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心路历程
虽然我考研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实属来之不易。暮然回首,我就将这份考研心路历程整理成文,献给曾经、现在、将来考研的朋友。
考研心路历程
2003年7月2日,我终于收到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虽然我考研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实属来之不易。暮然回首,我就将这份考研心路历程整理成文,献给曾经、现在、将来考研的朋友。
考研缘由
我是2000年毕业的,属于在职考研。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虽然大学四年是毗邻研究生宿舍楼而睡的,但真正认识到考研是在大四上学期末。因为早就想告别十余载寒窗苦读的日子,加上先前没有一点准备,所以连考研的名都没报,就想着出来工作了。
刚出来工作的一年感觉真好,可以领工资,自食其力了。还有出差学习的机会,一方面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就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北京天安门,祖国的心脏,从小学第一次读到这个词是就开始向往。当我驻足这号称世界第一的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心潮澎湃。当我登上八达岭长城时,毛主席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果然名不虚传。当我参观完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伟人的故居时,印证了那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寒家”。当我游览完深圳世界之窗和珠海圆明新园时,体会到如今时髦的“旅游”二字并非仅是游山玩水,还有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
工作一年后,那份新鲜感逐渐消退,心情开始平静下来,不得不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了。我单位瞄准中药注射剂这块,虽然在预计的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所处的城市发展有限。我把美好的几年青春花在这里就算了,可不能让自己的一辈子就耗在这里了。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我也了解同学们的近况,他们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在国内读研,有的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工作,当初都是同一起跑线上,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分出了个高低,我真切感觉到开始落伍了。我刚开始对分在研究所工作蛮感兴趣,认为专业对口,然而实践证明,所学的95%的知识都无用武之地,难道就让所学专业如此荒废吗?
为了拓展所学专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找回那股拼搏的劲,我决定考研了!!! 考研报名
我是在职考研,报名时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2001年11月,我第一次考研报名。我去单位人事科开介绍信,受阻。科长说,根据单位的规定,工作满二年方能报考。由于另一位同事铁定要报考的,我就没费多少口舌,跟着他顺水推舟地把名给报上了。不幸的是,2002年我考研失败。2002年11月,我第二次考研报名。我又去单位人力资源部开介绍信,同样受阻。人事部经理说,根据单位的规定,一个人只能报考一次。不管我怎么求情,他就是不肯。后来我不得不说,有人考了两次,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行了呢?他后来发现我是铁定要考的,就给我支招了。我先是写了封激情而感人的“考研申请书”,请所长签字,再经厂长批准后,单位才给开具介绍信。我拿着介绍信方才报了名。如果碰到单位死活不给开介绍信,那就只有想别的招了。听说,可以找任何一家有公章的单位或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盖个章也OK !经历这次报名后,我感觉“事在人为,只要你想做的事,坚持到底,就能做到”。考研报名,还要单位开介绍信的事情,挺折腾人的。我建议国家教育部尽快取消这一要求,以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院校选报。我当时在校读书时,即使考研的话,也肯定是报考本校了,这对应届考生来说,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对母校那个地方,四年来早就厌倦了,想换个新地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2 页 共 2 页 那种神秘感也是一种吸引力。就在填报名表(最好复印以备急用)的两个小时内,我翻过那上千家院校,凭感觉报了个上海的院校。谁料该校一无往年的试题可参考,二无该校指定的参考书可读,只能找出大学用过的教科书来看,复习起来事倍功半。为了解决报考外校所要面临的这两个问题,我第二次考研时,还是选报母校,就是所用的参考书已是旧版了,还有碰到难题找不到人帮忙了。
复习备考
研究生英语考试,20多年来从未考过听力。我第一次考研就碰上英语要考听力,幸好是当年试点,不计入总分,这的确也是一个机会。不怕你笑话,学了十多年英语的我,听不懂也说不出地道的英语来,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肯定大有人在,这是英语教育的悲哀啊,怪得了谁。我自认为英语政治还是有点底子,反而对专业课心里没底。所以,我在专业课上花了大量时间,而英语、政治上所花时间不够,结果因英语小分没过,而痛失第一次考研的机会。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那句话“考研失败的人,一半是败在英语上”。因此,在第二次考研备考时,我把英语放在重中之重,几乎占去了一半的时间。第二次考研又面临中国考研史上一次空前重大的改革,那就是将沿袭20多年的初试5科改成4科,加大复试的权重,还有政治文理合并,英语听力计入总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改革方向,对我们考生来说也是有利的导向,心里还算认可。我第二次考研是夸专业的,一切相当于重新来过。政治虽然听不到名师指点,但我心里不怕,及格没问题,考个高分也不敢奢望。英语每个题型都得练,听力平常听听VOA Special English, BBC的广播和看看香港World 和Pearl 台的电视,慢慢的就听得懂一些,兴趣也随之增加一些;阅读理解每周做3套,每套4篇,要做有难度的;作文每周背颂好的范文2篇,强迫自己至少写1篇,慢慢的写起来就顺手了。专业课的教材至少读3遍,书是越读越薄的,每遍所花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的。读书要跟做题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尤其是该校往年的试题,它是一个方向,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试体会
2003年号称80万的考研大军,在元月18、19日两天的经历应该算是刻骨铭心的。第一科政治做起来,好象与所复习的内容不怎么沾边,全凭十多年学习政治的大概印象在答题,真让人心里没底。第二科英语听力,前面5个数字还算容易,后面的就只够听懂支言片语,无法准确答题,惭愧啊。阅读理解题是越推敲越迷糊,幸好作文切题容易,不象上年对着那张美女照片发呆。我觉得英语要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那些需要你用笔做答的题,一旦没来得及做,空白下来就是0分,而那些选择题瞎蒙都有可能得分。所以,当我顺利写完作文后,对今年考研就有信心了。然而,第三科专业课一(Ⅰ)的考试,题量大又难,3个小时没做完,就算再给多3小时也做不完,太难、不会做了。恐怕今年的考研却要败在专业课上,考完这科心里糟糕极了,差点儿就要放弃下午的最后一科考试。不过,下午我还是去了,怎么也得考完,否则努力就白费了。第四科专业二(Ⅱ)的题恰好相反,题量少又简单。我也不能掉以轻心,得靠它拉点分上来,好让总分上得去才行。考试如同人生的一大考验,挺折腾人的,我真的累了,已经是第二次了,不想再来了。我祈求上帝成全我。
等待分数线
考完后,心情不是很好。不过,回家过个年,心情就好些了,无忧无虑地上了一个月班后,听说考研成绩快出来了,心情开始紧张起来,甚至比考试还紧张,担心会再次失败,失败会给我的信心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2003年3月4日,当我在网上把准考证号输入后,眯着眼睛敲下Enter 键后,心里又紧张起来,长时间不敢睁开双眼,这种经历人生也难得有几回啊。不知什么时候,成绩已豁然于电脑屏幕上,最低还是英语56分,总分325分,与上年的分数线持平。一年的努力,英语长了13分外,其它都没什么长进,总的来说,成绩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3 页 共 3 页 不怎么理想。但是,我估计单科小分和总分能够上线,即使不够第一志愿线,够国家调剂线也好啊。第二天母校同学告知我的专业排名,上第一志愿真的没戏了,只能靠调剂才能读研了。调剂要自费(2万元左右,差别是有无每月补助) ,命苦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然而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一切悔之莫及。
国家复试线原来盛传于4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研究生会后宣布,此时网上各种版本的分数线都有,但直到8号才有教育部的征求意见稿,赶快去学校打听,还不是正式的。可是,到12号就升格为正式分数线了。这个分数线较去年单科降低4分,总分降低25分,对我有利有弊。有利在于证明我上了今年国家线,有弊在于不方便我调剂到其它专业或院校,事实证明如此。
调剂波折
第一志愿单位的冷门专业几十个名额仅剩少数几个余缺名额,今年新规定按1:1.2确定复试名单,就是说可从热门专业调剂近20人,来竞争不到5个余缺名额,竞争相当残酷。可见,量力而行,报名时选好学校和专业是多么重要。我考的热门专业上线人数多出一倍,1:1.2的比例牵制了部分人,又有高出20分的调剂门坎,在几个冷门专业中我于4月15号选择了最冷门的那个专业,毕竟有机会读研比读什么专业更为重要。后来,在复试名单中发现该专业是唯一的等额复试专业,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选择。在等待调剂的日子里,我把可能调剂的专业书都大致浏览了一下。然而,没想到的是,最终确定的专业课竟是我没学过的,而且连书都难找。到我找到该书时,离复试时间25号仅有一周了,正在我没日没夜看书时,于18号得知教育部因突然肆虐的“非典”疫情而暂时将复试推迟到5月底。这对我当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我可以利用这意外多出来的一个月好好地准备复试,争取一个较好的复试成绩,不要太丢脸就行了。就在这一个多月时间内,我阅读了大量与该专业相关的书籍,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了该专业。
5月25日,教育部恢复了全国研究生复试,各院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复试办法。基本上是取消来校直接复试,而是采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间接复试。有的是网上答题,有的是传真答题,有的是电话答题,还有的可以用Email 或EMS 形式等。我校则直接按初试成绩1:1确定复试名单,然后网上答题。跟着取消先前的调剂名单重新调剂。简单地说,就是多出了原先处于热门专业1.1~1.2范围的考生参与冷门专业的调剂,使得调剂竞争变得尤为残酷。我就是在这一轮调剂中被淘汰出局的,成为了第二次调剂方案牺牲品。6月6日,我得知读母校研究生的100%希望变成了彻底的失望,全是“非典”惹的祸。
由于今年有34所大学提前自主招生,所以我先前也试着去找了一些这样的学校。我曾经托一位师姐帮忙,在南方一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最后却被苛刻的外校调剂条件挡在了门外,英语至少60分(足足高出本校线10分),总分要超出本校线20分,我又因讨厌的英语与该校失之交臂。在国家线出来后,我试图调剂到去年报的那家上海那所学校,却被告知他们优先考虑第一志愿的考生,基本上能录满,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谁料,我后来无意间看到了该校的录取名单中,竟有三分之一的人后面是带括号调剂二字,此时真有被人戏弄的感觉。也根据相关专业找了很多院校,大部分都说不要调剂生,有的甚至说自己的上线考生还要往外调剂呢,总之碰了一鼻子的灰,心灵也备受打击。
母校也读不成了,其它学校也搞不定,怎么办呢,难道高出国家线30分也读不成研究生,岂不太冤枉了?我当即决定尽力抢救这次考研。
抢救考研
就在6月6日即星期五下午,我联系到湖南一所院校,她问了我的分数及基本情况后,算是满意。我随即冒雨向母校发去一份签字的调剂志愿书的传真,她随即也发去了调档函。周二,我估计材料可能到达长沙了,就打电话过去问一下,她说档案没到。当问及该校对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4 页 共 4 页 体条件有什么要求时,她说要没有传染病。当我问她“如果是乙肝小三阳呢”,她说“那要做个DNA 检查,若是阴性也行,说明没传染性”。经打听乙肝小三阳做DNA 检查,90%是阴性后,我就满怀信心去做了个DNA 检查,谁料结果却是阳性。我主动把这个信息告诉校方时,她说“那没办法,我想帮都帮不到你了,不过你可以再去联系其它的学校,我们到时会把你的档案用特快专递(以下简称EMS )寄过去”。我随即又联系江西一所同类学校,待遇最为优惠。我的成绩和身体条件都符合要求,但要我把报名材料寄过去,就是先传真给她们也行。我赶快打电话去问母校,她说我的材料已经用EMS 寄出去了。周三我又打电话问湖南那所学校,她的回答仍是未到。周四上午是江西那所学校的截止期,我是多么期待着奇迹的出现,那就是湖南学校收到了我的档案,并把报名材料传真给了江西学校。然而这并未成为现实,我为此痛心不已。当我再次把电话打给母校时,跟她说“我的材料为什么快一周了还未到达,特快怎么就变成了特慢呢,我却因时间关系错失了一所很好的学校,别的学校的招生都快纷纷结束了,我真的着急死了”,她答应帮我去查一下,我才不得不放下电话。周五,我又联系到广西一所同类学校,她对我的条件也较满意,但要求最迟下周一能把我的报名材料原件用EMS 寄给她们。当周五快下班时,我好不容易才打进湖南学校的电话,可仍然被告知我的材料没到,此时我真是欲哭无泪,难道我的读研机会却因时间关系而丧失吗?老天,你难道对我如此不公吗?这个周六,很多学校都在加班,我打电话问母校我的EMS 有没有查到,她说真的去给我查了,只告诉我已经寄出去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帮我查到了EMS 编号,并说材料是周二上午用EMS 寄出的。天啦,为什么不早在上周五就寄出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时间比金钱还宝贵吗,它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啊!我通过185查到我的EMS 已于当天凌晨到达长沙的,估计下午能到达最终目的地。我原来担心这份材料会象复试通知书一样消失,那就彻底完蛋了,幸好没这样。但对我已与事无补,就是EMS 也无法一天内从长沙寄到南宁,我只得仰天长叹!周日,本来是很宝贵很有作为的一天,我却干等着它从我身边无情地流逝,回天泛术。
6月16日,又是一个崭新的周一。刚要上班时,我就接到长沙来的电话,得知材料已到,只是到得太晚太晚。我赶快打电话给广西那所学校,回答是无能为力,上午就要向省招办交材料了。至此,几乎是山穷水尽了。我仍不甘心如此失败,于是到网上再次疯狂搜索院校,绝大部分院校已经招生完毕,但还是找到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天津的院校,一所是福建的院校。前者给的待遇不如后者,且要等到周三才能给答复(周三我婉言谢绝了),所以我主攻后者。就是福建这所高校带给我了柳暗花明的希望。当时接听电话的翁老师就是招生负责人,他说招生工作基本结束,但听了我的基本情况后,答应为我向省招办争取。我当时真的非常感谢这位好老师,感谢他能为考生的命运去尽力,但心里不敢有100%的把握。我只是按他的要求,请湖南那所学校的老师把我的材料用EMS 寄给福建这所学校,同时把报名材料先传真过去。下午,我再次打电话给翁老师时,他说传真已收到,并给了我一个吴老师的电话,说他将来可能是我的导师。我随即打过去了这个电话号码,吴老师得知我的来意后,首先对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向我介绍了一下他的工作近况,也问了一下我的基本情况等。这么好的老师难找,我从心底里跟定了这位导师,并决心将来努力学习工作,不辜负导师的期望。周二,翁老师打来电话问我与吴老师聊得怎么样?我的回答是“我与吴老师聊得很好”。他同时向我要了其它资料。周三我的材料仍未到,看来EMS 也并非神速。周四,我打电话过去时,得知材料已到,并向我单位发来了调档函。至此,我的那颗着急的心才稍稍得到些许平静。又一星期二,单位人力资源部通知我过去一趟时,我猜想是调档函到了,果真如此。当我看到我的档案材料以机密寄出时,我知道今年读研有戏了。几天后,我打电告去问是否收到我的档案,得知档案已收到,且通知书也已挂号寄出。7月2日,我终于收到了那份来之不易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真是好事多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历千辛万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5 页 共 5 页 苦后,我才有千言万语在这里倾诉。
考研体会
今年“非典”非常时期,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虽然未经过直接的复试,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读研算是成功了,但还得准备到校后的复试,若不再出什么意外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次考研历尽艰险、备受折腾,光是体重就净减8公斤,看来让心灵去承受几次大悲大喜的历练不失为减肥的一个好方法。这次考研的经历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它令我受益匪浅:一是不再感情用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决策,如选择学校、专业等;二是如何去等待不能自己把握的结果,若能把自己置之度外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三是如何去应付突如其来的挫折时,不要怨天忧人,而要去寻找弥补的对策;四是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那就是不要迷恋已取得的胜利,而要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实现新的胜利。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心路历程
虽然我考研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实属来之不易。暮然回首,我就将这份考研心路历程整理成文,献给曾经、现在、将来考研的朋友。
考研心路历程
2003年7月2日,我终于收到了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虽然我考研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实属来之不易。暮然回首,我就将这份考研心路历程整理成文,献给曾经、现在、将来考研的朋友。
考研缘由
我是2000年毕业的,属于在职考研。说出来不怕你笑话,虽然大学四年是毗邻研究生宿舍楼而睡的,但真正认识到考研是在大四上学期末。因为早就想告别十余载寒窗苦读的日子,加上先前没有一点准备,所以连考研的名都没报,就想着出来工作了。
刚出来工作的一年感觉真好,可以领工资,自食其力了。还有出差学习的机会,一方面给自己充电,另一方面就是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北京天安门,祖国的心脏,从小学第一次读到这个词是就开始向往。当我驻足这号称世界第一的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心潮澎湃。当我登上八达岭长城时,毛主席说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果然名不虚传。当我参观完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伟人的故居时,印证了那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寒家”。当我游览完深圳世界之窗和珠海圆明新园时,体会到如今时髦的“旅游”二字并非仅是游山玩水,还有欣赏精彩的文艺表演。
工作一年后,那份新鲜感逐渐消退,心情开始平静下来,不得不思考一些实际问题了。我单位瞄准中药注射剂这块,虽然在预计的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所处的城市发展有限。我把美好的几年青春花在这里就算了,可不能让自己的一辈子就耗在这里了。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我也了解同学们的近况,他们有的出国留学,有的在国内读研,有的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工作,当初都是同一起跑线上,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分出了个高低,我真切感觉到开始落伍了。我刚开始对分在研究所工作蛮感兴趣,认为专业对口,然而实践证明,所学的95%的知识都无用武之地,难道就让所学专业如此荒废吗?
为了拓展所学专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找回那股拼搏的劲,我决定考研了!!! 考研报名
我是在职考研,报名时必须持有单位介绍信。2001年11月,我第一次考研报名。我去单位人事科开介绍信,受阻。科长说,根据单位的规定,工作满二年方能报考。由于另一位同事铁定要报考的,我就没费多少口舌,跟着他顺水推舟地把名给报上了。不幸的是,2002年我考研失败。2002年11月,我第二次考研报名。我又去单位人力资源部开介绍信,同样受阻。人事部经理说,根据单位的规定,一个人只能报考一次。不管我怎么求情,他就是不肯。后来我不得不说,有人考了两次,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行了呢?他后来发现我是铁定要考的,就给我支招了。我先是写了封激情而感人的“考研申请书”,请所长签字,再经厂长批准后,单位才给开具介绍信。我拿着介绍信方才报了名。如果碰到单位死活不给开介绍信,那就只有想别的招了。听说,可以找任何一家有公章的单位或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盖个章也OK !经历这次报名后,我感觉“事在人为,只要你想做的事,坚持到底,就能做到”。考研报名,还要单位开介绍信的事情,挺折腾人的。我建议国家教育部尽快取消这一要求,以有利于人才的发展。
院校选报。我当时在校读书时,即使考研的话,也肯定是报考本校了,这对应届考生来说,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我对母校那个地方,四年来早就厌倦了,想换个新地方,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2 页 共 2 页 那种神秘感也是一种吸引力。就在填报名表(最好复印以备急用)的两个小时内,我翻过那上千家院校,凭感觉报了个上海的院校。谁料该校一无往年的试题可参考,二无该校指定的参考书可读,只能找出大学用过的教科书来看,复习起来事倍功半。为了解决报考外校所要面临的这两个问题,我第二次考研时,还是选报母校,就是所用的参考书已是旧版了,还有碰到难题找不到人帮忙了。
复习备考
研究生英语考试,20多年来从未考过听力。我第一次考研就碰上英语要考听力,幸好是当年试点,不计入总分,这的确也是一个机会。不怕你笑话,学了十多年英语的我,听不懂也说不出地道的英语来,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肯定大有人在,这是英语教育的悲哀啊,怪得了谁。我自认为英语政治还是有点底子,反而对专业课心里没底。所以,我在专业课上花了大量时间,而英语、政治上所花时间不够,结果因英语小分没过,而痛失第一次考研的机会。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那句话“考研失败的人,一半是败在英语上”。因此,在第二次考研备考时,我把英语放在重中之重,几乎占去了一半的时间。第二次考研又面临中国考研史上一次空前重大的改革,那就是将沿袭20多年的初试5科改成4科,加大复试的权重,还有政治文理合并,英语听力计入总分。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改革方向,对我们考生来说也是有利的导向,心里还算认可。我第二次考研是夸专业的,一切相当于重新来过。政治虽然听不到名师指点,但我心里不怕,及格没问题,考个高分也不敢奢望。英语每个题型都得练,听力平常听听VOA Special English, BBC的广播和看看香港World 和Pearl 台的电视,慢慢的就听得懂一些,兴趣也随之增加一些;阅读理解每周做3套,每套4篇,要做有难度的;作文每周背颂好的范文2篇,强迫自己至少写1篇,慢慢的写起来就顺手了。专业课的教材至少读3遍,书是越读越薄的,每遍所花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的。读书要跟做题结合起来,交叉进行,尤其是该校往年的试题,它是一个方向,可以让你少走弯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试体会
2003年号称80万的考研大军,在元月18、19日两天的经历应该算是刻骨铭心的。第一科政治做起来,好象与所复习的内容不怎么沾边,全凭十多年学习政治的大概印象在答题,真让人心里没底。第二科英语听力,前面5个数字还算容易,后面的就只够听懂支言片语,无法准确答题,惭愧啊。阅读理解题是越推敲越迷糊,幸好作文切题容易,不象上年对着那张美女照片发呆。我觉得英语要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那些需要你用笔做答的题,一旦没来得及做,空白下来就是0分,而那些选择题瞎蒙都有可能得分。所以,当我顺利写完作文后,对今年考研就有信心了。然而,第三科专业课一(Ⅰ)的考试,题量大又难,3个小时没做完,就算再给多3小时也做不完,太难、不会做了。恐怕今年的考研却要败在专业课上,考完这科心里糟糕极了,差点儿就要放弃下午的最后一科考试。不过,下午我还是去了,怎么也得考完,否则努力就白费了。第四科专业二(Ⅱ)的题恰好相反,题量少又简单。我也不能掉以轻心,得靠它拉点分上来,好让总分上得去才行。考试如同人生的一大考验,挺折腾人的,我真的累了,已经是第二次了,不想再来了。我祈求上帝成全我。
等待分数线
考完后,心情不是很好。不过,回家过个年,心情就好些了,无忧无虑地上了一个月班后,听说考研成绩快出来了,心情开始紧张起来,甚至比考试还紧张,担心会再次失败,失败会给我的信心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2003年3月4日,当我在网上把准考证号输入后,眯着眼睛敲下Enter 键后,心里又紧张起来,长时间不敢睁开双眼,这种经历人生也难得有几回啊。不知什么时候,成绩已豁然于电脑屏幕上,最低还是英语56分,总分325分,与上年的分数线持平。一年的努力,英语长了13分外,其它都没什么长进,总的来说,成绩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3 页 共 3 页 不怎么理想。但是,我估计单科小分和总分能够上线,即使不够第一志愿线,够国家调剂线也好啊。第二天母校同学告知我的专业排名,上第一志愿真的没戏了,只能靠调剂才能读研了。调剂要自费(2万元左右,差别是有无每月补助) ,命苦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当初要是再努力一点就好了,然而世界上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后悔药,一切悔之莫及。
国家复试线原来盛传于4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研究生会后宣布,此时网上各种版本的分数线都有,但直到8号才有教育部的征求意见稿,赶快去学校打听,还不是正式的。可是,到12号就升格为正式分数线了。这个分数线较去年单科降低4分,总分降低25分,对我有利有弊。有利在于证明我上了今年国家线,有弊在于不方便我调剂到其它专业或院校,事实证明如此。
调剂波折
第一志愿单位的冷门专业几十个名额仅剩少数几个余缺名额,今年新规定按1:1.2确定复试名单,就是说可从热门专业调剂近20人,来竞争不到5个余缺名额,竞争相当残酷。可见,量力而行,报名时选好学校和专业是多么重要。我考的热门专业上线人数多出一倍,1:1.2的比例牵制了部分人,又有高出20分的调剂门坎,在几个冷门专业中我于4月15号选择了最冷门的那个专业,毕竟有机会读研比读什么专业更为重要。后来,在复试名单中发现该专业是唯一的等额复试专业,心里暗自庆幸自己的明智选择。在等待调剂的日子里,我把可能调剂的专业书都大致浏览了一下。然而,没想到的是,最终确定的专业课竟是我没学过的,而且连书都难找。到我找到该书时,离复试时间25号仅有一周了,正在我没日没夜看书时,于18号得知教育部因突然肆虐的“非典”疫情而暂时将复试推迟到5月底。这对我当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我可以利用这意外多出来的一个月好好地准备复试,争取一个较好的复试成绩,不要太丢脸就行了。就在这一个多月时间内,我阅读了大量与该专业相关的书籍,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上了该专业。
5月25日,教育部恢复了全国研究生复试,各院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复试办法。基本上是取消来校直接复试,而是采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间接复试。有的是网上答题,有的是传真答题,有的是电话答题,还有的可以用Email 或EMS 形式等。我校则直接按初试成绩1:1确定复试名单,然后网上答题。跟着取消先前的调剂名单重新调剂。简单地说,就是多出了原先处于热门专业1.1~1.2范围的考生参与冷门专业的调剂,使得调剂竞争变得尤为残酷。我就是在这一轮调剂中被淘汰出局的,成为了第二次调剂方案牺牲品。6月6日,我得知读母校研究生的100%希望变成了彻底的失望,全是“非典”惹的祸。
由于今年有34所大学提前自主招生,所以我先前也试着去找了一些这样的学校。我曾经托一位师姐帮忙,在南方一所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最后却被苛刻的外校调剂条件挡在了门外,英语至少60分(足足高出本校线10分),总分要超出本校线20分,我又因讨厌的英语与该校失之交臂。在国家线出来后,我试图调剂到去年报的那家上海那所学校,却被告知他们优先考虑第一志愿的考生,基本上能录满,我也就无话可说了。谁料,我后来无意间看到了该校的录取名单中,竟有三分之一的人后面是带括号调剂二字,此时真有被人戏弄的感觉。也根据相关专业找了很多院校,大部分都说不要调剂生,有的甚至说自己的上线考生还要往外调剂呢,总之碰了一鼻子的灰,心灵也备受打击。
母校也读不成了,其它学校也搞不定,怎么办呢,难道高出国家线30分也读不成研究生,岂不太冤枉了?我当即决定尽力抢救这次考研。
抢救考研
就在6月6日即星期五下午,我联系到湖南一所院校,她问了我的分数及基本情况后,算是满意。我随即冒雨向母校发去一份签字的调剂志愿书的传真,她随即也发去了调档函。周二,我估计材料可能到达长沙了,就打电话过去问一下,她说档案没到。当问及该校对身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4 页 共 4 页 体条件有什么要求时,她说要没有传染病。当我问她“如果是乙肝小三阳呢”,她说“那要做个DNA 检查,若是阴性也行,说明没传染性”。经打听乙肝小三阳做DNA 检查,90%是阴性后,我就满怀信心去做了个DNA 检查,谁料结果却是阳性。我主动把这个信息告诉校方时,她说“那没办法,我想帮都帮不到你了,不过你可以再去联系其它的学校,我们到时会把你的档案用特快专递(以下简称EMS )寄过去”。我随即又联系江西一所同类学校,待遇最为优惠。我的成绩和身体条件都符合要求,但要我把报名材料寄过去,就是先传真给她们也行。我赶快打电话去问母校,她说我的材料已经用EMS 寄出去了。周三我又打电话问湖南那所学校,她的回答仍是未到。周四上午是江西那所学校的截止期,我是多么期待着奇迹的出现,那就是湖南学校收到了我的档案,并把报名材料传真给了江西学校。然而这并未成为现实,我为此痛心不已。当我再次把电话打给母校时,跟她说“我的材料为什么快一周了还未到达,特快怎么就变成了特慢呢,我却因时间关系错失了一所很好的学校,别的学校的招生都快纷纷结束了,我真的着急死了”,她答应帮我去查一下,我才不得不放下电话。周五,我又联系到广西一所同类学校,她对我的条件也较满意,但要求最迟下周一能把我的报名材料原件用EMS 寄给她们。当周五快下班时,我好不容易才打进湖南学校的电话,可仍然被告知我的材料没到,此时我真是欲哭无泪,难道我的读研机会却因时间关系而丧失吗?老天,你难道对我如此不公吗?这个周六,很多学校都在加班,我打电话问母校我的EMS 有没有查到,她说真的去给我查了,只告诉我已经寄出去了。在我的再三要求下,帮我查到了EMS 编号,并说材料是周二上午用EMS 寄出的。天啦,为什么不早在上周五就寄出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时间比金钱还宝贵吗,它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啊!我通过185查到我的EMS 已于当天凌晨到达长沙的,估计下午能到达最终目的地。我原来担心这份材料会象复试通知书一样消失,那就彻底完蛋了,幸好没这样。但对我已与事无补,就是EMS 也无法一天内从长沙寄到南宁,我只得仰天长叹!周日,本来是很宝贵很有作为的一天,我却干等着它从我身边无情地流逝,回天泛术。
6月16日,又是一个崭新的周一。刚要上班时,我就接到长沙来的电话,得知材料已到,只是到得太晚太晚。我赶快打电话给广西那所学校,回答是无能为力,上午就要向省招办交材料了。至此,几乎是山穷水尽了。我仍不甘心如此失败,于是到网上再次疯狂搜索院校,绝大部分院校已经招生完毕,但还是找到了两所学校,一所是天津的院校,一所是福建的院校。前者给的待遇不如后者,且要等到周三才能给答复(周三我婉言谢绝了),所以我主攻后者。就是福建这所高校带给我了柳暗花明的希望。当时接听电话的翁老师就是招生负责人,他说招生工作基本结束,但听了我的基本情况后,答应为我向省招办争取。我当时真的非常感谢这位好老师,感谢他能为考生的命运去尽力,但心里不敢有100%的把握。我只是按他的要求,请湖南那所学校的老师把我的材料用EMS 寄给福建这所学校,同时把报名材料先传真过去。下午,我再次打电话给翁老师时,他说传真已收到,并给了我一个吴老师的电话,说他将来可能是我的导师。我随即打过去了这个电话号码,吴老师得知我的来意后,首先对我表示了热烈的欢迎,接着向我介绍了一下他的工作近况,也问了一下我的基本情况等。这么好的老师难找,我从心底里跟定了这位导师,并决心将来努力学习工作,不辜负导师的期望。周二,翁老师打来电话问我与吴老师聊得怎么样?我的回答是“我与吴老师聊得很好”。他同时向我要了其它资料。周三我的材料仍未到,看来EMS 也并非神速。周四,我打电话过去时,得知材料已到,并向我单位发来了调档函。至此,我的那颗着急的心才稍稍得到些许平静。又一星期二,单位人力资源部通知我过去一趟时,我猜想是调档函到了,果真如此。当我看到我的档案材料以机密寄出时,我知道今年读研有戏了。几天后,我打电告去问是否收到我的档案,得知档案已收到,且通知书也已挂号寄出。7月2日,我终于收到了那份来之不易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真是好事多磨,皇天不负有心人。经历千辛万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5 页 共 5 页 苦后,我才有千言万语在这里倾诉。
考研体会
今年“非典”非常时期,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虽然未经过直接的复试,我就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读研算是成功了,但还得准备到校后的复试,若不再出什么意外就没什么问题了。这次考研历尽艰险、备受折腾,光是体重就净减8公斤,看来让心灵去承受几次大悲大喜的历练不失为减肥的一个好方法。这次考研的经历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财富,它令我受益匪浅:一是不再感情用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决策,如选择学校、专业等;二是如何去等待不能自己把握的结果,若能把自己置之度外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三是如何去应付突如其来的挫折时,不要怨天忧人,而要去寻找弥补的对策;四是如何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那就是不要迷恋已取得的胜利,而要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实现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