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呢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3、了解孔子,认识孔子,初步产生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画像 同学们,这就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孔子。 板书:孔子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历史、功绩……)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处有弟子三千,贤弟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3、教师补充资料: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 出示:孔庙的图片 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人称为——万世之师。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
4、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大家是否做到了音准句通,同时用直线 划出课文提到了孔子的哪几个学生。
2、指导“教”的读音:
1)出示:教 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它可是个多音字。我再请同学来读读屏幕上出示的几句话,注意根据不同语境,读准它的音。
2)出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
人才。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诲。
3)找规律(“教”读第一声时,只表示动作“传授”的意思,范围较窄,而读第四声时,有许多搭配,如宗教、教育、教诲等等)
3、课文提到了孔子的哪几个学生? 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 你们知道吗?其中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可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四大弟子哦。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分别对这四位得意弟子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轻声读读第2、3节,边读边用直线划出关键内容。
2、交流 出示:守信用、不善变通;聪明、不够谦虚;勇敢、不够谦厚忍让;处事谨慎、为人严肃,不易亲近
3、引读:
是呀,一次,当子夏问及孔子对于四个学生的评价时,孔子先对他们的有点做了肯定,认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在这些方面自己都不及他们。听到这,子夏自然很迷惑,问道“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随即孔子和颜悦色地指出了他们各自的缺点,他认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在孔子看来,他的学生…… 板书: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4、你看孔子如此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这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呢?(交流)
5、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节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 板书:因材施教
6、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7、指导朗读第2、3节:
1)请同桌分角色读第2、3节中子夏和孔子的对话,读好语气。
2)指导朗读第2节:
子夏一连问了四次问题相似,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有变化吗?(越来越疑惑,越来越急切地想知道孔子对于其他人的评价。)
3)指导朗读第3节:
注意提示语,读出“忍不住”的急切语气,以及“和颜悦色”的语气。
4)男女生分角色读
8、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要不断学习,克服自己的弱点。)
(二)品读文本,感受孔子的爱生之情。
1、那么孔子除了因材施教,是个了不起的老师之外,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有爱心、有教无类)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好相关内容。
出示: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这就叫…… 板书:有教无类
5、所以,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原因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四、放飞情感,升华文本。
1、其实,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 为老师,这就是文中说的“万世之师”。板书:万世之师 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
2、交流(桃李满天下、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2、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等)
3、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
4、课外拓展孔子的名言,全班齐读。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
可以做老师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板书:
2、孔 子 和 学 生
有教无类
万世之师
因材施教
2、孔子和学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辨别多音字“教、处、为”的读音。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呢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读出孔子和子夏对话时的语气。
3、了解孔子,认识孔子,初步产生孔子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含义。
2、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1、出示:孔子画像 同学们,这就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教育家孔子。 板书:孔子
2、学生结合资料谈对孔子的了解。(历史、功绩……)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处有弟子三千,贤弟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3、教师补充资料: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孔庙。 出示:孔庙的图片 孔庙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孔子同时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被世人称为——万世之师。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
4、补充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大家是否做到了音准句通,同时用直线 划出课文提到了孔子的哪几个学生。
2、指导“教”的读音:
1)出示:教 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多次。它可是个多音字。我再请同学来读读屏幕上出示的几句话,注意根据不同语境,读准它的音。
2)出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
人才。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对我的教诲。
3)找规律(“教”读第一声时,只表示动作“传授”的意思,范围较窄,而读第四声时,有许多搭配,如宗教、教育、教诲等等)
3、课文提到了孔子的哪几个学生? 出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子夏 你们知道吗?其中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可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四大弟子哦。
三、细读体验,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
(一)研读重点,体悟孔子的教育思想。
1、孔子分别对这四位得意弟子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轻声读读第2、3节,边读边用直线划出关键内容。
2、交流 出示:守信用、不善变通;聪明、不够谦虚;勇敢、不够谦厚忍让;处事谨慎、为人严肃,不易亲近
3、引读:
是呀,一次,当子夏问及孔子对于四个学生的评价时,孔子先对他们的有点做了肯定,认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在这些方面自己都不及他们。听到这,子夏自然很迷惑,问道“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随即孔子和颜悦色地指出了他们各自的缺点,他认为颜回……子贡……子路……子张……在孔子看来,他的学生…… 板书:虽各有优点但要不断学习
4、你看孔子如此了解自己的每一位学生,这对他教学生成才有没有什么帮助呢?(交流)
5、的确如同学们所说,孔子这么了解学生,使他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课文第一节有一个词和我们说的意思一样,那就是…… 板书:因材施教
6、孔子正是善于把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改进学生的不足。培养出了各种各样的人才,造就了七十二个才华超众的贤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培育人才的纪录。
7、指导朗读第2、3节:
1)请同桌分角色读第2、3节中子夏和孔子的对话,读好语气。
2)指导朗读第2节:
子夏一连问了四次问题相似,但他当时的心理活动有变化吗?(越来越疑惑,越来越急切地想知道孔子对于其他人的评价。)
3)指导朗读第3节:
注意提示语,读出“忍不住”的急切语气,以及“和颜悦色”的语气。
4)男女生分角色读
8、这段对话让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那么老师对子夏的教育是什么呢?(要不断学习,克服自己的弱点。)
(二)品读文本,感受孔子的爱生之情。
1、那么孔子除了因材施教,是个了不起的老师之外,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回答:有爱心、有教无类)
2、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读好相关内容。
出示: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作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
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
4、为了让学生得到一样的教育,不管贫穷或富裕,不管聪明或愚笨,他都乐意收做学生。这就叫…… 板书:有教无类
5、所以,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原因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四、放飞情感,升华文本。
1、其实,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尊 为老师,这就是文中说的“万世之师”。板书:万世之师 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
2、交流(桃李满天下、对中国教育事业产生深远影响)
2、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等)
3、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
4、课外拓展孔子的名言,全班齐读。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
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
可以做老师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板书:
2、孔 子 和 学 生
有教无类
万世之师
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