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给那些议论文打低分作文3300字

初二作文

1 为什么要给那些议论文打低分

周宏

议论文教学的成功,主要不是培养了几个写作能手,而是使大多数同学从无到有,从“无格”到“入格”,写出文从字顺、逻辑合理、论证清晰的作文,而这一教学的收效长期以来不如人意。

今年,笔者阅读了数千篇高二、高三的学生作文,管中窥豹,归纳了以下几个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问题。

当然窥斑未必见全豹,聊供参考。

第一,思考肤浅。

大多数的学生作文,在审题正确之后,便以材料所隐含的观点敷衍成文,用大量的例子和搬来的作文套路,写就一篇貌似议论文的作文,即便其它方面差强人意,也只是一篇证明了材料观点的“正确的废话”。

尽管中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这种训练,但这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 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作文,恐怕还应该对材料的观点加以批判,在肯定和证明材料观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丰富,甚至做出否定之文(条件是材料观点确实可以否定,否则为显示自己的创新而一概否定,会走向偏激之路)。 以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材料指向似乎提示学生注意“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大多数学生也敏感到了这句话的重要性,于是对比普通人和天才对微光的不同态度,写出了“相信自己”的作文。

倘若不是泛泛而谈自信的意义,而是围绕“抓住微光需要自信”去谈,审题立意均可过关。但是这种思考只是证明了材料隐含观点的正确,客观上流于肤浅,一般也得不到好评。

而有的同学却在批判质疑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设问:这一观点对吗?有什么可以补充吗?进而写出了以下层次的作文:

要有自信——但仅此不够,还需要发现微光的眼光——坚持不懈研究发扬的恒心——扎实的专业基础;光有这些内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尊重爱护普通人的发现,营造使普通人的微光变成天才之光的土壤。

2 如此以补充条件、思考原因的思路全面深入的思考材料,当然会成就优秀作文。

可惜,这样的作文少之又少,充斥的是大量泛泛而谈的作文。

再以今年普陀区一模作文为例: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这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空间较大,题目本身就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抓住关键词“坚持”,比较两种人的不同结果,围绕“坚持”来分析两种人为何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作进一步思考,才能得出写作结论。可增加材料未及的“成功者在坚持以外的其它条件和后一种人平凡无奇的其它原因”。也可从“如何坚持”入手思考分析两种坚持的本质区别。

然而还有思考余地,当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再次辨析材料,会发现它在描述绝大多数人时并没有用“坚持”,而是用“做了一辈子”表述。为何不用坚持?绝大多数人一件事做了一辈子等于坚持了一辈子吗?恐怕其中更多的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于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便可以确立: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如何坚持,而在于是否坚持。

或许有人说这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

其实未必。

只要在议论文教学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传授思维方式,提供思维路径,使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再辅之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功之成,并非遥遥。但不能到高三才补,把作文教学的正道当作应试的救命稻草。 第二、论证乏力。

第一种表现,以例代证。

这种“例证法”的特点是三步结构,即“论点—例子—结论”。缺少了例证法产生说服力的最重要条件。也就是例证法该有的第三步:甄别例子内容和作文观点的关系、分析归纳引出结论。如此才可能形成例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仍然会产生歧义,削弱例子的论证力度。 试举一例。

3 “成功需要努力。元朝画家王冕从小放牛时,便立志成为大画家。后来,他不分昼夜地努力,终于成为大画家。显而易见,努力之于成功意义重大”。 短短一段话,典型的三步结构。然而,漏洞显然。例子可见,王冕的成功,一靠早立志,二靠“不分昼夜地努力”。这位同学不加甄别分析,说服力显然大大削弱。读者可以质疑:立志再早,少了后来的努力何来成功。不妨加上:王冕的成功,固然和他不分昼夜的努力密切相关,但是没有早立志向,努力也没有了方向。所以,立志是成功基本保障。

这一步骤的缺失,其实也源于思维的不严密。

写作文时,不对自己的论证质疑一番,不来个主客问答自我辩论,你“显而易见”的结论和例子未必形成逻辑关系,你的“所以”也可能未必所以。 第二种表现,曲解例子。

仍以普陀区一模作文为例。

“有人这样说:同一件事,坚持做10年便能成功,20年便能创造奇迹。的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却依旧平凡无奇,这似乎有所矛盾,而究其根本,是大多数人在选择坚持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托尔斯泰用10年时间完成《复活》,马云用近20年的时间创造了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的奇迹,孙中山用20年的努力完成了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的新历史。他们是成功的人,创造奇迹的人,固然,这些成就来源于坚持、努力,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遇到的机遇密不可分,但探其究竟,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路。是托尔斯泰悲天悯人的心肠,马云机智的洞察力与孙中山的革命性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最适合的道路,试想,若让马云去写作,托尔斯泰去革命,孙中山去搞科技,纵使他们被视为天才,也难逃沦为平凡的下场。”

该文的第一个不足,在于全文仅仅反复论证了“成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对成功的其他条件缺乏思考。第二个不足是片面理解甚至曲解例子。 托尔斯泰的悲天悯人不必然使其成为作家,马云的洞察力也可以使他成为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孙中山的革命性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最适合的道路”更失之简单片面。而“若让马云去写作,托尔斯泰去革命,孙中山去搞科技”,也未必沦为平凡。

4 至于例证法包打天下,为了应试不惜篡改、伪造例子的现象也有渐成风气之虞。

第三、思辩机械。

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上海作文题的特色之一。但有些学生并不理解思辩的正确含义。

以为一分为二,二元对立完全等同于思辩,还以为所有论点都必须一分为二地思考分析。 于是,写“诚信”的作文会在结尾说“也不能一味地诚信”,写“闻过则喜”的作文会加一层

“有时候未必要闻过则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此,到底要不要诚信?是不是该闻过则喜,读罢你的文章我们反而会陷入混沌。 思辩的结果不是没有立场,而是使论证更严密,所持立场更坚定也更有说服力。闻过则喜,思辨的指向该是“仅仅闻过则喜还不够,更要闻过则改”。如此,才会使文章更进一层,趋向深入而不是骑上墙头。

第四、文质脱节。

只说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和内容不匹配的表现,大致有两种——

一是“语言优美华丽”而结构混乱、思考肤浅单一。

二是语言粗鄙。

华丽的文采本来是好事,华而实也应该是优秀作文。但是放弃对材料的辨析思考,不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不表述清楚文章的思路,只是套上些排比句,加上些形容词,填进些高大上的例子,以血脉不通的“伪文章”来掩饰内容的苍白,甚至想以此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实在是舍本逐末。

这种投机取巧、不走正道的行为,不加以提醒,写作文真的会成为学生的噩梦。

语言粗鄙的现象主要来自网络的影响。

语言发展自然是大浪淘沙,对网络词汇持宽容的态度也理所应当。然而,这与反对语言的粗鄙化,提倡书面语言的典雅并不矛盾。所以,不加选择地用明显粗俗的网络词汇,语文老师不应该放任。

5 以上四点问题,原因之一在当前作文教学的痼疾。

说穿了,当前作文教学,随意安排较多,系统教学不足;着力外在形式,忽视思维教学;投机取巧,猜题押宝的也并非个别,以所谓的高大上的例子、“高逼格”的形式掩盖思考的不足、论证的乏力、逻辑的混乱也举目可见。 作文教学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试图走捷径反会南辕北辙。只有走正道,才有善果收获。

周宏: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1 为什么要给那些议论文打低分

周宏

议论文教学的成功,主要不是培养了几个写作能手,而是使大多数同学从无到有,从“无格”到“入格”,写出文从字顺、逻辑合理、论证清晰的作文,而这一教学的收效长期以来不如人意。

今年,笔者阅读了数千篇高二、高三的学生作文,管中窥豹,归纳了以下几个学生议论文写作的问题。

当然窥斑未必见全豹,聊供参考。

第一,思考肤浅。

大多数的学生作文,在审题正确之后,便以材料所隐含的观点敷衍成文,用大量的例子和搬来的作文套路,写就一篇貌似议论文的作文,即便其它方面差强人意,也只是一篇证明了材料观点的“正确的废话”。

尽管中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需要这种训练,但这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 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作文,恐怕还应该对材料的观点加以批判,在肯定和证明材料观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丰富,甚至做出否定之文(条件是材料观点确实可以否定,否则为显示自己的创新而一概否定,会走向偏激之路)。 以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材料指向似乎提示学生注意“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大多数学生也敏感到了这句话的重要性,于是对比普通人和天才对微光的不同态度,写出了“相信自己”的作文。

倘若不是泛泛而谈自信的意义,而是围绕“抓住微光需要自信”去谈,审题立意均可过关。但是这种思考只是证明了材料隐含观点的正确,客观上流于肤浅,一般也得不到好评。

而有的同学却在批判质疑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设问:这一观点对吗?有什么可以补充吗?进而写出了以下层次的作文:

要有自信——但仅此不够,还需要发现微光的眼光——坚持不懈研究发扬的恒心——扎实的专业基础;光有这些内部条件还不够,还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尊重爱护普通人的发现,营造使普通人的微光变成天才之光的土壤。

2 如此以补充条件、思考原因的思路全面深入的思考材料,当然会成就优秀作文。

可惜,这样的作文少之又少,充斥的是大量泛泛而谈的作文。

再以今年普陀区一模作文为例: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这则材料提供的思考空间较大,题目本身就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抓住关键词“坚持”,比较两种人的不同结果,围绕“坚持”来分析两种人为何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作进一步思考,才能得出写作结论。可增加材料未及的“成功者在坚持以外的其它条件和后一种人平凡无奇的其它原因”。也可从“如何坚持”入手思考分析两种坚持的本质区别。

然而还有思考余地,当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再次辨析材料,会发现它在描述绝大多数人时并没有用“坚持”,而是用“做了一辈子”表述。为何不用坚持?绝大多数人一件事做了一辈子等于坚持了一辈子吗?恐怕其中更多的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

于是,完全不同的角度便可以确立: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如何坚持,而在于是否坚持。

或许有人说这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求太高。

其实未必。

只要在议论文教学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传授思维方式,提供思维路径,使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再辅之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其功之成,并非遥遥。但不能到高三才补,把作文教学的正道当作应试的救命稻草。 第二、论证乏力。

第一种表现,以例代证。

这种“例证法”的特点是三步结构,即“论点—例子—结论”。缺少了例证法产生说服力的最重要条件。也就是例证法该有的第三步:甄别例子内容和作文观点的关系、分析归纳引出结论。如此才可能形成例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否则仍然会产生歧义,削弱例子的论证力度。 试举一例。

3 “成功需要努力。元朝画家王冕从小放牛时,便立志成为大画家。后来,他不分昼夜地努力,终于成为大画家。显而易见,努力之于成功意义重大”。 短短一段话,典型的三步结构。然而,漏洞显然。例子可见,王冕的成功,一靠早立志,二靠“不分昼夜地努力”。这位同学不加甄别分析,说服力显然大大削弱。读者可以质疑:立志再早,少了后来的努力何来成功。不妨加上:王冕的成功,固然和他不分昼夜的努力密切相关,但是没有早立志向,努力也没有了方向。所以,立志是成功基本保障。

这一步骤的缺失,其实也源于思维的不严密。

写作文时,不对自己的论证质疑一番,不来个主客问答自我辩论,你“显而易见”的结论和例子未必形成逻辑关系,你的“所以”也可能未必所以。 第二种表现,曲解例子。

仍以普陀区一模作文为例。

“有人这样说:同一件事,坚持做10年便能成功,20年便能创造奇迹。的确,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更多的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用一辈子做了一件事却依旧平凡无奇,这似乎有所矛盾,而究其根本,是大多数人在选择坚持时,没有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

托尔斯泰用10年时间完成《复活》,马云用近20年的时间创造了电子商务阿里巴巴的奇迹,孙中山用20年的努力完成了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的新历史。他们是成功的人,创造奇迹的人,固然,这些成就来源于坚持、努力,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遇到的机遇密不可分,但探其究竟,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路。是托尔斯泰悲天悯人的心肠,马云机智的洞察力与孙中山的革命性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最适合的道路,试想,若让马云去写作,托尔斯泰去革命,孙中山去搞科技,纵使他们被视为天才,也难逃沦为平凡的下场。”

该文的第一个不足,在于全文仅仅反复论证了“成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对成功的其他条件缺乏思考。第二个不足是片面理解甚至曲解例子。 托尔斯泰的悲天悯人不必然使其成为作家,马云的洞察力也可以使他成为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孙中山的革命性让他们走上了自己的最适合的道路”更失之简单片面。而“若让马云去写作,托尔斯泰去革命,孙中山去搞科技”,也未必沦为平凡。

4 至于例证法包打天下,为了应试不惜篡改、伪造例子的现象也有渐成风气之虞。

第三、思辩机械。

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上海作文题的特色之一。但有些学生并不理解思辩的正确含义。

以为一分为二,二元对立完全等同于思辩,还以为所有论点都必须一分为二地思考分析。 于是,写“诚信”的作文会在结尾说“也不能一味地诚信”,写“闻过则喜”的作文会加一层

“有时候未必要闻过则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此,到底要不要诚信?是不是该闻过则喜,读罢你的文章我们反而会陷入混沌。 思辩的结果不是没有立场,而是使论证更严密,所持立场更坚定也更有说服力。闻过则喜,思辨的指向该是“仅仅闻过则喜还不够,更要闻过则改”。如此,才会使文章更进一层,趋向深入而不是骑上墙头。

第四、文质脱节。

只说语言。

学生作文的语言和内容不匹配的表现,大致有两种——

一是“语言优美华丽”而结构混乱、思考肤浅单一。

二是语言粗鄙。

华丽的文采本来是好事,华而实也应该是优秀作文。但是放弃对材料的辨析思考,不注意文章的逻辑关系,不表述清楚文章的思路,只是套上些排比句,加上些形容词,填进些高大上的例子,以血脉不通的“伪文章”来掩饰内容的苍白,甚至想以此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实在是舍本逐末。

这种投机取巧、不走正道的行为,不加以提醒,写作文真的会成为学生的噩梦。

语言粗鄙的现象主要来自网络的影响。

语言发展自然是大浪淘沙,对网络词汇持宽容的态度也理所应当。然而,这与反对语言的粗鄙化,提倡书面语言的典雅并不矛盾。所以,不加选择地用明显粗俗的网络词汇,语文老师不应该放任。

5 以上四点问题,原因之一在当前作文教学的痼疾。

说穿了,当前作文教学,随意安排较多,系统教学不足;着力外在形式,忽视思维教学;投机取巧,猜题押宝的也并非个别,以所谓的高大上的例子、“高逼格”的形式掩盖思考的不足、论证的乏力、逻辑的混乱也举目可见。 作文教学是一条艰难的道路,但是试图走捷径反会南辕北辙。只有走正道,才有善果收获。

周宏: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相关作文

  • 作文作文2000字
  •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的几种方法 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听. 说. 读. 写, 写作在许多中学生心中是个难点, 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合抱之木,起于毫末.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中学语 文教学的基础环节,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要抓得紧.抓得细.就会象毫末之苗终 成合抱之木一样.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提高的. 曾经 ...

  • "有时,我也想"作文指导作文4400字
  • <有时,我也想„„>怎样写 特别提醒: 本次考试作文文题为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1.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作文题前的提示材料.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 ...

  • 作文评分标准作文2200字
  • 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35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35分. 4. 打分的程序: 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文章.一篇作文在基础等级分上分为四档: (1)50-45分:(2)44 ...

  • 低分作文500字
  • 终于可以领到试卷了,我翻开考卷,试卷上赫然映入眼帘的竟然不是往日的高分,而是不多不少惹人讨厌的分数--70分.虽然说我并不擅长语文,但--也没有差到这样的地步,好歹也有八十来分吧. 我向下一瞥,红圈布满试卷,不少错别字纷纷亮相登场,我不禁呆住了,我,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错别字,尊敬的敬字写成了近字,雨雪 ...

  • 议论文忠告作文8800字
  • 十二条忠告作文800字 十二条忠告作文800字 今天,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则<一位中学教师给学生的12条忠 告>,看了之后,我受益匪浅由此我信心大增. 第一条:不要星期天泡在电视里.不要让冗长的打情骂俏庸俗了你纯洁的目光.我是一 个爱看电视的孩子,阴险奸诈的宫廷大剧,浪漫的青春偶像剧,好看 ...

  • 长沙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作文2600字
  • 长沙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1.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能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较强的感染力或说服力,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联想丰富,想象合理,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可以评45分以上直至满分. 2.写作范围符合题目的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 ...

  • 考场作文"三字经"作文5800字
  • 1 考场作文"三字经" 福建省闽清一中 程必荣 考场作文,尤其是高考考场作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好并争取获得高分甚至满分,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笔者曾指导学生黄玉钗获得2005年高考满分作文(<跳出枷锁,创造风格>),又多次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和福建省及福州市高三质检 ...

  • 事业单位考试材料分析与写作秘籍教材作文7000字
  • 事业单位考试材料分析与写作秘籍教材 当你使用这个秘籍的时候,你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了! 如果你还没有参加过事业单位考试,你可能还体会不到写作答题的简易,得分的艰难. 每年考试写作平均分不过三十而已,经过中学六年写作,尤其高考胜利对自己的文笔.写作水平满怀信心的你,能相信吗? 有过事业单位的人,也许一直 ...

  • 引路人谈申论作文9200字
  • 1 千万考生挤考场,申论淘尽人才.是非成败面试见. 申论依旧在,几度伤心泪. 屡战考生揭榜前,惯看低分遍野. 成功考生喜相逢.公考多少事,都付申论中. --调寄<申论仙> 引路人谈申论 第一回 浅析申论低分原因 近年来,无论是国考还是省考,随着申论材料不断增加.题型不断改进,申论考试的难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