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2009年高考作文题(六)
文/王大绩
今天谈谈2009年高考中的话题和标题作文题目。
[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简说]“常识”是这则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但题目并没有强调自己是“话题”命题,这表明了命题成熟的认识——“话题”“标题”“材料”并无本质区别。那些“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依据题目类型而派生出的潜规则,也该寿终正寝了。
题目给出了多方面的提示(或曰“启发”,或曰“鼓励”)。“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常识”等同于“生活”;“常识与我们同行”——“常识”与“生命”密切相关,“常识”促使“生命”成长。这里的“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学生的群体,也可以视为整个人类。“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谈到“知”与“行”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常识须推陈而出新”——涉及“新”与“陈”的承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更迭。省略号,则提示着任何一种合理的方向。“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可以写记叙类的作文,“对‘常识’的看法”——可以写议论类的作文。
如此广阔的天地,任考生选定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湖北卷]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
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简说]这个作文题目在“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之外,又作了“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的鼓励性“要求”。
“站在 的门口”,横线上要求填写的内容,有着广阔的题材范围。可以是相对具体的,事业、学业、奋斗、进取、物理、化学、李白、牛顿等等,也可以相对抽象的,理念、遐思、幻觉、梦想、想象、联想、希望、神话、预言、诗情、画意等等。这内容可以是正面的,例如成功、光明,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如失败、黑暗,也可以是复合或辩证的,例如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等等。作文题目只是一个短语,没有主语,所以作文的主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任何对象。“站”可能是行动的准备,也可能是裹足彷徨或犹豫不前。“门口”可能意味着开端、开端之前,也可能意味着整体过程中的某一新阶段的起始。
我想不全,其实,任何人的思维,也无法涵盖这个作文题目所包含的广阔空间。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简说]这个作文题目在要求中,做了“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的全方位鼓励。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要像什么文体,不要文体错杂,这应该是对“文体不限”的补充。那么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都是可以的。“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有时相当模糊的,很多“文体”有是贯通的。这个要求有点像“不要套用”,很难说清楚。先心在阅卷实际中也只能变通、从宽。
题目对考生做了多方面提示。从题材看,“见证”涉及到“经历”“人生”“社会”“历史”“人”和“事物”,从立意看,“见证”可以从“凝聚”“悲喜”“变迁”“长河”等多方面提取角度。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简说]这又是一则半标题命题。“这”,可以涉及到考生熟悉生活的任何领域;横线上要求填写的词语,则表明着由“这”中体会到的任何真情实感。“也”,要求横线上填写的感受应该与常规的、一般的感受有所差异,应该是一种新鲜感受;“一种”,则要求作文对横线上填写的感受表述明确。
好了,没有必要一一枚举了。高考作文题目的开放性、普适性和贯通性已经十分豁然。因为这些题目都是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考作文题目。指责作文题目“不知所云”“难以下笔”的各位先生,您们是故意闭目塞听,还是有意误解曲解呢?
我看2009年高考作文题(六)
文/王大绩
今天谈谈2009年高考中的话题和标题作文题目。
[广东卷]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我们同行。有时,常识虽易知而难行,有时,常识须推陈而出新„„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简说]“常识”是这则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但题目并没有强调自己是“话题”命题,这表明了命题成熟的认识——“话题”“标题”“材料”并无本质区别。那些“偶依一株树,遂抽百尺条”,依据题目类型而派生出的潜规则,也该寿终正寝了。
题目给出了多方面的提示(或曰“启发”,或曰“鼓励”)。“我们生活在常识中”——“常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常识”等同于“生活”;“常识与我们同行”——“常识”与“生命”密切相关,“常识”促使“生命”成长。这里的“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学生的群体,也可以视为整个人类。“常识虽易知而难行”——谈到“知”与“行”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常识须推陈而出新”——涉及“新”与“陈”的承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与更迭。省略号,则提示着任何一种合理的方向。“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可以写记叙类的作文,“对‘常识’的看法”——可以写议论类的作文。
如此广阔的天地,任考生选定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湖北卷]请以《站在 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
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简说]这个作文题目在“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之外,又作了“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的鼓励性“要求”。
“站在 的门口”,横线上要求填写的内容,有着广阔的题材范围。可以是相对具体的,事业、学业、奋斗、进取、物理、化学、李白、牛顿等等,也可以相对抽象的,理念、遐思、幻觉、梦想、想象、联想、希望、神话、预言、诗情、画意等等。这内容可以是正面的,例如成功、光明,也可以是反面的,例如失败、黑暗,也可以是复合或辩证的,例如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等等。作文题目只是一个短语,没有主语,所以作文的主体,可以是“我”,也可以是任何对象。“站”可能是行动的准备,也可能是裹足彷徨或犹豫不前。“门口”可能意味着开端、开端之前,也可能意味着整体过程中的某一新阶段的起始。
我想不全,其实,任何人的思维,也无法涵盖这个作文题目所包含的广阔空间。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简说]这个作文题目在要求中,做了“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的全方位鼓励。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也就是说,写什么文体要像什么文体,不要文体错杂,这应该是对“文体不限”的补充。那么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都是可以的。“文体特征鲜明”的要求有时相当模糊的,很多“文体”有是贯通的。这个要求有点像“不要套用”,很难说清楚。先心在阅卷实际中也只能变通、从宽。
题目对考生做了多方面提示。从题材看,“见证”涉及到“经历”“人生”“社会”“历史”“人”和“事物”,从立意看,“见证”可以从“凝聚”“悲喜”“变迁”“长河”等多方面提取角度。
[福建卷]这也是一种
请先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形成完整的题目,然后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简说]这又是一则半标题命题。“这”,可以涉及到考生熟悉生活的任何领域;横线上要求填写的词语,则表明着由“这”中体会到的任何真情实感。“也”,要求横线上填写的感受应该与常规的、一般的感受有所差异,应该是一种新鲜感受;“一种”,则要求作文对横线上填写的感受表述明确。
好了,没有必要一一枚举了。高考作文题目的开放性、普适性和贯通性已经十分豁然。因为这些题目都是高考作文题目,都是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高考作文题目。指责作文题目“不知所云”“难以下笔”的各位先生,您们是故意闭目塞听,还是有意误解曲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