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3900字

初三作文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

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

眼( ) (2)释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啜泣:

(3)运用

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二、课堂导入:

1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

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文章脉络:(一)、 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启示( 23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3)悟出的生活哲理: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三.自主学习

1.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老师讲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你能从中有更多人生的启示。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⑴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b. 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 的是什么? )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

示例: ﹙1﹚请同学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3﹚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

鼓励“我”向前走?

﹙4﹚“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样解决的? 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5﹚“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能分别说说吗?

四 精讲点拨

﹙1﹚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 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2﹚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3﹚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 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 试从文中找出。“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

五 拓展提高

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 说说理由。

六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七 布置作业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 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

二.课堂导入: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2.找出语段中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点拨]“我”攀爬悬崖时的动作有:爬、蹲、靠、看、伏、伸、探、踩。其中,最能表现“我”胆小害怕的动词有靠、伏。

写“我”的感受的词语有:心惊肉跳、几乎晕倒、恐惧、疲乏、全身麻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这些描写,刻画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串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找出并朗读有关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4.让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语调来。

(要求学生概括出“我”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 自主学习(讨论)

1. 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2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

四 拓展提高

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

1 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倒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 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 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五 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六 巩固·延伸

. 写作训练:

我们的生活中, 时时处处都充溢着一些细节:母亲的一个亲切的抚摸,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朋友在天热时送上一杯清凉的水„„请你以“永远的细节”为题目,写意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七 课后作业

新课堂(课内阅读)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积累字词

(1)字音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

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

眼( ) (2)释义

训诫:

嶙峋:

纳罕:

啜泣:

(3)运用

请你按照事例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

示例: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三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二、课堂导入:

1 作者简介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岩

石架,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去,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理清文章脉络, 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1)文章脉络:(一)、 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二)、经过 (4——15) 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启示( 23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3)悟出的生活哲理: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仅仅指当时“我”下悬崖石架的情形吗?

三.自主学习

1.导入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次实验(老师讲述):

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簇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的进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进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它只是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继续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慨?能简要谈谈吗?(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你能从中有更多人生的启示。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⑴范读、自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尽量读出自己的理解。

⑵读后讨论:

a.“啜泣”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前面提到的两个“啜泣”与奥运会刘翔、王义夫等运动员获得冠军后的“啜泣”是否相同?

b. 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指 的是什么? )

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在理解了作者的意图后,你对文章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

示例: ﹙1﹚请同学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2)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3﹚ “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

鼓励“我”向前走?

﹙4﹚“我”遇到了什么困难? 怎样解决的? 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5﹚“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你能分别说说吗?

四 精讲点拨

﹙1﹚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 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

﹙2﹚你对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是如何理解的?

﹙3﹚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 作者又是用哪句话来结束这一人生经历的讲述的? 试从文中找出。“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是指什么?

五 拓展提高

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 说说理由。

六 教师小结: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要善于感悟,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

七 布置作业

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内容。

2. “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在困难面前不畏惧、分析困难、化解困难,对于我们学习具有那些积极的意义?面对考试失败,面对竞赛的失败,我们的心理时怎样想的?举例说明。

教后感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借助于工具书掌握相关的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使学生感受到正确对待困难,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巩固

1. 检查字词(听、写训练),默写课后“读一读, 写一写”的内容(找学生到黑板上默写)

2.找两位同学回答第一课时的“巩固·延伸”练习

二.课堂导入:

1、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详略描写的句子。写过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学生阅读、讨论解决,考察能力)

2.找出语段中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点拨]“我”攀爬悬崖时的动作有:爬、蹲、靠、看、伏、伸、探、踩。其中,最能表现“我”胆小害怕的动词有靠、伏。

写“我”的感受的词语有:心惊肉跳、几乎晕倒、恐惧、疲乏、全身麻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这些描写,刻画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3.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串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心理描写, 找出并朗读有关心理活动的语句,然后进行讨论分析。

4.让二、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要分别读出父亲平静的宽慰的、“我”惊恐的和叙述者从容的语调来。

(要求学生概括出“我”爬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 自主学习(讨论)

1. 如何看待“父亲”对“我”的帮助?

2如何看待杰利和另外四个孩子的行为,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如何对待遇到困难的朋友?

四 拓展提高

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讨论)

1 叙事技巧娴熟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前后照应,注意设下伏笔,使得文章记叙周密。“我”的病弱在文中前后照应。文中几处提到杰利,笔笔都有匠心,杰利叫我“别做胆小鬼”、杰利的不放心都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本文采用倒叙的笔法,用笔俭省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起因。结束回忆也用笔干脆利落,这样一起一收与正文浑然一体。

2 描写准确恰当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

文中人物的语言准确地反映出人物各自的性格。如“我”的胆怯、父亲的耐心细致,都在文中有恰到好处的描写。

“我”的动作、心理使得整个事件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托作用,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3 小中见大,哲理深刻

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本文的第二个特点是以孩子的口吻叙事使本文更适于孩子们阅读。无论情节叙述、心理描写还是语言风格都属于孩子们。这篇文章也给那些成人化的学生作文提供了优秀的反例,它让人深思:对孩子而言,到底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事”呢?

五 教师小结: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思考呢? 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六 巩固·延伸

. 写作训练:

我们的生活中, 时时处处都充溢着一些细节:母亲的一个亲切的抚摸,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朋友在天热时送上一杯清凉的水„„请你以“永远的细节”为题目,写意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七 课后作业

新课堂(课内阅读)

教后感


相关作文

  • 2014年山东青岛中考英语作文题目作文3200字
  • ∙ 2014年山东青岛中考英语作文题目: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2014-06-15 ∙ 2014山东济南中考作文题目:一个夏日的早晨2014-06-15 ∙ 2014年浙江嘉兴中考作文题目点评:具有思辨色彩2014-06-15 ∙ 2014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目:走,到另一个地方2014-06-14 ∙ ...

  • 花季作文600字
  • 14岁,多么美妙的数字:14岁,多么任性的时候:14岁,多么美丽的年华:14岁,多么张扬的青春-- 14岁,这是一个如花似梦的季节!十四岁的我们少了天真烂漫的气息,多了一丝成长的忧愁!但更多的仍是那倔强的性格! 14岁,是属于花季的,处在花季的我们,拥有更多的是快乐,我们能够做自信的自我,而不顾他人 ...

  • 14岁作文500字
  • 时光匆匆,我的脚步已经走过了美好的童年.流逝的光阴中,我沐浴着爱的露水,享受着爱的温柔,让我在天地间快乐成长,使我的生活美妙多姿! 泪水与欢笑,希望与失望,构成了我14岁的天空. 14岁的天空,充满着青春的柔情和夏天的豪情: 14岁的天空,是雨露和阳光的一串串组合排列: 14岁的天空,描绘天真的词句 ...

  • 我的14岁作文600字
  • 14岁是多梦的一年.生日那天,我说自己长大了.蜡烛前,我吁了好多好多的愿望,我想自己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我想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人才:我想自己成为一名歌唱家:为人唱出一只只美妙的乐曲:我想自己成为一名画家,为祖国留下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是我14岁的梦. ...

  • 14岁的天空作文500字
  • 逝水年华飞纵,眼,我已成长为一个14岁的帅气小伙.这期间,或快乐,或悲伤,但我却享受着这湛蓝的14岁的天空. 14岁的天空,晴空万里.14岁的我们,朝气蓬勃.我们自由自在地在田野上奔跑,放着风筝,任它在天空中飘荡.望着那飞驰的风筝,我们的心也随之飘飞,越飞越远.管它暴雨瓢泼,狂风骤作,我们的心永远晴 ...

  • 14岁的我作文700字
  • 再过两个月,我那像朋友一般的14岁便要离我而去了.站在14岁的尾巴上,像一个单纯的孩子那样仰望天空,尽管我在这复杂的世界中被漂染的不再单纯,我依然仰望天空,对着天空大喊:"14岁,我要和你告别了."然后静静的回忆,那即将冰封的14的记忆-- 14岁,我上了初中,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

  • 我14岁的彩虹作文600字
  • 我14岁的彩虹 人们常说"14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道彩虹: 今年; 我恰好14岁'我开始觉得14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邻里吵架/我不再瞪大眼睛去看热闹'而是想? 人们为什么不能把心胸放宽一点"去包容/理解别人呢? 其实.生活不也和阳光一样吗'表面上看是一种单调的白光; 其实却包 ...

  • 我14岁的彩虹作文600字
  • 我14岁的彩虹 人们常说:14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道彩虹: 今年'我恰好14岁? 我开始觉得14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邻里吵架:我不再瞪大眼睛去看热闹:而是想? 人们为什么不能把心胸放宽一点' 去包容:理解别人呢? 其实"生活不也和阳光一样吗"表面上看是一种单调的白光? 其实却 ...

  • 我14岁的彩虹作文600字
  • 我14岁的彩虹 人们常说,14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道彩虹/ 今年" 我恰好14岁? 我开始觉得14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邻里吵架'我不再瞪大眼睛去看热闹/而是想"人们为什么不能把心胸放宽一点.去包容,理解别人呢.其实'生活不也和阳光一样吗? 表面上看是一种单调的白光,其实却包含 ...

  • 我14岁的彩虹作文600字
  • 我14岁的彩虹 人们常说:14岁是人生中最绚丽的一道彩虹. 今年,我恰好14岁,我开始觉得14岁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 邻里吵架,我不再瞪大眼睛去看热闹,而是想:人们为什么不能把心胸放宽一点,去包容.理解别人呢? 其实,生活不也和阳光一样吗? 表面上看是一种单调的白光,其实却包含了赤.橙.黄.绿.青.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