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 作文:以“交流”为话题写作
【学习目标】
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写生活化的作文
【试题链接】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一种状态,才出现了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读试题,对桌交换作文试卷并认真阅读,读完回答下面问题,4分钟过后展示。
1. 你考场上写这篇作文时,感觉最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2. 读完对桌同学的作文,你觉得他(她)作文的最突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A. 方法指导一:先研究话题是什么。
所有的话题都相关,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写作。
进入语言现场;导入语言现场
设定话题的两个维度:实或虚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2 课前口语展示
2. 师生对话
3. 小组讨论
4. 同学展示
自学指导二: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
交流的对象;方式;内容;性质;目的……
模拟两个说话场景:
科代表和老师沟通:(失败的交流,成功的交流,温馨的交流,文明的交流等)
课堂有,宿舍有,家里有,社会还有,生活中处处都有。
“让我扫地就扫地,他妈的非说我爱说话不好管理,xxxx ”,脏话随着我的小情绪冲口而出,我向来不是文雅贤淑的女孩子,奇怪的是,我的两个死党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合着我一起骂娘,这出乎意料的安静让我抬起头,迎上了一道凛冽的目光,我抖了一下,“骂谁呢?”她阴冷而低沉的问我“背后骂人不光明啊„„”对了,你们没有猜错,被骂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生活比小说更狗血,那一刻,我才深切的理解到什么叫“冤家路窄”,什么叫“狭路相逢”什么叫“偶然的巧合”,想破头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阴晴难料的女人,怎么会这么诡异的出现在这个角落里。 “吃饭去吧!”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悲哀,以我对她的了解,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网上发帖求助:
口口聊天记录:
打电话: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3
规则:写实的,展示现场
问:被搀扶的女女?要不要?
传递或获取信息:文字交流 我们与作家作品的对话:(隔着时空)事例写感受和评价,写要说的话 无论是充满凌云壮志的吟诵,是国破家亡的伤痛,还是同情人民的情思,无一不弥漫着你沉重的气息,一言难尽的愁滋味„„杜甫,我想,我是懂你的,懂得你的高歌懂得你泣血的吟唱懂得你心怀天下苍生的慈悲,在诗里,在大唐的盛世歌舞里,在历史的硝烟里。
杜甫,我想告诉你,总有一抹灿烂,在时光与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给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颜色,国破的伤痛让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支离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忧愁„„只是,历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去吟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呢?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4 自然的对话:写观察和感悟
用微笑(善意),用行动(真诚),用爱传达或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交流 交流的心态行动方法
结论:带着爱去交流,你的人生会阳光灿烂。
交流的方式(语言,文字,肢体,现象)
交流的对象(身边,古人,动植物)
交流的内容( )
当堂训练(15分钟)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15分钟)
【整理与评价】
1、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②还可以 (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组长意见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5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 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就是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
(一)选材要着眼于新,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二)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
(三)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能力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地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6 “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XXX 老师二三事
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7 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 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8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作文训练】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注意作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这篇文章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
情的散文。
(二)明确人称。
1、要明确面对谁写文章,人称要统一,以第一、二人称为叙说主体。作者叙
写时应面对文中“你”所指代的对象,而不应面对读者转述,把“你”说成他(她、它)。
(三)形式方面。
主要是可采用散文形式,也可采用书信体,既可加强文章亲切感,又可使文章的形式别具一格。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形式,为文章增添色彩。
【整理与评价】
2、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 )②还可以 ( )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9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附件材料】
【抒情篇】 初三,你好
又是一年春华成秋碧,不知还是否有人记得刚入学时的新奇与无知,只见当下初中时光寥寥百日。偶然捡起这一片美好的岁月,真想说一声: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充实的课堂吗?在那一节节课上,我们紧跟老师的脚步,漫游在知识的海洋。眼动、手动、心动,初三的我们不再会为窗外的风景而分神,不再在听讲时会庄周,因为我们都有着奋斗的目标。每当老师布置下一道难题,同学们有的苦思冥想,有的交流讨论,有的已经跃跃欲试。经过老师一番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或提出更加简便的方法,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丰富的课外阅读吗?在阅览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的身影。我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培养自己坚强的品格;我们读《名人传》,学会直面人生的苦难;我们品味余秋雨,体会人文历史的魅力;我们相约朱自清,看不尽无限芳菲的春天„„沉醉在书香的世界,让我们提升修养,完善人格。——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夜夜的苦读吗?诚然,初三是辛苦的。那摞成小山的各种习题,那接连不断的考试,那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我失败过,迷惘过,痛苦过。但这只像大篇乐章中的小间奏,一切,只为灿烂在六月。那种为梦想奋斗的感觉是幸福的,试想人的一生又能有几回搏呢?我们为初三拼搏,为中考拼搏,亦是在为未来拼搏。——初三,你好!
回首以往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只把那一份美好积淀在这个初三。因为在这个初三,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真正地拼搏过。
只待年华成追忆,笑傲六月,舍我其谁!——初三,你好!
【人物篇】
稼轩,你好
三百余年的大宋盛世,才生出了一个你。 我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与你相会。 你自幼熟读兵法,苦习武艺,文韬武略,令人惊叹:“此子必成大器焉!” 随后,你参加义军,却又被朝廷感化,决定率部投诚。于是你将印信交给一名心腹之人,催动三军,投效祖国。不想你的“心腹人”却带走印信,转投别主!你怒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0 气冲天,竖起“辛”字大旗,横刀跃马,杀入百万军中。三天后,血染战袍的你手提大印与叛将的项上人头,回到大营。什么也阻挡不了你的报国之行!
投诚后,你怀着满腔热情,准备一展身手,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奈时局不利——朝堂之上满是奸佞小人,生性刚直的你怎肯弯腰低眉,与小人共济事?而这群小人又安能容你这样的忠臣掌握大权?
于是你被剥离兵权,被迫弃武从文,褪去头上的银盔,戴上一顶乌纱帽; 放下手中的钢枪,握起了一枝羊毫软笔——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啊!
可什么也浇灭不了你的忠君之志!你并不灰心,屡屡上谏,怎料昏庸的皇帝竞听信谗言,将你贬往江南!
江南秀丽的山水可以让李白销魂,让杜甫忘情,可怎能安抚得了你受伤的心! 你“醉里挑灯看剑”,多么希望回到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可是天妒英才,命运却不许你这样!于是你挥笔成篇,留下千古绝唱;独倚江楼,将栏杆拍遍——如此一个天朝大国,怎么容不下一颗报国的心?眼前的涛涛江水带走一切,却为何带不走你心中的苦闷?
我不忍再看你愁苦的面容,转身悄悄离开了——你是这样地痛心疾首,作为你的友人,我却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在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朝廷,你为何不肯放弃?忽然,我顿悟了——真正让你割舍不下的,不是大宋王朝,而是你对整个民族未来的忧虑啊! 我猛然回头,隐隐约约中,一条巨龙从江楼上腾空而起,飞向天边。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 作文:以“交流”为话题写作
【学习目标】
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与技巧,写生活化的作文
【试题链接】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交换后仍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当代作家虹影说:“人与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个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居于这一种状态,才出现了网络世界。”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生活中有类似的见闻和体验吗?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书写规范、工整。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一:读试题,对桌交换作文试卷并认真阅读,读完回答下面问题,4分钟过后展示。
1. 你考场上写这篇作文时,感觉最有难度的地方是什么?
2. 读完对桌同学的作文,你觉得他(她)作文的最突出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A. 方法指导一:先研究话题是什么。
所有的话题都相关,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写作。
进入语言现场;导入语言现场
设定话题的两个维度:实或虚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2 课前口语展示
2. 师生对话
3. 小组讨论
4. 同学展示
自学指导二:围绕话题进行发散思维。
交流的对象;方式;内容;性质;目的……
模拟两个说话场景:
科代表和老师沟通:(失败的交流,成功的交流,温馨的交流,文明的交流等)
课堂有,宿舍有,家里有,社会还有,生活中处处都有。
“让我扫地就扫地,他妈的非说我爱说话不好管理,xxxx ”,脏话随着我的小情绪冲口而出,我向来不是文雅贤淑的女孩子,奇怪的是,我的两个死党没有像往常一样配合着我一起骂娘,这出乎意料的安静让我抬起头,迎上了一道凛冽的目光,我抖了一下,“骂谁呢?”她阴冷而低沉的问我“背后骂人不光明啊„„”对了,你们没有猜错,被骂的人——我的班主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生活比小说更狗血,那一刻,我才深切的理解到什么叫“冤家路窄”,什么叫“狭路相逢”什么叫“偶然的巧合”,想破头我也想不明白,这个阴晴难料的女人,怎么会这么诡异的出现在这个角落里。 “吃饭去吧!”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有深深的悲哀,以我对她的了解,事情不会这么简单结束!
网上发帖求助:
口口聊天记录:
打电话: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3
规则:写实的,展示现场
问:被搀扶的女女?要不要?
传递或获取信息:文字交流 我们与作家作品的对话:(隔着时空)事例写感受和评价,写要说的话 无论是充满凌云壮志的吟诵,是国破家亡的伤痛,还是同情人民的情思,无一不弥漫着你沉重的气息,一言难尽的愁滋味„„杜甫,我想,我是懂你的,懂得你的高歌懂得你泣血的吟唱懂得你心怀天下苍生的慈悲,在诗里,在大唐的盛世歌舞里,在历史的硝烟里。
杜甫,我想告诉你,总有一抹灿烂,在时光与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重的心情,给城中的草木染上了深沉的颜色,国破的伤痛让你的眼睛不再明亮,你也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支离破碎的江山,更添一份忧愁„„只是,历史无法改变,为什么不去吟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望呢?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4 自然的对话:写观察和感悟
用微笑(善意),用行动(真诚),用爱传达或获取信息的途径都是交流 交流的心态行动方法
结论:带着爱去交流,你的人生会阳光灿烂。
交流的方式(语言,文字,肢体,现象)
交流的对象(身边,古人,动植物)
交流的内容( )
当堂训练(15分钟)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15分钟)
【整理与评价】
1、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②还可以 (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组长意见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5
作文内容,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
如以“挫折”为话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 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就是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
(一)选材要着眼于新,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选材要兼顾细节 ,细节对表现人物思想往往有独特效果。
如,一篇中考作文《那一声声宝贝》,反映的内容是师生之间的真诚的相待。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着师生深情,该文制胜之处就是选用典型细节表现人物。一是教师对小作者那一声声“宝贝”亲切呼唤,表现出调皮学生的真诚;二是老师端上“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的细节温暖了学生的心房,从而立起了一个理解尊重学生的良师形象。
(二)选材要挖掘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必然会看到和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文素材是很多的。我们要从中发现那些新颖的材料。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蔸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新颖了很多。
(三)中学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能力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地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6 “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川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所用的三个材料,就是从二十多个素材中精选出来的,这三个材料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XXX 老师二三事
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X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X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X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X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X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带动下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7 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X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X 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X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X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以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8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必须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作文训练】
请以“ ,你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注意作文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③标题自拟。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⑤不少于600字。⑥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一)这篇文章适合写一篇记叙文或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也可以写成一篇写景抒
情的散文。
(二)明确人称。
1、要明确面对谁写文章,人称要统一,以第一、二人称为叙说主体。作者叙
写时应面对文中“你”所指代的对象,而不应面对读者转述,把“你”说成他(她、它)。
(三)形式方面。
主要是可采用散文形式,也可采用书信体,既可加强文章亲切感,又可使文章的形式别具一格。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形式,为文章增添色彩。
【整理与评价】
2、 反思一下我这节课的表现:
A 、学习状态 ( )①很认真,自我表扬 ( )②还可以 ( )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9 ③还要加油
B 、参与程度 ①展示了____次 ② 质疑、补充了________次 ③板书了_______次
【附件材料】
【抒情篇】 初三,你好
又是一年春华成秋碧,不知还是否有人记得刚入学时的新奇与无知,只见当下初中时光寥寥百日。偶然捡起这一片美好的岁月,真想说一声: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充实的课堂吗?在那一节节课上,我们紧跟老师的脚步,漫游在知识的海洋。眼动、手动、心动,初三的我们不再会为窗外的风景而分神,不再在听讲时会庄周,因为我们都有着奋斗的目标。每当老师布置下一道难题,同学们有的苦思冥想,有的交流讨论,有的已经跃跃欲试。经过老师一番讲解,同学们豁然开朗,或提出更加简便的方法,课堂上充满了学习的氛围。——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丰富的课外阅读吗?在阅览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的身影。我们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培养自己坚强的品格;我们读《名人传》,学会直面人生的苦难;我们品味余秋雨,体会人文历史的魅力;我们相约朱自清,看不尽无限芳菲的春天„„沉醉在书香的世界,让我们提升修养,完善人格。——初三,你好!
初三,你好!你还记得那夜夜的苦读吗?诚然,初三是辛苦的。那摞成小山的各种习题,那接连不断的考试,那来自父母老师的压力„„我失败过,迷惘过,痛苦过。但这只像大篇乐章中的小间奏,一切,只为灿烂在六月。那种为梦想奋斗的感觉是幸福的,试想人的一生又能有几回搏呢?我们为初三拼搏,为中考拼搏,亦是在为未来拼搏。——初三,你好!
回首以往的岁月,如白驹过隙,只把那一份美好积淀在这个初三。因为在这个初三,我们学到了很多,也真正地拼搏过。
只待年华成追忆,笑傲六月,舍我其谁!——初三,你好!
【人物篇】
稼轩,你好
三百余年的大宋盛世,才生出了一个你。 我穿越时空,来到宋朝与你相会。 你自幼熟读兵法,苦习武艺,文韬武略,令人惊叹:“此子必成大器焉!” 随后,你参加义军,却又被朝廷感化,决定率部投诚。于是你将印信交给一名心腹之人,催动三军,投效祖国。不想你的“心腹人”却带走印信,转投别主!你怒
华栋中学 八年级作文学案 制作人 谢燕 12.1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
不歇。 ——叶圣陶 10 气冲天,竖起“辛”字大旗,横刀跃马,杀入百万军中。三天后,血染战袍的你手提大印与叛将的项上人头,回到大营。什么也阻挡不了你的报国之行!
投诚后,你怀着满腔热情,准备一展身手,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无奈时局不利——朝堂之上满是奸佞小人,生性刚直的你怎肯弯腰低眉,与小人共济事?而这群小人又安能容你这样的忠臣掌握大权?
于是你被剥离兵权,被迫弃武从文,褪去头上的银盔,戴上一顶乌纱帽; 放下手中的钢枪,握起了一枝羊毫软笔——这对于你来说,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啊!
可什么也浇灭不了你的忠君之志!你并不灰心,屡屡上谏,怎料昏庸的皇帝竞听信谗言,将你贬往江南!
江南秀丽的山水可以让李白销魂,让杜甫忘情,可怎能安抚得了你受伤的心! 你“醉里挑灯看剑”,多么希望回到那“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生活,可是天妒英才,命运却不许你这样!于是你挥笔成篇,留下千古绝唱;独倚江楼,将栏杆拍遍——如此一个天朝大国,怎么容不下一颗报国的心?眼前的涛涛江水带走一切,却为何带不走你心中的苦闷?
我不忍再看你愁苦的面容,转身悄悄离开了——你是这样地痛心疾首,作为你的友人,我却又能为你做什么呢?
在路上,我一直在思索——这样的朝廷,你为何不肯放弃?忽然,我顿悟了——真正让你割舍不下的,不是大宋王朝,而是你对整个民族未来的忧虑啊! 我猛然回头,隐隐约约中,一条巨龙从江楼上腾空而起,飞向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