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家小妹的姑娘正在成为别人的邻家小妹,以此推之我的邻家小妹年龄已经不小,实际上应该称之为邻家老妹,但转念一想这小妹老妹一说又没有硬性规定,她又真的比我小,不然我也不能管她叫妹,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况且她又真的很年轻,她风韵尤存但绝非徐娘半老,她体态轻盈又年过三旬,她就象秋天的菊花,虽然很快为秋风所凋落,但此时此刻还能光彩照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个邻家小妹在十多年前就搬走了,成了别人的邻家大嫂或者偶而是别人的临家小妹,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她好象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邻家小妹,所以这个邻家小妹回忆的成分多于现实的存在。其实,我怎么称呼她,她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有装嫩之嫌,好在我又并非影视名人装一把也无人在意。也许,装过这一把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装了,因为我的内心里真的很难为情。我怕别人说我;净整些没用的。 小妹其姓李,字筱冉。名字很美吧,也不俗气,象人一样娴静典雅,只是眼角眉梢倏忽飘过不易被人察觉的忧愁,尤其是雨天撑着一把雨伞行走在雨巷里的时候,那股丁香般的忧愁便弥漫了整个雨巷。 小妹并非生来就是我的邻居,她大约是在八九岁的时候搬到我家跟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正躺在我家老屋旁边的苞米架子上看天上的白云呢,那天的天很蓝,那天的云很白,而且那白云一会变做一匹马,一会变做一只羊。我记得那天的气息清清爽爽的,因为放眼望去地里的庄稼差不多收拾完了。正在我尽情地欣赏着这醉人的秋景的时候,一阵嘈杂声把我儿时唯一的一次欣赏美景的兴致给打破了。五六个小伙伴在架子下七嘴八舌地连喊带比划,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见有两三个女人领着一个小姑娘向我家走来,我妈赶紧放下手里的簸萁走过去把院门打开,热情地把她们让进院里。我瞪大眼睛看着那个小姑娘,两个小辫翘翘的扎着花绫子,小脸红扑扑的,眼睛害羞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后来听小伙伴们说,她是从宾县搬过来的,父亲被车撞死了,母亲改嫁到了这边,就住在我二大爷家的老房子里。第二次见到她很有戏剧性,那天我正和我爸在前园子里扒土豆,忽然听到一声凄厉的叫喊,随后转换成绵延不断的哭声,哭声里充满着恐惧与惊慌,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向我家园子这边跑来,等我站起身一个身影已经翻过低矮的土墙跑到我爸身后去了,我定睛一看,是那天新搬来的小姑娘,这时她妈手里提了一个条帚疙瘩已经追到了墙外……多少年后,当她从一个青涩少女女大十八变般成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时候,我逗她;你妈撵你你跑的比兔子还快,要是狼撵你你不得飞呀。她顺手抄起一个棍子起身就来打我,我转身撒腿就跑,跑的也不慢。 最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她母亲的葬礼上。那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丈夫死后,她实在无力抚养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改嫁到不好的男人家又怕孩子们受气,在一片惊讶鄙视白眼中她嫁给了大脑有缺陷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职工户,这就保证了生活来源同时孩子们也就不会受气了。葬礼上,她是一枝带雨的梨花,伤心的泪水流淌在憔悴的脸上,由于悲伤过度她已经不能站立,需要别人搀扶。我知道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倒不是丈夫对她不好,而是他整天无所事事,以干大买卖为名行游手好闲之实,有吃喝玩乐之心,无吃喝玩乐之力。上有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下有十八九岁正在上高中的大姑娘,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靠她到处打工挣那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望着她疲惫无力的身影,同样忧伤的我不禁浮想联翩。 她搬来不久我们就混熟了,起初我以为她是一个胆小老实的小女孩,象初次见到时的样子。但是我错了,这个丫头片子可不是一般的淘,她能爬上树去掏麻雀,她能跳到河里去抓鱼,到河套子里打水仗我们小小子打不过她,到地里去偷柿子比我们偷的还多,把个小背心前后都装满了。一天到晚把个小脸造的根本没个小姑娘样,在我的记忆中我只看到她扎那末一回绫子,应该是她母亲强迫她扎上的,怪不得那天她会害羞呢。骂起脏话来也毫不含糊,居然把这本事用在了自己的哥哥身上,被母亲撵的象兔子跑的那一回就是这样造成的。这种样子我们喜欢。但是乐极生悲,当我把一个大毛毛虫放到她手背的时候,她居然被吓着了。那个毛毛虫也确时吓人,又粗又大,而且脑门上有个红点,恐怕大人见了也会害怕的。这下可把她母亲吓坏了,
又找大夫又找大神的,折腾好几天她才缓过来。我爸把我这顿揍。 渐渐的我们陆续都上初中了,当初的黄毛丫头如今已出落成豆蔻年华的少女,性格也为之一变,只要安静了,活脱脱的美少女的形象便呼之欲出。经过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的赞美,她决定走清纯路线,只是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才偶露狰狞。夏秋之交,学校放假了。因为家里柴禾不够烧,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去不远的山上打柴禾,这其中就有她哥。我们有时带饭有时不带饭,不带饭的时候她就给我们送,她母亲每次都给她们哥俩煮两个鸡蛋,她把其中一个在家偷偷切成两半,到山上的时候又背着别人把其中的一半放到我的饭盒里,那时只知她对我好其他什么也不懂。人要是笨是真耽误事。那时上她家玩嘎喇哈是我一生中非常美好的回忆,嘎喇哈就是猪身上一块独立的小骨头,凉干后染成各种颜色,散乱的丢在炕上,把用布作成的花口袋向空中一扔,在花口袋尚未落下的瞬间,把炕上的嘎喇哈摆成相同的姿势,之后接住花口袋。这原本是小姑娘玩的游戏我却玩的津津有味。 光阴荏苒,日月交替,堪堪又是几载已过。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她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已经两年了。我没想到她会去砖厂里插坯,那可存是体力活,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腿疼不说,手掌动不动就磨出血泡。我的境况更加不好,痛苦之状一言难尽。一天我下班在路上遇到她,就让她坐在我自行车后边,一路上她有说有笑的,我却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分手的时候她约我哪天到城里的江边去玩,不知什末原因我没说什么,也许当时她在我心中如天仙一般高不可及吧。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我逃出家乡躲到边远山区的一个小煤矿里,一躲就是两年,形容凄凉,意志消沉。这其中我接到了她结婚的消息,山中没有电,烛光暗淡,随风摇曳,漫漫永夜,情何以堪。 几年之后遇到她是在村里一个结婚人家的婚礼上,她已是一个成熟的少妇,身边跟着一个小女孩,聊了几句我知道她正在养鸡,这又让我很吃惊,此时此刻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华丽的她跟养鸡联系起来。渐渐的我们聊起了从前的难忘时光,她眉飞色舞的回忆着,我兴高采烈的应和着,我仿佛又看到了她童年时淘气的样子,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她的眸子就象一条纯净的小溪,清澈见底,她银铃般的笑声如春风般滋润着我的久已干涸的心田。但是她是我的邻家小妹,今生今世永远是我的邻家小妹。 后来,我结婚了。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面,知道她已经不养鸡了,在四处打工。后来,我发现她的眼角眉梢倏忽间飘过只有我才能觉察的忧愁。再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我们彼此都留了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个短信相互祝福。遇有不顺心的事情,彼此相互开导安慰,纯真的情谊如涓涓细流般在两人中间流淌。如今,儿时的伙伴身在各处参差不齐,有时候我们就聚拢在一起,喝酒聊天,郊游赏景。唯一让我们忧心的就是她的困境,她男人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每况愈下。我们到她家去过,左临右舍的房子高大宽敞,只有她家的房子还是老公公在世时留下的,低矮委琐,院墙已经倒了,门房破败不堪。看在眼里我的内心异常酸楚,如果她不是一个好女人,如果她异常懒惰,我将无话可说。然而她恰恰是一个勤快的女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她又是一个好女人,对婆婆非常孝顺,对孩子亦能尽母亲之责。所以遭此磨难者,仅仅因为嫁了一个不良之夫。我不知道这是谁的错,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女人不应有此磨难。 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不能释怀,那就是当年我在她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位置,她对我到底有怎样的想法,几次话到嘴边总觉不妥。还是风平浪静不起波澜为好,杨柳依依总比惊滔拍岸来得贴心。何况也无意义,我不想让这份绵绵的情谊偏离航道。 上两天她打电话来对我说,孩子快高考了,孩子学习很不错,不象她小时候的样子,一定能考个好学校。言语间透着淡淡的焦虑,深怕孩子出差错,我摆出一大堆理由说明孩子不会出差错来安慰她,她是需要一场胜利来冲淡笼罩心头已久的阴霾了。我想看到她清澈如水的双眸,我想听到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 李筱冉,一个很美的不俗气的名字,如其人般娴静典雅。她是我的邻家小妹,永远是我的邻家小妹。
我的邻家小妹的姑娘正在成为别人的邻家小妹,以此推之我的邻家小妹年龄已经不小,实际上应该称之为邻家老妹,但转念一想这小妹老妹一说又没有硬性规定,她又真的比我小,不然我也不能管她叫妹,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况且她又真的很年轻,她风韵尤存但绝非徐娘半老,她体态轻盈又年过三旬,她就象秋天的菊花,虽然很快为秋风所凋落,但此时此刻还能光彩照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的这个邻家小妹在十多年前就搬走了,成了别人的邻家大嫂或者偶而是别人的临家小妹,但是在我的记忆中她好象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邻家小妹,所以这个邻家小妹回忆的成分多于现实的存在。其实,我怎么称呼她,她倒没什么感觉,只是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有装嫩之嫌,好在我又并非影视名人装一把也无人在意。也许,装过这一把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装了,因为我的内心里真的很难为情。我怕别人说我;净整些没用的。 小妹其姓李,字筱冉。名字很美吧,也不俗气,象人一样娴静典雅,只是眼角眉梢倏忽飘过不易被人察觉的忧愁,尤其是雨天撑着一把雨伞行走在雨巷里的时候,那股丁香般的忧愁便弥漫了整个雨巷。 小妹并非生来就是我的邻居,她大约是在八九岁的时候搬到我家跟前的。那个下午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正躺在我家老屋旁边的苞米架子上看天上的白云呢,那天的天很蓝,那天的云很白,而且那白云一会变做一匹马,一会变做一只羊。我记得那天的气息清清爽爽的,因为放眼望去地里的庄稼差不多收拾完了。正在我尽情地欣赏着这醉人的秋景的时候,一阵嘈杂声把我儿时唯一的一次欣赏美景的兴致给打破了。五六个小伙伴在架子下七嘴八舌地连喊带比划,我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看见有两三个女人领着一个小姑娘向我家走来,我妈赶紧放下手里的簸萁走过去把院门打开,热情地把她们让进院里。我瞪大眼睛看着那个小姑娘,两个小辫翘翘的扎着花绫子,小脸红扑扑的,眼睛害羞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后来听小伙伴们说,她是从宾县搬过来的,父亲被车撞死了,母亲改嫁到了这边,就住在我二大爷家的老房子里。第二次见到她很有戏剧性,那天我正和我爸在前园子里扒土豆,忽然听到一声凄厉的叫喊,随后转换成绵延不断的哭声,哭声里充满着恐惧与惊慌,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向我家园子这边跑来,等我站起身一个身影已经翻过低矮的土墙跑到我爸身后去了,我定睛一看,是那天新搬来的小姑娘,这时她妈手里提了一个条帚疙瘩已经追到了墙外……多少年后,当她从一个青涩少女女大十八变般成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时候,我逗她;你妈撵你你跑的比兔子还快,要是狼撵你你不得飞呀。她顺手抄起一个棍子起身就来打我,我转身撒腿就跑,跑的也不慢。 最近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在她母亲的葬礼上。那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丈夫死后,她实在无力抚养五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改嫁到不好的男人家又怕孩子们受气,在一片惊讶鄙视白眼中她嫁给了大脑有缺陷的一个男人,这个男人是职工户,这就保证了生活来源同时孩子们也就不会受气了。葬礼上,她是一枝带雨的梨花,伤心的泪水流淌在憔悴的脸上,由于悲伤过度她已经不能站立,需要别人搀扶。我知道她的婚姻生活并不美满,倒不是丈夫对她不好,而是他整天无所事事,以干大买卖为名行游手好闲之实,有吃喝玩乐之心,无吃喝玩乐之力。上有七八十岁的老婆婆,下有十八九岁正在上高中的大姑娘,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靠她到处打工挣那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望着她疲惫无力的身影,同样忧伤的我不禁浮想联翩。 她搬来不久我们就混熟了,起初我以为她是一个胆小老实的小女孩,象初次见到时的样子。但是我错了,这个丫头片子可不是一般的淘,她能爬上树去掏麻雀,她能跳到河里去抓鱼,到河套子里打水仗我们小小子打不过她,到地里去偷柿子比我们偷的还多,把个小背心前后都装满了。一天到晚把个小脸造的根本没个小姑娘样,在我的记忆中我只看到她扎那末一回绫子,应该是她母亲强迫她扎上的,怪不得那天她会害羞呢。骂起脏话来也毫不含糊,居然把这本事用在了自己的哥哥身上,被母亲撵的象兔子跑的那一回就是这样造成的。这种样子我们喜欢。但是乐极生悲,当我把一个大毛毛虫放到她手背的时候,她居然被吓着了。那个毛毛虫也确时吓人,又粗又大,而且脑门上有个红点,恐怕大人见了也会害怕的。这下可把她母亲吓坏了,
又找大夫又找大神的,折腾好几天她才缓过来。我爸把我这顿揍。 渐渐的我们陆续都上初中了,当初的黄毛丫头如今已出落成豆蔻年华的少女,性格也为之一变,只要安静了,活脱脱的美少女的形象便呼之欲出。经过左邻右舍七大姑八大姨的赞美,她决定走清纯路线,只是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才偶露狰狞。夏秋之交,学校放假了。因为家里柴禾不够烧,我们几个小伙伴就去不远的山上打柴禾,这其中就有她哥。我们有时带饭有时不带饭,不带饭的时候她就给我们送,她母亲每次都给她们哥俩煮两个鸡蛋,她把其中一个在家偷偷切成两半,到山上的时候又背着别人把其中的一半放到我的饭盒里,那时只知她对我好其他什么也不懂。人要是笨是真耽误事。那时上她家玩嘎喇哈是我一生中非常美好的回忆,嘎喇哈就是猪身上一块独立的小骨头,凉干后染成各种颜色,散乱的丢在炕上,把用布作成的花口袋向空中一扔,在花口袋尚未落下的瞬间,把炕上的嘎喇哈摆成相同的姿势,之后接住花口袋。这原本是小姑娘玩的游戏我却玩的津津有味。 光阴荏苒,日月交替,堪堪又是几载已过。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她初中毕业参加工作已经两年了。我没想到她会去砖厂里插坯,那可存是体力活,一天下来累的腰酸腿疼不说,手掌动不动就磨出血泡。我的境况更加不好,痛苦之状一言难尽。一天我下班在路上遇到她,就让她坐在我自行车后边,一路上她有说有笑的,我却心事重重,沉默寡言。分手的时候她约我哪天到城里的江边去玩,不知什末原因我没说什么,也许当时她在我心中如天仙一般高不可及吧。 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我逃出家乡躲到边远山区的一个小煤矿里,一躲就是两年,形容凄凉,意志消沉。这其中我接到了她结婚的消息,山中没有电,烛光暗淡,随风摇曳,漫漫永夜,情何以堪。 几年之后遇到她是在村里一个结婚人家的婚礼上,她已是一个成熟的少妇,身边跟着一个小女孩,聊了几句我知道她正在养鸡,这又让我很吃惊,此时此刻我怎么也不能把眼前华丽的她跟养鸡联系起来。渐渐的我们聊起了从前的难忘时光,她眉飞色舞的回忆着,我兴高采烈的应和着,我仿佛又看到了她童年时淘气的样子,天真烂漫,纯真无邪。她的眸子就象一条纯净的小溪,清澈见底,她银铃般的笑声如春风般滋润着我的久已干涸的心田。但是她是我的邻家小妹,今生今世永远是我的邻家小妹。 后来,我结婚了。后来,我们又见了几次面,知道她已经不养鸡了,在四处打工。后来,我发现她的眼角眉梢倏忽间飘过只有我才能觉察的忧愁。再后来,随着手机的普及,我们彼此都留了号码,逢年过节的时候,发个短信相互祝福。遇有不顺心的事情,彼此相互开导安慰,纯真的情谊如涓涓细流般在两人中间流淌。如今,儿时的伙伴身在各处参差不齐,有时候我们就聚拢在一起,喝酒聊天,郊游赏景。唯一让我们忧心的就是她的困境,她男人整天无所事事,生活每况愈下。我们到她家去过,左临右舍的房子高大宽敞,只有她家的房子还是老公公在世时留下的,低矮委琐,院墙已经倒了,门房破败不堪。看在眼里我的内心异常酸楚,如果她不是一个好女人,如果她异常懒惰,我将无话可说。然而她恰恰是一个勤快的女人,什么苦都能吃,什么活都能干,她又是一个好女人,对婆婆非常孝顺,对孩子亦能尽母亲之责。所以遭此磨难者,仅仅因为嫁了一个不良之夫。我不知道这是谁的错,中国传统的优秀的女人不应有此磨难。 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不能释怀,那就是当年我在她的心目中到底是什么位置,她对我到底有怎样的想法,几次话到嘴边总觉不妥。还是风平浪静不起波澜为好,杨柳依依总比惊滔拍岸来得贴心。何况也无意义,我不想让这份绵绵的情谊偏离航道。 上两天她打电话来对我说,孩子快高考了,孩子学习很不错,不象她小时候的样子,一定能考个好学校。言语间透着淡淡的焦虑,深怕孩子出差错,我摆出一大堆理由说明孩子不会出差错来安慰她,她是需要一场胜利来冲淡笼罩心头已久的阴霾了。我想看到她清澈如水的双眸,我想听到她银铃般悦耳的笑声。 李筱冉,一个很美的不俗气的名字,如其人般娴静典雅。她是我的邻家小妹,永远是我的邻家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