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去年参加一中建设的一员,对一中建设我深有体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速度与激情 ——信都学校又创造“一中速度”传奇
冀州市第一中学是由信都学校投资,与冀州中学联合兴建的高级中学。占地417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东校区90亩,两万平方米,相当于7的东校区) 总投资5.6亿元,能容纳120个教学班。冀州市第一中学于2013年9月18日批准建设,在较短时间完成前期准备后,于2014年2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从正式动工到竣工运行,前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冀州项目建设史上的新高,被市委、市政府誉为“一中速度”。如此庞大的工程,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竣工运行,信都人的精神何在?随之我将揭开谜底:
雷厉风行是创造“一中速度”的作风之本
1、安排部署“快” 。2013年9月1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第一中学的决策部署,并随即成立了第一中学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指挥部。我校董事长王向展连夜召集学校相关人员,召开了一中建设动员部署会,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一点,重点研究确定三件事:一是成立了筹建办公室。董事长亲子挂帅。各校区一切领导人员为建设一中让步,学校抽调五名副校长任筹建办公室副主任。二是确定了目标。必须在2014年8月升学招生前第一中学竣工运行,全力打造冀中南旗舰学校。三是理清了思路。经过反复研究,理清了“五子”思路,即票子、班子、位子、桌子、牌子。思路的确定,拉开了建设的序幕。我加入筹建办公室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说了算,定了干,没有可商量的余地,不要怀疑领
导的决策和能力,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跟的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这也是我校拼搏精神的体现。
2、规划设计“快”。随即,信都学校联系了青岛设计院、衡水设计院、石家庄北华设计院等五家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总体规划,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比较,董事长10天内石家庄往返12趟。最终选定了北华设计院的方案。第一中学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轴对称法则设计,形成了一轴二翼五区的校园景观,一轴是中轴线,二翼是主题连廊,五区是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艺术区,这样的设计能满足教学、生活的需求;满足交流、活动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也体现了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了学校的总体规划。
3、施工建设“快”。重点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多上施工队、教职工队伍全员参与,“大兵团”推进。通过招标确定了5家建筑公司、14支施工队。然后将建设任务量化分解到各施工队,明确了施工标准、完成时限。信都学校的教职员工24小时随叫随到。信都学校的620名教职工全部抽调到一中建设现场,打扫卫生、装卸床、课桌、椅子等。有的老师有病了,不能干活;或者家里有急事,不能参与等,都主动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帮忙,形成了强大的声势。二是“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24小时推进。筹建办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努力奋斗。在刚开始筹建时条件差的老师们想象不到。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刚搭建好的临建房,墙上都冻出了冰凌。为确保楼体根基无问题,要24小时检验打桩是符合格。
筹建人员争抢着值夜班。每隔一小时到楼槽内检验数据。确保楼体安全,丁立柱工程师因此患了腿疼病。为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筹建人员大年三十还在开会,卢红伟校长大年初一早起就到了工地巡查。所有筹建人员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没有休息过一天,经常早起四点多工作到晚上一两点。他们将各施工队分为两组,白天一组,晚上一组,昼夜施工。实现了七天建成一层楼的目标。三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砌墙、边砌墙边装修,统筹推进。为赶速度、抢时间,主体在建设二层时,一层就开始砌墙、抹灰;主体建设三层时,二层就开始砌墙、抹灰,紧跟着一层就开始内部装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调动施工队的积极性,筹建办将工程款直接支付给施工队,避免了建筑公司克扣、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四是定责任、抓协调、严奖惩、高效推进。全员每天都要深入建设现场,分包施工点。并实行早晚碰头会制度,早会安排部署,晚会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组织施工队实行7天一例会制度,规定每周日上午9点开会,通报进度、指出问题,同时也做好各施工队间的协调、调度、确保各施工队间高效衔接配合。对施工队工程质量及进度进行督导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对于未按要求施工或进度慢的进行处罚,对于质量好、进度快的进行奖励。工程建设期间累计奖罚达12万元。各工程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加快了工程进度。
攻坚克难是创造“一中速度”的精神之核
在第一中学建设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难题。我们信都学校不等不靠、积极应对、主动破解。比如全力破解“监管难”问题。在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信都学校围绕打造“百年工程”“放心工程”,成立了第一
中学建设纪律监察室,每个建设阶段、环节都严格监管,构建了“质量、管理、廉政”“三位一体”的运行体系,确保工程不出事,比如:规划设计请专家论证评审,评审确定后,承建方与设计方不直接接触,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未经集体讨论和征询设计专家意见,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比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人监管。在回填土过程中,由筹建办两名工作人员盯一栋楼;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如遇灰土冻块立刻挑出;用棉被盖住混凝土,防止上冻。这些工作都列入监管范围。通过严格监管,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
众人划桨开大船。信都发展不是某个人的事情,是每个信都人共同的责任。推进“跨越赶超”,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信都人都涌动激情,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投入发展。我们坚信,只要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信都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去年参加一中建设的一员,对一中建设我深有体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速度与激情 ——信都学校又创造“一中速度”传奇
冀州市第一中学是由信都学校投资,与冀州中学联合兴建的高级中学。占地417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东校区90亩,两万平方米,相当于7的东校区) 总投资5.6亿元,能容纳120个教学班。冀州市第一中学于2013年9月18日批准建设,在较短时间完成前期准备后,于2014年2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从正式动工到竣工运行,前后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创造了冀州项目建设史上的新高,被市委、市政府誉为“一中速度”。如此庞大的工程,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竣工运行,信都人的精神何在?随之我将揭开谜底:
雷厉风行是创造“一中速度”的作风之本
1、安排部署“快” 。2013年9月18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第一中学的决策部署,并随即成立了第一中学建设领导小组及项目指挥部。我校董事长王向展连夜召集学校相关人员,召开了一中建设动员部署会,会议一直开到凌晨一点,重点研究确定三件事:一是成立了筹建办公室。董事长亲子挂帅。各校区一切领导人员为建设一中让步,学校抽调五名副校长任筹建办公室副主任。二是确定了目标。必须在2014年8月升学招生前第一中学竣工运行,全力打造冀中南旗舰学校。三是理清了思路。经过反复研究,理清了“五子”思路,即票子、班子、位子、桌子、牌子。思路的确定,拉开了建设的序幕。我加入筹建办公室最大的一个感受是:说了算,定了干,没有可商量的余地,不要怀疑领
导的决策和能力,更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不折不扣的执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跟的上学校发展的速度。这也是我校拼搏精神的体现。
2、规划设计“快”。随即,信都学校联系了青岛设计院、衡水设计院、石家庄北华设计院等五家设计院对新校区进行总体规划,经过了三番五次的比较,董事长10天内石家庄往返12趟。最终选定了北华设计院的方案。第一中学按照中国传统建筑的轴对称法则设计,形成了一轴二翼五区的校园景观,一轴是中轴线,二翼是主题连廊,五区是教学区、教师生活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艺术区,这样的设计能满足教学、生活的需求;满足交流、活动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也体现了现代化、园林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标准完成了学校的总体规划。
3、施工建设“快”。重点从四个方面抓起:一是多上施工队、教职工队伍全员参与,“大兵团”推进。通过招标确定了5家建筑公司、14支施工队。然后将建设任务量化分解到各施工队,明确了施工标准、完成时限。信都学校的教职员工24小时随叫随到。信都学校的620名教职工全部抽调到一中建设现场,打扫卫生、装卸床、课桌、椅子等。有的老师有病了,不能干活;或者家里有急事,不能参与等,都主动让自己的亲戚朋友帮忙,形成了强大的声势。二是“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24小时推进。筹建办工作人员不畏艰苦,努力奋斗。在刚开始筹建时条件差的老师们想象不到。零下十几度的冬天,刚搭建好的临建房,墙上都冻出了冰凌。为确保楼体根基无问题,要24小时检验打桩是符合格。
筹建人员争抢着值夜班。每隔一小时到楼槽内检验数据。确保楼体安全,丁立柱工程师因此患了腿疼病。为确保工程如期完工。筹建人员大年三十还在开会,卢红伟校长大年初一早起就到了工地巡查。所有筹建人员无论是下雨还是下雪没有休息过一天,经常早起四点多工作到晚上一两点。他们将各施工队分为两组,白天一组,晚上一组,昼夜施工。实现了七天建成一层楼的目标。三是边设计边施工,边施工边砌墙、边砌墙边装修,统筹推进。为赶速度、抢时间,主体在建设二层时,一层就开始砌墙、抹灰;主体建设三层时,二层就开始砌墙、抹灰,紧跟着一层就开始内部装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调动施工队的积极性,筹建办将工程款直接支付给施工队,避免了建筑公司克扣、拖欠工资问题的发生。四是定责任、抓协调、严奖惩、高效推进。全员每天都要深入建设现场,分包施工点。并实行早晚碰头会制度,早会安排部署,晚会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并组织施工队实行7天一例会制度,规定每周日上午9点开会,通报进度、指出问题,同时也做好各施工队间的协调、调度、确保各施工队间高效衔接配合。对施工队工程质量及进度进行督导考核,实行奖优罚劣,对于未按要求施工或进度慢的进行处罚,对于质量好、进度快的进行奖励。工程建设期间累计奖罚达12万元。各工程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加快了工程进度。
攻坚克难是创造“一中速度”的精神之核
在第一中学建设过程中,针对存在的难题。我们信都学校不等不靠、积极应对、主动破解。比如全力破解“监管难”问题。在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信都学校围绕打造“百年工程”“放心工程”,成立了第一
中学建设纪律监察室,每个建设阶段、环节都严格监管,构建了“质量、管理、廉政”“三位一体”的运行体系,确保工程不出事,比如:规划设计请专家论证评审,评审确定后,承建方与设计方不直接接触,确保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操作,未经集体讨论和征询设计专家意见,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比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有人监管。在回填土过程中,由筹建办两名工作人员盯一栋楼;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如遇灰土冻块立刻挑出;用棉被盖住混凝土,防止上冻。这些工作都列入监管范围。通过严格监管,确保工程高质量推进。
众人划桨开大船。信都发展不是某个人的事情,是每个信都人共同的责任。推进“跨越赶超”,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信都人都涌动激情,万众一心、凝心聚力投入发展。我们坚信,只要上下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信都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