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上作文“五步曲”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立足生活,使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这里之所以说“允许”,实际上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知道并引导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了再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而成为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例如,现在电脑游戏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洪水猛兽,下课到处捉拿打游戏的学生,上课严禁谈论此类话题,这里我们先不谈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但对一个以游戏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如果能引导他把游戏也作为作文的材料,这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
2 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并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博览群书,让学生胸有成竹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革评改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强调“多做多改”和“精批细改”,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从字句选择到审题立意,从中心线索到谋篇布局,都作详细的批改。这种批改方法,缺点之一是耗时太多,以一篇文章批改五分钟计,教师要改完四十个学生的作文,需要三个多小时,极大影响了教师其他工作。缺点之二是由于教师批语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反而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
1、训练初期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
3 作文评语可分为重在内容的评语和重在形式的评语,一般说来,学生希望教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而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评语与学生谈心,则可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如果每次作文拿下来,学生看到的都是对自己作文字词谋篇的批评,则无疑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再看老师的评语,也就宣告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失败。
而教师对学生作文技巧上的指导,最好放在训练的中后期进行。因为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已经形成,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而这时候老师再对此给予指导,不仅不会减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时机成熟,更具雪中送炭之效。
2、评语必须短而精
传统的作文评语,有总批,有眉批,有旁批还有补批,阵容强大,可谓无处不涉及,无处不囊括,而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后,往往只是看一下分数便扔进抽屉,束之高阁了。“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贪多求全追求作文评语的全面,还不如大胆舍弃,使作文评语既短且精,使学生真正通过评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文评语应该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评语必须锻字炼句,使之成为凝炼的语言艺术品,以此来征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评语第一应该简明扼要。这一点不仅是出于教师批改时间的需要,也出于教师评语力量集中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写
5 家,朱自清与鲁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生虽然写作水平还不可能太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已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了。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加强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习,强化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
如前所述,对学生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教师均应首先宽容尊重,然后再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引导下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
1 爱上作文“五步曲”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很多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单调作文训练中,形成了一个没兴趣--不想写--写不好的恶性循环。要走出作文的低谷,必须首先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最基础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立足生活,使学生言之有物
要使学生感觉有话可说,必须允许学生找到他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这里之所以说“允许”,实际上是指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知道并引导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了再说”。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生活在丰富多彩中的学生却经常感觉作文“无话可说”,这与学生自身语文水平不高有关之外,学生不能或不敢将自己的有些生活内容写入作文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敢于将自己的生活书面化而成为作文,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例如,现在电脑游戏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洪水猛兽,下课到处捉拿打游戏的学生,上课严禁谈论此类话题,这里我们先不谈电脑游戏对学生的利弊,但对一个以游戏为主要生活内容的学生,如果能引导他把游戏也作为作文的材料,这样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其作文“无话可说”的困难。
2 从这个角度上说,教师不仅应该熟悉学生的生活,并以宽容的态度理解学生的世界,更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将之书面化,成为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博览群书,让学生胸有成竹
阅读是吸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坚持阅读,学生不仅可以从中积累词汇,锻炼语言,还可提高审美水平,逐步养成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注意了课文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新增了不少传世名篇,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积极从课本中去寻找语言营养,对其中的重要篇目,不仅要熟读,更要精读深读,要体会和感受。不仅如此,还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大凡层次相当,思想艺术性统一的文章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深读,以阅读促积淀,以积淀带提高,这样,学生既有话可说,又有话会说,作文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三、改革评改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多是强调“多做多改”和“精批细改”,教师对学生的每篇作文,从字句选择到审题立意,从中心线索到谋篇布局,都作详细的批改。这种批改方法,缺点之一是耗时太多,以一篇文章批改五分钟计,教师要改完四十个学生的作文,需要三个多小时,极大影响了教师其他工作。缺点之二是由于教师批语面面俱到,力量分散,反而不利于学生及时准确地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因此,要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有必要对这种传统的批改方式进行改革。
1、训练初期评语重在评内容,用批语与学生对话
3 作文评语可分为重在内容的评语和重在形式的评语,一般说来,学生希望教师在评语中对自己文章的观点内容予以评价,并以此与老师交流。而教师抓住这一点,利用评语与学生谈心,则可极为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如果每次作文拿下来,学生看到的都是对自己作文字词谋篇的批评,则无疑会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不愿再看老师的评语,也就宣告了老师作文教学的失败。
而教师对学生作文技巧上的指导,最好放在训练的中后期进行。因为这时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已经形成,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也希望自己在作文的谋篇布局,结构安排,文字使用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而这时候老师再对此给予指导,不仅不会减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而且由于时机成熟,更具雪中送炭之效。
2、评语必须短而精
传统的作文评语,有总批,有眉批,有旁批还有补批,阵容强大,可谓无处不涉及,无处不囊括,而学生拿到发下的作文后,往往只是看一下分数便扔进抽屉,束之高阁了。“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与其贪多求全追求作文评语的全面,还不如大胆舍弃,使作文评语既短且精,使学生真正通过评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作文评语应该站在一个比学生高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因此,评语必须锻字炼句,使之成为凝炼的语言艺术品,以此来征服学生,要做到这一点,评语第一应该简明扼要。这一点不仅是出于教师批改时间的需要,也出于教师评语力量集中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写
5 家,朱自清与鲁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高中生虽然写作水平还不可能太高,但很多学生,特别是一些写作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已能写出有自己风格的文章了。对这一现象,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可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加强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学习,强化自己的风格,写出自己的特色。
如前所述,对学生作文中的个性表现,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教师均应首先宽容尊重,然后再进行引导,使学生在自己个性的引导下养成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影响下逐步走向作文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