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交流"学案作文8400字

三年级作文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 作文:以“交流”为话题写作

【学习目标】

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写生活化的作文

【试题链接】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一种状态,才出现了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读试题,对桌交换作文试卷并认真阅读,读完回答下面问题,4分钟过后展示。

1. 你考场上写这篇作文时,感觉最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2. 读完对桌同学的作文,你觉得他(她)作文的最突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A. 方法指导一:先研究话题是什么。

所有的话题都相关,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写作。

进入语言现场;导入语言现场

设定话题的两个维度:实或虚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2 课前口语展示

2. 师生对话

3. 小组讨论

4. 同学展示

自学指导二: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

交流的对象;方式;内容;性质;目的……

模拟两个说话场景:

科代表和老师沟通:(失败的交流,成功的交流,温馨的交流,文明的交流等)

课堂有,宿舍有,家里有,社会还有,生活中处处都有。

“让我扫地就扫地,他妈的非说我爱说话不好管理,xxxx ”,脏话随着我的小情绪冲口而出,我向来不是文雅贤淑的女孩子,奇怪的是,我的两个死党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合着我一起骂娘,这出乎意料的安静让我抬起头,迎上了一道凛冽的目光,我抖了一下,“骂谁呢?”她阴冷而低沉的问我“背后骂人不光明啊„„”对了,你们没有猜错,被骂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生活比小说更狗血,那一刻,我才深切的理解到什么叫“冤家路窄”,什么叫“狭路相逢”什么叫“偶然的巧合”,想破头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阴晴难料的女人,怎么会这么诡异的出现在这个角落里。 “吃饭去吧!”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悲哀,以我对她的了解,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网上发帖求助:

口口聊天记录:

打电话: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3

规则:写实的,展示现场

问:被搀扶的女女?要不要?

传递或获取信息:文字交流 我们与作家作品的对话:(隔着时空)事例写感受和评价,写要说的话 无论是充满凌云壮志的吟诵,是国破家亡的伤痛,还是同情人民的情思,无一不弥漫着你沉重的气息,一言难尽的愁滋味„„杜甫,我想,我是懂你的,懂得你的高歌懂得你泣血的吟唱懂得你心怀天下苍生的慈悲,在诗里,在大唐的盛世歌舞里,在历史的硝烟里。

杜甫,我想告诉你,总有一抹灿烂,在时光与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给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颜色,国破的伤痛让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支离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忧愁„„只是,历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去吟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呢?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4 自然的对话:写观察和感悟

用微笑(善意),用行动(真诚),用爱传达或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交流 交流的心态行动方法

结论:带着爱去交流,你的人生会阳光灿烂。

交流的方式(语言,文字,肢体,现象)

交流的对象(身边,古人,动植物)

交流的内容( )

当堂训练(15分钟)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15分钟)

【整理与评价】

1、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②还可以 (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组长意见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5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 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就是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

(一)选材要着眼于新,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二)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

(三)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能力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地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6 “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XXX 老师二三事

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7 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 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8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作文训练】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注意作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这篇文章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

情的散文。

(二)明确人称。

1、要明确面对谁写文章,人称要统一,以第一、二人称为叙说主体。作者叙

写时应面对文中“你”所指代的对象,而不应面对读者转述,把“你”说成他(她、它)。

(三)形式方面。

主要是可采用散文形式,也可采用书信体,既可加强文章亲切感,又可使文章的形式别具一格。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形式,为文章增添色彩。

【整理与评价】

2、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 )②还可以 ( )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9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附件材料】

【抒情篇】 初三,你好

又是一年春华成秋碧,不知还是否有人记得刚入学时的新奇与无知,只见当下初中时光寥寥百日。偶然捡起这一片美好的岁月,真想说一声: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充实的课堂吗?在那一节节课上,我们紧跟老师的脚步,漫游在知识的海洋。眼动、手动、心动,初三的我们不再会为窗外的风景而分神,不再在听讲时会庄周,因为我们都有着奋斗的目标。每当老师布置下一道难题,同学们有的苦思冥想,有的交流讨论,有的已经跃跃欲试。经过老师一番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或提出更加简便的方法,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丰富的课外阅读吗?在阅览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的身影。我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培养自己坚强的品格;我们读《名人传》,学会直面人生的苦难;我们品味余秋雨,体会人文历史的魅力;我们相约朱自清,看不尽无限芳菲的春天„„沉醉在书香的世界,让我们提升修养,完善人格。——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夜夜的苦读吗?诚然,初三是辛苦的。那摞成小山的各种习题,那接连不断的考试,那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我失败过,迷惘过,痛苦过。但这只像大篇乐章中的小间奏,一切,只为灿烂在六月。那种为梦想奋斗的感觉是幸福的,试想人的一生又能有几回搏呢?我们为初三拼搏,为中考拼搏,亦是在为未来拼搏。——初三,你好!

回首以往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只把那一份美好积淀在这个初三。因为在这个初三,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真正地拼搏过。

只待年华成追忆,笑傲六月,舍我其谁!——初三,你好!

【人物篇】

稼轩,你好

三百余年的大宋盛世,才生出了一个你。 我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与你相会。 你自幼熟读兵法,苦习武艺,文韬武略,令人惊叹:“此子必成大器焉!” 随后,你参加义军,却又被朝廷感化,决定率部投诚。于是你将印信交给一名心腹之人,催动三军,投效祖国。不想你的“心腹人”却带走印信,转投别主!你怒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0 气冲天,竖起“辛”字大旗,横刀跃马,杀入百万军中。三天后,血染战袍的你手提大印与叛将的项上人头,回到大营。什么也阻挡不了你的报国之行!

投诚后,你怀着满腔热情,准备一展身手,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奈时局不利——朝堂之上满是奸佞小人,生性刚直的你怎肯弯腰低眉,与小人共济事?而这群小人又安能容你这样的忠臣掌握大权?

于是你被剥离兵权,被迫弃武从文,褪去头上的银盔,戴上一顶乌纱帽; 放下手中的钢枪,握起了一枝羊毫软笔——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啊!

可什么也浇灭不了你的忠君之志!你并不灰心,屡屡上谏,怎料昏庸的皇帝竞听信谗言,将你贬往江南!

江南秀丽的山水可以让李白销魂,让杜甫忘情,可怎能安抚得了你受伤的心! 你“醉里挑灯看剑”,多么希望回到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可是天妒英才,命运却不许你这样!于是你挥笔成篇,留下千古绝唱;独倚江楼,将栏杆拍遍——如此一个天朝大国,怎么容不下一颗报国的心?眼前的涛涛江水带走一切,却为何带不走你心中的苦闷?

我不忍再看你愁苦的面容,转身悄悄离开了——你是这样地痛心疾首,作为你的友人,我却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在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朝廷,你为何不肯放弃?忽然,我顿悟了——真正让你割舍不下的,不是大宋王朝,而是你对整个民族未来的忧虑啊! 我猛然回头,隐隐约约中,一条巨龙从江楼上腾空而起,飞向天边。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 作文:以“交流”为话题写作

【学习目标】

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写生活化的作文

【试题链接】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一种状态,才出现了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读试题,对桌交换作文试卷并认真阅读,读完回答下面问题,4分钟过后展示。

1. 你考场上写这篇作文时,感觉最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2. 读完对桌同学的作文,你觉得他(她)作文的最突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A. 方法指导一:先研究话题是什么。

所有的话题都相关,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写作。

进入语言现场;导入语言现场

设定话题的两个维度:实或虚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2 课前口语展示

2. 师生对话

3. 小组讨论

4. 同学展示

自学指导二: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

交流的对象;方式;内容;性质;目的……

模拟两个说话场景:

科代表和老师沟通:(失败的交流,成功的交流,温馨的交流,文明的交流等)

课堂有,宿舍有,家里有,社会还有,生活中处处都有。

“让我扫地就扫地,他妈的非说我爱说话不好管理,xxxx ”,脏话随着我的小情绪冲口而出,我向来不是文雅贤淑的女孩子,奇怪的是,我的两个死党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合着我一起骂娘,这出乎意料的安静让我抬起头,迎上了一道凛冽的目光,我抖了一下,“骂谁呢?”她阴冷而低沉的问我“背后骂人不光明啊„„”对了,你们没有猜错,被骂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生活比小说更狗血,那一刻,我才深切的理解到什么叫“冤家路窄”,什么叫“狭路相逢”什么叫“偶然的巧合”,想破头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阴晴难料的女人,怎么会这么诡异的出现在这个角落里。 “吃饭去吧!”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悲哀,以我对她的了解,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网上发帖求助:

口口聊天记录:

打电话: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3

规则:写实的,展示现场

问:被搀扶的女女?要不要?

传递或获取信息:文字交流 我们与作家作品的对话:(隔着时空)事例写感受和评价,写要说的话 无论是充满凌云壮志的吟诵,是国破家亡的伤痛,还是同情人民的情思,无一不弥漫着你沉重的气息,一言难尽的愁滋味„„杜甫,我想,我是懂你的,懂得你的高歌懂得你泣血的吟唱懂得你心怀天下苍生的慈悲,在诗里,在大唐的盛世歌舞里,在历史的硝烟里。

杜甫,我想告诉你,总有一抹灿烂,在时光与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给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颜色,国破的伤痛让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支离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忧愁„„只是,历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去吟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呢?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4 自然的对话:写观察和感悟

用微笑(善意),用行动(真诚),用爱传达或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交流 交流的心态行动方法

结论:带着爱去交流,你的人生会阳光灿烂。

交流的方式(语言,文字,肢体,现象)

交流的对象(身边,古人,动植物)

交流的内容( )

当堂训练(15分钟)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15分钟)

【整理与评价】

1、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②还可以 (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组长意见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5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 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就是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

(一)选材要着眼于新,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二)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

(三)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能力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地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6 “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XXX 老师二三事

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7 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 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8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作文训练】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注意作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这篇文章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

情的散文。

(二)明确人称。

1、要明确面对谁写文章,人称要统一,以第一、二人称为叙说主体。作者叙

写时应面对文中“你”所指代的对象,而不应面对读者转述,把“你”说成他(她、它)。

(三)形式方面。

主要是可采用散文形式,也可采用书信体,既可加强文章亲切感,又可使文章的形式别具一格。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形式,为文章增添色彩。

【整理与评价】

2、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 )②还可以 ( )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9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附件材料】

【抒情篇】 初三,你好

又是一年春华成秋碧,不知还是否有人记得刚入学时的新奇与无知,只见当下初中时光寥寥百日。偶然捡起这一片美好的岁月,真想说一声: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充实的课堂吗?在那一节节课上,我们紧跟老师的脚步,漫游在知识的海洋。眼动、手动、心动,初三的我们不再会为窗外的风景而分神,不再在听讲时会庄周,因为我们都有着奋斗的目标。每当老师布置下一道难题,同学们有的苦思冥想,有的交流讨论,有的已经跃跃欲试。经过老师一番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或提出更加简便的方法,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丰富的课外阅读吗?在阅览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的身影。我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培养自己坚强的品格;我们读《名人传》,学会直面人生的苦难;我们品味余秋雨,体会人文历史的魅力;我们相约朱自清,看不尽无限芳菲的春天„„沉醉在书香的世界,让我们提升修养,完善人格。——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夜夜的苦读吗?诚然,初三是辛苦的。那摞成小山的各种习题,那接连不断的考试,那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我失败过,迷惘过,痛苦过。但这只像大篇乐章中的小间奏,一切,只为灿烂在六月。那种为梦想奋斗的感觉是幸福的,试想人的一生又能有几回搏呢?我们为初三拼搏,为中考拼搏,亦是在为未来拼搏。——初三,你好!

回首以往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只把那一份美好积淀在这个初三。因为在这个初三,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真正地拼搏过。

只待年华成追忆,笑傲六月,舍我其谁!——初三,你好!

【人物篇】

稼轩,你好

三百余年的大宋盛世,才生出了一个你。 我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与你相会。 你自幼熟读兵法,苦习武艺,文韬武略,令人惊叹:“此子必成大器焉!” 随后,你参加义军,却又被朝廷感化,决定率部投诚。于是你将印信交给一名心腹之人,催动三军,投效祖国。不想你的“心腹人”却带走印信,转投别主!你怒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0 气冲天,竖起“辛”字大旗,横刀跃马,杀入百万军中。三天后,血染战袍的你手提大印与叛将的项上人头,回到大营。什么也阻挡不了你的报国之行!

投诚后,你怀着满腔热情,准备一展身手,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奈时局不利——朝堂之上满是奸佞小人,生性刚直的你怎肯弯腰低眉,与小人共济事?而这群小人又安能容你这样的忠臣掌握大权?

于是你被剥离兵权,被迫弃武从文,褪去头上的银盔,戴上一顶乌纱帽; 放下手中的钢枪,握起了一枝羊毫软笔——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啊!

可什么也浇灭不了你的忠君之志!你并不灰心,屡屡上谏,怎料昏庸的皇帝竞听信谗言,将你贬往江南!

江南秀丽的山水可以让李白销魂,让杜甫忘情,可怎能安抚得了你受伤的心! 你“醉里挑灯看剑”,多么希望回到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可是天妒英才,命运却不许你这样!于是你挥笔成篇,留下千古绝唱;独倚江楼,将栏杆拍遍——如此一个天朝大国,怎么容不下一颗报国的心?眼前的涛涛江水带走一切,却为何带不走你心中的苦闷?

我不忍再看你愁苦的面容,转身悄悄离开了——你是这样地痛心疾首,作为你的友人,我却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在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朝廷,你为何不肯放弃?忽然,我顿悟了——真正让你割舍不下的,不是大宋王朝,而是你对整个民族未来的忧虑啊! 我猛然回头,隐隐约约中,一条巨龙从江楼上腾空而起,飞向天边。


相关作文

  • 作文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作文600字
  • 一堂难忘的公开课 从跨进小学的大门起,我上过许许多多门课,有生动活泼的英语课,有妙趣横生的语文课,还有奥妙无穷的科学课--其中令我难忘的却是前几天上的一节数学公开课. 上课铃响了,刘老师笑容满面地走进教室,她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射线和直线."刘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 ...

  • 17.[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作文1600字
  • 17. <壶口瀑布>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写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 &quo ...

  • 三升四作文公开课作文1900字
  • 三升四作文公开课 教学内容 我喜爱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习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 ...

  • 特殊的考试 公开课教案作文1700字
  •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十三单元 <特殊的考试>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 容,了解考试的特殊性. 过程与方法:朗读与表演相结合,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维护公共 ...

  • 历史公开课听后感作文800字
  • 历史公开课听后感 杜 军 作为一名教师,每一次的听课都是我学习的大好机会,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上周四我聆听了黄有丹.乔继珍和胡红兰三位教师的课,让我感受颇多,先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 ...

  • 跨越式跳高公开课作文700字
  • 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任课老师:XX XX市第四十中学校 一. 指导思想: 积极贯彻"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等新课程教育理念,突出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终极目的一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运用自主.合作等学 ...

  • 小木偶的故事教案(公开课)2013.10.15作文1200字
  • 1 小木偶的故事 励志小学 四年级语文上册 执教者: 慎楚楚 课型:略读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知道生活中,光会笑是远远不够的道理. 3.能积累运用文中形容表情的词语复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

  • 日记论文作文3100字
  • 设"交流日记",促学生思想和谐发展 澧阳镇三完小 夏杨杨 摘要:所谓交流日记,它区别于狭义的个人日记,交流日记已不再属于个人所有,它是学生.家长在教师指定的本子里按指定的内容进行滚动书写.交叉传阅的一种日记模式.它既保护学生隐私(可以不具名),又把学生隐私公开化(如个人困惑.思想 ...

  • 作文公开课作文1600字
  • "一件„„的事" 习作讲评修改课教案 郭 瑀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 2.在习作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3.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 ...

  • 读书的学问--记[夏洛的网]公开课作文1100字
  • 这一天下午,阳光明媚,学校的四楼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在众多客人老师的关注下,我们全班同学上了一节令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的公开课--<夏洛的网>读书交流会. 老师先面带微笑地放出了六张图片,让我们看图说话,同学们个个自信满满地举起了手,我也不甘示弱,把手举得高高的,希望能引起老师的注意.与此 ...

你可能喜欢
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