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年级作文教学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二小学 黄青松
邮编:531500 联系电话:13768163583 E-mail :tdex @163.com 关键词:创设情境 善于发现 启发引导 激趣鼓励 认真审题 自由表达 内容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顺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需要,因而,我主要围绕“小学生作文应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而写”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通过对阅读与写作,主体性与写作,观察与写作,模仿与写作等方面简单阐述,初步探索了新时期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即置学生与写作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观察、阅读、模仿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勇于创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 。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它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给学生创设的情境、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学生作文基于生活,高质量的作文又服务于生活。然而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出的文章难免空泛。如何带领我的学生投入到灿烂的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激趣入手,让学生乐写喜学。
作文难,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通病。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现象比比皆是。六年级了,再不改变这一现状,学生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生硬指导后,就让学生闭门杜撰,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灵性,作文兴趣丧失了,由厌而生怕。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1、开展作文诵读活动,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点滴优点,及时鼓励。一开学,就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说说暑假里的新鲜事。这个年龄的孩子,心里
是装不住话的,是好于表现的,是急于想把自己心中的苦与乐与别人分享的。抓住这一特点,不仅让学生说,还让他们说得精彩些,把话说得通顺些。要做到故事引人入胜,不先写一写不行。不须强求的、纯天然的作文就出来了。一、两节课的口语交际怎能让人人都发言,该活动就自然延伸开来。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让一位学生来读读自己的作文,同学评一评,老师再鼓励鼓励,自信心有了,习作兴趣上来了。学生日记不用教师要求,次数也多起来,质量也渐渐提高。
2、创设情境,多写情境文。新颖的、变化的、活泼的学习方式最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主动活泼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获得感性的习作材料,下笔时有话可写。作文前的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最好切入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仔细审题。
学生在得到作文题目后,总是急于下笔,往往写得精彩却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审题时一定要教学生审清对象、审明范围、 审准重点。
(二)认真拟题。
一篇作文, 题目就是它的灵魂, 是引人入胜的灯塔, 可有时候学生“题不对文”, 题目空泛,华而不实。有些同学担心文章标题字数太少说不明白,就硬把题目拉长。我要求学生拟题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拟题要具体;拟题要醒目,有新意,要精练,不要累赘。
(三)写好开头和结尾
写好开头段,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 。开头方法多种多样,我教给学生一条, 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对于结尾也没有固定格式, 我让学生一定掌握好常见的几种方法,有概括全文、交代结果、写出感受篇末点题、表达感情和愿望、首尾呼应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等。
(四)书写习惯方面:字迹工整, 保持规范。
三、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从题目入手,在内容上、体裁上多角度的进行指导。如学生在写《童年趣事》时,我从题目“趣”字入手,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乐趣、傻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写。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总结写法,从而指导怎样写。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式”“启发式”„„接着把事情经过具体的写清楚。在写结尾时可以“自然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学生弄清写法后,就鼓励学生写片断,然后在全班评价交流学生写的片断,或把几个片断连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中再来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想表达的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叙述清楚。又如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作者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他的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个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与我们写什么样的文章顺序差不多。然后让学生进行“游——”小练笔。事实证明,作文教学平时要加强积累,教师要多训练。变换角度让学生在作文时去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四、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和写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中阅读中,要引导并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理解课文,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什么。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来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学生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使学生弄清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练习说话,进行仿写。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五、优秀作文,共享成果。
“共享”是指把所有学生的优秀作文成果在班级里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交流、借鉴、学习。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人人设计“优秀作文选”封面,并统一挂在教室里。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誊抄在纸上,粘贴在“优秀作文选”里,供大家阅览。经过实践,我体会到:优秀作文共享,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提高整个班级的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014.7.3
浅谈六年级作文教学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二小学 黄青松
邮编:531500 联系电话:13768163583 E-mail :tdex @163.com 关键词:创设情境 善于发现 启发引导 激趣鼓励 认真审题 自由表达 内容摘要:为了培养小学生浓厚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顺应《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需要,因而,我主要围绕“小学生作文应该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而写”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通过对阅读与写作,主体性与写作,观察与写作,模仿与写作等方面简单阐述,初步探索了新时期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思路,即置学生与写作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观察、阅读、模仿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勇于创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能不拘形式地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 。作文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它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难题。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给学生创设的情境、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学生作文基于生活,高质量的作文又服务于生活。然而学生往往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出的文章难免空泛。如何带领我的学生投入到灿烂的语言文学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激趣入手,让学生乐写喜学。
作文难,历来是作文教学的通病。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现象比比皆是。六年级了,再不改变这一现状,学生考试成绩可想而知。其实,学生怕写作文的最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生硬指导后,就让学生闭门杜撰,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灵性,作文兴趣丧失了,由厌而生怕。怎样改变这一现状呢?
1、开展作文诵读活动,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点滴优点,及时鼓励。一开学,就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说说暑假里的新鲜事。这个年龄的孩子,心里
是装不住话的,是好于表现的,是急于想把自己心中的苦与乐与别人分享的。抓住这一特点,不仅让学生说,还让他们说得精彩些,把话说得通顺些。要做到故事引人入胜,不先写一写不行。不须强求的、纯天然的作文就出来了。一、两节课的口语交际怎能让人人都发言,该活动就自然延伸开来。每节语文课的前三分钟,让一位学生来读读自己的作文,同学评一评,老师再鼓励鼓励,自信心有了,习作兴趣上来了。学生日记不用教师要求,次数也多起来,质量也渐渐提高。
2、创设情境,多写情境文。新颖的、变化的、活泼的学习方式最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学习起来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把主动活泼的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身临其境,乐在其中,获得感性的习作材料,下笔时有话可写。作文前的活动是学生习作的最好切入点。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仔细审题。
学生在得到作文题目后,总是急于下笔,往往写得精彩却不符合题目要求。因此审题时一定要教学生审清对象、审明范围、 审准重点。
(二)认真拟题。
一篇作文, 题目就是它的灵魂, 是引人入胜的灯塔, 可有时候学生“题不对文”, 题目空泛,华而不实。有些同学担心文章标题字数太少说不明白,就硬把题目拉长。我要求学生拟题要切合文章的思想内容;拟题要具体;拟题要醒目,有新意,要精练,不要累赘。
(三)写好开头和结尾
写好开头段,才能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 。开头方法多种多样,我教给学生一条, 那就是:简洁明了迅速入题。对于结尾也没有固定格式, 我让学生一定掌握好常见的几种方法,有概括全文、交代结果、写出感受篇末点题、表达感情和愿望、首尾呼应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等。
(四)书写习惯方面:字迹工整, 保持规范。
三、作文教学,重在积累。
学生写作文时教师要从题目入手,在内容上、体裁上多角度的进行指导。如学生在写《童年趣事》时,我从题目“趣”字入手,让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趣”字,有情趣、乐趣、傻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童年有事可写。然后让学生从例文中总结写法,从而指导怎样写。如文章的开头有“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引用式”“启发式”„„接着把事情经过具体的写清楚。在写结尾时可以“自然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学生弄清写法后,就鼓励学生写片断,然后在全班评价交流学生写的片断,或把几个片断连成一篇文章再交流。让学生在有成就感中再来完成自己的作文。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怎样把想表达的意思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叙述清楚。又如学习《山中访友》一文时,作者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他的写法上有哪些不同。再看文章整个写作顺序是怎样的,与我们写什么样的文章顺序差不多。然后让学生进行“游——”小练笔。事实证明,作文教学平时要加强积累,教师要多训练。变换角度让学生在作文时去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想象丰富,学会全面地考察事物。
四、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因此,“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和写是不能分开的。在教学中阅读中,要引导并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层次去分析、理解课文,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什么。例如,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这一课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什么?抓住了什么来写?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加以引导、点拨,最后学生归纳。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使学生弄清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然后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练习说话,进行仿写。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五、优秀作文,共享成果。
“共享”是指把所有学生的优秀作文成果在班级里展示出来,供同学们欣赏、交流、借鉴、学习。我的做法是指导学生人人设计“优秀作文选”封面,并统一挂在教室里。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誊抄在纸上,粘贴在“优秀作文选”里,供大家阅览。经过实践,我体会到:优秀作文共享,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习作兴趣,而且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取长补短,提高整个班级的作文水平。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才能让学生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014.7.3