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方法指导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精读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同一本书 2、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懂得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三步读书法之粗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课件示)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4、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
2 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 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有很多名人就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你们知道哪些名人的读书故事呢?
附:爱因斯坦读书方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 可供借鉴。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 然后认真地读目录, 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 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 先略读正文, 这不需要逐字读, 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 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 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 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 并加以思考、综合,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以弄清其内在联系, 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 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 看过书一扔, 便算了事。
1.毛泽东的读书法
3
4 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同学们, 你们想拥有读书的神奇法宝吗?读得更轻松,更有收益吗?这节课我们将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二、读书方法推荐
⑴、 粗读法:
提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 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 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几个要点呢?
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 作者、 内容提要 、目录 、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就经常运用这种读书方法,他说: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
5 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时代广场的蟋蟀》来,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这本书的前七节。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1、你觉得这本书最好抓住什么来阅读?(目录) 因为每个目录标示着一个主人公出场了,或是交代了一个核心事件,我们可以根据目录来回忆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2、本书的主人翁是谁?第七章结尾怎么写的?(生齐读P63最后一段),这一段写出了柴斯特到纽约后现在的生存状态,你能用哪个词概括?(享受)初来乍到的乡下蟋蟀柴斯特为何能很快享受在繁华大都市纽约的生活呢?如果在读书时我们能抓住开头结尾,就能很快理清文中间的脉络。那是因为?(生答:柴斯特遇到了两个好朋友塔克和亨利,还有一个好主人玛利欧。在他们热情地帮助,细致地关怀下,柴斯特很快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如此一来,我们很快就理清了前七章的内容:写了乡下蟋蟀因为贪吃而误打误撞来到了纽约时代广场,它在几个好朋友的帮助下由最初的担惊受怕而很快适应了在纽约的生活。可以说这是小
6 说的开始。
三、学生尝试用粗读法读第八章
四、读后简单汇报交流本章的内容。 五、朗读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并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读书方法?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掌握精读法和笔记法
一、 回顾粗读法的要点
引入精读法的学习:你们看到过牛儿吃草吗?牛在野外吃草时,它会大口大口地吞进很多很多草料,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回到牛棚的牛会再次将吞下的没嚼碎的草料反回到嘴中细细地咀嚼,这就是牛的反刍。如果将牛吃草来比作我们的读书方法的话,那么牛的第一次吃草就相当于粗读,第二次的细嚼慢咽就是精读。读一本书只有像牛儿反刍一样,
7 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咀嚼,才能真正消化知识,吸收书中的营养。接下来,老师将给你们介绍一下精读法。
二、 讲授精读法
师: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 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深入钻研全书内容, 了解文章结构, 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屏幕示: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运用这种方法一般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参与。古人读书提倡“俯而读,仰而思”。说明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我们读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句话,每层意思有一个初步印象;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边读边动笔墨。动笔墨大致有圈点、勾画、批注、摘录、写心得几种方法。如圈画法: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起来(O );把不理解的词用方框框起来(口);把优美的词句、片断用点标记、用括号括起来( );把文章中心句或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或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我们还可以尝试批注,边读边思,在文段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生发的联想和想象。
四、操作示范:第四章P38—P40
8 1、生自由读,想想能用精读法标记哪些词句?你从这些词句又体会到了什么?
2、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 为什么? 你读懂什么? 谈谈你的感受?
3、师结:这几段文字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写出了繁华似锦的纽约市绚烂斑斓的夜景带给柴斯特强烈的心灵震撼,那是一种跟原来乡下生活全然不同的景象,城市的声、光、影冲击着柴斯特的每一个毛细孔,那是繁荣,是艳丽,是热闹,是喧嚣。同时最后一段也细腻地刻画了柴斯特这个初来乍到者在陌生的大城市恍然若失,思念家乡的惆怅心情。整个文章刻画细腻逼真。我们仔细地读作品, 不但找出好词佳句, 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 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这种求深、 求细反复品味, 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法。
五、导入笔记法的学习
1、师: 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三种读书方法,就是——笔记法。有关专家调查表明, 眼看记忆力可达
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所以同学们, 精读书做笔记, 能加强记忆力, 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做笔记时,我们可把平时读书读报时摘录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
9 类,抄写好。内容可分为 ①优美内容摘要摘引②名言 警句 ③资料 典故④ 原文缩写
2、下面我们尝试做做读书笔记, 请你将刚才读过的第四章, 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写笔记的目的, 现场做做读书笔记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摘录最好。
3、组内交流:按内容分类(可分为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选代表展示。
小结: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种读书方法:笔记法。做笔记,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笔记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4、总结
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种读书方法
粗读法 、
精读法、 笔记法。 读书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品味。
——(英)培根
小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好读书技巧,好读书,读好书
10 《时代广场的蟋蟀》阅读闯关游戏(在正确答案下划线) ○
1书中老鼠的名字是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2卖报的小男孩名字是 A 玛利欧、B 白利尼、C 冯赛、D 史麦德利 ○
3 小男孩卖报纸的时间是 A 早上 B 中午C 下午 D 晚上 ○
4报摊里没有什么? A 收音机B 火柴C 钱箱 D闹钟E 电视机 ○
5玛利欧的朋友保罗是一位 A 汽车司机 B火车司机 C列车长
11 ○
6解迷问题? 保罗用5角钱却只买了玛利欧报摊上一张 2毛5分钱的报纸却没找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 自己粗心大意忘记找钱了
B 他以为报纸是5角钱
C 其他原因(如果你也能猜出一个合理的原因请写在下面,谢谢你能帮我解开迷团哦)。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一章内
12 ○
7蟋蟀有( )条腿 A 2 B 4 C 6 D 8
○
8玛利欧把蟋蟀放在了( )里 A 玻璃罐 B 纸盒 C火柴盒
○
9 玛利欧的爸爸和妈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可以写出来)
□
10玛利欧养蟋蟀之前养过? A 猫 B 狗 C兔子 D什么都没养过 □
11玛利欧的妈妈为什么做出妥协允许玛利欧养蟋蟀?
A 玛利欧的请求B 爸爸的意见
□
12玛利欧总共卖了( )份报纸 A14 B 15 C 16 D 17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2章
13 □
13柴斯特蟋蟀的老家是? A 康涅狄格州B 糠涅狄格州 C康涅迪格州 □
14老鼠塔克住在( )里 A 树洞 B 下水道 C 排水管
□
15柴斯特最喜欢吃( ) A 面包B 奶酪C 牛肉 D腊肉E 腊肠F 辣肠 □
16柴斯特最后是坐什么来到了纽约? A 马车B 牛车C 三轮车D 自行车E 火车 F飞机
◇
17解迷问题? 老鼠塔克为什么把自己的腊肠给第一次见面的柴斯特吃?从中看出塔克的什么?(感谢你帮我解决疑问,谢谢)—你的梁老师。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3章
14 □
18亨利住在( )里 A 房子里 B下水道 C树上 D排水管 □
19亨利和塔克是( ) A 老朋友 B 新朋友
□
20柴斯特用什么发出音乐? A 嘴 B前腿 C后腿 D翅膀
◇
21思考问题 在去时代广场前柴斯特认为自己适合在纽约生活吗?去过时代广场后柴斯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4章
15 □
22玛利欧最喜欢的汽水口味是( ) 菠萝 苹果 山楂 香蕉 草莓 杨梅 □
23米奇的头发是( )色的 黑色 蓝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
24白利尼一家最喜欢听的是( ) 爵士乐 摇滚乐 歌剧 小苹果 □
25史麦德利先生是一位( ) 画家 指挥家 音乐家 音乐老师 □
26史麦德利先生被蜜蜂蛰过一次是他在 ( )岁的时候?
3岁 5岁 6岁 7岁 8岁
□
27玛利欧第一次去中国城的目的是( ) A 去玩 B去给蟋蟀找吃的 C去找冯塞
D 去给蟋蟀找房子
16 □
28玛利欧为什么要去给柴斯特找房子? 柴斯特不是有地方住吗?(请帮我揭开这个谜团吧,谢谢你哦——你的梁老师。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5章
□
29柴斯特是第( )次坐地铁 1 2 3 4
□
30冯塞是( )人 中国 美国 英国 锦州 外星 □
31冯塞的店是卖什么的? 蟋蟀笼子 古玩 书 围棋 衣服
17 □
32冯塞的蟋蟀笼子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方形 三角形 宝塔型 □
33冯塞的蟋蟀笼子共有几层? 5 6 7 8 9
□
34冯塞的中国故事里蟋蟀的原名叫什么?
西蟀 西率 西帅 稀帅 吸帅 西瓜 ◇
35思考解谜问题 你觉得冯塞的蟋蟀笼子漂亮吗?
为什么他只要玛利欧15美分?
这个价格你觉得是贵还是便宜?(紧急求助!!!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啊)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6章
18 □
36柴斯特喜欢那个蟋蟀笼子吗? 喜欢 不喜欢
□
37第一个睡在蟋蟀笼子里的是?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38放在蟋蟀笼子里当床垫子的是? 树叶 棉花 钞票 毛巾
◇
39思考问题 柴斯特为什么不喜欢住在蟋蟀笼子里?是笼子不漂亮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7章
19 □
40柴斯特吃掉钞票的原因是? 做梦 钞票好吃
□
41 柴斯特吃掉的钞票是几块钱? 1块 2块 3块 4块 5角 □
42 思考问题 1柴斯特吃掉钞票后,塔克让柴斯特逃跑,柴斯特为什么不逃走?
2柴斯特吃掉钞票后,塔克给柴斯特想
了很多补救办法,为什么柴斯特不听?
20 3 塔克自己的钱来的很容易吗?
4塔克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去帮助柴斯
特和玛利欧?
5 如果柴斯特是你的朋友,你愿意用你
的钱和力量去帮助它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8章
21 □
43玛利欧为什么再次去中国城?
□
44玛利欧在中国城见到了( ) A 冯塞 B 冯塞和他的老朋友
□
45请在书中第九章画出描写冯塞的老朋友样子的句子
□
46第九章有一句话是比喻冯塞和他的老朋友笑声的句子,你能找到并划出来吗?
□
47冯塞请玛利欧吃( )菜 A 锦州菜 B北京菜 C 美国菜D 中国菜 E 白菜
22 □
48书中第九章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菜的?你能找到吗?
□
49玛利欧喜欢中国菜吗?
□
50柴斯特蟋蟀用的蟋蟀笼子和一本书中( )用过蟋蟀笼子一样。
A 中国皇帝 B 中国公主C 中国黄帝D 中国王子
□
51玛利欧最后为柴斯特找到的合适食物是?
A 中国菜 B 青豆 C豌豆D 桑叶E 面包
23 □
52为什么冯塞和他的老朋友愿意帮助玛利欧?(请把你能猜测到的原因写下来吧)
□53玛利欧最后走的时候带走了( )片树叶
A11 B 12 C 13 D 14 E 15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9章
24 □
54柴斯特来到纽约已经整整( )个月 A2个月 b 3个月 C 2星期 D 3星期 □
55晚宴的地点是在( ) A 排水管 B 地铁站 C 报摊 D 报滩 □
56晚宴的冷饮共有( )杯 A3杯 B 4杯 C 5杯 D6杯
□
57晚宴上最先开始唱歌的是( )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58柴斯特最喜欢的季节是( )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59晚宴上发生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
60文中是如何描写柴斯特的演奏的? (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0章
25 □
61最后把火扑灭的人是谁? 柴斯特、塔克、亨利、保罗、
□
62白利尼一家在失火后是怎么赶来的? 坐马车 坐汽车 坐出租车 跑来的 □
63柴斯特在报摊演奏的一首白利尼妈妈最喜欢的乐曲是?
《蓝色多瑙河》 《重归苏莲托》 《阿依达》
□
64学习并了解—“呆若木鸡”一词的来历和意思
□
65请在书中划出当柴斯特演奏歌剧时,对爸爸表情的描写。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1章
26
录音机 电视机 收音机
67 当史麦德利第一次听到蟋蟀的演奏时,他是什么表情?请在书上画出来
68在第一个晚上结束时,柴斯特学会了音乐喜剧里的( )歌曲
4首 5首 6首 7首
69史麦德利在听到蟋蟀的演奏后,他做了什么试验?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2章
27 70成为柴斯特“经纪人”的是? A 塔克、B 亨利C 玛利欧
71“经纪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A 经过纪录的一种人
B 经常有纪录的一种人
C 是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获取佣金的中 间商人
72 在蟋蟀演奏音乐时,整批报纸都销售一空,用了多长时间?
A 一小时 B半小时 C不到半小时 73 本章最后柴斯特做出了一项决定,你猜出它作出了什么决定吗?(请写下来)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3章
28 74柴斯特的口中是如何描述康涅狄格州的秋天的景色的,请在书中划出来。
75 柴斯特“成名”后它快乐吗?
76在柴斯特最后的告别演奏会上,作者是如何描写柴斯特的演奏的,请你划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
77亨利猫对柴斯特的退休说了什么话,请划出来,你同意他说的吗?
78如果你出名了,但不自由,不快乐。那你会怎么选择?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4章
29 79 柴斯特走后,玛利欧说“我很高兴是
这样的”是什么意思?
80 文章最后一句“我知道你打的什么主
意” 亨利猫说。是什么意思?
81 你想让亨利猫,塔克鼠和柴斯特再次重逢吗?那就写下一段话,描述亨利猫塔克鼠和柴斯特重逢的场景吧。 (二年级以上同学可适当完成)
30
1 阅读方法指导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精读法
三、教学时间: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同一本书 2、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懂得读书方法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三步读书法之粗读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课件示)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4、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
2 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 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有很多名人就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你们知道哪些名人的读书故事呢?
附:爱因斯坦读书方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 可供借鉴。一总: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序等总述性部分, 然后认真地读目录, 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要点和体系等, 这样便可对全书有个总体印象。二分:在读了目录后, 先略读正文, 这不需要逐字读, 要着重对那些大小标题、画线、加点、黑体字或有特殊标记的句段进行阅读, 这些往往是每节的关键所在。你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自己所需的内容来细读。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 对这本书已有个具体印象, 这样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 并加以思考、综合, 使其条理化、系统化, 以弄清其内在联系, 达到深化、提高的目的, 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时, 看过书一扔, 便算了事。
1.毛泽东的读书法
3
4 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同学们, 你们想拥有读书的神奇法宝吗?读得更轻松,更有收益吗?这节课我们将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 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二、读书方法推荐
⑴、 粗读法:
提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 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 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几个要点呢?
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 作者、 内容提要 、目录 、 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德国哲学家狄慈根就经常运用这种读书方法,他说: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
5 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
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时代广场的蟋蟀》来,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这本书的前七节。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1、你觉得这本书最好抓住什么来阅读?(目录) 因为每个目录标示着一个主人公出场了,或是交代了一个核心事件,我们可以根据目录来回忆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2、本书的主人翁是谁?第七章结尾怎么写的?(生齐读P63最后一段),这一段写出了柴斯特到纽约后现在的生存状态,你能用哪个词概括?(享受)初来乍到的乡下蟋蟀柴斯特为何能很快享受在繁华大都市纽约的生活呢?如果在读书时我们能抓住开头结尾,就能很快理清文中间的脉络。那是因为?(生答:柴斯特遇到了两个好朋友塔克和亨利,还有一个好主人玛利欧。在他们热情地帮助,细致地关怀下,柴斯特很快适应了在新环境下的生活。)如此一来,我们很快就理清了前七章的内容:写了乡下蟋蟀因为贪吃而误打误撞来到了纽约时代广场,它在几个好朋友的帮助下由最初的担惊受怕而很快适应了在纽约的生活。可以说这是小
6 说的开始。
三、学生尝试用粗读法读第八章
四、读后简单汇报交流本章的内容。 五、朗读下列关于读书方法的名言,并说说从中悟出了什么读书方法?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朱熹:《训学斋规》
掌握精读法和笔记法
一、 回顾粗读法的要点
引入精读法的学习:你们看到过牛儿吃草吗?牛在野外吃草时,它会大口大口地吞进很多很多草料,可是细心的人会发现回到牛棚的牛会再次将吞下的没嚼碎的草料反回到嘴中细细地咀嚼,这就是牛的反刍。如果将牛吃草来比作我们的读书方法的话,那么牛的第一次吃草就相当于粗读,第二次的细嚼慢咽就是精读。读一本书只有像牛儿反刍一样,
7 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咀嚼,才能真正消化知识,吸收书中的营养。接下来,老师将给你们介绍一下精读法。
二、 讲授精读法
师:所谓精读是指正常的或较慢的阅读速度, 按照文章的顺序,从头到尾、逐字、逐词、逐句、逐段地阅读,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深入钻研全书内容, 了解文章结构, 以求对全书内容有全面透彻的理解。
屏幕示: 精读法—— 正常 较慢的的阅读速度、扫除字词障碍, 钻研全书内容
运用这种方法一般要求:
(1)一边读一边想。课外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依靠思考。课外阅读必须有思维参与。古人读书提倡“俯而读,仰而思”。说明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我们读书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先对每句话,每层意思有一个初步印象;读完文章,再前后联系起来想一想,印象就加深了。
(2)边读边动笔墨。动笔墨大致有圈点、勾画、批注、摘录、写心得几种方法。如圈画法: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圈起来(O );把不理解的词用方框框起来(口);把优美的词句、片断用点标记、用括号括起来( );把文章中心句或主要内容用波浪线(~~)或横线(——)划出来;把疑难问题用问号标出来(?)我们还可以尝试批注,边读边思,在文段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理解,生发的联想和想象。
四、操作示范:第四章P38—P40
8 1、生自由读,想想能用精读法标记哪些词句?你从这些词句又体会到了什么?
2、师问: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好词或佳句? 为什么? 你读懂什么? 谈谈你的感受?
3、师结:这几段文字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写出了繁华似锦的纽约市绚烂斑斓的夜景带给柴斯特强烈的心灵震撼,那是一种跟原来乡下生活全然不同的景象,城市的声、光、影冲击着柴斯特的每一个毛细孔,那是繁荣,是艳丽,是热闹,是喧嚣。同时最后一段也细腻地刻画了柴斯特这个初来乍到者在陌生的大城市恍然若失,思念家乡的惆怅心情。整个文章刻画细腻逼真。我们仔细地读作品, 不但找出好词佳句, 还深入钻研全文内容, 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这种求深、 求细反复品味, 从书中吸取大量营养的阅读方法就是精读法。
五、导入笔记法的学习
1、师: 毛泽东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第三种读书方法,就是——笔记法。有关专家调查表明, 眼看记忆力可达
30%,如果眼耳口手同时使用记忆力可达90%,所以同学们, 精读书做笔记, 能加强记忆力, 对锻炼思维组织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很大帮助. 做笔记时,我们可把平时读书读报时摘录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
9 类,抄写好。内容可分为 ①优美内容摘要摘引②名言 警句 ③资料 典故④ 原文缩写
2、下面我们尝试做做读书笔记, 请你将刚才读过的第四章, 根据书的内容和自己写笔记的目的, 现场做做读书笔记 ,比一比,看谁做得好,摘录最好。
3、组内交流:按内容分类(可分为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选代表展示。
小结: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三种读书方法:笔记法。做笔记,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笔记要经常整理,不能光记不看。
4、总结
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种读书方法
粗读法 、
精读法、 笔记法。 读书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品味。
——(英)培根
小结: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翅膀。同学们,只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就一定会象蜜蜂一样在书的海洋里来百花酿甜蜜。愿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运用好读书技巧,好读书,读好书
10 《时代广场的蟋蟀》阅读闯关游戏(在正确答案下划线) ○
1书中老鼠的名字是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2卖报的小男孩名字是 A 玛利欧、B 白利尼、C 冯赛、D 史麦德利 ○
3 小男孩卖报纸的时间是 A 早上 B 中午C 下午 D 晚上 ○
4报摊里没有什么? A 收音机B 火柴C 钱箱 D闹钟E 电视机 ○
5玛利欧的朋友保罗是一位 A 汽车司机 B火车司机 C列车长
11 ○
6解迷问题? 保罗用5角钱却只买了玛利欧报摊上一张 2毛5分钱的报纸却没找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A 自己粗心大意忘记找钱了
B 他以为报纸是5角钱
C 其他原因(如果你也能猜出一个合理的原因请写在下面,谢谢你能帮我解开迷团哦)。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一章内
12 ○
7蟋蟀有( )条腿 A 2 B 4 C 6 D 8
○
8玛利欧把蟋蟀放在了( )里 A 玻璃罐 B 纸盒 C火柴盒
○
9 玛利欧的爸爸和妈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可以写出来)
□
10玛利欧养蟋蟀之前养过? A 猫 B 狗 C兔子 D什么都没养过 □
11玛利欧的妈妈为什么做出妥协允许玛利欧养蟋蟀?
A 玛利欧的请求B 爸爸的意见
□
12玛利欧总共卖了( )份报纸 A14 B 15 C 16 D 17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2章
13 □
13柴斯特蟋蟀的老家是? A 康涅狄格州B 糠涅狄格州 C康涅迪格州 □
14老鼠塔克住在( )里 A 树洞 B 下水道 C 排水管
□
15柴斯特最喜欢吃( ) A 面包B 奶酪C 牛肉 D腊肉E 腊肠F 辣肠 □
16柴斯特最后是坐什么来到了纽约? A 马车B 牛车C 三轮车D 自行车E 火车 F飞机
◇
17解迷问题? 老鼠塔克为什么把自己的腊肠给第一次见面的柴斯特吃?从中看出塔克的什么?(感谢你帮我解决疑问,谢谢)—你的梁老师。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3章
14 □
18亨利住在( )里 A 房子里 B下水道 C树上 D排水管 □
19亨利和塔克是( ) A 老朋友 B 新朋友
□
20柴斯特用什么发出音乐? A 嘴 B前腿 C后腿 D翅膀
◇
21思考问题 在去时代广场前柴斯特认为自己适合在纽约生活吗?去过时代广场后柴斯特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4章
15 □
22玛利欧最喜欢的汽水口味是( ) 菠萝 苹果 山楂 香蕉 草莓 杨梅 □
23米奇的头发是( )色的 黑色 蓝色 绿色 红色 黄色
□
24白利尼一家最喜欢听的是( ) 爵士乐 摇滚乐 歌剧 小苹果 □
25史麦德利先生是一位( ) 画家 指挥家 音乐家 音乐老师 □
26史麦德利先生被蜜蜂蛰过一次是他在 ( )岁的时候?
3岁 5岁 6岁 7岁 8岁
□
27玛利欧第一次去中国城的目的是( ) A 去玩 B去给蟋蟀找吃的 C去找冯塞
D 去给蟋蟀找房子
16 □
28玛利欧为什么要去给柴斯特找房子? 柴斯特不是有地方住吗?(请帮我揭开这个谜团吧,谢谢你哦——你的梁老师。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5章
□
29柴斯特是第( )次坐地铁 1 2 3 4
□
30冯塞是( )人 中国 美国 英国 锦州 外星 □
31冯塞的店是卖什么的? 蟋蟀笼子 古玩 书 围棋 衣服
17 □
32冯塞的蟋蟀笼子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方形 三角形 宝塔型 □
33冯塞的蟋蟀笼子共有几层? 5 6 7 8 9
□
34冯塞的中国故事里蟋蟀的原名叫什么?
西蟀 西率 西帅 稀帅 吸帅 西瓜 ◇
35思考解谜问题 你觉得冯塞的蟋蟀笼子漂亮吗?
为什么他只要玛利欧15美分?
这个价格你觉得是贵还是便宜?(紧急求助!!!我到现在还没弄明白啊)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6章
18 □
36柴斯特喜欢那个蟋蟀笼子吗? 喜欢 不喜欢
□
37第一个睡在蟋蟀笼子里的是?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38放在蟋蟀笼子里当床垫子的是? 树叶 棉花 钞票 毛巾
◇
39思考问题 柴斯特为什么不喜欢住在蟋蟀笼子里?是笼子不漂亮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7章
19 □
40柴斯特吃掉钞票的原因是? 做梦 钞票好吃
□
41 柴斯特吃掉的钞票是几块钱? 1块 2块 3块 4块 5角 □
42 思考问题 1柴斯特吃掉钞票后,塔克让柴斯特逃跑,柴斯特为什么不逃走?
2柴斯特吃掉钞票后,塔克给柴斯特想
了很多补救办法,为什么柴斯特不听?
20 3 塔克自己的钱来的很容易吗?
4塔克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去帮助柴斯
特和玛利欧?
5 如果柴斯特是你的朋友,你愿意用你
的钱和力量去帮助它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8章
21 □
43玛利欧为什么再次去中国城?
□
44玛利欧在中国城见到了( ) A 冯塞 B 冯塞和他的老朋友
□
45请在书中第九章画出描写冯塞的老朋友样子的句子
□
46第九章有一句话是比喻冯塞和他的老朋友笑声的句子,你能找到并划出来吗?
□
47冯塞请玛利欧吃( )菜 A 锦州菜 B北京菜 C 美国菜D 中国菜 E 白菜
22 □
48书中第九章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菜的?你能找到吗?
□
49玛利欧喜欢中国菜吗?
□
50柴斯特蟋蟀用的蟋蟀笼子和一本书中( )用过蟋蟀笼子一样。
A 中国皇帝 B 中国公主C 中国黄帝D 中国王子
□
51玛利欧最后为柴斯特找到的合适食物是?
A 中国菜 B 青豆 C豌豆D 桑叶E 面包
23 □
52为什么冯塞和他的老朋友愿意帮助玛利欧?(请把你能猜测到的原因写下来吧)
□53玛利欧最后走的时候带走了( )片树叶
A11 B 12 C 13 D 14 E 15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9章
24 □
54柴斯特来到纽约已经整整( )个月 A2个月 b 3个月 C 2星期 D 3星期 □
55晚宴的地点是在( ) A 排水管 B 地铁站 C 报摊 D 报滩 □
56晚宴的冷饮共有( )杯 A3杯 B 4杯 C 5杯 D6杯
□
57晚宴上最先开始唱歌的是( ) A 柴斯特、B 塔克、C 亨利
□
58柴斯特最喜欢的季节是( )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
59晚宴上发生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
60文中是如何描写柴斯特的演奏的? (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0章
25 □
61最后把火扑灭的人是谁? 柴斯特、塔克、亨利、保罗、
□
62白利尼一家在失火后是怎么赶来的? 坐马车 坐汽车 坐出租车 跑来的 □
63柴斯特在报摊演奏的一首白利尼妈妈最喜欢的乐曲是?
《蓝色多瑙河》 《重归苏莲托》 《阿依达》
□
64学习并了解—“呆若木鸡”一词的来历和意思
□
65请在书中划出当柴斯特演奏歌剧时,对爸爸表情的描写。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1章
26
录音机 电视机 收音机
67 当史麦德利第一次听到蟋蟀的演奏时,他是什么表情?请在书上画出来
68在第一个晚上结束时,柴斯特学会了音乐喜剧里的( )歌曲
4首 5首 6首 7首
69史麦德利在听到蟋蟀的演奏后,他做了什么试验?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2章
27 70成为柴斯特“经纪人”的是? A 塔克、B 亨利C 玛利欧
71“经纪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A 经过纪录的一种人
B 经常有纪录的一种人
C 是买卖双方介绍交易以获取佣金的中 间商人
72 在蟋蟀演奏音乐时,整批报纸都销售一空,用了多长时间?
A 一小时 B半小时 C不到半小时 73 本章最后柴斯特做出了一项决定,你猜出它作出了什么决定吗?(请写下来)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3章
28 74柴斯特的口中是如何描述康涅狄格州的秋天的景色的,请在书中划出来。
75 柴斯特“成名”后它快乐吗?
76在柴斯特最后的告别演奏会上,作者是如何描写柴斯特的演奏的,请你划出你认为有趣的句子。
77亨利猫对柴斯特的退休说了什么话,请划出来,你同意他说的吗?
78如果你出名了,但不自由,不快乐。那你会怎么选择?
小提示:以上答案都在第14章
29 79 柴斯特走后,玛利欧说“我很高兴是
这样的”是什么意思?
80 文章最后一句“我知道你打的什么主
意” 亨利猫说。是什么意思?
81 你想让亨利猫,塔克鼠和柴斯特再次重逢吗?那就写下一段话,描述亨利猫塔克鼠和柴斯特重逢的场景吧。 (二年级以上同学可适当完成)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