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类材料作文教案作文7700字

六年级作文

1 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训练目标:读懂寓言类材料,联系社会、人生,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准确立意。 教学时数:指导两课时,训练与讲评自主安排。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与传统主教练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示例引路,导练归纳。

教学步骤:

一、了解概念。

“寓意类”材料作文,即命题者把想法、观点寄寓在一个很形象的故事或寓言中,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把握这类作文的主旨,需要我们先要“披文”才能“入里”,先概括“故事现象”再抽象出本质。

一般寓意类作文有两种,一种是把一种道理寓于一种现象之中,有时也叫现象类供料作文,如09年安徽的高考作文就是把道理寓于“弯道超越”这个形象的现象中,要求考生从总抽象出社会理念;另一类是寓言、漫画类的寓意作文(另设课案) ,这种材料作文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讽刺批判为主,表达方式很含蓄。这里主要想就文字供料寓意类作文谈谈如何准确把握主旨。

二、方法导析:

“寓意类”材料作文主旨概括四步法:

例一:(09年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到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的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嘎嘎嘎。”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松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啊,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写出自己的立意,说明这样立意的理由。

这是一则典型的寓意类的供料作文,要把握出材料的核心。

首先第一步是明对象。——几个对象?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何者是主要的?何者

2 是次要的?此则材料中有五个对象,兔子、狗、松鼠、青蛙和仙鹤,兔子在文中是主要的对象,狗是次要的,松鼠是陪衬兔子的,而青蛙和仙鹤是评论者,是对兔子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按照记叙文常规,我们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兔子和评价者”,主要对象是关键,“评价者”是核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把握了此则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第二步看结果——这些对象做了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带来了什么问题或者好处。兔子会跑,是冠军,而不会游泳,虽学而不会,结果是很苦恼,而青蛙和仙鹤对这个事情有肯定也有否定。至于其他就是狗和小龟学会游泳增加了一种生存的本领。 第三步是导原因——从结果中去推导原因:把握材料核心的关键一步,应该是理性的,有时供料中会有所体现,有的供料作文没有提示。比如此则材料就设置了青蛙和仙鹤这个对象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原因,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探究,要知道每一条原因应该都是材料中的一个角度核心,材料作文中讲角度就是这个要求。就这则材料而言,原因有几条:第一原因是兔子先天的缺点是改变不了,不能违背规律;第二原因是要学会充分发挥优势;第三原因是学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只是限定一种模式等等。

第四步联人事——把这种核心原因上升推及到普遍,也就是要从物上升到人的高度,即人应该怎样,那么这则材料的主旨才真正抓住了。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最后就应该是——每个人都是各有优势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出他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发展长处;同时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但可以培养人的多种适应的手段,也就是达到避短的目的。

总结:先“披文”后“入里”、先“结果”后‘“原因”、先“具体”后“一般”、先“个性”后“共性”、先“个人”后“社会”的认识事物规律的步骤,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这个步骤,我们对寓意类供料作文的核心主旨的把握也会变得很容易的。

三、具体演练,并及时总结出相关方法。可分工合作。

①【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明对象,看结果,导原因,联人事。还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句的作用。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第三自然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钻石如何对待别人光芒的方式——借用、利用。 立意:懂得借力;善用人者得天下;因你闪亮而闪亮;善假于物;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等等。 小结:抓关键。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3

②【例】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等。

小结:巧概括。有些寓意类材料,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几乎找不到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这时就要通过分析层次、筛选信息、提炼整合等方法巧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

①②例总结:㈠、明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㈡、找对象。

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⑴单一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及原因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③【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等等。

⑵多个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对象的主要行为及原因;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4 ④【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

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㈢、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⑴一果多因

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⑤【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⑵多果多因

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⑥【例】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

5 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 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基本符合题意类):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 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㈣、看褒贬

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⑴情感倾向惟一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⑦【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6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⑵情感倾向多维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⑧【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㈤、求异同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⑴求同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⑨【例】

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

7 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第一则写仙人掌在不利的环境中卷起叶片以求在大漠中生存下去;第二则写沙漠大黄伸展叶片从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虽然仙人掌和大黄面对干旱的沙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立意:适者(智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等等。

⑵求异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首先也要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仍以上述那两则材料为例,我们还可以运用求异的方法立意。为了能够生存,面对同样的不利环境,仙人掌和大黄求生的方法不一样。

一个是内敛,以守为攻。

立 意: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要收起自己的锋芒,这是生存的智慧。

一个是外放,以攻为守。

立 意:在恶劣的环境中,就是要挑战极限,这是生命的怒放。

但单就一面立意,会让人觉得只关注了材料的一部分,有基本偏离题意之嫌。最好

还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宁内敛不外放;能外放不内敛;该内敛时则内敛,该外放时则外放等等。

四、课堂总结:

以上方法有时用其中的一种即能奏效,有时需要多管齐下,一切得从材料实际出发,因材制宜,因文生法。审题立意时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作时还要联系自己以及社会现实生活,而不能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切合材料意旨、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的作文!

五、 练习:见下课时(续)。

第二课时

训练目的:选用或综合运用上节课所总结的方法,审读下列作文材料,拟出恰当的立意。 训练见容: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

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9 ③从游客不断的攀登,来到山顶后的所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角度,可围绕“站在最高处”“追求,才有不同的风景”“目标实现时与理想的差别”立意。

实战演练:(2015湖北卷,向下一轮关系型作文训练过渡。)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评:

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是则情景类材料作文。一则百来字的短文,竟能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优美画卷。确实不容易!喷泉之所以能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不语的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语言简明生动,文字简明扼要,相关要素对比鲜明,寓意也比较显明,不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便于考生快速进入试题情境和写作状态。试题在凸显可写性的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防套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模式的泛滥,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高考作文的测量目标。

立意:

“蓄积”与“喷涌”的关系虽然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等,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的思辨。

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往往看到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的成功就好像水从地下喷涌出清泉,没有看到这个人成功之后付出多少汗水。一个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中国发展经济建设起来,我们挺和谐的。我们没有看到为了今天的达成,我们做出多少大的努力,人们付出多少大的牺牲,我们多么兢兢业业,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基本的要求。 如像下面的立意都偏离了主旨:⑴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⑵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⑶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同一事物的命运不同,所以写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

1 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训练

训练目标:读懂寓言类材料,联系社会、人生,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准确立意。 教学时数:指导两课时,训练与讲评自主安排。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与传统主教练结合。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示例引路,导练归纳。

教学步骤:

一、了解概念。

“寓意类”材料作文,即命题者把想法、观点寄寓在一个很形象的故事或寓言中,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进行作文。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材料作文,由于寓意的隐蔽性、暗示性、深刻性等特点,审题立意方面的难度不小,稍有不慎,就会偏题。把握这类作文的主旨,需要我们先要“披文”才能“入里”,先概括“故事现象”再抽象出本质。

一般寓意类作文有两种,一种是把一种道理寓于一种现象之中,有时也叫现象类供料作文,如09年安徽的高考作文就是把道理寓于“弯道超越”这个形象的现象中,要求考生从总抽象出社会理念;另一类是寓言、漫画类的寓意作文(另设课案) ,这种材料作文从情感倾向来看以讽刺批判为主,表达方式很含蓄。这里主要想就文字供料寓意类作文谈谈如何准确把握主旨。

二、方法导析:

“寓意类”材料作文主旨概括四步法:

例一:(09年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到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的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泳,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嘎嘎嘎。”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松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啊,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写出自己的立意,说明这样立意的理由。

这是一则典型的寓意类的供料作文,要把握出材料的核心。

首先第一步是明对象。——几个对象?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何者是主要的?何者

2 是次要的?此则材料中有五个对象,兔子、狗、松鼠、青蛙和仙鹤,兔子在文中是主要的对象,狗是次要的,松鼠是陪衬兔子的,而青蛙和仙鹤是评论者,是对兔子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按照记叙文常规,我们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兔子和评价者”,主要对象是关键,“评价者”是核心,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把握了此则材料的方向。

其次是第二步看结果——这些对象做了什么,出现了什么结果,带来了什么问题或者好处。兔子会跑,是冠军,而不会游泳,虽学而不会,结果是很苦恼,而青蛙和仙鹤对这个事情有肯定也有否定。至于其他就是狗和小龟学会游泳增加了一种生存的本领。 第三步是导原因——从结果中去推导原因:把握材料核心的关键一步,应该是理性的,有时供料中会有所体现,有的供料作文没有提示。比如此则材料就设置了青蛙和仙鹤这个对象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原因,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探究,要知道每一条原因应该都是材料中的一个角度核心,材料作文中讲角度就是这个要求。就这则材料而言,原因有几条:第一原因是兔子先天的缺点是改变不了,不能违背规律;第二原因是要学会充分发挥优势;第三原因是学会生存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能只是限定一种模式等等。

第四步联人事——把这种核心原因上升推及到普遍,也就是要从物上升到人的高度,即人应该怎样,那么这则材料的主旨才真正抓住了。所以这则材料的主旨最后就应该是——每个人都是各有优势的,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出他的优势,并鼓励他们发展长处;同时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我们不能凭主观意志去做违背规律的事情;但可以培养人的多种适应的手段,也就是达到避短的目的。

总结:先“披文”后“入里”、先“结果”后‘“原因”、先“具体”后“一般”、先“个性”后“共性”、先“个人”后“社会”的认识事物规律的步骤,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这个步骤,我们对寓意类供料作文的核心主旨的把握也会变得很容易的。

三、具体演练,并及时总结出相关方法。可分工合作。

①【例】黑暗中,石头愤愤不平地对身边的钻石说:“我不知道平时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宝贝。现在你跟我又有什么两样呢,不都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是的,我和你一样,也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这时,天边露出一丝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光芒甚至比星光更闪亮,更耀眼。

明对象,看结果,导原因,联人事。还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句的作用。

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而该关键句的关键词是“别人的光芒”,第三自然段进一步补充说明了钻石如何对待别人光芒的方式——借用、利用。 立意:懂得借力;善用人者得天下;因你闪亮而闪亮;善假于物;吸收别人的长处并为我所用以成就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并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彰显自身价值)等等。 小结:抓关键。这里的关键既指关键词也指关键句,抓住这些,就能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到准确立意。

3

②【例】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于是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这则材料没有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我们分析层次、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材料分两层,第一层写一个卖草帽的老人,利用猴子善于模仿的特性智取了被猴子拿走的草帽;第二层写他的孙子遭遇了类似的经历,依旧采用他爷爷的做法,结果出人意料,受到了众猴的嘲笑。材料的中心可以概括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立意:要批判地继承;经验主义要不得;要进行创新等等。

小结:巧概括。有些寓意类材料,主要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几乎找不到揭示中心的关键词句,这时就要通过分析层次、筛选信息、提炼整合等方法巧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

①②例总结:㈠、明中心。

明确中心,就是要弄清材料的寓意,寓意清楚了,立意也就有方向了。

㈡、找对象。

寓意类材料作文对象有的比较单一,有的比较复杂,一般说来,材料中涉及几个对象,就可能有几种立意角度

⑴单一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往往只有一个,只要围绕这个对象分析其主要的行为及原因就可以提炼出立意。

③【例】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则材料的对象就是蜗牛,主要行为:想东游泰山,但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后来想南下长江,又因为时间太长而放弃;从此一蹶不振,最终死在草丛之中。

立意:确立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执着追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等等。

⑵多个对象

这类材料,对象至少有两个或者更多。首先要依次找出材料中的对象;其次要细致分析每个对象的主要行为及原因;然后准确提炼立意;最后要根据材料叙述重点把握主要对象确定最佳立意。

4 ④【例】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觉。等鲸以极快的速度冲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这则材料主要有两个对象,一个是鲸,主要行为:穷追不舍,浑然不觉,进入险境无法动弹,结果是面对死亡;一个是沙丁鱼,主要行为:逃命,冲向海滩,获得机会,结果是成功逃生。

从不同对象出发,有以下立意:

鲸:强者仗恃优势而无所顾忌,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强者须看到潜在的危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懂得进退方为智者;该撒手时就撒手(学会放弃)等等。

沙丁鱼:用智慧战胜强敌;要善于利用自身条件;面对强敌不慌乱,从容应对等等。

㈢、析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由果溯因提炼立意通常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⑴一果多因

这类材料情节单一,从结果推求原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止一种,每一种原因都可以成为立意方向。

⑤【例】山坡上有一具大树的残干,据说树龄有400多年。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经历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曾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成了一棵巨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结束了大树的生命。

分析:材料的结果是“巨树不惧雷电,却毁于小虫”。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大树对小虫的攻击重视程度不够。

立意:祸患常积于忽微;防微杜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等。

一是小虫不停的攻击。

立意: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咬定目标不放松等等。

⑵多果多因

这类材料,由多人、多事或多物构成,情节曲折,层次繁复,内涵丰富,首先必须清晰地梳理出各种因果关系;然后提炼立意;最后确定适合写作的最佳角度。

⑥【例】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

5 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上帝突然发现现场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里干啥?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是我的灵魂却可以飞翔,它带着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上帝听了后,感喟良久,说:我赐给了你们最珍贵的翅膀,你们却浪费在身上;我没有赐给人以翅膀,他们却有了灵魂的飞翔,这是一切飞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这则材料涉及的对象非常多: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一个人,结果也比较复杂,每个结果都有对应的原因。

结果一:上帝把翅膀给了鹰,鹰用翅膀飞翔。原因:鹰需要翅膀。

结果二:上帝把翅膀给了鸵鸟,鸵鸟从没派过用场。原因:鸵鸟不需要翅膀,有了反而成为累赘。

结果三:上帝把翅膀给了企鹅,企鹅却把翅膀变成了鳍。原因:企鹅需要的是在海洋深处自由来往,翅膀对它来说也没有用。

从鹰、驼鸟、企鹅的角度立意: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也就是说,相同的东西(工具),在不同的人手里会有不同的用处。

结果四:人没有翅膀却能飞行。原因:可以用灵魂飞翔。

立 意: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不依赖别人的恩赐;路是人走出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等等。

结果五(基本符合题意类):上帝给了鹰、鸵鸟、企鹅翅膀,却没有给人翅膀。原因:有偏爱之心。

立 意: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㈣、看褒贬

有的寓意类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种现象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或褒或贬,或喜或怒,或爱或憎等等,在审题立意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偏题。 ⑴情感倾向惟一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明朗,赞扬什么,反对什么,稍加分析即可知道,一般没有多重理解。

⑦【例】《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6 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从“总想”、“所谓”、“最终”等词语可以揣摩出,作者对朱平曼显然持否定态度,如果认为朱平曼为了学成技艺,不惜代价,顽强执着,永不言弃,因而大加宣扬、赞颂,那就偏题了。

以下立意都符合要求:盲目空想者一事无成;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等等。

⑵情感倾向多维

这类材料,作者态度不是一味赞扬,也不是一味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⑧【例】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材料中的乌鸦学鹰没有成功,是因为它既不具备老鹰的客观条件,又不能从主观上认识自我,材料借助牧羊人的话表明了对乌鸦的态度。

立意:找准自己的位置;要量力而行;盲目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人贵有自知之明;切不可忘乎所以;一切应从实际出发等等。

但是材料中又说乌鸦羡慕老鹰,不只是“临渊羡鱼”,而是为实现梦想“拼命练习”,这一情感倾向又主要借助于孩子的话来表明。

据此又有新的立意:要有勇气挑战自己;要勇于尝试等等。

还可以综合牧羊人和小孩子的话理解材料的情感倾向,辩证立意:可贵的勇气与科学的态度;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等等。

㈤、求异同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多则寓意类的材料,审题立意时,必须对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炼出恰当的立意。

⑴求同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首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⑨【例】

材料一: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我们发现仙人掌会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

材料二:同样恶劣的环境,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

7 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以上为多则寓意类的材料作文。第一则写仙人掌在不利的环境中卷起叶片以求在大漠中生存下去;第二则写沙漠大黄伸展叶片从而开出了娇艳的花朵。虽然仙人掌和大黄面对干旱的沙漠采取的方式不一样,但共同点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

立意:适者(智者)生存;懂得改变自己,以适应变化了(变坏了)的环境等等。

⑵求异法

多则材料的内涵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首先也要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个相异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仍以上述那两则材料为例,我们还可以运用求异的方法立意。为了能够生存,面对同样的不利环境,仙人掌和大黄求生的方法不一样。

一个是内敛,以守为攻。

立 意:在恶劣的环境中,我们要收起自己的锋芒,这是生存的智慧。

一个是外放,以攻为守。

立 意:在恶劣的环境中,就是要挑战极限,这是生命的怒放。

但单就一面立意,会让人觉得只关注了材料的一部分,有基本偏离题意之嫌。最好

还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宁内敛不外放;能外放不内敛;该内敛时则内敛,该外放时则外放等等。

四、课堂总结:

以上方法有时用其中的一种即能奏效,有时需要多管齐下,一切得从材料实际出发,因材制宜,因文生法。审题立意时既要立足文本,不脱离所给材料,又要善于联想和想象,由物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作时还要联系自己以及社会现实生活,而不能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既切合材料意旨、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的作文!

五、 练习:见下课时(续)。

第二课时

训练目的:选用或综合运用上节课所总结的方法,审读下列作文材料,拟出恰当的立意。 训练见容:

例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螃蟹的责备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

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

9 ③从游客不断的攀登,来到山顶后的所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角度,可围绕“站在最高处”“追求,才有不同的风景”“目标实现时与理想的差别”立意。

实战演练:(2015湖北卷,向下一轮关系型作文训练过渡。)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评:

2015年高考湖南卷的作文题,是则情景类材料作文。一则百来字的短文,竟能呈现出一幅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优美画卷。确实不容易!喷泉之所以能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不语的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使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和创意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认识和思考。作文材料贴近考生实际,语言简明生动,文字简明扼要,相关要素对比鲜明,寓意也比较显明,不存在阅读和理解的障碍,便于考生快速进入试题情境和写作状态。试题在凸显可写性的同时,还较好地解决了防套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浅思维习惯下应试作文模式的泛滥,能够更为有效地落实高考作文的测量目标。

立意:

“蓄积”与“喷涌”的关系虽然简单明了,却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位置与价值”“先与后”等,都属于正确的立意。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的思辨。

从个人的角度我们往往看到一个人成功了,这个人的成功就好像水从地下喷涌出清泉,没有看到这个人成功之后付出多少汗水。一个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中国发展经济建设起来,我们挺和谐的。我们没有看到为了今天的达成,我们做出多少大的努力,人们付出多少大的牺牲,我们多么兢兢业业,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基本的要求。 如像下面的立意都偏离了主旨:⑴泉水涌出地面才成为喷泉,所以写抓住机会,促成改变;⑵要想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就必须涌出地面,去吸引人们的眼球;⑶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使同一事物的命运不同,所以写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


相关作文

  • 老鼠开会教案(简案)作文0字
  • 老鼠开会 (扩写一则寓言故事) ------- 作文指导课 育秀实验学校 五年级 顾丹凤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写作提示中的这段文字材料,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扩写寓言. 2.能把老鼠们提出的哪些主意写具体,并要把他们说话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语调等描写生动. 3.学习选择一种恰当的方法把这则寓言故 ...

  • 九年级作文教案作文4900字
  • 九年级(下)作文教案 作文题目:给别人一个台阶 作文要求:正确审题,灵活选取组织材料,巧妙构思. 选取某一意象帮助组织材料. 描写具体生动,巧妙发表议论,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 一.作文题目: 善待别人就等于善待自己,给别人台阶就等于给自己台阶!搬掉别人的绊脚石,就有可能是给自己铺就了一段平坦的道路 ...

  • 中国结教案作文3800字
  • 上教版六年级劳动技术教学设计 第四章 绳 带 编 织 第二节 中 国 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中国结的相关知识:二是编结方法和技巧的学习:三是实践工作室中的两个范例:四是学习成果交流与评价.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学会分析中国结基本结的结形.特点及用途.识读中国结的操作流程 ...

  • 启蒙萌芽作文基础篇教案 (500字)作文14600字
  • 小 桔 灯 快 速 阶 梯 作 文 第 一 册 教 案 (内部资料 教师培训时使用 注意保密) 第一讲:补题明义法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了解四种补题的方法,能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四种补题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综合补题法 2.明确补题明义的涵义:在大脑里,草稿纸上" ...

  • 写作讲学案四(材料作文)作文4200字
  • 1 材料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要求学生审清材料的中心内涵,选准角度提取观点. 2. 考察学生是否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是否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3. 掌握几种审题立意的方法. 一.考点解读: 材料作文的特点: 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自主确定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 ...

  •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案作文3600字
  • - 1 -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具体解决材料作文的审题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由果溯因法. 学法指导: 自 ...

  • [滥竽充数]教案一作文3200字
  • 教学背景 本课是郭昶老师在2002年7月全国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20周年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一节课.由于课文简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以课文为中心,开展课内拓展阅读等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 ...

  • [老鼠开会]教案作文3600字
  • 3.<老鼠开会>(扩写一则寓言故事) [题目要求] 1.能根据写作提示中的这段文字材料,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扩写文章,能把老鼠提出哪些主意写具体,要把他们说话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语调等描写生动. 2.能把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三年级时曾学习过一 ...

  • 流浪狗之歌教案作文1300字
  • 1 <流浪狗之歌>绘本阅读 教学设计 张 雪 绘本描述 <流浪狗之歌>是一本寓意漂远的无字图画书. 编辑推荐 纽约时报年度最佳童书插画奖,美国<父母选书>杂志年度图画书金奖,美国号角杂志年度童书银奖. 作者简介 编者:(比利时)嘉贝丽·文生 嘉贝丽·文生(1928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