石拱桥,我进入了外婆家的巷子。外婆早已在巷口等候,见到我,便笑盈盈地向我“奔”过来,一把挽住我的手,像是多年未见的“战友”。远远地,我看到家门口摇着一把“诸葛扇”的许久未见的外公。外公一把将我搂入怀里,久久也不肯“释放”我。
这时外婆发话了:“吃饭吧,先吃饭,吃完饭,外婆陪你去看古镇夜景。”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歌声又回荡在我耳边。
熟悉的地方有熟悉的风景,熟悉的风景里有熟悉的爱,熟悉的爱让我摇着船橹来到了梦里水乡的“外婆桥”。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58分。
得分点:本文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开篇,引出文章主题,抒写了作者“熟悉的地方”——古镇同里的风景,别具生活的“本真味道”。这幅美丽的风景画里,有外婆的关爱,有童年的美味,有街边的小河,有船上的鸬鹚„„这些寻常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都散发出迷人的生活气息。文章语言活泼,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看似平淡,却真情涌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环境氛围让读者如临其境。 失分点:本文切入口虽然很具体,但是在细节上还缺乏生动精彩的描写。比如描写同里风景之一“状元蹄”,外婆给“我”夹肉的情境及外婆的话语都可以详写,这样既扣住了内容“风景”,又能凸显外婆对“我”的“关爱”,揭示文章的内涵。文章开头第二、三段建议略写,不要拖沓冗长,开篇入题宜简洁。 失分会诊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二类文﹚
苏州考生
到了,终于到了!
那是我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屋,即使她现在已夷为平地,不复存在,杂草丛生,一片荒芜,但也在我的心中久久印刻,因为我的心上有个温暖的——家。
我最爱老屋的后院。奶奶在这儿种满了花。“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春天时好不热闹,“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大家都竞相开放着,簇拥着,就像是跳动的音符,舞出了一曲难忘的《欢乐颂》。周围的小草也不示弱,尽管都是绿,但各自也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深绿,浅绿,嫩绿,这些就是他们诗歌的标题。
下雨了,他们精神抖擞,努力吮吸着上天的恩赐。下雪了,他们被雪包裹着,但仍为这孤寂的后院增添了不少生气。我喜爱他们,他们也喜爱我。每当我在后院玩耍时,他们就比平时更美,更有生机。
我想他们„„
夏天的夜晚是我最爱的时候。那时,邻居们都会拿出自家的椅子、凳子,出来共享这徐徐的清风,这无比明亮的夜。星星在朝我们眨眼,知了在为我们歌唱,这真是美妙的夜晚。几个小孩在大人中间拍皮球、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邻居家的小狗舔舔我的脚趾,我痒得大笑起来,大人们朝我这儿看看,也笑了起来„„ 那真是最美的夏夜、最美的后院了。我想念你们,想念我熟悉的邻居,想念我熟悉的老屋。
你们带给我欢笑,抹去我眼角的泪水。
隔壁的叔叔,谢谢你带给我的日本产的巧克力,味道真好,到现在我也能想起来;隔壁的阿姨,谢谢你教会了我跳绳,我现在一口气能跳好多呢;隔壁的奶奶,谢谢你把摔倒在地的我扶起来,并安慰我„„
谢谢,谢谢你们。
这里不会消失,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乐土。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52分。
得分点:本文切题很具体,开篇简洁明了,把内容定位在熟悉的老屋后院“百花争艳”,熟悉的邻居们“夏夜纳凉”。既有自然风景的描绘,也有人文风景的展示。看得出作者有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如开篇第一段“到了,终于到了!”运用反复手法以表现心中的“情结”;第二段运用“温暖”来修饰“家”,读者读到此处定会为之动容,因为是作者有感而发。
失分点:本文的失误有三:
1.缺乏生动细致的刻画,写景的文字大都浮泛。
2.缺乏揭示主题的描写和议论。
3.情感的表现也不够充分。
提升点:建议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景交融及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抒情。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三类文)
苏州考生
一阵刺耳的铃声响起,我睁开矇眬的眼,背上挎包,加足马力,奔向目的地。 是的,今天是6月17日,这个日子对于我有多关键,旁人是难以知晓的,我所付出的努力也是他人猜不透的。
是激流勇进,还是沉沦止步,就看今朝。
不知不觉到了校门口,耳边滴滴的声响还在继续。走进校门,操场上早已没了同学们吵闹的风景。人工湖旁的小亭里,少了几分往日的喧闹,湖中阵阵涟漪好似我心中的不平。踌躇满志的我似乎也早已习惯了这里的风景,不曾觉得雨中的校园有丝毫的改变。
怀着这样的心情,推开了班级的大门。往日的热烈已是过去式,现在进行的是紧张的复习。面对着这样的情景,我有点茫然了,不知是考试改变了我们的心态,还是心中的理想决定着我们的行动。
离考试还有一小时左右,老师让我们去散散心。外面的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落着。漫步于校园长廊,我忐忑的心也似乎被抚平了。闻着清新的泥土味,我又一次放眼望去,一切有了微妙的变化:绿叶在雨水的冲洗下,显示出了亘古永恒的青春;晨读塑像展示着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图大志„„是什么左右了我的思想?
也许越是熟悉就越容易忽视吧。“失去才知道珍惜”这句话不是对它的精准概括吗?
当我们无暇于寻觅生活的精彩时,何不俯察身边,发现近处的美妙?也许风景不如远处的旖旎,画面不如远处的绚丽,声音不如远处的动听,但是请记住,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它的魅力不在于画面的斑斓,而在于轮廓的鲜明;不在于声音的跌宕,而在于音符的铿锵;不在于结构的完美,而在于你发现的精魂。 换个角度,感受生活没错,远方曾经令你心驰神往,思绪飞扬又或曾经令你痴迷,但是请不要忘了,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雨下得更大了,而我却心境释然。不久之后,我将换上高中衫,但是,我不会忘记身穿着初中衫的现在。再看你一眼,校园,作为我即将离开你的最后仪式吧。
熟悉的地方风景在改变,在缕缕的微风中,不禁有了番感悟:依依三年,惜别于今;白驹过隙,何时再见;相见之时,安能回首?
【阅卷心语】
本文得分45分。
得分点:作者很有语言功底且善于抒发个人感受。语言甚至可以说是酣畅淋漓,例如:“依依三年,惜别于今;白驹过隙,何时再见;相见之时,安能回首?”结构也完整,前有开头,后有呼应。
失分点: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而作者恰恰忽略了这篇文章最重要的元素“风景”。全文写“风景”文字不足百字,却运用大量的篇幅抒写自己在开考前的感受,步入喧宾夺主之误区。后半部分又扯到“远处的风景”,空发议论,无病呻吟。结尾处抒写感受,看似有感而发,实则偏离主题。
作者对如何写作一篇规范的记叙文还缺乏严格有序的训练。总之,这篇作文,犯有当下学生作文通病:太过注重主观自我心情的宣泄,没有把“力”用在“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