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最后的姿势导学案作文2000字

六年级作文

山阳同仁九年制学校六步互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tr2016-9-1)

第1页 共2页 6制作人:韦国云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重点)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难点)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预习案

导学目标

1、通读课文,牢记课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将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一、名人简介:

谭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英雄链接:

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她共救出13名学生。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一岁的女儿很可能成了孤儿。她爸爸也没有任何消息。 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大地震来临时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同样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换来两个孩子的生。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生还。张米亚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校,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刚过的生命。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的教室位于一楼,他本来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的保护孩子。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二、基础知识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不会的生字词做上记号,给课后生字组词(组一个课内词,一个课外词)。

2、在课文中圈出这些词语给带点字注音并理解(写在课本上)。

坍塌 洗漱 尘埃 塌陷 废墟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山阳同仁九年制学校六步互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tr2016-9-1)

第2页 共2页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 血 晃 模

三、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说明本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吗?读一读,

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注意用词准确)在书上完成。

【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自测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一定要细心哦!建议闭卷完成。

完成大练习册第6课第一课时。

【我的疑问】通过预习,我还有以下疑问难以解决:

☆ 探究案

探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

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 质疑解惑

探究点一 文本理解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请大家细细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反复品

读这些句子,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文中好多的环境描写,请大家找出来好好读一读,看看对人物精神起什么作用?

探究点二:拓展提升

1、理解文中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2、“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仿写:老师像渡船,把我们送到知识的彼岸。老师像-----------------,-----------------.

老师像-----------------,----------------。

2、完成大练习册第2课时。

我的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的写作方法有:( )( )( )。

☆训练案

完成小练习册第6课。

山阳同仁九年制学校六步互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tr2016-9-1)

第1页 共2页 6制作人:韦国云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第6课 最后的姿势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重点)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难点)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难点)

☆预习案

导学目标

1、通读课文,牢记课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将预习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在“我的疑问”处。

【教材助读】

一、名人简介:

谭千秋(1957-2008),湖南省祁东县人,中共党员。

1982年参加工作,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 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中逝世,媒体报道4名学生在他的保护下生还。被追授为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英雄链接:

四川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6岁的宝贵生命。她共救出13名学生。 四川映秀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女老师严蓉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一岁的女儿很可能成了孤儿。她爸爸也没有任何消息。 四川汶川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在大地震来临时用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小学生,同样以雄鹰展翅的姿势护住孩子,以自己的死换来两个孩子的生。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忍痛把张老师的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两个孩子生还。张米亚老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己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话“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被称为全中国最美丽的翅膀。 四川什邡红白镇中心小学校,已确认该校有七名老师殉职。其中二年级语文老师汤宏为救学生,献出了自己20刚过的生命。家里的孩子刚刚六七个月大。地震发生时,他所教的班级的教室位于一楼,他本来完全可以逃脱,但他却选择留下来的保护孩子。他最后的姿势定格在这样的画面上——两个胳膊下各抓了一个孩子,身子下还护着几名孩子。虽然没能将手中的学生救出教室,而他自己也在瓦砾中丧生,但被他用血肉之躯护住的几个孩子却幸运地活了下来,并最终获救。

二、基础知识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不会的生字词做上记号,给课后生字组词(组一个课内词,一个课外词)。

2、在课文中圈出这些词语给带点字注音并理解(写在课本上)。

坍塌 洗漱 尘埃 塌陷 废墟 震撼 诠释 生死攸关

山阳同仁九年制学校六步互动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编号:tr2016-9-1)

第2页 共2页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散 血 晃 模

三、整体感知

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说明本文主要内容的段落吗?读一读,

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注意用词准确)在书上完成。

【预习自测】学习建议:自测题可以检验学习效果,一定要细心哦!建议闭卷完成。

完成大练习册第6课第一课时。

【我的疑问】通过预习,我还有以下疑问难以解决:

☆ 探究案

探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

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合作探究 质疑解惑

探究点一 文本理解

1、文中哪些地方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请大家细细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反复品

读这些句子,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谭老师?

2、文中好多的环境描写,请大家找出来好好读一读,看看对人物精神起什么作用?

探究点二:拓展提升

1、理解文中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2、“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仿写:老师像渡船,把我们送到知识的彼岸。老师像-----------------,-----------------.

老师像-----------------,----------------。

2、完成大练习册第2课时。

我的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学到的写作方法有:( )( )( )。

☆训练案

完成小练习册第6课。


相关作文

  • 最后的姿势作文2500字
  •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最后的姿势>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这一课记叙的是去年的5.12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感人事迹.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挖掘出情的根源.本文的教学设计,我紧扣文章的主旨&q ...

  • 最后的姿势作文3900字
  • 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4. 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

  • 最后的姿势作文29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理解文中重点句子"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的意思. 4 ...

  • 最后的姿势作文1500字
  • 六年级语文学科 教学内容:最后的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4.在读明白文本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脉络, 5.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2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最后的姿势>是新选入本册课本的一篇课文,是根据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 ...

  • 6[最后的姿势]导学案作文900字
  • 6. <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导学案 主备人:熊远健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含义,感受人物品质. 2.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自主学习 1. 品味词句,走近谭老师.大声朗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 ...

  •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作文1700字
  • 六年级语文上册 <最后的姿势>教案设计 面对死亡,我们可能无法作出更多的选择,可是谭千秋老师却义无返顾地选择了一个特殊的生命姿势.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 ...

  • 6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作文6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反思 <最后的姿势>这课文讲述的是2008年发生在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时,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组织他的学生迅速撤离,并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难以脱身的四名学生,而他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这课中能够让学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 ...

  • 最后的姿势作文1900字
  • 1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山中丽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用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结合自身体验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谭老师伟大的人格魅力. 3. 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在大难 ...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作文2600字
  • <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