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颂之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因为孝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同样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件小小礼物,一次默默的陪伴等等。 从古至今,我们从来都不缺关于孝的故事。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些人是怎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孝的含义的,来体现百善孝为先的。
古有,舜帝孝感动天,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子路百里借米;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当代学生刘霆上大学带母在身边。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
孝的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也得到很好的发扬。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当代学生刘霆考入浙江林学院以后,把患有尿毒症而无人照料的母亲带在身边。他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为母亲打针、量血压、洗衣、做饭,背着母亲晒太阳……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她。得知他的这种孝行后,无数好心人被感动并给他以资助,这说明,孝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当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在你的身边也发生着同样的感人的故事,也许你也正亲身经历着。我们不要求要做到他们那样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迹来体现孝道,但是,我们能够表达孝的方式还有很多,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你的爸爸妈妈都会开心很久很久,难道这不是一种孝的表现!所以,想表达孝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到。
他们是一代帝王,他是一个著名政治家,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只是一个大学生。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故事却是同样的感人肺腑。所以,百善孝为先,这无关你的身份和地位。你可以身份很卑微,但是,没有人可以说你的孝敬父母没有他们的伟大,没有他们的感人,你同样很伟大,同样是了不起的,因为百行孝为先,而你做到了。我们只是在用不同的身份在表达着同样的美德。孝乃是中华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提倡孝道精神,说明孝自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孝,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百善孝为先,可不信乎?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逢年过节常问候,家人自会乐开颜;百善长存仁孝心,人人才能有相融;百事可乐万事兴,孝敬父母从内心;小小事有小小情,孝子常把孝先。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父母对我不仅有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更不该怠慢呀!
有时,想给母亲买点儿补养品,老人家说什么都不肯; 过年过节买件衣服吧,父母总说衣服不少,老了要什么样子,这些还可以穿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子女做什么,只要有空陪着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就不寂寞; 看到子女都过得很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百事孝为先,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倡导的中华的传统美德,你有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吗? 轻轻的你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忘了孝敬你的父母?百事孝为先,你是否正在做呢?
中华美德颂之百善孝为先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百善孝为先”这一句出自清人《围炉夜话》的文章之中。“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因为孝是根本的道理,根本的人伦,根本的共识,所以数千字的《围炉夜话》,抵不过这一句“百善孝为先”的名声。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善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孝同样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件小小礼物,一次默默的陪伴等等。 从古至今,我们从来都不缺关于孝的故事。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这些人是怎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孝的含义的,来体现百善孝为先的。
古有,舜帝孝感动天,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子路百里借米;今有,田世国捐肾救母,当代学生刘霆上大学带母在身边。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 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 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 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语·致思》)
孝的传统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在现代社会也得到很好的发扬。
他为身患尿毒症晚期的母亲捐肾,延续了母亲生命,演绎了一段当代孝子的佳话(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颁奖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当代学生刘霆考入浙江林学院以后,把患有尿毒症而无人照料的母亲带在身边。他在校外租了一间小屋,为母亲打针、量血压、洗衣、做饭,背着母亲晒太阳……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照顾她。得知他的这种孝行后,无数好心人被感动并给他以资助,这说明,孝的种子其实深藏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当然,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也许在你的身边也发生着同样的感人的故事,也许你也正亲身经历着。我们不要求要做到他们那样惊天动地,感人肺腑的事迹来体现孝道,但是,我们能够表达孝的方式还有很多,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你的爸爸妈妈都会开心很久很久,难道这不是一种孝的表现!所以,想表达孝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到。
他们是一代帝王,他是一个著名政治家,他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只是一个大学生。他们的身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故事却是同样的感人肺腑。所以,百善孝为先,这无关你的身份和地位。你可以身份很卑微,但是,没有人可以说你的孝敬父母没有他们的伟大,没有他们的感人,你同样很伟大,同样是了不起的,因为百行孝为先,而你做到了。我们只是在用不同的身份在表达着同样的美德。孝乃是中华传统美德!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提倡孝道精神,说明孝自有它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孝,是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身边事开始,从自己做起,由近及远,由易及难,使我们的爱心和责任感日扩日大,最终努力修养到大公无私之境界。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孝也者,正是千里之跬步,江海之小流。百善孝为先,可不信乎?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逢年过节常问候,家人自会乐开颜;百善长存仁孝心,人人才能有相融;百事可乐万事兴,孝敬父母从内心;小小事有小小情,孝子常把孝先。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父母对我不仅有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更不该怠慢呀!
有时,想给母亲买点儿补养品,老人家说什么都不肯; 过年过节买件衣服吧,父母总说衣服不少,老了要什么样子,这些还可以穿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子女做什么,只要有空陪着说说话,拉拉家常,心里就不寂寞; 看到子女都过得很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你扪心自问,你做到了吗?百事孝为先,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倡导的中华的传统美德,你有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吗? 轻轻的你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忘了孝敬你的父母?百事孝为先,你是否正在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