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误会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经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我们都当过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学生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获得冠军,理当祝贺。但是,冠军只有一个,因此说,没得冠军是很正常的大概率事件。重要的是,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某(3)班班主任的引导 是最合理的,最有希望促进学生成长的。
圆满解决事态
某小学一年级俩新生玩耍时,生甲不小心踢中了生乙的“小弟弟”,生乙当时就蹲在地上,表情非常痛苦。班主任马上把生乙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把双方家长都叫到学校办公室。双方家长来校后,班主任向他们交代了基本状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事故是在玩耍时不小心出现的,不是恶意行为,双方应冷静对待,妥当处理。生乙家长当场表态,孩子误伤吵架都很正常,只要及时检查合理救治即可。生甲家长向生乙家长表示歉意,愿意承担所有医疗费用。
事后,班主任对于两位家长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善意提醒生甲:以后注意行为的轻重。
问题:请评价该班主任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行为自控能力相当不成熟,因此在玩耍时常常会出“状况”。生甲误伤生乙后,该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及时合理有效的。
第一, 班主任没有批评生甲,而是善意提醒控制行为的轻重。
第二, 事先提醒双方家长注意处理的态度并给出了指导原则。
第二, 事后给予双方家长高度评价。
这三个要点主导了事件的圆满解决。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不该“扭”过去吗
某自然课,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要建一座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回答,几乎我想到的他们都谈到了,从窗户到门,从隔音到节材。但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没想到,教师也没想到。这算个缺点吧?
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将会如何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
点子(视角)分析:
1. 新课程
预设与生成
2.法律法规
无
3.教育家与流派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
靳思乐“生本教育”
4.教育原理
发展性
5.教育实践与探究
学生爱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师讲的是“教室”,而对学生好奇的大自然应该给予 积极回应。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回去思考,下次再给他们解答。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点子(视角)分析:
1.新课程:“教”教材与“用”教材
2.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预设与生成
3.教育理论与流派: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值得肯定。
成熟的教师,应该能够“用”教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并且能够根据教学进程中发生的现象,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难得的机会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学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唤醒每一个同学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点子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点子二),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点子三)。
②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点子四)。
③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点子五)。
④重精英轻整体。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点子六)。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如此评价
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做了回答,教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牛!坐下。”学生练习时,笔者身旁的一位学生,拿出一份课外练习题向这位教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这种题你不必考虑,这是重点班学生做的题”。 问题:请评判该教师的说法。
参考答案要点:
该教师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该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忽视了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检测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的系统调查。”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检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
调节反馈功能。“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主要关心的是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的真实情况,帮助他在未来的教学中调整、补充、反省或改进。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以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并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或压力的体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自觉。
美丽的误会
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经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我们都当过学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学生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
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广播操比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育?
获得冠军,理当祝贺。但是,冠军只有一个,因此说,没得冠军是很正常的大概率事件。重要的是,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某(3)班班主任的引导 是最合理的,最有希望促进学生成长的。
圆满解决事态
某小学一年级俩新生玩耍时,生甲不小心踢中了生乙的“小弟弟”,生乙当时就蹲在地上,表情非常痛苦。班主任马上把生乙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把双方家长都叫到学校办公室。双方家长来校后,班主任向他们交代了基本状况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事故是在玩耍时不小心出现的,不是恶意行为,双方应冷静对待,妥当处理。生乙家长当场表态,孩子误伤吵架都很正常,只要及时检查合理救治即可。生甲家长向生乙家长表示歉意,愿意承担所有医疗费用。
事后,班主任对于两位家长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善意提醒生甲:以后注意行为的轻重。
问题:请评价该班主任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行为自控能力相当不成熟,因此在玩耍时常常会出“状况”。生甲误伤生乙后,该班班主任的做法是及时合理有效的。
第一, 班主任没有批评生甲,而是善意提醒控制行为的轻重。
第二, 事先提醒双方家长注意处理的态度并给出了指导原则。
第二, 事后给予双方家长高度评价。
这三个要点主导了事件的圆满解决。
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
“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
“我可不想演。”
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
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 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不该“扭”过去吗
某自然课,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要建一座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回答,几乎我想到的他们都谈到了,从窗户到门,从隔音到节材。但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没想到,教师也没想到。这算个缺点吧?
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将会如何处理那个学生的“回答”?
点子(视角)分析:
1. 新课程
预设与生成
2.法律法规
无
3.教育家与流派
马斯洛、罗杰斯“人本主义”
靳思乐“生本教育”
4.教育原理
发展性
5.教育实践与探究
学生爱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师讲的是“教室”,而对学生好奇的大自然应该给予 积极回应。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回去思考,下次再给他们解答。
“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点子(视角)分析:
1.新课程:“教”教材与“用”教材
2.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预设与生成
3.教育理论与流派: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这位教师的做法值得肯定。
成熟的教师,应该能够“用”教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并且能够根据教学进程中发生的现象,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究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难得的机会
高老师今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这样写到:“高老师,我今天很高兴,因为你终于给我回答问题的机会。这可是我上学以来获得的第一次机会啊!虽然这是你不经意的一次提问,但我心理有说不出的喜悦。就在这一次,老师,你终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发表意见的机会„„我想真诚地对你说一句:高老师,唤醒每一个同学吧!”
这则案例所反映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点子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点子二),而该案例恰恰违背了这一观点。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以下的一些缺点:
①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点子三)。
②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点子四)。
③重结论轻过程。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无法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点子五)。
④重精英轻整体。重视那些被认定为是“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把更多的机会让给那些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发展(点子六)。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如此评价
课堂上正在讨论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已做了回答,教师也许不满意,又叫另一名学生回答。教师未料到这位学生也答不到点子上,教师马上训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讲了多少遍都记不住,牛!坐下。”学生练习时,笔者身旁的一位学生,拿出一份课外练习题向这位教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这种题你不必考虑,这是重点班学生做的题”。 问题:请评判该教师的说法。
参考答案要点:
该教师的说法是不合适的。 该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忽视了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
检测诊断功能。“评价是对某些现象的价值的系统调查。”全面的评价,不仅能检测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且能解释成绩不良的原因。
调节反馈功能。“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主要关心的是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评价结果作为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获得教学的真实情况,帮助他在未来的教学中调整、补充、反省或改进。另一方面评价结果以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并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学生能从中获得成功或压力的体验,从而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