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作文5000字

六年级作文

1 《屈原列传》学案答案

(二)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属.(zh ǔ )草稿 惨怛.(d á) 帝喾.(k ù ) 靡.不毕见(m ĭ) 濯.(zhu ï)淖.

(n ào ) 蝉蜕.(tu ì) 滋垢.(g îu ) 浊秽.(hu ì) 皭.(ji ào )然泥而不滓.

(z ĭ) 既绌.(ch ù) 既咎.(ji ù ) 眷.(ju àn )顾 被.(p ī )发 渔父.

(f ŭ) 憔.(qi áo )悴.(cu ì ) 哺.(b ŭ )育 啜.(chu î )泣 罹.

(l í )难 (一)研读文本: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句式:判断句 )。为.楚怀王左徒(担任 )。博闻强志.

(记忆力 ),明于治乱,娴.(熟悉 )于辞令。入.(对内 )则与王图议..

(计议,计划)国事,以出号令;出.

(对外)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连词,表原因)心害.

(作“患”讲,嫉妒)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zh ǔ,动词,写作)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动词,强取)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动词,自夸,炫耀)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连词,表因果)疏.

(动词,疏远)屈平。 温故知新:

伐 :1、夸耀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讨伐 其后秦欲伐齐

3、功业 此五霸之伐也

4、砍伐 伐竹取道 属:1、写作 屈原属草稿未定

2、通嘱,嘱托 属余作文以记之

3、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

造:1、制定,起草 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

2、到..... 去 (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

微:1、含蓄 其文约,其辞微

2、无,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 3、不显露的 微服私访

(3)屈平疾.(动词,恨,痛心)王听.(名词,听力,识别力)之不聪.(听觉灵敏)也,谗谄..(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之蔽明也,邪曲..

(同义复词,邪恶,不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故忧愁..(内心很痛苦)幽思而.

(连,表因果)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遭遇)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

(处境艰难)则反.(通“返”)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d á,内心痛苦),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目的连词,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怨生也(大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表目的,来 )。明.(动词,阐明)道德..

(古今异义,道理品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通“现”表现)。其文约,其辞微.(含蓄),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而见.

(通“表现”)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动句)。自疏濯.(通“浊”)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 ào ,洁白)然泥而不滓.

(污黑)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温故知新:

疾:1、恨,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病 君有疾在肌肤

3、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类:1、事物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像 佛印绝类弥勒

(4)屈原既绌.(通“黜”,罢免官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通“纵”,合纵,联合抗秦)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委.(动词,呈献)质.(通“贽”,见面礼)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

(连,表因果)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 ài ),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温故知新:

3 既:1、已经 屈平既绌

2、... 之后 既罢,归国

从:1、通纵,合纵 齐与楚从亲

2、使..... 随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3、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患:1、忧虑 担心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2、忧患,灾祸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绝:1、断绝 楚诚能绝齐

2、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非常,极 佛印绝类弥勒

质:1、通“贽”,见面礼 乃使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人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黒质而白章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

(介,用)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回来。顾,还),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6)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7)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

(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连,并)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复之.(动,到)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8)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责备)子兰以.

(介,因为)劝怀王入秦而不反.

(通“返”)也。 内:1、通“纳”,收留 亡走赵,赵不内

2、在国内 内立法度,务耕织

3、在宫内 内惑于郑袖

4 劝:1、劝说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2、鼓励 劝学

归:1、运回 竟死于秦而归葬

2、旧时指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

3、回来 田园将芜胡不归

(9)屈平既嫉.(动,恨)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

(副词,彻底,全部)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念;振兴)之,一篇之中,三致.

(表达)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君无愚智贤不肖..

(没有才能),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为自己),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zh ǔ,一件连着一件),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f ân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被打败)地削.(被分割),亡.

(失去)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此不知人之祸也。

(10)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动,诋毁)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

(动,放逐)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通“披”)发行吟泽畔,颜色..(古今异义,脸色)憔悴,形容..

(古今异义,形体容貌)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被动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被动句)?”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m ãn ,浑浊的样子)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

(介词“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皎洁的样子)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h ùo 尘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2)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这)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

(动词,效法)屈原之从容..(古今异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5 四、基础检测练习

1. (C ) 2. ( A) 3(C) 4(A) 5(B) 6(C)

7. 翻译下面句子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 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三方面的内容:

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心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 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绌”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馈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

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

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间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

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第一次对话:

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第二次对话:

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

小结:

第11段是屈原自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第12段是写屈原死后对后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部分的写法实际上是寓议于叙。

习题一:参考答案:(1) B(2) C(3) A 。

习题二:参考答案:(1)改换成;将要。(2)C 。(3)变乱;希望。(4)借代。“徙薪曲突之策”,代

6 建议止乱于萌芽时之策;“焦发灼烂”,代乱起后止乱有功之人。

习题三:参考答案: (1)“逊”通“驯”;“泰”通“太”;“乡”通“向”;“亡’通“无”;“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 (2)“亡”的意义:①逃亡;②灭亡;③通“无”。 (3)全国人忌很他们,而他们本身又以违反礼义常道行事,则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呢?②建议改装烟囱,搬走柴火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好处,而把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奉为上客,(这合理吗?)③假使原先徐福的意见能得到施行,那国家就不会有(对功臣)划分封地、赏赐爵禄的耗费了。 (4)①全文旨在揭示这么一个历史教训,应当遏止祸乱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等祸乱发生,国家损失就大了。②这两面反映了封建时代有功重臣与皇室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重臣来说,切忌威震人主,以免招致灭族之祸;从人主来说,又须平乱之后做些安抚工作,以收买人心,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历史。

感悟:感觉这篇文章不是在说屈原,倒是在议论楚国的衰亡史,而鞭笞楚国国王的愚昧。

一个国王的圣明或昏庸,便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实在是令人恐惧的事啊!国民们是应该祈祷自己的国王圣明呢,还是应该争取不能让一个国王便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呢?

1 《屈原列传》学案答案

(二)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属.(zh ǔ )草稿 惨怛.(d á) 帝喾.(k ù ) 靡.不毕见(m ĭ) 濯.(zhu ï)淖.

(n ào ) 蝉蜕.(tu ì) 滋垢.(g îu ) 浊秽.(hu ì) 皭.(ji ào )然泥而不滓.

(z ĭ) 既绌.(ch ù) 既咎.(ji ù ) 眷.(ju àn )顾 被.(p ī )发 渔父.

(f ŭ) 憔.(qi áo )悴.(cu ì ) 哺.(b ŭ )育 啜.(chu î )泣 罹.

(l í )难 (一)研读文本: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句式:判断句 )。为.楚怀王左徒(担任 )。博闻强志.

(记忆力 ),明于治乱,娴.(熟悉 )于辞令。入.(对内 )则与王图议..

(计议,计划)国事,以出号令;出.

(对外)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连词,表原因)心害.

(作“患”讲,嫉妒)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zh ǔ,动词,写作)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

(动词,强取)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

(动词,自夸,炫耀)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连词,表因果)疏.

(动词,疏远)屈平。 温故知新:

伐 :1、夸耀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讨伐 其后秦欲伐齐

3、功业 此五霸之伐也

4、砍伐 伐竹取道 属:1、写作 屈原属草稿未定

2、通嘱,嘱托 属余作文以记之

3、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

造:1、制定,起草 怀王使屈平造为宪令

2、到..... 去 (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

微:1、含蓄 其文约,其辞微

2、无,没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2 3、不显露的 微服私访

(3)屈平疾.(动词,恨,痛心)王听.(名词,听力,识别力)之不聪.(听觉灵敏)也,谗谄..(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之蔽明也,邪曲..

(同义复词,邪恶,不正,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被动句),故忧愁..(内心很痛苦)幽思而.

(连,表因果)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罹”,遭遇)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

(处境艰难)则反.(通“返”)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d á,内心痛苦),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

(目的连词,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动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

自怨生也(大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表目的,来 )。明.(动词,阐明)道德..

(古今异义,道理品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通“现”表现)。其文约,其辞微.(含蓄),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事物)迩而见.

(通“表现”)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被动句)。自疏濯.(通“浊”)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 ào ,洁白)然泥而不滓.

(污黑)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温故知新:

疾:1、恨,痛心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病 君有疾在肌肤

3、强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类:1、事物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像 佛印绝类弥勒

(4)屈原既绌.(通“黜”,罢免官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

(通“纵”,合纵,联合抗秦)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委.(动词,呈献)质.(通“贽”,见面礼)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

(连,表因果)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g ài ),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温故知新:

3 既:1、已经 屈平既绌

2、... 之后 既罢,归国

从:1、通纵,合纵 齐与楚从亲

2、使..... 随从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3、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患:1、忧虑 担心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2、忧患,灾祸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绝:1、断绝 楚诚能绝齐

2、横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非常,极 佛印绝类弥勒

质:1、通“贽”,见面礼 乃使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2、人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3、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黒质而白章

(5)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

(介,用)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

(回来。顾,还),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6)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

(7)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

(名词作状语,像虎狼一样)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连,并)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通“纳”,接纳)。复之.(动,到)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8)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责备)子兰以.

(介,因为)劝怀王入秦而不反.

(通“返”)也。 内:1、通“纳”,收留 亡走赵,赵不内

2、在国内 内立法度,务耕织

3、在宫内 内惑于郑袖

4 劝:1、劝说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2、鼓励 劝学

归:1、运回 竟死于秦而归葬

2、旧时指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

3、回来 田园将芜胡不归

(9)屈平既嫉.(动,恨)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

(副词,彻底,全部)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念;振兴)之,一篇之中,三致.

(表达)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君无愚智贤不肖..

(没有才能),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为自己),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zh ǔ,一件连着一件),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f ân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被打败)地削.(被分割),亡.

(失去)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此不知人之祸也。

(10)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动,诋毁)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

(动,放逐)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通“披”)发行吟泽畔,颜色..(古今异义,脸色)憔悴,形容..

(古今异义,形体容貌)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被动句)。”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被动句)?”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m ãn ,浑浊的样子)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

(介词“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皎洁的样子)之白,而蒙世之温蠖..

(h ùo 尘垢)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12)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这)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

(动词,效法)屈原之从容..(古今异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被动句)。

5 四、基础检测练习

1. (C ) 2. ( A) 3(C) 4(A) 5(B) 6(C)

7. 翻译下面句子

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治乱的规律,无不透彻

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用一个张仪抵汉中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

③人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 进入武关,秦国埋伏军队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楚国割让土地

三方面的内容:

怀王受骗,至死不悟;屈原被放,仍关心朝政,系心怀王;顷襄王接受谗言,怒“迁”屈原。 穿插这么一大段史实,而这些史实,都是在屈原“既绌”以后发生的,这就说明屈原的去留,关系着楚国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意在揭示楚王父子均昏馈腐朽,当朝重臣多贪婪鄙陋,像屈原这样端方正直的人,必然不见容于朝廷,所以最后终于自沉汨罗。

研读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两段

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紧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间接评介《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贤者不贤”。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幽愤,特别值得注意。

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

第一次对话:

揭示出屈原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第二次对话:

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

小结:

第11段是屈原自述自己的立身处世准则,即宁赴清流而死也不与世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的高洁品格。

第12段是写屈原死后对后世的影响,即从继承者对照的角度,来说明屈原敢于同邪恶作斗争的精神很不容易为人企及。这一部分的写法实际上是寓议于叙。

习题一:参考答案:(1) B(2) C(3) A 。

习题二:参考答案:(1)改换成;将要。(2)C 。(3)变乱;希望。(4)借代。“徙薪曲突之策”,代

6 建议止乱于萌芽时之策;“焦发灼烂”,代乱起后止乱有功之人。

习题三:参考答案: (1)“逊”通“驯”;“泰”通“太”;“乡”通“向”;“亡’通“无”;“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 (2)“亡”的意义:①逃亡;②灭亡;③通“无”。 (3)全国人忌很他们,而他们本身又以违反礼义常道行事,则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呢?②建议改装烟囱,搬走柴火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好处,而把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奉为上客,(这合理吗?)③假使原先徐福的意见能得到施行,那国家就不会有(对功臣)划分封地、赏赐爵禄的耗费了。 (4)①全文旨在揭示这么一个历史教训,应当遏止祸乱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等祸乱发生,国家损失就大了。②这两面反映了封建时代有功重臣与皇室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重臣来说,切忌威震人主,以免招致灭族之祸;从人主来说,又须平乱之后做些安抚工作,以收买人心,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历史。

感悟:感觉这篇文章不是在说屈原,倒是在议论楚国的衰亡史,而鞭笞楚国国王的愚昧。

一个国王的圣明或昏庸,便决定一个国家的盛衰,实在是令人恐惧的事啊!国民们是应该祈祷自己的国王圣明呢,还是应该争取不能让一个国王便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呢?


相关作文

  • [屈原贾生列传]读后感作文700字
  •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 ...

  • 屈原作文5800字
  • 屈原列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和通假字:正确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品味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梳理文章,学习并归纳课文中的文言字词句. 2.研 ...

  • 屈原列传作文3900字
  • <屈原列传>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实词:遇,属,伐,嫉,害,见.掌握句式:被动句,定语后置句. 2. 背诵下面课文第2段. 3. 了解屈原精神,积累写作素材. 复习内容: 一.课文回顾 1. 再读课文,文言知识点完成填空.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 ...

  • 屈原作文1900字
  • 屈 原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20世纪,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列传>说屈原名平,字原.而<离骚>中则自称名正则,字灵均,这是前者的转写化名."正则&q ...

  • 中国古代名人-屈原作文900字
  • 屈原 屈原所在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他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 ...

  • 关于高考作文作文4800字
  • 面对任何考题都能有话可说--素材积累与运用训练 高考作文题千变万化,但高考作文命题(尤其是全国卷的命题)原则是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这就大大地限制了命题的范围,综观历年的作文题,其命题的范围跑不出三对关系:一是人与自我的关系(坚韧.坚强等自我品质的养成),一是人与他人(包括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敬 ...

  • 屈原作文4800字
  • 1 <屈原列传>学案 一.知识介绍 1.司马迁(约前145-前90),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命,临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父卒三年后,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开始在"金匾石室"(国家藏书处)阅 ...

  • 读[抗日英雄列传]有感作文400字
  •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在五千年历史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有投江的屈原,有英勇炸碉堡的董存瑞,有宁死不屈的赵一曼,有用身体堵枪口的黄继光--今天,我读了<抗日英雄列传>这本书,最喜欢的要算许亨植了. 许亨植又名李熙山年生于朝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路军任 ...

  • [史记]有感作文2100字
  • 读<史记>感 第一次接触<史记>的时候,也就是大人们一直在说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直到到了高中,才能够系统的学习这么一本在中国历史.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书,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荣耀.我们将在这里传承祖先的文化,并发扬光大,做到"以史为鉴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