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作文点拨之——以小见大
余丹
每每布置作文,总会听到学生的感叹和抱怨;每每批改作文,总难免皱起眉头感慨:写得太平淡、太肤浅、太少创意了。的确,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生活小事,缺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很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材料好像都不典型,都不深刻。
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必须像齐石白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或把自己变成一头奶牛," 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这样,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化腐朽为神奇。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写得深刻,写出新意,也都可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视线,点亮读者的心灵。
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挖掘到生活中的金子,而且让这金子闪闪发亮,照亮你我他呢?今天与大家分享如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提高作文水平。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小部分看出整体,通过小现象看出本质。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小事、小景、小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大主题它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和一份情感„„巴尔扎克说“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达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运用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一、以小见情。
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一个最普通的细节,凝聚的是感人的浓浓母爱,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情不自禁为之感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感天动地的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情感。因为有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这么多的感动、温馨和幸福,才会有这么多的牵挂、思念与不舍。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然而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却往往更能体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闪闪发光的金子。
二、以小见德。
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画面,给人心灵的慰藉,也给人审美的愉悦。“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有了互帮互助,人群中站起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因为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义昂首挺胸,邪恶被镇压了,弱小善良得以保护„„道德,让我们的行为、生活变得规范;让我们的社会、世界变得和谐美满。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的美德常常感动、温暖着许许多多渴望的心灵。
三、以小见理。
俗话常说:“事儿虽小,理儿却大。”的确,有些事情看似不大,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2
理。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从生活小事照镜子、比美写起,娓娓道来,所写出的启示却发人深思,引人遐想,就是运用了“以小见理”的写法。
生活中好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如同无数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它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一花一世界,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能见全豹,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就能以小见情、见德、见理,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我们的文章出奇出新出彩。
附例文:
1、以小见大导语——象箸之忧
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我怕那个结局,所以在看到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所以说箕子看见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将有大祸降临。所以说:“能从小处看出以后的发展的人是可以称之为聪明的。”
2、以小见情——饭盒里的父爱
“叮铃铃„„”下课铃终于响了,哈哈,我终于可以好好安抚一下我饿了大半节课的胃了!我正这么想着,忽然,一个朋友冲我喊:“嘿!放学啦,走,一起打饭去!”我有些得意的答道:“嘿嘿,我可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挤食堂,我爸给我送饭呢!”“哼,你呀,就知道刺激我们!哎,不说了不说了,再不去就打不上饭啦!”她说着冲出教室,奔向食堂。
而我却优哉游哉地踱出教学楼,到了校门口,老爸果然来了,我加快了脚步。“爸!我在这呢!”我向爸爸喊了一声,爸爸忙转过身:“有没有饿着?给你,这是今天的午饭。”我接过饭盒,却忽然发现爸爸右手上有一片创可贴“嗯?你手上,怎么弄的?”我有些诧异。“哦,这个啊,没事儿,就是不小心烫到了”“真没事?”“没事的,快去吃饭吧。”爸爸有些着急了。好吧,既然“当事人”都说没事,那我就走吧,我“嗯”了一声,回到了教室。
这时,打饭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我打开饭盒,准备开始吃了。第一层,是我喜欢的紫菜蛋花汤,第二层,是大米饭,第三层,居然是我最喜欢的烧茄子,记得昨天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想吃烧茄子了,没想到今天老爸真的给我做了这个,看到这盘菜,我好像看到了爸爸在往油锅放裹好面糊的茄子,不对!等一下!爸爸的手今天烫伤了,一定是炸茄子的时候被油溅到了吧,唉,真是心疼老爸。
这时,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打饭回来了,看我对着菜发愣,就碰碰我,问道:“这么好的菜啊!多少钱买到的?”我骄傲的答:“买不到的,是我爸做的!”同学看着我,一脸羡慕„„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如灯,可是我觉得,父爱,就在我的饭盒里。
3、以小见德——刮痧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国,知道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也就有了完满结局。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在外国生活的种种不适,而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有隔阂,对立与冲突。
3
首先是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故事冲突引发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但是,这种疗法搬到美国,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二是法律观念的不同。在西方社会里,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每一件事实都是要讲求证据的。如美国的法庭及儿童福利院虽被大同的满腔激情,真挚而忘情的诉说所震慑,却仍要求有“爱的证据”,以供法庭判决。而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对于亲情特别看重。三是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开头,许大同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向老板的儿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儿子一下,老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许大同对约翰解释这一举动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四是对爱,对家庭的理解的差别。这也是《刮痧》中冲突的本质所在。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在许大同的心里,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为了爷爷能在美国拿到绿卡,他还把给孩子刮痧这事称是自己刮的;为了儿子能回家宁愿分居;为了爷爷能看一眼孙子,偷偷把儿子从福利院了带出来;在法庭上,许大同爱子心切,甚至和对方辩护打了起来;为了给孩子送圣诞礼物,不顾危险爬到九层,完全有可能“坠楼而亡”„„爱就是付出和负责任,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正是这种爱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和二为一体,这种爱超越了其自己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犯法的!这部《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
4、以小见理——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三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便宜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我仿佛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披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
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慧得很,它会不顾所有地想法溜掉,假如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了! ”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细心看了看,这才释怀地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闻声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鱼跑了!”我立刻从床上蹦下来高中生作文,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凑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剖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廉价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不责备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由于我忽然感到:拼搏中的性命存在不可抑止的力量!
1
中考作文点拨之——以小见大
余丹
每每布置作文,总会听到学生的感叹和抱怨;每每批改作文,总难免皱起眉头感慨:写得太平淡、太肤浅、太少创意了。的确,大多数人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大都是平平淡淡的,发生在身边的大都是生活小事,缺少惊心动魄的场面,也很少曲折离奇的情节,材料好像都不典型,都不深刻。
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都是小材料,大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必须像齐石白那样,从一只平常无奇的小虾中发现生命的真谛,或把自己变成一头奶牛," 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这样,我们才能在作文中左右逢源,化腐朽为神奇。生活处处皆文章,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许多生活小事都能写得深刻,写出新意,也都可像金子一样闪着耀眼的光芒,照亮读者的视线,点亮读者的心灵。
那么,怎样让学生都能挖掘到生活中的金子,而且让这金子闪闪发亮,照亮你我他呢?今天与大家分享如何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提高作文水平。
“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通过小部分看出整体,通过小现象看出本质。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小题材可以是小事、小景、小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大主题它可以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是对人类社会的繁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种道德和一份情感„„巴尔扎克说“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量的思想”说的就是这个理。
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巧,也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中的“小”,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采用这种技法可以避免作文中常见的泛泛而谈、空洞肤浅的毛病,达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学习“以小见大”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灵活运用它,即以小见情、以小见德、以小见理。
一、以小见情。
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一个最普通的细节,凝聚的是感人的浓浓母爱,触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情不自禁为之感动。“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是人人都渴望拥有的感天动地的爱情。除了爱情,还有亲情、友情,都是我们人生中最最重要的情感。因为有情,我们的生活才会有这么多的感动、温馨和幸福,才会有这么多的牵挂、思念与不舍。或许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然而就是这样的点点滴滴,却往往更能体现爱情、亲情、友情的伟大,而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闪闪发光的金子。
二、以小见德。
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三代人一块儿散步这一件平常的小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幅极其和谐、温馨、美满的尊老爱幼画面,给人心灵的慰藉,也给人审美的愉悦。“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为有了互帮互助,人群中站起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因为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正义昂首挺胸,邪恶被镇压了,弱小善良得以保护„„道德,让我们的行为、生活变得规范;让我们的社会、世界变得和谐美满。渗透在生活点点滴滴中的美德常常感动、温暖着许许多多渴望的心灵。
三、以小见理。
俗话常说:“事儿虽小,理儿却大。”的确,有些事情看似不大,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2
理。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从生活小事照镜子、比美写起,娓娓道来,所写出的启示却发人深思,引人遐想,就是运用了“以小见理”的写法。
生活中好的写作素材比比皆是,如同无数的贝壳、珍珠散落在你脚下,只要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把它们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确实,一花一世界,见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窥一斑而能见全豹,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我们多观察,勤思考,就能以小见情、见德、见理,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我们的文章出奇出新出彩。
附例文:
1、以小见大导语——象箸之忧
当年纣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见了觉得害怕。因为箕子认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会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用了象牙筷子,玉杯,必然不会吃粗粮菜蔬,而是去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然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屋子,高高的亭台上吃。我怕那个结局,所以在看到开始的时候感到恐惧。过了五年,纣王造了酒池肉林,设了炮烙的酷刑,并因此而亡国。所以说箕子看见象牙筷子便知道天下将有大祸降临。所以说:“能从小处看出以后的发展的人是可以称之为聪明的。”
2、以小见情——饭盒里的父爱
“叮铃铃„„”下课铃终于响了,哈哈,我终于可以好好安抚一下我饿了大半节课的胃了!我正这么想着,忽然,一个朋友冲我喊:“嘿!放学啦,走,一起打饭去!”我有些得意的答道:“嘿嘿,我可不用费那么大的力气去挤食堂,我爸给我送饭呢!”“哼,你呀,就知道刺激我们!哎,不说了不说了,再不去就打不上饭啦!”她说着冲出教室,奔向食堂。
而我却优哉游哉地踱出教学楼,到了校门口,老爸果然来了,我加快了脚步。“爸!我在这呢!”我向爸爸喊了一声,爸爸忙转过身:“有没有饿着?给你,这是今天的午饭。”我接过饭盒,却忽然发现爸爸右手上有一片创可贴“嗯?你手上,怎么弄的?”我有些诧异。“哦,这个啊,没事儿,就是不小心烫到了”“真没事?”“没事的,快去吃饭吧。”爸爸有些着急了。好吧,既然“当事人”都说没事,那我就走吧,我“嗯”了一声,回到了教室。
这时,打饭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回来了。我打开饭盒,准备开始吃了。第一层,是我喜欢的紫菜蛋花汤,第二层,是大米饭,第三层,居然是我最喜欢的烧茄子,记得昨天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想吃烧茄子了,没想到今天老爸真的给我做了这个,看到这盘菜,我好像看到了爸爸在往油锅放裹好面糊的茄子,不对!等一下!爸爸的手今天烫伤了,一定是炸茄子的时候被油溅到了吧,唉,真是心疼老爸。
这时,我的另一个朋友也打饭回来了,看我对着菜发愣,就碰碰我,问道:“这么好的菜啊!多少钱买到的?”我骄傲的答:“买不到的,是我爸做的!”同学看着我,一脸羡慕„„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如灯,可是我觉得,父爱,就在我的饭盒里。
3、以小见德——刮痧
电影《刮痧》讲述的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八年的中国家庭,因为孩子的一次意外发烧,刚来美国,不懂英文的爷爷用了中国传统的刮痧治疗方法为小孙子治病,但在医院里被护士发现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怀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于是,儿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亲许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许大同因为无法解析刮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治疗法,又因为律师的曲意刁难,许大同最终被判决与孩子隔离,并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与妻子分居,幸亏许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国,知道了刮痧是一种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故事也就有了完满结局。许大同一家在美国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华人在外国生活的种种不适,而这些不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有隔阂,对立与冲突。
3
首先是医学领域的认识差异。刮痧是故事冲突引发的导火索,刮痧疗法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确实能够治愈一些常见病。但是,这种疗法搬到美国,就成了大同对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证。二是法律观念的不同。在西方社会里,法律存在于每一个角落,每一种纠纷都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而每一件事实都是要讲求证据的。如美国的法庭及儿童福利院虽被大同的满腔激情,真挚而忘情的诉说所震慑,却仍要求有“爱的证据”,以供法庭判决。而中国人比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对于亲情特别看重。三是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开头,许大同因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向老板的儿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儿子一下,老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许大同对约翰解释这一举动说:“我为什么打我儿子,那是出于我对你的尊重,那是我给你面子。”这样的解释让这个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并不知道眼前这个东方小伙子的这一耳光竟然是出于这样的逻辑,作为西方人的约翰,他是无法理解这个东方爸爸打他儿子时的那种复杂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违法的,这是对人权的不尊重。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由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上的差异,在相互交织、碰撞中必然发生尖锐的冲突。四是对爱,对家庭的理解的差别。这也是《刮痧》中冲突的本质所在。许大同对付美国社会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余,这并不意味着他在成长中濡染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已经烟消云散。在许大同的心里,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的幸福与团圆。三世同堂,其乐融融,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意义所在。为了爷爷能在美国拿到绿卡,他还把给孩子刮痧这事称是自己刮的;为了儿子能回家宁愿分居;为了爷爷能看一眼孙子,偷偷把儿子从福利院了带出来;在法庭上,许大同爱子心切,甚至和对方辩护打了起来;为了给孩子送圣诞礼物,不顾危险爬到九层,完全有可能“坠楼而亡”„„爱就是付出和负责任,可能会表现为严厉,表现为分居,甚至表现为欺骗,表现为劫持„„正是这种爱把孩子和父亲以及这个家和二为一体,这种爱超越了其自己的尊严,平等,自由和选择自身幸福的权利。而在西方人眼里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甚至是犯法的!这部《刮痧》,让我们意识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双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问题确实令人头疼。看来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经历长时间的碰撞,相互交织,尖锐的冲突,磨合,才能融合与发展的。
4、以小见理——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他买回三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便宜卖给他的。看见这鲜活的鱼,我仿佛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披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
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慧得很,它会不顾所有地想法溜掉,假如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可就喝不成了! ”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细心看了看,这才释怀地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闻声爸爸在厨房里大叫:“鱼跑了!”我立刻从床上蹦下来高中生作文,跑去看,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凑近卫生间,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剖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哼,廉价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不责备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由于我忽然感到:拼搏中的性命存在不可抑止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