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射洪中学2018寒假高中作文训练册A
第一天写作训练
拟题训练
标题的要求:切题、醒目、顺口、对称、文采
练习的过程:循序渐进
“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观点文章标题学习
一、议论文好标题的基本特征:
1、能概括内容或表明话题,即有内容;
2、题目表明作者褒贬,即有色彩;
3、表达准确、简短、运用修辞,即有文采。
二、从实例中归纳并学习好的标题的写法。
1. 反问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信马列岂能拜鬼神 2017年10月12日04:3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你喜欢怎样的“称号”? 2017年09月26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成功岂能以名利衡量 2017年09月18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靠什么“走到一起来” 2017年07月20日05:3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讲话岂可“到此一游” 2017年07月27日04:2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何必“把野鸭子的腿加长” 2017年07月25日04:2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2017年04月07日08:5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批评如何带点“辣味” 2016年11月01日04:4
2. 对比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想“一万”更应虑“万一” 2017年10月11日05: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修于内”方能“形于外” 2017年10月10日05: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与“不为”的辩证法 2017年09月21日04:3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震时一顿饭 仁义值千金 2017年08月15日05:1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官有止境,干事无止境 2017年08月14日05:2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有愧求无愧 2017年08月10日05:2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一心干事与一身干净 2017年08月09日06:3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 2017年08月04日04:3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脚踏实地与登高望远 2017年03月02日04:5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2016年12月09日03:43
3. 比喻型
·人民论坛:将成功果实系于祖国大树 2017年10月02日05:2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 2017年09月28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事业的“定海神针” 2017年09月14日04:2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蓄积爱的“利息” 2017年08月21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好作品是一粒种子 2017年06月20日04:5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卸下虚名的包袱 2017年07月24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2017年05月02日05:4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2017年04月18日04: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登攀书山,寻找精神的原乡 2017年04月26日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2017年04月25日04: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回归阅读,拓展生活的光谱 2017年04月24日04:5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细嗅真话的“兰香” 2017年05月03日06:5
4. 思辨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忘怀得失未必“失” 2017年09月13日04:4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2017年09月01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纸糊的鲜花怕雨水 2017年05月26日04:4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烂石生好茶 2017年05月09日04:1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追鹿的猎人看不到山” 2017年03月13日08: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欲”不设防恐成“狱” 2017年04月05日07:24
5. 号召型(中心词+号召,强调做法)
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 2017年09月27日04: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金砖精神”熠熠生辉 2017年09月04日05:0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金砖精神”熠熠生辉 2017年09月04日05:0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2017年08月22日04: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到最好,你就是英雄 2017年09月07日05:1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自己燃烧起来 2017年08月07日05:5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 2017年07月19日04:4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美好的际遇就在今天 2017年06月29日04:2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心灵在放飞中舒展 2017年06月27日04:3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2017年06月23日05:1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多为后人栽树 2017年06月19日05:1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留住心中那团火焰 2017年06月15日04:4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2017年03月01日04:52
6. 观点型(或者引用材料关键字表观点,明褒贬)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摈弃“法不责微”的心态 2017年05月10日04:4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存公心才会有分量 2017年09月25日04:4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淡泊宁静以养心 2017年09月22日04:0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端得平”才是真水平 2017年08月17日05:4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美好“止于丰饶处” 2017年09月19日04:3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弄清自己的“第一等事” 2017年09月15日04: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读懂“后排的掌声” 2017年09月12日05:1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致敬“最温柔的守护者” 2017年09月11日05:2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省思“脚都没时间沾泥” 2017年08月30日06:0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手有余香”的陌生人 2017年08月28日05:0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身许之”乃大情怀 2017年08月31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人生立志须趁早 2017年08月25日04:3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守望共同的生态家园 2017年08月24日04:4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涵养平和的交流心态 2017年06月12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2017年05月05日05:3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时间不会辜负实干者 2017年06月09日05:0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简单”的力量 2017年02月09日05:1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2017年02月08日04:3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2017年02月03日04:12
7. 引用名句、话题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2017年09月06日04: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017年07月03日05:1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少年无向易中轻” 2017年05月04日04:5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有感于竹子的故事 2017年08月23日04:4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摘取“最大的麦穗” 2017年08月18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读书“三境” 2017年08月11日05: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不当摆拍的孔雀 2017年06月21日05:0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美的表情是自信 2017年07月06日05:0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2017年05月31日
拟题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安徽阜阳太和中学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 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因难。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哀,改写通俗小说。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刷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辽宁丹东五校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湖南长沙一模
2月14日,拥有众多互联网大佬读者粉丝的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用户需要包年付费才能阅读。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 马化腾在洪波的朋友圈劝说,应该再等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实际上,微信正在内测付费阅读功能. 具体形式为: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的文章,在被浏览时只能显示开头的部分内容,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
微信要推出付费阅读功能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湖北沙市中学
2017年已悄然而逝,那一年中出现了许多新鲜词汇:共享充电宝、金砖+、勒索病毒、蓝鲸游戏、红黄蓝、人工智能、蓝天保卫战、“洗澡蟹式”海归、海绵城市、第一批90后、丧文化、佛系。
它们中有的代表了一代人,相当生动地涵盖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有的则脱胎于一件热点新闻,至今提及仍让人心有所叹„„
请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自行组合,确定立意;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四川成都七中
近日,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在中国,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三十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学作品。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读后,你有何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浙江宁波五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建立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一方面任意展现喜悦悲伤,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方面测览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随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评价。
这是可喜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这也是可悲的时代,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淹没,人人都很脆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
4
第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麦当劳(中国) 有限公司更名为金拱门(中国) 有限公司。麦当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著夫伊斯特布鲁克表示:我们通过更快速的本地化决策,满足中国顾客的需求。虽然只是改名,其他一切不变,却引得朋友圈鸡飞狗跳,网友疯狂地调侃及吐槽。有人认为这名字太“土”,对麦当劳这种做法表示不解; 有人认为这个改名接地气,有利于向中国三四线城市拓展业务; 也有觉得我们需要反思,有些中国产品千方百计取洋名, 马可波罗瓷砖是国产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美国设店,法国卡姿兰是地道广东货,卡尔丹顿是纯正深圳货... 这是崇洋媚外,折射出了文化不自信。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明确文体,自拟题目;3不少于800字。
5
第三天写作训练 改好开头开始写议论段:
例说高考作文之核心论述段的写法(二、三、四段)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仁慈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哪!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无需考虑了。”他首先挑了......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写一篇文章,说出你选择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1当人之朦胧时分,我从篮中拿走了欢乐;当欲望淌泻之时,我取走了财富;可是,最后,那黑色庄穆的死亡却以他无限圣洁的力量,吸引着我。
2何谓死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死亡对我来说,就是我再也不能拉我心爱的小提琴了。”我们脑海里的死亡,常常牵绊着痛苦和绝望,拖拉着哭泣和哀嚎。但在爱因斯坦的笔下,死亡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如此平常,只是某一天的清晨,他再也无法拉他的小提琴罢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它不应该被过分残酷化,一个人真正的觉醒,是在知道,自己也有将死的一天的时候,这一切,恰如魏晋时期,人们如混沌初开的集体觉醒,那是苏轼的蜉蝣沧海,是王羲之的俯仰兴叹,更是陶渊明的感生之行休。
3然而我们又应如何面对死亡?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一位哲人如是说,既然死亡并不可怕,世家俗物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每一个临死前紧握双手想抓住什么的人,从未得逞。那在这时,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实自己的精神,在世上留下一点自己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有一位为垂幕之人做祷告的荷兰牧师将他们生前的忏悔记述下来,同时惊讶的发现,如果按他们所说的那样过,将有80%的人都是伟人!我们总是在一切逝去之后再追悔莫及,伟大如乔布斯,也是在得到病危通知书后,才做出伟大的成就。你难道能说,死亡不是一种催化剂吗?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即在生时便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4但是,直面死亡又代表着什么呢?诚然,开诚布公地谈论死亡,有些人不仅觉得荒谬可笑,更是讳莫如深,然而欧美日等国家,早在幼稚园就直言死亡,教孩子们直面死亡。梵高说过:“魔鬼并不全然那么黑,你可以看他的脸。”当我们直面死亡时,不会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再急燥难耐;当我们直面死亡时,不会再杞人忧天,不再狂妄自大。庄子的“至人无己”固然难以达到,但如若以宇宙角度衡量自身,也未尝不能拾起我们丢弃的敬畏之心,丢弃我们曾拾起的狂妄乎。自然规律在上,我们必须依头刻写,如对神明。
5生如夏花,死若秋叶,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叶,都泅在氤氳雾气中,显露的一抹红,带着平淡的欣喜:“我懂了。” 大王说:
本文标准5段式写法,开头一段简单触碰材料,较为艺术化地提出了自己的选择:死亡!从而完成任务。
结尾一段,同样艺术化地表达,含蓄写出自己选择后的领悟,是对全文最好的总结,是对开头最好的解说。这样的首尾呼应在考场作文中给阅卷老师的印象会相当深刻,可以尝试模仿!
中间三段以三个问题开头,相当整齐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简便易行。从结构的角度看,既有并列式论证的工整清晰,又有递进式结构的层层深入,连续追问也使得文脉更加畅通,一气呵成,让阅卷者无法停下!
具体来说本文这三段应该是以引证说理为主、例证为辅的论证段,很标准也很普遍为同学们所运用。
第二段第一部分是引证例证的结合,先引述爱因斯坦的说回答段首问题,然后通过对比阐述凡人与大师对死亡的不同理解,最后巧妙地转移到觉醒这个话题,从而非常高逼格地引出三位中国古名人的认知,一般老师会直接心中点赞,加分!
第三段写得有点问题,开头一句问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中间和结尾给出回答是:充实自己的精神,在生时便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但引证(哲人说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心灵鸡汤)和例证(荷兰牧师、乔布斯)都不够充分和直接。但不细看很难察觉。
第四段同样例证引证结合,欧美国家的早期教育例子和梵高的语录后世一组强大的分析,逻辑清晰,语势磅礴,如果整齐一点就更加完善。
又例:
2帕斯卡曾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旨在让人充实有限的时光,而非挥霍生命。的确,正因为人类想在有限的时光里度过精彩绝伦的人生,世上才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有限时光的尽头是如一团浓墨的死亡,而死亡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如果人类没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那么如今的我们也会像动物一样,浑浑噩噩度日,成为一具具挥霍生命的行尸走肉。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发现了死亡的存在,于是从名为“死亡”的土壤里,孕育出了名为“生命”的花。
3人们常常畏惧死亡,不过是放不下心中的执着。苏格拉底在狱中拒绝学生救他出去、《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角死在小岛上、《釜山行》中的父亲从列车上一跃而下„„他们已无所留恋:名望、爱情、财富、快乐,都不值得一提。死亡在这一刻不再是恐惧与黑暗,它也如夏花一样绚丽。飞蛾扑火只因贪恋那一抹光亮,在那样的美丽面前,一切执着都是过眼烟云,明知结果是粉身碎骨、是化为虚无,却仍要在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拥抱的姿态迎接死亡
6
的到来。
4诚然,死亡是一切的终止,但正因为有了离别之悲,才有了相遇之美。生命的价值往往在死神降临的那一刻迸发出耀眼的光亮。地震来临时,最美教师把学生都送到安全地带,自己却葬身废墟之下;车祸前一秒,最美司机转动方向盘,挽救一车人的生命,自己却定格在驾驶座上„„这些人用最美的方式拥抱死亡,他们竭尽全力燃烧生命直至死亡的钟声敲响,他们的生命消失殆尽却又永葆青春。死亡的存在,让一切灵魂有了归宿,让一切坚守有了方向,它不只涵养生命之花,它也包容凋落的花瓣,等待下一轮绽放。
二、让死亡成为礼物
1蒙田:“既然死亡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我们,那就让我们到处等它吧。”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有人惶恐,有人惊惧,有人大声咒骂它的存在。但它始终不会消失,所以与其逃避,不如面对,让死亡成为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2死亡可以是生命旅行中的钟楼。生命旅行“路漫漫而修远兮”,总有一只荆条勾住你的衣角,总有一丝白烟迷住你的双眼,总有一种歌喉困住你的心神。而死亡,就是一座准时响起的钟楼,让人们从迷幻中清醒,重新上路。当你沉迷游戏时,当你耽溺于声色犬马时,当你迷失在纸醉金迷中时,看看死亡这座钟楼吧,看看自己的生命刻度如何在一步步地前进,看看自己所剩的时间,再看看虚度人生的自己,必然有那么一刹那,潘然醒悟。
3死亡可以是清心的一杯清茶。人往往有数不清的欲望,年少时贪图金榜题名,荣耀加身;中年时贪图荣华富贵,享尽奢靡;年老时渴求长生不老,羽化飞仙。所有的功名利禄长命百岁都使人狼狈,都是“自以心为形役”,在得不到时发了疯似的追求,在得到时却往往是一阵空虚。便在这过程中成了“旱地上的一条死鱼,草坪上被弃的一枚卒子,地洞中一只瑟瑟发抖的鼹鼠”。可有了死亡,就像饮了一杯清茶,不管你是多么“脑满肠肥”,都清洗地一干二净。只有在面对死亡时,人才会真正的思索生命,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含义。在真正的思考中,活的是自己,而不是利欲的牺牲品。
4死亡可以是理想最好的动力。狼牙山五壮士能跳下悬崖,为国捐躯,为何?司马迁能忍受腐刑,笔耕不辍,为何?文天祥能漂流零丁,不畏强权,为何?因为他们看清了死亡。当一个人连死都不畏惧时,他就真的无所畏惧了。死亡是人生命中最大的阴影,可当你把这层阴影都看透时,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进的脚步?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那一点小挫折,那一点小困苦,又算的了什么?当你把死亡当做礼物,不存一丝畏惧,理想的彼岸便就在你脚下了。
5把死亡当做礼物,让它成为一座钟楼,一杯清茶,一种动力,他可以成为上天给我们的最好的恩赐。让我们看清死亡看懂死亡,让他成为天使,而非魔鬼。让我们因为死亡,所以更加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达到生命。
大王说:本文的开头结尾与上一篇很相似,但写法不同,名言开头、触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而结尾的总结整齐而大气,既将分论点再次点明,增加阅卷者的印象,同时顺水推舟提出结论。非常实用,值得借鉴。
中间三段,三个简单、整齐、明了、形象的分论点形成无比清晰的并列式论证结构。
第二、三段没例子,第二段里勉强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第三段中“旱地上的一条死鱼,草坪上被弃的一枚卒子,地洞中一只瑟瑟发抖的鼹鼠”。勉强算引证,其他就是说理了,但这种说理很有味道也很有道理,形象较生动,逻辑很清晰,一样可以打动阅卷老师。
第四段上来就是略例设问排比,非常强悍,一方面弥补了本文事实论证不足的缺陷,一方面斩钉截铁、语势磅礴,后面的分析也以问句为主,丝丝入扣,一气呵成。
又例:
2拥抱死亡,才懂得生命的短暂,才学会珍惜。张爱玲曾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生命的短暂,所以会爱怜每一片叶,每一只虫,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因为懂得生命短暂,所以会孝顺老人,爱护幼童,才会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恪守心间;因为懂得生命短暂,所以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若是不懂得珍惜,拥有无限的生命,那名望如同泡沫,一触即碎;那爱情变得遥不可及,索然无味;那财富仿佛流水,散尽不复回。拥抱死亡,这最宝贵的礼物,学会珍惜,天地可养。
3拥抱死亡,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发光发热,活出无限的自己。君不见,文天祥舍生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君不见,苏格拉底为真理,坦然赴刑;君不见,谭嗣同以热血唤醒国人,慷慨就死;君不见,莱斯康特尔抗争教会,争取自由,大笑浴火,终得新生。因为死亡,人们奋斗拼搏,希望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有人曾说:“人的一生无非就是看着自己的手不断变得修长有力,慢慢爬上皱纹,最后再也看不见。关键是在看不见之前,手里都握了些什么。”手里若是握住了名望,握紧握松,它都会溜走。爱情、财富、快乐亦如是。只有死亡,它不离不弃,鞭策着人们不断前行,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拥抱死亡,这最宝贵的礼物,学会奋斗,天地可养。
4拥抱死亡,才会拥有畏惧,才能坚守信仰,恪守底线。若是没有了死亡,人们无所畏惧,法律和道德便成为路边折断的明灯,前路无尽,黑暗漫漫,很容易走了弯路。若是没有了死亡,先哲的迷思,难以冲破人们的心墙;草长莺飞,难以勾动人们对美的渴望;繁星满天,难以触发人们的迷惘。若是没有了死亡,佛祖座下灰尘弥漫;圣经和十字架无人问津;玉皇大帝的紫檀炉香火散尽。陶渊明长啸一声“归去来兮”,李太白仰天大笑“我辈岂是蓬蒿人”,苏子瞻抚须放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死亡,他们坚守信仰,执着追寻。拥抱死亡,这最珍贵的礼物,学会坚持,天地可养。
7
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到核心论述段的几点经验:
1、 例证、引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还是目前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最广、效果最好的论证方法。
2、 选择论证结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文章的基本构思,不要刻意去纠结折腾并列或者递进。
3、 论证过程必须是有引有例有分析,必须紧紧扣着例子和名言来分析,分析可以,引申也行。
4、 论证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尽量思考完整后再动笔,保持流畅,文脉不能断。
5、 语言上多下功夫,排比句、对偶句、短语联排尽量使用,保持这种好习惯,天长必见效。
6、 并列式的分论点设置的方法很多,尽量积累一些句式:有助于、能够、只有才、可以是、方能等等。
7、 递进式并不神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以!事实、精神、价值,也是!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有一般到特殊,都是!
8、 说不足,例来凑;例不足,说来补!不管三七二十一,靠着说,就近说,重复说,就别过界!
8
第五天写作训练
完成辩证段和结尾
9
第七天写作训练(题目见学案)
写开头::
10
第九天写作训练(论证段)
11
第十一天写作训练(辩证段和结尾)
1 射洪中学2018寒假高中作文训练册A
第一天写作训练
拟题训练
标题的要求:切题、醒目、顺口、对称、文采
练习的过程:循序渐进
“花香蜂自来,题好文一半”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观点文章标题学习
一、议论文好标题的基本特征:
1、能概括内容或表明话题,即有内容;
2、题目表明作者褒贬,即有色彩;
3、表达准确、简短、运用修辞,即有文采。
二、从实例中归纳并学习好的标题的写法。
1. 反问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信马列岂能拜鬼神 2017年10月12日04:3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你喜欢怎样的“称号”? 2017年09月26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成功岂能以名利衡量 2017年09月18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靠什么“走到一起来” 2017年07月20日05:3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讲话岂可“到此一游” 2017年07月27日04:2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何必“把野鸭子的腿加长” 2017年07月25日04:2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2017年04月07日08:5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批评如何带点“辣味” 2016年11月01日04:4
2. 对比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想“一万”更应虑“万一” 2017年10月11日05: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修于内”方能“形于外” 2017年10月10日05: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为”与“不为”的辩证法 2017年09月21日04:3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震时一顿饭 仁义值千金 2017年08月15日05:1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官有止境,干事无止境 2017年08月14日05:2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有愧求无愧 2017年08月10日05:2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一心干事与一身干净 2017年08月09日06:3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谦卑之心蓄进取之志 2017年08月04日04:3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脚踏实地与登高望远 2017年03月02日04:5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既要知足,又要知不足 2016年12月09日03:43
3. 比喻型
·人民论坛:将成功果实系于祖国大树 2017年10月02日05:2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祖国就是一个强磁场” 2017年09月28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事业的“定海神针” 2017年09月14日04:2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蓄积爱的“利息” 2017年08月21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好作品是一粒种子 2017年06月20日04:5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卸下虚名的包袱 2017年07月24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创新是一场寂寞的长跑 2017年05月02日05:4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2017年04月18日04: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登攀书山,寻找精神的原乡 2017年04月26日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2017年04月25日04: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回归阅读,拓展生活的光谱 2017年04月24日04:5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细嗅真话的“兰香” 2017年05月03日06:5
4. 思辨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忘怀得失未必“失” 2017年09月13日04:4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快的脚步是“坚持” 2017年09月01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纸糊的鲜花怕雨水 2017年05月26日04:4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烂石生好茶 2017年05月09日04:1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追鹿的猎人看不到山” 2017年03月13日08: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欲”不设防恐成“狱” 2017年04月05日07:24
5. 号召型(中心词+号召,强调做法)
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善念之花常开不败 2017年09月27日04:0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金砖精神”熠熠生辉 2017年09月04日05:0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金砖精神”熠熠生辉 2017年09月04日05:0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认真成为一种习惯 2017年08月22日04: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到最好,你就是英雄 2017年09月07日05:1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自己燃烧起来 2017年08月07日05:5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每个角落都干干净净 2017年07月19日04:4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美好的际遇就在今天 2017年06月29日04:2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让心灵在放飞中舒展 2017年06月27日04:3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这样的出彩中国人 2017年06月23日05:1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多为后人栽树 2017年06月19日05:1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留住心中那团火焰 2017年06月15日04:4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得失面前,何妨“愚钝”些 2017年03月01日04:52
6. 观点型(或者引用材料关键字表观点,明褒贬)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摈弃“法不责微”的心态 2017年05月10日04:4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存公心才会有分量 2017年09月25日04:4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淡泊宁静以养心 2017年09月22日04:08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端得平”才是真水平 2017年08月17日05:4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美好“止于丰饶处” 2017年09月19日04:31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弄清自己的“第一等事” 2017年09月15日04:3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读懂“后排的掌声” 2017年09月12日05:1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致敬“最温柔的守护者” 2017年09月11日05:2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省思“脚都没时间沾泥” 2017年08月30日06:00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做“手有余香”的陌生人 2017年08月28日05:0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以身许之”乃大情怀 2017年08月31日04:36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人生立志须趁早 2017年08月25日04:3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守望共同的生态家园 2017年08月24日04:4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涵养平和的交流心态 2017年06月12日04:4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2017年05月05日05:3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时间不会辜负实干者 2017年06月09日05:0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简单”的力量 2017年02月09日05:1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用善行为生活祈福 2017年02月08日04:3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2017年02月03日04:12
7. 引用名句、话题型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2017年09月06日04: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2017年07月03日05:1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少年无向易中轻” 2017年05月04日04:55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有感于竹子的故事 2017年08月23日04:42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摘取“最大的麦穗” 2017年08月18日05:0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读书“三境” 2017年08月11日05:59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不当摆拍的孔雀 2017年06月21日05:03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最美的表情是自信 2017年07月06日05:07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尊重孩子心中的“城池”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放下手机,给孩子最好的陪伴 2017年05月31日
拟题训练: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安徽阜阳太和中学
马里奥·普佐是一位追求纯粹文学艺术的作家,假以时日他会成为一位比较有影响的纯文学作家。但是,1965年的普佐债务缠身, 连最基本的生活费用都发生因难。于是,他放弃自己的初哀,改写通俗小说。三年后,《教父》问世,创造当时的销售记录。1970年,因为导演艺术类影片而欠下巨额债务的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已经走投无路,派拉蒙公司派人与他商谈改编拍摄《教父》的问题,他看了几页小说就大倒胃口,但为了生存,他最终答应拍摄《教父》。1973年,《教父》获得第45届奥斯卡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刷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百年百佳影片”,《教父》排名第二。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辽宁丹东五校
材料一:
在某档电视节目现场,面对名校博士“我应该找什么工作跟我学习的经历更加贴近”的提问,担任评委的某知名音乐人直言:“名校生走到这里来,没有胸怀天下改造国家的愿望,而是问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学校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材料二:
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老子)
②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
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④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刘蓉)
你所在的班级将以材料一为话题召开讨论会,请你写篇发言稿。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与含意,恰当引用材料二中的两句名句写作;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湖南长沙一模
2月14日,拥有众多互联网大佬读者粉丝的行业观察人士洪波,谈及“内容创业、知识变现”,抱怨微信公众号没有付费阅读功能,转投某垂直新闻平台开设专栏,用户需要包年付费才能阅读。这引得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 马化腾在洪波的朋友圈劝说,应该再等等微信公众号付费订阅功能开通。实际上,微信正在内测付费阅读功能. 具体形式为:需要付费才能阅读的文章,在被浏览时只能显示开头的部分内容,具体展现内容比例或者篇幅可能由运营者自主决定,支付相应费用后才能查看全文。
微信要推出付费阅读功能的消息引发了社会的热议,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湖北沙市中学
2017年已悄然而逝,那一年中出现了许多新鲜词汇:共享充电宝、金砖+、勒索病毒、蓝鲸游戏、红黄蓝、人工智能、蓝天保卫战、“洗澡蟹式”海归、海绵城市、第一批90后、丧文化、佛系。
它们中有的代表了一代人,相当生动地涵盖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有的则脱胎于一件热点新闻,至今提及仍让人心有所叹„„
请你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自行组合,确定立意;要求选好关键词, 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四川成都七中
近日,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说:“在中国,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三十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我的文学作品。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读后,你有何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浙江宁波五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建立了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与外界沟通,一方面任意展现喜悦悲伤,另一方面痛苦于信息铺天盖地、真假难辨;一方面测览他人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信息,随意做出评价,另一方面又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微博、微信朋友圈的评价。
这是可喜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媒体,时时都可表达,个个都能发声;这也是可悲的时代,每个人面对海量信息,时时都被淹没,人人都很脆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
4
第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日,麦当劳(中国) 有限公司更名为金拱门(中国) 有限公司。麦当劳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著夫伊斯特布鲁克表示:我们通过更快速的本地化决策,满足中国顾客的需求。虽然只是改名,其他一切不变,却引得朋友圈鸡飞狗跳,网友疯狂地调侃及吐槽。有人认为这名字太“土”,对麦当劳这种做法表示不解; 有人认为这个改名接地气,有利于向中国三四线城市拓展业务; 也有觉得我们需要反思,有些中国产品千方百计取洋名, 马可波罗瓷砖是国产的,美国加州牛肉面大王在美国设店,法国卡姿兰是地道广东货,卡尔丹顿是纯正深圳货... 这是崇洋媚外,折射出了文化不自信。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明确文体,自拟题目;3不少于800字。
5
第三天写作训练 改好开头开始写议论段:
例说高考作文之核心论述段的写法(二、三、四段)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生命的黎明时分,一位仁慈的仙女带着她的篮子跑来,说:“这些都是礼物,挑一样吧,把其余的留下。小心些,要作出明智的抉择哪!因为,这些礼物当中只有一样是宝贵的。”礼物有五种:名望,爱情,财富,欢乐,死亡。少年人迫不及待地说:“无需考虑了。”他首先挑了......
如果你是这位少年,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呢?写一篇文章,说出你选择的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生如夏花,死若秋叶
1当人之朦胧时分,我从篮中拿走了欢乐;当欲望淌泻之时,我取走了财富;可是,最后,那黑色庄穆的死亡却以他无限圣洁的力量,吸引着我。
2何谓死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死亡对我来说,就是我再也不能拉我心爱的小提琴了。”我们脑海里的死亡,常常牵绊着痛苦和绝望,拖拉着哭泣和哀嚎。但在爱因斯坦的笔下,死亡显得如此微不足道,如此平常,只是某一天的清晨,他再也无法拉他的小提琴罢了。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态,它不应该被过分残酷化,一个人真正的觉醒,是在知道,自己也有将死的一天的时候,这一切,恰如魏晋时期,人们如混沌初开的集体觉醒,那是苏轼的蜉蝣沧海,是王羲之的俯仰兴叹,更是陶渊明的感生之行休。
3然而我们又应如何面对死亡?你可以一无所有只要你的精神还在,一位哲人如是说,既然死亡并不可怕,世家俗物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每一个临死前紧握双手想抓住什么的人,从未得逞。那在这时,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实自己的精神,在世上留下一点自己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有一位为垂幕之人做祷告的荷兰牧师将他们生前的忏悔记述下来,同时惊讶的发现,如果按他们所说的那样过,将有80%的人都是伟人!我们总是在一切逝去之后再追悔莫及,伟大如乔布斯,也是在得到病危通知书后,才做出伟大的成就。你难道能说,死亡不是一种催化剂吗?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即在生时便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4但是,直面死亡又代表着什么呢?诚然,开诚布公地谈论死亡,有些人不仅觉得荒谬可笑,更是讳莫如深,然而欧美日等国家,早在幼稚园就直言死亡,教孩子们直面死亡。梵高说过:“魔鬼并不全然那么黑,你可以看他的脸。”当我们直面死亡时,不会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再急燥难耐;当我们直面死亡时,不会再杞人忧天,不再狂妄自大。庄子的“至人无己”固然难以达到,但如若以宇宙角度衡量自身,也未尝不能拾起我们丢弃的敬畏之心,丢弃我们曾拾起的狂妄乎。自然规律在上,我们必须依头刻写,如对神明。
5生如夏花,死若秋叶,那漫山遍野的红枫叶,都泅在氤氳雾气中,显露的一抹红,带着平淡的欣喜:“我懂了。” 大王说:
本文标准5段式写法,开头一段简单触碰材料,较为艺术化地提出了自己的选择:死亡!从而完成任务。
结尾一段,同样艺术化地表达,含蓄写出自己选择后的领悟,是对全文最好的总结,是对开头最好的解说。这样的首尾呼应在考场作文中给阅卷老师的印象会相当深刻,可以尝试模仿!
中间三段以三个问题开头,相当整齐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简便易行。从结构的角度看,既有并列式论证的工整清晰,又有递进式结构的层层深入,连续追问也使得文脉更加畅通,一气呵成,让阅卷者无法停下!
具体来说本文这三段应该是以引证说理为主、例证为辅的论证段,很标准也很普遍为同学们所运用。
第二段第一部分是引证例证的结合,先引述爱因斯坦的说回答段首问题,然后通过对比阐述凡人与大师对死亡的不同理解,最后巧妙地转移到觉醒这个话题,从而非常高逼格地引出三位中国古名人的认知,一般老师会直接心中点赞,加分!
第三段写得有点问题,开头一句问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中间和结尾给出回答是:充实自己的精神,在生时便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但引证(哲人说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心灵鸡汤)和例证(荷兰牧师、乔布斯)都不够充分和直接。但不细看很难察觉。
第四段同样例证引证结合,欧美国家的早期教育例子和梵高的语录后世一组强大的分析,逻辑清晰,语势磅礴,如果整齐一点就更加完善。
又例:
2帕斯卡曾说:“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旨在让人充实有限的时光,而非挥霍生命。的确,正因为人类想在有限的时光里度过精彩绝伦的人生,世上才有了文学、有了艺术,有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有限时光的尽头是如一团浓墨的死亡,而死亡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整个人类社会。如果人类没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那么如今的我们也会像动物一样,浑浑噩噩度日,成为一具具挥霍生命的行尸走肉。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人类发现了死亡的存在,于是从名为“死亡”的土壤里,孕育出了名为“生命”的花。
3人们常常畏惧死亡,不过是放不下心中的执着。苏格拉底在狱中拒绝学生救他出去、《月亮与六便士》的男主角死在小岛上、《釜山行》中的父亲从列车上一跃而下„„他们已无所留恋:名望、爱情、财富、快乐,都不值得一提。死亡在这一刻不再是恐惧与黑暗,它也如夏花一样绚丽。飞蛾扑火只因贪恋那一抹光亮,在那样的美丽面前,一切执着都是过眼烟云,明知结果是粉身碎骨、是化为虚无,却仍要在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拥抱的姿态迎接死亡
6
的到来。
4诚然,死亡是一切的终止,但正因为有了离别之悲,才有了相遇之美。生命的价值往往在死神降临的那一刻迸发出耀眼的光亮。地震来临时,最美教师把学生都送到安全地带,自己却葬身废墟之下;车祸前一秒,最美司机转动方向盘,挽救一车人的生命,自己却定格在驾驶座上„„这些人用最美的方式拥抱死亡,他们竭尽全力燃烧生命直至死亡的钟声敲响,他们的生命消失殆尽却又永葆青春。死亡的存在,让一切灵魂有了归宿,让一切坚守有了方向,它不只涵养生命之花,它也包容凋落的花瓣,等待下一轮绽放。
二、让死亡成为礼物
1蒙田:“既然死亡说不定在什么地方等我们,那就让我们到处等它吧。”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有人惶恐,有人惊惧,有人大声咒骂它的存在。但它始终不会消失,所以与其逃避,不如面对,让死亡成为生命中最好的礼物。
2死亡可以是生命旅行中的钟楼。生命旅行“路漫漫而修远兮”,总有一只荆条勾住你的衣角,总有一丝白烟迷住你的双眼,总有一种歌喉困住你的心神。而死亡,就是一座准时响起的钟楼,让人们从迷幻中清醒,重新上路。当你沉迷游戏时,当你耽溺于声色犬马时,当你迷失在纸醉金迷中时,看看死亡这座钟楼吧,看看自己的生命刻度如何在一步步地前进,看看自己所剩的时间,再看看虚度人生的自己,必然有那么一刹那,潘然醒悟。
3死亡可以是清心的一杯清茶。人往往有数不清的欲望,年少时贪图金榜题名,荣耀加身;中年时贪图荣华富贵,享尽奢靡;年老时渴求长生不老,羽化飞仙。所有的功名利禄长命百岁都使人狼狈,都是“自以心为形役”,在得不到时发了疯似的追求,在得到时却往往是一阵空虚。便在这过程中成了“旱地上的一条死鱼,草坪上被弃的一枚卒子,地洞中一只瑟瑟发抖的鼹鼠”。可有了死亡,就像饮了一杯清茶,不管你是多么“脑满肠肥”,都清洗地一干二净。只有在面对死亡时,人才会真正的思索生命,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含义。在真正的思考中,活的是自己,而不是利欲的牺牲品。
4死亡可以是理想最好的动力。狼牙山五壮士能跳下悬崖,为国捐躯,为何?司马迁能忍受腐刑,笔耕不辍,为何?文天祥能漂流零丁,不畏强权,为何?因为他们看清了死亡。当一个人连死都不畏惧时,他就真的无所畏惧了。死亡是人生命中最大的阴影,可当你把这层阴影都看透时,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前进的脚步?通往理想的道路上那一点小挫折,那一点小困苦,又算的了什么?当你把死亡当做礼物,不存一丝畏惧,理想的彼岸便就在你脚下了。
5把死亡当做礼物,让它成为一座钟楼,一杯清茶,一种动力,他可以成为上天给我们的最好的恩赐。让我们看清死亡看懂死亡,让他成为天使,而非魔鬼。让我们因为死亡,所以更加地热爱生命,了解生命,达到生命。
大王说:本文的开头结尾与上一篇很相似,但写法不同,名言开头、触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而结尾的总结整齐而大气,既将分论点再次点明,增加阅卷者的印象,同时顺水推舟提出结论。非常实用,值得借鉴。
中间三段,三个简单、整齐、明了、形象的分论点形成无比清晰的并列式论证结构。
第二、三段没例子,第二段里勉强一句“路漫漫其修远兮”,第三段中“旱地上的一条死鱼,草坪上被弃的一枚卒子,地洞中一只瑟瑟发抖的鼹鼠”。勉强算引证,其他就是说理了,但这种说理很有味道也很有道理,形象较生动,逻辑很清晰,一样可以打动阅卷老师。
第四段上来就是略例设问排比,非常强悍,一方面弥补了本文事实论证不足的缺陷,一方面斩钉截铁、语势磅礴,后面的分析也以问句为主,丝丝入扣,一气呵成。
又例:
2拥抱死亡,才懂得生命的短暂,才学会珍惜。张爱玲曾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生命的短暂,所以会爱怜每一片叶,每一只虫,世界才如此多姿多彩;因为懂得生命短暂,所以会孝顺老人,爱护幼童,才会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恪守心间;因为懂得生命短暂,所以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若是不懂得珍惜,拥有无限的生命,那名望如同泡沫,一触即碎;那爱情变得遥不可及,索然无味;那财富仿佛流水,散尽不复回。拥抱死亡,这最宝贵的礼物,学会珍惜,天地可养。
3拥抱死亡,才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拼命发光发热,活出无限的自己。君不见,文天祥舍生取义,留取丹心照汗青;君不见,苏格拉底为真理,坦然赴刑;君不见,谭嗣同以热血唤醒国人,慷慨就死;君不见,莱斯康特尔抗争教会,争取自由,大笑浴火,终得新生。因为死亡,人们奋斗拼搏,希望活出不一样的自己。有人曾说:“人的一生无非就是看着自己的手不断变得修长有力,慢慢爬上皱纹,最后再也看不见。关键是在看不见之前,手里都握了些什么。”手里若是握住了名望,握紧握松,它都会溜走。爱情、财富、快乐亦如是。只有死亡,它不离不弃,鞭策着人们不断前行,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拥抱死亡,这最宝贵的礼物,学会奋斗,天地可养。
4拥抱死亡,才会拥有畏惧,才能坚守信仰,恪守底线。若是没有了死亡,人们无所畏惧,法律和道德便成为路边折断的明灯,前路无尽,黑暗漫漫,很容易走了弯路。若是没有了死亡,先哲的迷思,难以冲破人们的心墙;草长莺飞,难以勾动人们对美的渴望;繁星满天,难以触发人们的迷惘。若是没有了死亡,佛祖座下灰尘弥漫;圣经和十字架无人问津;玉皇大帝的紫檀炉香火散尽。陶渊明长啸一声“归去来兮”,李太白仰天大笑“我辈岂是蓬蒿人”,苏子瞻抚须放歌“一蓑烟雨任平生”,因为死亡,他们坚守信仰,执着追寻。拥抱死亡,这最珍贵的礼物,学会坚持,天地可养。
7
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到核心论述段的几点经验:
1、 例证、引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还是目前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最广、效果最好的论证方法。
2、 选择论证结构还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文章的基本构思,不要刻意去纠结折腾并列或者递进。
3、 论证过程必须是有引有例有分析,必须紧紧扣着例子和名言来分析,分析可以,引申也行。
4、 论证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尽量思考完整后再动笔,保持流畅,文脉不能断。
5、 语言上多下功夫,排比句、对偶句、短语联排尽量使用,保持这种好习惯,天长必见效。
6、 并列式的分论点设置的方法很多,尽量积累一些句式:有助于、能够、只有才、可以是、方能等等。
7、 递进式并不神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以!事实、精神、价值,也是!从古到今、由近及远、由此及彼、
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有一般到特殊,都是!
8、 说不足,例来凑;例不足,说来补!不管三七二十一,靠着说,就近说,重复说,就别过界!
8
第五天写作训练
完成辩证段和结尾
9
第七天写作训练(题目见学案)
写开头::
10
第九天写作训练(论证段)
11
第十一天写作训练(辩证段和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